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门这支笔里,竟然藏着这么多学问……

O7 江门日报 2021-06-03


蘸上墨汁

在画纸上唰唰几笔

一段有枝有节

饱含岁月沧桑印记的树枝浑然而成

……




这正是使用茅龙笔绘画的魅力。茅龙笔作画,树枝的飞白之处,可以随笔顺势而成,不必专等墨水将干之际才入笔,而且运笔速度也比较快,这是使用普通毛笔绘画所不具有的特点和优势。



看着画纸上正在创作的画作,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传承人张瑞亨说。


任何文明的洞窟,不管藏有多少实物,冠有多少美名,总有一个开启它的小小钥匙孔。

——余秋雨《文化苦旅》


传统技艺和文化亦然

而人恰是这个开启这个洞窟的

“小小钥匙孔”


发端于新会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从首创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它曾辉煌,也曾低落。如今,在非遗传承人张瑞亨的努力下,它正走出传统用法——书法的窠臼,另觅蹊径,用绘画为“茅龙艺术”洞窟开启一道门……



致敬传统


从工人成长为非遗继承人


选草、剪裁、浸泡、锤砸、刮青、削峰、上胶、装饰……经历近10个环节,一支全靠手工制作的茅龙笔便诞生了。在新会冈州画院里,这是张瑞亨日常工作之一。


画院是制笔之地,亦是张瑞亨的创作舞台,除了摆满茅草和制笔工具外,还挂满了他用茅龙笔创作出的画,有些已创作完毕,有些还在创作中。灵感迸发时,张瑞亨便拿起笔,在画中添上几笔。



茅龙笔为岭南大儒、明代理学家、诗人和书法家陈白沙先生所首创,故又名白沙茅龙笔。500多年前,晚年的陈白沙先生用新会圭峰山上的白茅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茅龙笔,写出来的书法生辣野趣,刚劲有力,由于没有笔锋,笔划中留有空隙,形成其他书法难有的飞白,开创了茅龙书法艺术,震撼了书法界。史料记载,陈白沙先生对自己创造的茅龙笔感情甚深,尊称其为“茅君”。


“茅龙笔自创造以来,曾经备受欢迎,就在新会来说,当年随处可见制作、销售、使用茅龙笔的人。”张瑞亨说,“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茅龙笔逐渐低落下去,影响也日渐式微,几度面临失传。”


上世纪70年代,新会工艺美术厂尝试批量生产茅龙笔。从小就沉迷于艺术、当时17岁的张瑞亨凭着一手娴熟的绘画功底考进了新会工艺美术厂,开始接触茅龙笔制作。后来工厂关闭了,但张瑞亨却做起了制笔传承人。


“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爱好吧。”他说,“从经济角度讲,想赚钱,做茅龙笔不是一个好的选项,但是从文化角度讲,作为地方特有的技艺,制作茅龙笔是个好的选项。”


40多年来,张瑞亨专注传承新会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从传承制作技艺到茅龙书法创作,到研制茅龙国画用笔,开展茅龙笔绘画技法研究及开发茅龙书法刻字文化、产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08年6月,白沙茅龙笔作为传统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这令张瑞亨感到十分开心。“这是一种文化认同,也意味着将会有更多人认识到茅龙笔,感受茅龙文化的魅力。”而他也从当初新会工艺美术厂的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沙茅龙笔制技艺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他创建的“茅龙张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也入选江门市首批文化名家工作室。



推陈出新


独创“茅龙排笔”受青睐

   

从茅龙笔诞生那一天开始,便一直是用来写书法的,在陈白沙先生使茅龙笔声名鹊起之后,因为缺乏能用茅龙笔演绎出像陈白沙先生一样有成就的人,致使茅龙笔几乎沉寂了500年。


“常人看茅龙笔,只是一种草做成的笔而已,制笔并不是什么难事。”张瑞亨说,做好茅龙笔,腌制茅草环节,要掌握好腌制的分量和时间,一般蚬灰不宜放太多,时间2—3天较合适。茅草扎成笔后,还要进行水盆拉锋,即将笔泡入水中,在水里拉扯笔锋进行调锋,以达到圆、尖、齐、健“四德”。


在张瑞亨看来,茅龙笔制作技艺能成为国家级非遗,其背后是茅龙笔所衍生出的茅龙文化体系的巨大价值。“这个文化体系既包括茅龙笔制作技艺的创新,也包括茅龙书法、茅龙国画等,更包括茅龙笔所代表的白沙文化。”他说。


上世纪80年代,张瑞亨在创作过程中,偶然发现茅龙笔下的线条用在国画中,能够产生很好的效果,于是他开始研究制作茅龙国画笔,并独创“茅龙排笔”用于创作,其作品以茅龙皴法形成了独特风格,从此为茅龙文化和艺术开启了一道大门。



张瑞亨说:“茅龙笔笔锋富于变化,能一笔多锋,毛笔只有一个锋,且毛笔是干笔时飞白,茅龙笔是一直都有飞白,且茅龙笔较容易控制飞白技巧,饱墨时飞白更强烈。同时,白沙茅龙笔笔锋修长,极富弹性;笔触苍涩,牵丝飞白相得益彰,宜于行草书体,亦可勾勒山水书画,这都是茅龙笔在绘画中的独特优势。”


张瑞亨告诉记者,茅龙画笔下笔狂放飘逸,机理特别,非常适宜画树、画石、画山,风格与传统迥异,高剑父、麦华三、关山月、刘海粟等书画家都使用过茅龙笔。“总之,茅龙笔颠覆了我以往的常态,也助我完成之前力所不及的技术难度,挖掘了我内在的另一些潜质。”张瑞亨说。


张瑞亨告诉记者,如今随着茅龙笔在绘画领域的应用,用笔量也比以前有所增加。“使用茅龙笔作画,有一定的难度。不少人知道用茅龙笔作画的妙处,但是真正能掌握的还不多。”他说,“我计划出一本书,对如何运用茅龙笔来绘画进行讲解,把技艺推出去”。



融入情怀


传承发展茅龙文化


手工艺品浸润了工匠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点缀了人们的生活,唤起对美的追求。而手工技艺立足于当地物产,则可形成独特的技艺和风格,成为地域文化的一种标志物和文化名片。


“非遗的价值不是经济价值那么简单,还饱含着丰富的文化、人文价值。”张瑞亨说,“茅龙笔不但本乡本土书画家喜爱,而且受到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赏,成为海外华人及港澳台同胞维系乡情的文化纽带。”


近年来,张瑞亨尝试把茅龙文化和新会当地的陈皮文化等相结合,融入家乡情怀,让茅龙笔不再是一支笔,而是文化和情怀的载体。在新会冈州画院,记者看到了张瑞亨使用茅龙笔来创作的与陈皮文化有关的系列小画。据介绍,目前张瑞亨已创作了上百幅内容不同、主题统一的小画。在这些小画里,有反映陈皮制作技艺的,有记载新会柑种植历程的,有反映陈皮美食的……不一而足。



“这些小画非常受欢迎,茅龙笔已经成为新会的一个文化符号,新会陈皮也是当地独有的文化符号。”张瑞亨说,“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既展示了陈皮文化,也让不少人特别是海外乡亲记起家乡往事,也更有利茅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传统技艺除了要传承,还要适应时代的变迁。近年来,张瑞亨在新会冈州画院设立展区,通过实物、实景展示制笔流程,积极开发茅龙笔的文化价值。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张瑞亨还在陈白沙先生当年制作茅龙笔的地方——石涧公园建成茅龙草堂,使茅龙文化有了更多展示载体。张瑞亨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更多人了解茅龙笔的历史,感受茅龙文化的魅力。




来源:江门日报(策划/叶桃 统筹/王平强 王建华 文/严建广 图/林立竣 视频/林立竣)

责任编辑:伍诗璐

新华社点赞江门扫黑除恶成效!急扩!微信出现这个界面千万当心!这15分钟很关键江门市民注意!政府补贴领取倒计时!江门车主注意!高考期间,这些路段禁止通行


转发一下

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