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两化实践|管理体系分析与策划:分析策划阶段的主要工作

2017-07-17 CIO_yi 东莞市首席信息官协会


两化贯融管理体系贯标
策划分析篇(一)
实践系列





组织完成现状调研、评估与诊断之后,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分析和策划,量身设计出既符合标准基本要求、又体现个性特点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确定两化融合方针


两化融合方针应从企业的愿景和使命出发,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围绕获取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主题,兼顾利益相关方的诉求,既体现企业领导层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的期望和要求,又满足标准对两化融合方针的框架,同时还应满足企业未来几年内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两化融合方针是决策层管理理念的体现和诊释,必须由领导亲自参与制定

和企业战略相互配合

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

1.战略一致性

两化融合涉及理念的变革、模式的转型,服务于企业全局创新和升级发展。因此,组织应将两化融合提升到战略高度,并基于企业发展战略及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提出两化融合方针。


2.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两化融合是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变革,作为这种变革的行动纲领,两化融合方针应明确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从而为两化融合目标的制定提供框架。


3.动态调整

两化融合方针应随着企业发展战略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修订和赋予新的内涵。


42 22079 42 9452 0 0 4852 0 0:00:04 0:00:01 0:00:03 4852ction>

识别新型能力的需求


1.确定如何获取

基于对自身调研、评估的结果,考虑政策导向、市场需求、行业竞争态势、技术发展趋势、业界标杆水平、合作伙伴等外部因素,运用SWOT优劣势分析、波特五力分析模型、价值链分析、标杆对比等适宜的工具,识别出组织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最有可能或最有必要争取市场竞争优势的方向(如成本、研发、服务、营销等)。


2.确定打造信息化环境下能力的需求及其优先级

为了在某一领域争取竞争优势,基于组织的发展战略、自身现有的软硬件基础与行业标杆水平的差距,以及可投入的资源等内部因素,确定自身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最有必要通过信息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同步创新和持续改进以及数据的开发利用,来增强或创新的能力(如提高材料利用率的能力、整合产业链、降低采购及仓储运输成本的能力、实现数字化产品及工艺设计缩短新产品上市周期的能力、改善用户体验的能力、B2B\B2C\o2o等网络营销能力)。


确定两化融合目标


两化融合按目标可分为:

目标

分类

时间

中长期两化融合目标

年度两化融合目标

短期两化融合目标

层次

企业两化融合目标

各部门两化融合目标

班组和个人的两化融合目标

项目

企业的总的两化融合目标

项目两化融合目标

专门课题的两化融合目标


要制定合理的企业两化融合目标,首先要明确企业存在什么问题,知道企业的强项和弱项,针对目前现状和市场未来的前景来制定企业目标。


1.找出企业目前的弱项和存在问题

可以通过调研诊断结果、两化融合水平自评结果、工作总结、生产经营分析、财务分析等等来发现企业的问题,找出企业的弱项,从而找出可以从两化融合角度解决的问题。


2.分析问题,确定范围。

我们需要考虑问题对企业的影响程度,来确定是否将其制定在企业两化融合目标当中,同时考虑这些问题所影响的时间、人员以及资源配置情况。从而,将那些对企业影响大的问题找出来制定两化融合目标。


3.由所存在的问题引导出两化融合目标

比如:我们发现研发项目周期很长,转产过程中职责不清,对技术人员激励不足等问题,据此我们可制定出“建立工程设计系统,创新人员激励机制和考核办法,提高创新能力,新产品技术准备周期缩短1/3,设计差错减少20%”的两化融合目标。


4.为了使企业两化融合目标便于实施并真正起到作用。


我们制定的两化融合目标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两化融合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只有这样,两化融合目标是否完成或完成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得到有效地评价,也才能对其完成的好坏进行考核。

(2)两化融合目标应有一定的挑战性,过分保守,就失去了制定两化融合目标的意义。

(3)两化融合目标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现阶段的发展水平,一味的提出过高要求就变成了形式主义。


5.分解两化融合目标

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各级人员,使两化融合目标更具有操作性,两化融合目标层层展开以后,各级目标的实现也就保证了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6.两化融合目标展开后,具体负责实施的部门及负责人,对每项两化融合目标应编制实施计划或实施方案。在活动计划书或措施计划表中,应详细列出实现该项两化融合目标存在的问题、当前的状况、必须采取的措施、将要达到的目标、什么时间完成、谁负责执行等等。



确定过程、职责、资源

要在充分理解该标准提出的管理原则和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将标准的模式化方法与企业管理现状进行对照,明确标准相应的条款对应于本企业的哪些活动;然后基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方针和目标的要求,并结合本企业主要过程和活动的梳理,确定每一过程的输入、输出和控制要求,以及各过程之间的联系和接口,包括相应的流程职责、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


在识别和确定过程中应注意:


1.考虑信息化环境下的过程设计与优化。

过程的确定并不只是将现有的活动直接形成文件加以固化,而是要基于现有的以及准备建设的信息技术手段(信息化系统、设施及工业自动化装备等),分析与之相关的业务流程、组织架构、职责分工、资源配置等是否或如何(注:前者针对优化、后者针对设计)与之匹配,是否或如何发挥该信息技术手段的最大价值。


2.关注创新引领、推动管理变革。

两化融合创造价值的源泉在于,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引领作用,通过技术与管理的匹配、融合,激发企业深层次的管理变革,不断提高自身管理现代化的水平。因此在过程确定时,要充分考虑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3.开放协作,拓宽发展之路。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为企业带来了开放的机会和创新的潜能。对于创新突破阶段的组织,在过程设计时可以逐步探索、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的动态组织网络和价值网络,如整合产业链、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



确定评测与改进方法

确定的评测与改进方法就是基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管理原则和管理思想,将标准提出的模式化方法与企业管理现状进行对照,明确标准相应的条款对应于本企业的哪些活动;然后基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方针和目标的要求,并结合本企业主要过程和活动的梳理,确定每一过程的输入、输出和控制要求,以及各过程之间的联系和接口,包括相应的流程职责、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


在识别和确定过程中应注意:

1.针对过程建立监控和纠偏机制

为了确保某一过程的有效运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应在过程内部设置必要的监控点、建立必要的监控机制,以便在发现问题后及时纠偏(如培训效果评价、系统运行维护质量检查、项目进度监控和阶段验收等)。


2.针对过程网络建立系统性的监控和纠偏机制

通过评估诊断、数据分析、考核、内审、管理评审等手段,对体系运行进行整体地评价和监控,确保及时发现问题、纠正体系运行的偏差。


3.建立自我完善机制。

通过目标的不断提升,以及针对监控导致问题的原因举一反三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从而确保体系的持续改进、逐步提高体系的整体运行绩效。


点击阅读原文

可下载word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