查看原文
其他

听书《黄帝内经 · 灵枢》34 五乱

家庭文摘 2022-11-30
 演播:白云出岫

【原文】

黄帝曰:经脉十二者,别为五行,分为四时,何失而乱?何得而治?

岐伯曰:五行有序,四时有分,相顺则治,相逆则乱。

黄帝曰:何谓相顺?

岐伯曰: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四时者,春秋冬夏,其气各异,营卫相随,阴阳已和,清浊不相干,如是则顺之而治。

黄帝曰:何为逆而乱?

岐伯曰: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悗。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俛首静伏。乱于肺,则俛仰喘喝,接手以呼。乱于肠胃,是为霍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

黄帝曰:五乱者,刺之有道乎?

岐伯曰:有道以来,有道以去,审知其道,是谓身宝。

黄帝曰:善。愿闻其道。

岐伯曰:气在于心者,取之手少阴心主之俞。气在于肺者,取之手太阴荥、足少阴俞。气在于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者,取之三里。气在于头者,取之天柱、大杼;不知,取足太阳荥、俞。气在于臂足,取之先去血脉,后取其阳明、少阳之荥、俞。

黄帝曰:补泻奈何?

岐伯曰: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是非有余不足也,乱气之相逆也。

黄帝曰:允乎哉道!明乎哉论!请著之玉版,命曰《治乱》也。

【译文】

黄帝说:人体的十二经脉,其属性分别与五行相合,又与四时相应,但不知因何失调而引起脉气运行的逆乱?又是什么原因能使它正常运行呢?

岐伯说:木、火、土、金水五行的生克有一定的内在顺序,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而人体经脉的运行,也要与五行四季的规律相适应,才可以保持正常的活动,如果违反了这些规律就会引起经脉的运行紊乱。

黄帝说:怎样才能做到相互顺应呢?

岐伯说:人身十二经脉与一年的十二个月相应。十二个月分为四季,就是春、夏、秋、冬四季,这四季的气候特点各不相同,人体与之相适应,也有相应的差别。人体营气与卫气是内外相随,运行有序,阴阳互相协调,清气与浊气的运行也不互相干扰侵犯,这样就能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使经脉运行正常。

黄帝说:那逆乱的反常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岐伯说:清阳之气应上升居于上部外部,浊阴之气应沉降居于下部内部,如果清气不能上升反居于下部内部,浊气不能下降反居于上部外部,这就是经气逆乱。营气顺脉而行,而卫气运行却不循常规,这样清浊相扰,乱于胸中就叫做大悗。气乱于心,可见心中烦闷,沉默不言,低头静伏而不欲动。气乱于肺,使人俯仰不安,喘息喝喝有声,需用两手按于胸前帮助呼吸。气乱于肠,就会发生吐泻交作的霍乱而上吐下泻。气乱于手臂、小腿,就会见四肢厥冷。气乱于头,就会见厥气上逆,头重眩晕,甚至仆倒在地。

黄帝说:发生上述这五种乱症,针刺治疗有什么法则吗?

岐伯说:病邪侵入,有它的脉路,祛除病邪,也有它的脉路,仔细观察掌握病邪来去的脉路,善于治疗疾病,这可称得上是养身之宝。

黄帝说:讲得好。我想听你讲讲关于治疗方面的法则。

岐伯说:气乱于心的,应针刺手少阴心经的输穴(神门穴),和手厥阴心包经的输穴(大陵穴)。气乱于肺的,应针刺手太阴肺经的荥穴(鱼际穴),和足少阴肾经的输穴(太溪穴)。气乱于肠胃的,应针刺足太阴脾经(的输穴太白穴),和足阳明胃经(的输穴陷谷穴),如果不能治愈,可以再针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足三里穴。气乱于头的,应针刺足太阳膀胱经的天柱穴和大杼穴,如果不能奏效,可再针刺足太阳膀胱经的荥穴(通谷穴)和输穴(束骨穴)。气乱于手臂足胫部的,如有瘀血可首先在相应部位的血脉上针刺放血,然后针刺取手阳明大肠经的荥穴(二间穴)、输穴(三间穴),和手少阳三焦经的荥穴(液门穴)、输穴(中渚穴)治疗上肢的病变;取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内庭穴)、输穴(陷谷穴),和足少阳胆经的荥穴(侠溪穴)、输穴(足临泣穴)治疗下肢的病变。

黄帝说:如何运用补泻的手法呢?

岐伯说:慢慢地进针慢慢地出针,这种手法叫做导气。在不运用明显的补泻手法的情况下,这称为同精。因为上述五乱病既不是邪气有余的实证,也不是正气不足的虚证,只是气机逆乱形成的病变,所以采用这种手法。

黄帝说:你讲的治疗方法真是恰当!你的分析真是明白确切啊!请允许我把这些内容刻录在玉版上,命名为《治乱》。

查看合集请在公众号中回复“黄帝内经

特别推荐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家庭文摘

读美文,听名著分享生活妙招,学习家常菜谱

您的掌上生活百科全书!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