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百强!江门这两个地方又上榜了!排名是…

江门日报 2021-05-31


DuangDuangDuang~

国庆收假后第一日

大江门就迎来了喜讯!



10月8日《人民日报》A8版发布全国中小城市综合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根据报告排名,江门市新会区、蓬江区都进入2019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其中,新会区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49名,蓬江区第94名,均比2018年上升一位。



报告指出,依据新发展理念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体系从综合实力、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和新型城镇化质量五个维度,系统、全面显示我国中小城市发展状况。通过研究树立全国百强县、百强区、千强镇等发展典型,引领中小城市在践行高质量发展实践中发挥更积极的导向作用。


这份喜讯带给我们的不单单是惊喜

更是对江门的城市发展的认同与感动!

蓬江区、新会区获此殊荣

背后是它们的辛勤付出和劳动成果

  


蓬江区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九万里风鹏正举,新征程砥砺初心。在朝气蓬勃的时代潮流中,在欣欣向荣的繁华大局中,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宏伟蓝图催人奋进。


蓬江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江门市的中心城区,有幸站到了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主阵地位置上,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今年以来,蓬江区树立“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以比学赶超、只争朝夕的进取意识,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利用重构政治生态、重整旗鼓再出发的重大契机,举全区之力投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特色合作平台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优质生活圈建设,有力地朝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阔步前行。



全面对接:建章立制走在前


为全面系统掌握大湾区建设的机遇挑战、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蓬江区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进行传达学习和专题宣讲。蓬江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也多次通过举行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研究《规划纲要》,寻找蓬江区发展的定位、方向、机会,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围绕《规划纲要》和广东省对江门新的定位,结合蓬江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拥有的区位、产业、环境和文化等优势,蓬江区确立好大湾区建设的方向和路径:举全区之力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交通、产业、科技、人才等方面与大湾区各城市开展全面对接合作,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搭建优质的产业平台,壮大实体经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和改善民生。


加快交通互联互通,图为龙舟山立交。周华东 摄


《规划纲要》如何落地?建章立制必不可少。


蓬江区加快重点规划编制工作,邀请专家团队开展深入调研,挖掘各类资源要素,加快制定出台《江门市蓬江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方案》《江门市蓬江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蓬江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等,并探索建立与香港、澳门等重要节点城市的沟通合作机制。


今年出台的《江门市蓬江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19年工作要点》,明确了2019年工作内容、目标任务、责任单位和保障措施,加强蓬江区对接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研究,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工作部署,成立了科技创新与教育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现代产业体系等12个专项小组,统筹协调全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相关重点领域专项工作。


搭建载体: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


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必须有重要载体。为此,蓬江区确立了打造“1+3”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的目标,以重点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大湾区先进地区的溢出产能、优秀企业的区域总部以及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赛事等,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目前已实现新突破,其中:


江门人才岛项目被列入2019年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并纳入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计划,如今多个工作面同步拉开,形成大干快上的火热局面——全岛首期“五化”工程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全岛水系改造工程示范段已基本完成;潮连大道、振兴大道、连荷路改建等工程已全面动工;8月份以来,更是连续签约引进腾讯和华为的智慧城市项目,为将来产业建设打下基础。


为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今年以来,蓬江区举全区之力建设江门人才岛。图为项目效果图。江门人才岛建设指挥部供图


蓬江产业转移工业园扩园提质速度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与联东U谷集团签订投资协议,年内新建、提升改造园区道路共8条,推进园区扩园提质增效首期项目建设,目前已编制实施方案初稿。


滨江新区总部基地建设全面提速。3月份先后与保时捷4S销售中心、国瑞地产就总部基地开发签订投资框架协议;滨江新区启动区二期的10条市政道路和1个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动工建设。


会展文体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充分发挥会展中心、体育中心的作用,推动展会活动常态化,完善周边商业配套,加快推动形成以会展经济为引领的信息、商贸、金融、文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商圈,会展文旅产业展现出新生机、新活力。今年以来,会展文体中心先后举办2019江门制博会、春季车展、“戴爱莲杯”全国舞蹈展演、大型演唱会、2019世界排球联赛(广东江门)等文体会展活动共计15场引入江门·侨镇特色文旅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并进入总体规划设计阶段


聚焦经济、城市品质、民生:加快高质量发展


《规划纲要》对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等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作为江门的中心城区,蓬江区有着理所当然的担当。


今年以来,蓬江对照《规划纲要》有关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积极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依托江门人才岛建设和蓬江产业转移工业园扩园提质,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蓬江分中心建设。


蓬江产业转移工业园扩园提质速度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陈立武 摄


为进一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编制《蓬江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为蓬江区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整体指导;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鼓励围绕主导产业、重点产业,积极打造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积极对接大湾区先进发达地区,面向重点发展产业招商。


据悉,截至8月份,该区共引入项目23个,总投资额114亿元,其中5—7月成功引入了北京联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维龙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


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蓬江区持续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努力以良好的城市形象、服务水平融入大湾区建设。


一方面打造蓬江城市中央活动区,加快路网管网、道路“白改黑”、城市修补、公园绿化提升等一批改善城市形象的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改善城市面貌;一方面加强城市管理和城市服务水平,推进城市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推进“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的“四办”便民服务,丰富“十分钟便民便企服务圈”;坚定不移推进主城区高污染高排放行业企业淘汰搬迁,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同时,对标先进改善民生,着力提高在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民生领域的工作质量。


蓬江区对标先进,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图为深受江门市民喜爱的网红打卡点:黄花风铃木下的天福路。郭永乐 摄


优化营商环境:政府全力当好“服务员”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走向更广阔舞台、港澳居民更好地就业创业,是蓬江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一步。


今年以来,蓬江区全力推进深化商事制度、“放管服”、项目承诺制等重点领域改革,营造一流的办事环境和营商环境,实现利企便民。


今年3月26日,蓬江区作为市开办企业1个工作日办结示范点,在区法人“一门式”服务中心实行新开业企业“套餐式”服务,今年以来共办理港澳居民个体户登记39宗,企业外资登记业务22宗确保企业设立登记0.5个工作日内办结,政策实施以来开办企业1386户


 “一日开办最大的感受是很方便,不仅节约时间,也减少了跑腿。”江门市东启家具有限公司员工余美欣率先“尝鲜”这项服务。她表示,从9时22分到12时03分,企业分别在4个窗口完成了商事登记、刻公章、银行便捷开户以及税务业务,比以前快了很多。


蓬江区法人一门式服务中心办事大厅。


此外,蓬江区还积极推进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今年1—8月累计完成承诺制试点项目9个,完成容缺审批事项24个,项目审批平均提速1—2个月制定并印发全区进一步深化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方案,将试点审批事项由12个调整增加为16个,进一步扩大改革实施范围。


为了方便港澳居民在蓬江区就业创业,蓬江区发挥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蓬江分中心示范作用,共吸引了各类人才团队、企业团体等近千人到访,为2000余人次提供政策咨询、认定评定等业务受理和配套服务;全面落实我市出台的港澳居民各项就业创业扶持和居住、落户等多项便利服务政策,去年9月至今共有1407名香港居民随迁子女和88名澳门居民随迁子女入读蓬江区学校,为港澳居民远程办理首批25项涉税(费)业务及纳税辅导服务。


携手港澳:在交流合作中互利共赢


今年以来,蓬江区不断拓展与港澳地区的合作交流,在交流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尤其是在人才引育方面,蓬江区加快新型人力资源运营中心、各类人才培训基地、科技研发孵化器、加速器等人才平台建设,打造成立足珠西、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基地。


珠西创谷(江门)科技园,是一块孕育科创企业的“沃土”。


位于蓬江区胜利路的珠西创谷(江门)科技园是江门市首家获省认定的粤港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也是一块孕育科创企业的“沃土”。据悉,该园目前已进驻企业总数超过100家,港澳台青年创业的企业占比超过40%,为江门市唯一、全省四家之一的粤港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


科技园中由香港人创办的江门市云码智能设计院有限公司当前发展正步入正轨,公司负责人谭国振表示,政府的支持都很到位,企业很满意,对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


  “随着《规划纲要》的出台,江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珠西创谷亦将成为江门市吸引港澳台乃至海外青年来此创新创业的重要‘桥头堡’。”珠西创谷行政总裁马振富教授说。


与此同时,蓬江区积极搭建与港澳地区的双向交流平台,如推进江港澳少年警营建设,积极打造综合素质教育实体基地,与港澳警方以及相关机构的少年警营项目开展合作交流;推进银行机构跨境合作模式,实现粤港澳三地金融市场深度对接;举办江港澳三地青年交流活动、师生教研交流活动;赴大湾区中心城市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等。


扭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个“纲”,接下来,蓬江区将着力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积极推进特色合作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以点带面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更大突破,奋力开创新时代工作新局面。


新会区


融入湾区

全面融入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最具投资潜力的区域之一,新会在国家、省、市各层面的区域布局中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港珠澳大桥、江湛铁路正式通车,中开高速、江门大道和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加快建设,新会的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放大。三大万亩园区四个片区建设稳步推进,新会的投资吸引力和产业承载力持续提升。新会区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去年,新会区倾力推进大交通建设,全年完成投资53亿元,连续四年排名全市总量第一


首列“新会造”CRH6A型城际动车组交付使用。 林润开 摄


交通投资的持续加码,折射的是新会重塑交通新经纬,全面融入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雄心。


伴随着珠三角城市群向粤港澳大湾区的蝶变,省“十三五”规划明确,江门站将作为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珠三角通往粤西乃至中国大西南的铁路门户。作为全省第四大交通枢纽,江门站将汇聚深湛铁路、广珠城际、珠江肇高铁、广佛江珠城际等7条轨道交通线。


时不我待,“轨道”上的新会,以“软硬兼施”的姿态融入湾区建设:


“硬联通”方面,倾力推进珠西枢纽江门站、江门大道、中开高速等大交通建设,交通项目投资累计超450亿元,构筑内通外联、快进快出的大交通格局,全面融入湾区“一小时交通圈”。


“软联通”方面,推行投资项目审批“最多跑一次”,实现45天内完成审批手续。出台“黄金十条”,每年预算安排2亿元奖励企业,并实行“自动兑付”。实施 “政令十条”,全员共同打造优质、高效、透明、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依托珠西枢纽这一“力场”,新会区还将加强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新干线机场的互联互通,无缝融入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同时,加快建设珠西枢纽新城,推进枢纽新城公园等标志性、先导型项目建设,打造高品质都市。


江门大道东甲立交。


新会区委书记文彦表示,在对接省“一核一带一区”和市“三区并进”区域新格局下,新会区将重点谋划“一带两核三组团”的空间布局,破解发展不平衡问题,推动全区“一盘棋”,奋力打造江门经济发展主引擎,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新增长极。



工业立区

三大万亩园区蓄待发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令一个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经济体举国关注,世人瞩目。面对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谋求高质量发展,要建设一个怎样的园区?应打造一个怎样的产业?生产力布局与区域协同又该如何优化?


近年来新会区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品质逐步提升。 张奕维 摄


思深益远,稳扎稳打,谋定后动。


珠西新材料集聚区、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深江产业园对标一流,虚位以待;大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剑指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产业……过去一年来,新会举全区之力,谋创新、建平台、兴产业,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新会区正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区之路,狠抓园区建设提速,狠抓招商引资突破,狠抓工业项目落地。对以工业立区的新会而言,实体经济的质量尤为重要,园区和平台的打造是新会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利器。新会正全力推进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深江产业园、珠西新材料集聚区三大万亩园区建设提速,为大湾区产业共建和协作提供高质量载体。新会三大万亩园区均被纳入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享受省产业共建的系列扶持政策。


深江产业园区,依托大泽园区和司前园区兴建,规划面积2.3万亩,主要承接深圳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的产业转移,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和机械制造业,以及智能家电、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打造基础零部件生产基地;珠西新材料集聚区,依托新会深厚的化工产业基础规划建设,规划面积1万亩,重点发展生态环保型精细化工业,兼容发展部分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是珠三角唯一特种精细化工承接园区;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充分发挥新会侨乡优势,探索与澳门共建共赢模式,规划面积近2.5万亩,重点建设环保产业园、澳葡青年创业园、银湖湾滨海旅游及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园,是粤澳合作的重点平台。


做优新会制造的“含金量”,做强新会产业的“高质量”,新会找准坐标,毅然转型:

    

大健康产业方面,重点推进李锦记增资、中科健康项目开工建设,发挥生物医药创新团队示范带动作用,培育更多“隐形冠军”,力争打造国家级生物医药平台;

    

新材料产业方面,依托珠西新材料集聚区,以威立雅综合利用、芳源、道氏等大项目为抓手,尽快形成新能源关键材料产业集群;

    

高端装备制造业方面,以中车、中集、中交、富华重工等项目为骨干,推动轨道交通、智能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汽车零部件产业加快集聚发展。


银洲湖区域内的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是我市造船业的龙头企业。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供图


城市提质

“颜值”与“内涵”兼备

新会,秉承着千年古邑城市文明,直面新时代城市建设难题,以建设人民满意城市为导向,瞄准打造一流城市的目标,全面推进城市品质提档、提质、提效。


新会区委副书记、区长梁明建在该区2019年城市品质提升工作会议上指出,城市提质是必须要完成的一项政治任务,是增强群众福祉的有力举措,是促进新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要坚持高标准建设和精细化管理,着力打造一批精品亮点,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更优的城市环境,助力新会全面融入大湾区建设。


近十年来,随着主城区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新会旧有的城市支撑体系逐渐不堪负荷。城市需要向外扩展,需要增强吸引力,需要增加在教育、医疗、商业、服务、公园绿地等方面的投入。


近年来,新会区加快建设枢纽新城,打造高品质城市。张奕维 摄


全力打造珠西枢纽新城。围绕“珠西中央活动区城市客厅”“江门南部公共中心”定位,统筹布局医疗、教育、文化、休闲等服务配套,重点加快江门农商银行总部大楼、珠西金融中心、富力城央综合体、文华商业广场、枢纽新城公园、市民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


有序开发银湖湾滨海新区。探索与澳门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快谋划跨境合作实验区及合作用海示范区,主动对接江珠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打造国内开放程度最高的粤澳合作平台、突破改革开放深水区的试验田、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的战略支撑区。



新会区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指出,要以珠西枢纽新城和银湖湾滨海新区“两个新城”为载体,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和全市“三区并进”中新的增长极。


城市品质的提升,不仅要有“高大上”的新城建设,也要有“小而美”的旧城改造。过去一年,新会区全年共启动提质建设项目56个,累计完成投资75.4亿元,城市提质工作局面初开,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结合城市文化底蕴,新会区选取北园公园—冈州湖—艇仔湖公园—人民球场—人民会堂—盆趣园—学宫—马山公园片区,作为中心园林区城市景观重点提升区域,打造慢生活休闲文化核心。去年,共投入5000万元,开展北园公园西侧围墙“拆墙透绿”改造和人民球场、艇仔湖升级工程,改造人行道约1000平方米;动工建设马山公园和北园公园片区升级改造工程,实现绿化资源共享,优化城市生态氛围。


2018年,新会大力打造以圭峰路和公园路贯穿的“城市活力轴”,以玉湖景区和圭峰山广场为核心的“城市创新极”,和以学宫、人民会堂和盆趣园为核心的“城市人文极”的“一轴两极”夜景架构,聘请专业的亮化设计、施工团队,历经半年时间,共安装各类灯具8000多套。2018年江门城市亮化工程(首期)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新会区)项目(以下简称,新会城市亮化首期工程)获得“2019亚洲照明设计奖”街区景观类“特别之光奖”。


新会区城市提质工作全面展开,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张奕维 摄


不断完善基础建设的同时,新会区狠抓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城市软实力。近年来,新会在生态环境整治上狠下功夫,与污染“扛”到底,铁腕治污,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具体负责,区环委会牵头落实,区、镇、村三级联动,环保部门全程跟进,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监督”的新机制,进一步落实河长制,狠抓黑臭水体治理,加快推进城镇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抓好“黄标车”淘汰,全面整治“小散乱污”企业,全力打好水、气、土“三大战役”。同时,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掀起创文高潮,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为城市发展品质加分。


乡村振兴

全力打造大湾区

知名乡村旅游“微度假”目的地

天气逐渐变凉,新会区大鳌镇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养殖户们都忙着为自家虾塘制作越冬棚。据悉,大鳌镇“一只虾”工程带动当地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今年仅是淡水虾养殖业,产值就超6亿元,全镇超4成人口从事相关工作。


这是新会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新会区依托古典家具、新会陈皮、小冈香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乡村经济。以新会陈皮产业来说,新会区全力打造新会陈皮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四年成体系”的总体安排,以新会陈皮产业为主导产业,科学规划布局产业园“一轴、两带、三基地、四中心、五园区”。2018年,园区内新会陈皮全产业产值达46亿元,带动全区全产业实现总产值66亿元;形成12家龙头企业,培育出“中国陈皮第一股”,有超1000家经营主体、35类产品超100个品种,带动全区陈皮产业就业5万人。


崖门镇太空荷公园。崖门镇供图


各乡镇也加快了三产融合步伐,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深挖本土资源,实施“农旅结合”“文旅结合”等创新模式,开发第三产业,努力为地方增收。睦洲镇石板沙“一村一岛一世界”,“颜值”与“内涵”并重,离岸风情、疍家风俗、生态风景惹人醉;古井镇以霞路“皇族古村”为引领示范,宋风遗韵大气磅礴,尽显历史文化游的丰富内涵;“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双水镇乡村面貌的写照,香业特色小镇片区、村落祠堂文化片区、森林康养度假片区、滨水田园风光片区,展现出多样的可能性……岭南千年古邑,一幅全域旅游的“微度假”四季特色节庆图景正向世人展开。


2019年,新会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会区今年将在巩固“三清三拆三整治”成效的基础上,实施“百村示范、千村创建、万村整治”工程,创建一批A级以上乡村旅游特色村庄,全力打造大湾区知名乡村旅游“微度假”目的地。


打造乡村振兴“红色堡垒”,必须找准“发力点”。基于此,新会区率先探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去年4月开展为期三年的“三基四化”专项治理行动,围绕加强农村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的建设工作,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结合,按照“一年解决突出问题、初见成效,两年不断深化拓展、

显著改观,三年实现整体提升、全面进步”总体思路,力争到2020年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达到“四化”目标要求。

    

在推进“三基四化”专项治理上,新会区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治理重点,开展“两大行动”,实施“三大工程”。其中,“两大行动”指农村基层治理“亮剑”行动和突出社会矛盾专项治理行动;“三大工程”指农村党组织“定级晋位”工程、“文明新风”建设工程、“村企牵手”工程。


抓源头、补短板、强基础、重服务,新会区不断筑牢乡村振兴的“红色堡垒”,切实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工作全面进步、全面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恭喜,我的江门!
你永远是我们心目中最棒的!
江门,我爱


来源:综合整理自人民日报、新会发布、蓬江发布等

责任编辑:龚静

夫妻每年各10天假,这个地方下月开始实施!网友:请全国推广

想买车的江门人注意!10月18日前别轻易下手!别怪我没提醒你

江门天气将变脸!降雨降温,组合套餐来袭!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恩平花海世界30多项机动游戏已全部开放,一票就可以无限次畅玩!


点个小花花!一起为江门打call!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