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震旦博物馆 楼层介绍|佛教造像

黄浦江畔文化宝盒 震旦博物馆 2020-11-10

叮~

还记得之前的《震旦博物馆参观指南》吗?

震旦博物馆|带你进入博物馆,参观指南来啦!


为了让大家出行前能先了解博物馆

我们推出了每层楼的专题介绍


今天带你参观六楼"佛教造像"

出发吧~





延伸阅读 

#震旦博物馆 楼层介绍|古代陶俑#

#震旦博物馆 楼层介绍|历代玉器#

#震旦博物馆 楼层介绍|青花瓷器#





展厅概览


“佛教造像”展主要由佛教艺术初期的犍陀罗造像与北魏、隋唐等时期的本土化造像构成,以古器物学研究方法呈现各造像的材质特征与工艺技术,从发展史的角度介绍中国佛像的源起、本土风格的形成及古佛新生的意义,由一个侧面阐释华夏文明所具有的深厚艺术创作力与文化融合力。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夜幕降临,佛像与大厦隔江相望,映在玻璃窗上呈现出古典和现代的奇妙融合。




推荐文物



    佛七尊造像碑(北齐)

完整的龛像组合通常由主尊、胁侍、护法与供养等几部分构成,由于此碑下层碑座缺失,因此护法、供养表现不明。但其布局严谨,题材丰富,碑体造型气韵雄浑,铭文书风遒劲有力,亦可谓北齐造像碑之代表。












佛七尊造像碑(北齐)

向左滑动查看文物介绍




    飞天(北齐)

飞天是佛教艺术中常见的艺术形象,以轻快曼妙、流转飘动的身姿频现于石窟艺术及各类庄严道场之中。飞天样态变化多样,或凌空散花,或曼妙轻舞,或吹弹器乐,以歌舞香花供养诸佛菩萨之天人,烘托佛陀说法时信徒心中之法喜。这件石灰岩质飞天作回首折腰姿,束发戴冠,面型丰圆,细眉秀目,眼帘低垂,嘴角上扬,微含笑意;裸露上体,腰系长裙,肩披彩带,颈饰项圈,一手执莲花,一手持摩尼宝珠,飞势动感有力,仪态自如优美,体量虽硕,但端庄中不失灵活妩媚,具有北齐造像典型的风格特色。


飞天(北齐)

向左滑动查看文物介绍




    佛坐像(隋代)

这尊石灰岩质佛坐像着偏袒右肩式袈裟,结跏趺坐,法相庄严,神思安详,兼具 “顶上肉髻相”、“眉间白毫相”、“两颊隆满相”、“身形端直相”及“足下安平相”等殊胜容貌。佛像头部残留有部分早期贴金妆彩痕迹,左肩处勾钮式结带为隋代造像常见装饰,整体造型简练典雅。隋代造像融合北齐优雅细致与北周质朴敦厚的艺术样式,并加入新时期审美观,形成崭新而成熟的造像风格,为此后唐代造像写实艺术表现形式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佛坐像(隋代)

向左滑动查看文物介绍




    观世音菩萨立像(宋代)

这尊观世音菩萨立像作男相,为典型圣观音造像。一头两臂,头戴天冠,冠中央化佛已佚,仅留有大致轮廓。面形方圆,法相端重,体型壮硕,身躯厚重,披帔帛,着长裙,胸前饰泥塑璎珞,神情肃穆,飘逸庄重。左手曲肘举于胸前,右手自然垂于腰际,手指修长纤细,从其动势来看似有持物。菩萨身体略向前倾,上身较下身为大,腿部细瘦、短小。菩萨背部肩颈下方凿有一方形空腔,原是为“装臓”而设,用来放置佛经等,以象征五脏六腑及神识,使佛像具备神性。头部亦有一空腔,或为固定、接合头光而设。

此尊观世音菩萨立像以桐木拼接雕成,从衣褶处斑剥蓝彩下层所见残留彩妆,及如蛛网状细而淡雅的图案线条内金彩痕迹,可知其于不同时期曾多次敷彩。宋代木雕观音多有坐像、立姿,但如这件观世音菩萨身形完整,且高达230厘米的立像则极为少见。


观世音菩萨立像(宋代)

向左滑动查看文物介绍





六楼佛教造像的介绍到这里

文字和照片还不过瘾?

想要了解更多?

点击震旦博物馆数字展馆

身临其境感受参观乐趣哦!

#文物 × 互联网=永不闭幕的博物馆#




震旦博物馆

震旦博物馆是震旦集团创办人陈永泰先生回馈社会的一项文化志业。于 2013年 10月正式对外开放,是上海陆家嘴地区第一座私立博物馆。

博物馆常设展览以古代陶俑、历代玉器、青花瓷器及佛教造像为主题,特别展览则进行一系列当代艺术领域的尝试,开展历史文物更多维度的交会,体现更丰富多元的视野。并举办丰富多彩的讲座、白领之夜及文化体验等活动,达成公共教育推广。


购票直通车



版权声明:

1.本公众号所有原创内容图文的著作权、版权,均归微信公众号“震旦博物馆”所有。

2.其他方式转载或引用本公众号内容与观点,请表明转载及出处。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至官网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