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声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河南理工大学奏出“时代强音”……

理工融媒 河南理工大学 2022-12-04



8月5日,由光明日报社和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主办、河南大学承办的“扛稳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历史责任 推动黄河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理论研讨会在河南大学成功举办。



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社科院、山东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黄河文化研究重镇的知名专家学者和省社科联、省发展改革委、省文旅厅、省社科院以及有关高校的专家代表,从考古发现实证、挖掘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推动文旅融合、打造黄河文化品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专业的研讨,为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新时代黄河文化魅力提出不少富有见地的观点和建议。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尹书博在致辞中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将黄河文化提升到民族复兴、文化自信的新高度,发出大力弘扬黄河文化的号召,社科理论界必须主动担负好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光荣使命。



我校副校长、太行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锟以“深刻揭示黄河文化时代内涵 精心打造新时代黄河文化地标”为主题,阐述了深刻认识黄河文化的时代内涵,打造建设新时代黄河文化地标,弘扬传承好黄河文化的重要意义。



深刻揭示黄河文化时代内涵

精心打造新时代黄河文化地标

                                  —— 张 锟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黄河文化根植于深厚的历史土壤,扎根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深刻认识黄河文化的时代内涵,打造建设新时代黄河文化地标,弘扬传承好黄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01深刻认识黄河文化的时代内涵

黄河文化是两岸人民在与黄河的互动中孕育诞生,并伴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的。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的治水实践,为黄河文化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一是黄河文化包蕴着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利枢纽工程修建时,国家和人民对沿黄文物的保护正是爱国主义的生动写照;当下掀起的对黄河文化研究的热潮,也是爱国主义的生动体现。二是黄河文化生动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才能真正实现黄河治理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从根本上改变黄河三年两决口的惨痛状况。”因此,新中国的治水史,有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丰富和发展了黄河文化的时代内涵。三是黄河文化充分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思想。黄河文化的核心在治水——以水利人、以水润物、以水兴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时代治理黄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供水安全,切实做好民生答卷,让黄河流域人民更好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新时代黄河文化的重要内核。四是黄河文化全面揭示着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综合系统治理”等思想,展现了黄河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时代价值,进一步唤醒了人们尊重自然、关爱生命的意识和情感,丰富了黄河文化的核心内涵,成为新时代黄河文化的鲜明标识。五是黄河文化孕育了集体主义的星火基因面对困难与坎坷,中国人民总能迸发出“人心齐,泰山移”的集体伟力。新中国的治水史、抗洪史,彰显的是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团结精神,充分见证了社会主义所特有的道德属性、中华民族所高扬的人文价值。02打造新时代黄河文化地标的基本思路

在国家实施“黄河战略”的时代背景下,系统整合黄河两岸文化资源,建设新时代黄河文化地标,是弘扬黄河文化,延续历史文脉,讲好 “黄河故事”的重要形式,更是充分展示黄河文化厚重历史价值和宝贵时代意义的有效载体。黄河文化地标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树立“一盘棋”的意识,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强统筹谋划,做好顶层设计。一是要深入挖掘,全面整理,找准热力源。建好黄河文化地标,必须树立科学严谨的共同态度,在深入田野的实际调研中,去充分挖掘、全面整理现存的历史文化资源,找准建设切入点。二是要建好地标,打造品牌,激发热效应。以大河安澜、治水利民为主题,科学选择合适位置、精心设计建筑形象,建立 “幸福之源”新时代黄河文化地标,在展现以人为本、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传统人文理念的同时,系统展示黄河儿女不畏苦难、敢于创造、敢于胜利的英勇精神,全面展示新中国大河安澜、人民幸福的时代画卷,将其打造成新的亮眼的文化品牌,产生社会认同。三是要以线连点、串珠成链,形成热辐射。可以新中国治水用水重大事件和重大工程为内核,以区域特色文化为依托,整合黄河沿岸等文物古迹、传统村落、自然生态等资源,系统打造和大力提升沿岸文化地标,以线连点,串珠成链,辐射周边,形成集群效应,系统展示黄河流域历史变迁、民族交融、商贸发展、文化多样的繁荣景象。

03理清黄河文化地标的发展愿景

建设黄河文化地标,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对黄河文化的传承弘扬,这就要求进一步理清文化地标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愿景,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加强文旅融合,让地标“活起来”。坚持开发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社会效益、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真正将文化旅游的概念与受众的现实体会结合在一起,互相促进、互通互融。二是要设计好文化创意,让地标“亮起来”。聚焦实现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文化地标为主体,加强文化创意设计和文化产品开发,通过打造可视化可感受的系列文旅创意产品,推动黄河文化飞进寻常百姓家,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是要用好网络技术,让地标“火起来”。既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建好线下线上场馆,更需要利用大数据、全媒体等手段,科学定位目标人群,实现精准传播、快速传播、公益传播,立体化、全方位、体系化、个性化地综合展示和传播黄河文化地标的内涵,让受众在便利地、快速地、低成本地接受黄河文化的熏陶。



黄河文化地标大家谈

在此之前,张锟校长在接受大河网《黄河文化地标大家谈》采访时指出,要打造新时代黄河左岸文化地标,全面展示黄河文化魅力。


《黄河文化地标大家谈》

张锟:打造新时代黄河左岸文化地标,

全面展示黄河文化魅力

一条大河奔涌向前,滋养了沿岸苍生,孕育了丰富文化。嘉应观浓缩了历代治水文化,人民胜利渠引黄工程是新中国治黄与利用黄河水沙资源的成功创举,黄河泥埙奏响了黄河好声音......走进焦作,黄河文化基因深深浸润着这片土地。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与省会郑州隔河相望,是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之一。“黄河流域广泛,河南处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黄河流经省内三门峡、洛阳、济源、焦作、郑州、新乡、开封、濮阳8个省辖(管)市,我们讲黄河文化,就是要讲人类社会发展史在黄河流域形成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河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太行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锟介绍,在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系统整合黄河两岸文化资源,精致打造黄河文化地标,展示中华文明传统记忆,展示黄河流域文化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民胜利渠渠首

黄河流域文化资源丰富,河南段尤为突出,是我国古代都城遗址分布最多、最密集的省份,彰显了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魅力。然而,张锟表示,多年以来,大家以郑汴洛都城文化为核心,不断挖掘和深度开发黄河右岸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学者与媒体在研究黄河文化、传播黄河文化的时候,讲得更多的也是黄河右岸的文化,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黄河左岸,被长期忽略和遗忘。

“以焦作为例,焦作市现有文物古迹点共301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4处,市、县级675处,‘国保’‘省保’单位数量分居全省第三、第四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项,居河南省之最。厚重的历史文化可见一斑。”张锟说,诸如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汉代时期古遗址,春秋盟书页岩圭片、汉代文物陶仓楼等,近现代工业遗址焦作煤矿,当代治水工程人民胜利渠和南水北调工程等物质遗产,以及太极拳、八极拳、“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二股弦、董永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古代的著名人物、近现代英雄人物群体及院士群体,难以计数的寺庙道观等等,都承载和诠释着怀川大地丰富的历史文化,但许多却不为人知,有待深入挖掘其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

张锟建议,要系统打造新时代黄河左岸文化地标。其中,建议以嘉应观为主体,以人民胜利渠为中心,打造中华治水文化传承教育基地。“说到黄河文化的核心,我比较赞同黄河文化的核心在治水,以水润物、以水利人、以水兴业。人民胜利渠是黄河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引黄自流灌溉工程,有效解决了泥沙淤积渠道的问题,创造了半个多世纪渠系不冲不淤的奇迹。可以以人民胜利渠渠首为中心,打造国内第一个以中华治水文化为主题,以文旅康养为主导产业形态的特色小镇,且人民胜利渠渠首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我建议我们打造一个渠首纪念馆,可以叫渠首阁。”

此外,张锟还建议以陈家沟、月山寺、静应庙为基地,以太极拳、八极拳、黄庭经为载体,打造中华太极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以神农山为中心,以小麦和四大怀药主产区为基地,以拜祖大典活动、农耕博物馆、田园综合体等为载体,打造黄沁河流域富饶乡村农耕印记;以山阳故城、怀庆府旧址、福中矿业遗址为中心,以古城遗址、出土文物如陶仓楼、废弃煤矿、铁路等为载体,打造现代城市古城印记和工业印记;以加大丹沁河流域传统村落保护性开发力度为重点,以明清古寨建筑群落、乡村历史博物馆、怀商文化展览馆等为载体,系统展示丹沁河流域历史变迁、民族交融、商贸发展和文化多样的繁荣景象。

张锟表示,文化地标建设要弘扬正大气象、传递正能量,传递积极、健康、阳光的审美趣味,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体现人类生活中最动人的文化篇章。要突出地域特色、展现文化魅力,让一座座文化地标融入当代生活节奏,成为解开城乡丰富文化密码的钥匙,成为传承历史文脉的精神高地。






中国黄河之乡建设座谈会

4月14日下午,中国黄河之乡建设座谈会在黄河交通学院(武陟)召开,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宫松奇出席会议。我校副校长、太行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锟受邀参加会议并作重点发言。


座谈会上,张锟就打造中华治水特色小镇、建设国家治水文化重点教育基地提出建议。他说中华治水文化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治水文化的挖掘不仅有利于传承治水文明、提供治水历史经验,还有助于提升黄河左岸城乡建设文化品位,助推沿黄县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他提出,以黄河左岸黄(沁)河沿岸湿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应观、人民胜利渠与永济渠首及附近传统村落为依托,打造国内首个以中华治水文化为主题、以文旅康养为主导产业形态的特色小镇,建设国家治水文化传播与教育重点基地和黄河岸边著名的休闲旅游度假区。特色小镇的核心构成为“五+五”工程(五馆一廊一园一区一村一场),即由中华治水文化展览馆、中华治水人物纪念馆、黄河历史陈列馆、黄河地质科技馆、渠首工程纪念馆构成的中华治水文化博物院,以及黄河景观景观微缩实景展示长廊、黄河左岸大型湿地公园、黄河流域农耕文化园、黄河民俗文化体验村、治水主题文艺演出剧场。该特色小镇集综合服务、历史文化、科普教育、休闲度假、娱乐观光、田园习作等功能为一体,将助力焦作打造新的城市文化品牌,促进城市转型发展。




延伸阅读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人民旅游平台发布了我校太行智库研究员王保庆、应急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李希腾撰写的《黄河流域论》一文,该文选择了“概念界定、历史文化、经济情况、利用治理”这四个层面和角度,将黄河流域诸多复杂的情况和问题,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用一篇8000多字的论文,普及了黄河流域的大量专业知识。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原文↓↓↓






面向未来,

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老黄河,

必将迎来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新时代的理工人必将传承

兴学育人、强校报国的价值追求,

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办学精神,

为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往期回顾】

奋力“双一流”|会议定了!河南重点支持!河南理工大学建设『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

奋力“双一流”|快报!河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焦作市政府!强强联合!

奋力“双一流”|添力!北斗!河南理工大学签约共建全国首家空间地理信息与5G融合应用试验区!



党委宣传部 融媒体中心

监制:刘春德

责编:鲁小茜 赵 佳

助编:李 祚

来源:河南高教 人民旅游

大河网 校新闻网

视频:大河网 孙杨 



微信:河南理工大学

微博:河南理工大学

QQ:1229991909

抖音:河南理工大学

快手:河南理工大学

↓↓↓

为理工好声音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