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站队抗议被网友骂不丢人,丢人的是全盘接受集体噤声!
有很多人都在抱怨:“川普当选新任总统已是既定事实,你们还在闹腾什么?丢人死了,赶紧该干嘛干嘛去吧!”
之所以抗议,是希望当政者能够了解来自民众的反对声音,他们希望要促进一种改革,最起码能够带来一些改变;
之所以抗议,就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同的声音,一个国家的甚至人类的文明才能不断进步。
10月上旬《纽约时报》13年从业华裔记者、美国出生哈佛毕业的罗明瀚(Michael Luo),在曼哈顿上东区被一个白人女性呵斥“滚回中国去!”他7岁的女儿听到后不停地问“她为什么要说滚回中国?我们不是中国来的呀!”
然而罗明瀚针对此事撰写的登上10月11日《纽约时报》头版刊发的《一封公开信,致那位让我们滚回中国的女士》,在引起了美籍亚裔的广泛共鸣同时,也同样激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罗明瀚是《纽约时报》都市版的副主编,还是种族相关议题的编辑。在这个事件发生后,他以“#ThisIs2016”(#这是2016年)为话题开始征集美籍亚裔曾经遇到过的种族歧视,引发了很多亚裔的共鸣。很多亚裔耿耿于怀自己因为肤色相貌没被真正当做美国人,自己在美国土生土长这么多年,却仍然遭遇着局外人的困扰。
《纽约时报》还专门请到了多位亚裔站在镜头前讲述自己的遭歧视经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搜索这支短片。每个人最后的结语都是This is 2016,整支影片都充斥着当事人们的困惑、不解、无奈和愤怒:都已经2016年了,为什么在美国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持反对意见者觉得这些话背后的逻辑经不起反复推敲:因为你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而且还是高收入、高学历的模范少数族裔,你就不在应该被歧视的范围内?所以说,如果没有生长在美国,比如说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如果成绩不优秀、不是从哈佛这样的一流名校毕业,或者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阶层就可以被歧视了吗?
虽然这样直接倒推罗明瀚的逻辑过于简单粗暴,而且他将问题焦点放在美籍亚裔这个单独族群受歧视上也没有问题,但本来他或者《纽约时报》还有机会把这次影响广泛的讨论再上升一个层次:歧视从一开始就根本就不该发生。
歧视并不仅限于言语,并不是嘴上不说就没有歧视。一个人避而不谈少数族裔的肤色,并不代表TA就能站上道德的制高点。少数族裔的差异显而易见,我们有不同的肤色,我们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我们有不同的口音,真正的平等应该是首先正视这些差异,最终真正接受这些差异、尊重这些差异。
美籍亚裔族群还有罗明瀚这样的精英代表发声、《纽约时报》这样的大媒体力挺,那我们这些非土生土长、“半路出家”来到美国奋斗的留学生、新移民们是否遭受歧视又有谁来关心呢?除了我们自己之外还能依靠谁呢?
如果上星期这个事情被爆出后,我们所有人都“大度地”接受这位设计师和经销商的“好意”,可能我们就会少了这次讨论,可能我们留学生、新移民群体就会在这次美国大选激发出的各种论辩、反思中集体失声,仅仅只能做着一名无足轻重的、闲聊他国国事的旁观者而已了。
Nordstrom销售南京大屠杀卫衣惹众怒,凭什么中国国难让你来消费?
你关心的“川普上台H-1B泡汤、职业移民暂停”究竟是否会发生?
川普开挂当选新一任总统,怎样你怕了吗? 恭喜蔡依林成为东方神秘力量
NYIS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NYIS保留版权及法律追诉权利。如需全文或部分内容转载,请前往:https://goo.gl/ga2ypl 签署《微信公众平台转载协议》。
NYIS所有原创文章所发表的观点只属于信息共享,并不构成任何法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