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年红途 邑路奋进 | 走进陈垣故居,感受赤诚之心!国学大师高龄入党

E7 江门日报 2021-12-11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百年成就催人奋进。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江门日报社联合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推出《百年红途 邑路奋进》栏目,探访革命印迹、学习侨乡党史、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凝聚新时代奋进力量。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该系列报道的第十三篇!



《走进陈垣故居,感受赤诚之心!

国学大师高龄入党》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蓬江区棠下镇石头村的一座晚清建筑,推开略显斑驳的木门跨进正堂,一幅毛泽东与一位儒雅老人在怀仁堂国宴上的黑白照片映入眼帘,照片上的老人正是这座建筑的主人——陈垣,这座建筑就是陈垣故居。


△陈垣故居。

陈垣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与陈寅恪并称“史学二陈”,著作无数。在风雨飘摇的年代,他在北平做老师,常常勉励学生爱国,还利用史学研究作为武器,以古喻今,抨击敌伪汉奸,要“划忠奸之界,肃春秋之义”。
    夏日炎炎,此处却满栽绿树,送来片片清凉,仿佛在告诉我们陈垣先生一生钻研史学、立德树人的不懈追求,和面对敌伪汉奸时宁折不弯的民族气节。绿树犹在,先生却早已故去,留下这座建筑几十年来久久守望着五邑大地。    △陈垣少时所读书籍。

为纪念陈垣先生立德树人的高尚情操和赤诚纯真的爱国主义精神,陈垣故居成为我市党员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是后人凭吊先贤的追思之地。


一生赤诚 高龄入党


陈垣故居前面矗立着陈垣的半身塑像,塑像着中式衣袍,长髯低垂,两眼平视前方,眉目间透露着威严肃穆。塑像下方是我国著名书画家启功敬题的“陈垣校长像”5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陈垣先生一生赤城。少时,他随父居广州,1905年至1911年期间,陈垣先后与革命人士创办《时事画报》《震旦日报》等报刊,1911年参加中国同盟会,致力宣传革命。    1913年,陈垣被选为众议院议员,曾在全国税务处、国家公债局、毛革改良会等机构任职。1921年,陈垣任过两个多月的教育次长。任职期间,他兼研史学,特别是外国宗教史,曾发表《元也里可温考》,引起中外史学界注意。从1922年起,先后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导师、京师图书馆馆长、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辅仁大学副校长、校长,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所长、北平师范大学史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史学系教授、中央研究院第一届评议员、文献馆专门委员。其间,陈垣立德树人、诲人不倦,当代著名书画家启功大师就是他的学生。    △1930年,为方便路人休息、避雨,陈垣和其族人建议在通往江门和棠下的公路(石头段)建造避雨亭。

△1952年,教育部任命陈垣为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的公告。


1937年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北平沦陷,陈垣仍随校留在北平,继续任辅仁大学校长。他身处逆境,不但拒绝出任所谓“东亚文化协会”会长伪职,而且选择有民族气节的顾炎武和全祖望的著作授课,用以自励及勉励学生爱国。他还连续发表《清初僧净记》《通鉴胡注表微》抨击敌伪汉奸,彰显了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1940年,陈垣在辅仁大学校长室办公。
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多次派飞机接他去台湾,他却坚持留城,等待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兼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陈垣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阅读与共产主义思想有关的著作,当时他已是70岁的老人,但他还是克服困难,认真学习。至1959年,陈垣以79岁高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陈垣在他的文章《党使我获得新的生命》中写道:“在北京解放整整10年的今天,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我的生命开始了新的阶段,我感到万分兴奋。”“今天作为一个新党员,我要更严格地要求自己,继续改造。我以现在作为今后奋斗的新起点,在思想上和工作上不断革命,以便能够更好地担负起党交给我的任务,我要无限忠诚地为实现人类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贡献一切!”陈垣入党后,重新焕发青春,埋头苦干,之后的10年间,先后写了20多篇短文。
    △1957年9月1日,陈垣(右)与在篁庄小学教书时的学生欧阳锦堂在北京相聚。

1951年11月1日,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后,在怀仁堂国宴上,毛泽东与陈垣同席交谈。毛泽东向别人介绍说:“这是陈垣先生,读书很多,是我们国家的‘国宝’。”这是对陈垣的真实评价。陈垣光是收藏的图书就有4万册。陈垣先生的孙子陈智超回忆说:“1971年我祖父逝世时,我们家人遵照他生前遗嘱,将此4万册图书献给国家,将4万元稿费交作党费,还将几千件珍贵的文物都交给了国家。”其赤诚纯真之心,可见一斑。


精神永存 激励后人


陈垣故居由陈垣祖父在清代同治年间开始修建,命名为宁远堂,取“淡薄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之意,为我市目前少有的清代私家庄园,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如今的陈垣故居为砖木石结构民居,一厅四房两廊,建筑面积141.8平方米。
    
1995年,陈垣故居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于2002年对外开放,蓬江区政府出资修葺后,宣传部门辑采、复制陈垣在各历史时期照片共120张,以及陈垣长孙撰写的陈垣事迹年谱,分置故居及邻近二宅陈列展出。同年,陈垣故居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广东同学会筹资,于故居门前塑立陈垣半身铜像。
    
△《陈垣全集》所录的四首忆乡诗。

位于旁侧的陈垣纪念馆在2010年完成建设,纪念馆内四周的灰色墙上,钉挂着陈垣生平历史照片和相关文字资料,一张张斑驳的照片,组成了陈垣一生“赤诚报国”“坚守气节”“高龄入党”的珍贵历史画卷。
    

△陈垣故居。

2016年陈垣故居被江门市委组织部公布为江门市党员教育基地。虽然先贤已逝,但近年来,不少党员和游客络绎不绝地前来寻觅先生留下的精神印记。陈智超说:“我对祖父的印象,主要是他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
    
“我记得小时候祖父来看我们一家,我父母说我三岁已经认识了不少字,他不太相信,就考了我一张报纸上的繁体字,我一下说出来了,他就摸摸我的头。”陈智超回忆说,“后来我考上了北京大学历史系,祖父很高兴,因为他和我父亲陈乐素虽然是著名的史学家,但都不是科班出身。他特意带着我去看他在北京曾经呆过的地方,还留下了很珍贵的合影。”
    
陈垣故居讲解员陈青宜说:“今年1到5月,来陈垣故居参观的就有3000多人。”棠下镇文体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洁说:“故居于2009年翻新之后,平时主要由村委会协助打理,比如检修电路、梅雨季馆内除湿、周边垃圾清理等。镇里则拨出资金,指导相关维护工作。”

△陈垣故居。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们将进一步发挥陈垣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做好党建宣传和爱国主义教育,这对我们党员、群众来说都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棠下镇文体服务中心主任蒙胜福透露,区、镇有关部门已委托有资质、有经验的古建设计公司对陈垣故居及保护范围进行保护、提升规划设计,在不影响陈垣故居总体保护的前提下,将陈垣故居后面的宁远堂菜园改建为公益性休闲文化公园,增设与陈垣有关的文化、教育、历史人文景点。

    

△故居内陈列了陈垣的诸多照片。


离开陈垣故居之际,记者不禁回望绿树掩映中的建筑,感觉陈垣先生就像一颗耀眼的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璀璨的光芒和动人的故事,直至今日,依旧以星光照亮后人的前路。


党史课堂


三堡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5位光荣牺牲的烈士

1944年5月,新鹤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在田金乡宣布内部成立后,即按照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的指示,全面展开了接应珠江敌后人民抗日武装挺进中区的准备工作,进一步加紧了扩大武装部队的工作,同时,派出部分武装人员到各乡村,与当地中共支部一起发动群众,在挺进部队要经过的地方建立群众基础。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至七八月间,由共产党员李兆培在棠下三堡乡大井头村发展组建了一个中队的武装,队员是分别来自大井头村和鹤山罗帷洞的30多名共产党员和进步农民青年。在历次战斗中,三堡乡梁礼康、梁桥丁、梁惠容、梁健民、梁海棠等5名战士光荣牺牲。
    为了缅怀先烈、弘扬烈士精神,1977年,新会县人民政府、三堡乡人民政府棠下镇三堡村委会井溪村修建了三堡革命烈士纪念碑。2006年,蓬江区人民政府、棠下镇三堡村民委员会重修了纪念碑。    该纪念碑总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碑体正面刻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碑座前有三级台阶。碑座的正面、背面分别用黑色大理石刻有纪念碑文和5位革命烈士简介。    为了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近年来,棠下镇政府在纪念碑周边围墙增添了抗日浮雕和手绘画,对纪念碑场地布局及绿化进行了完善升级。三堡革命烈士纪念碑已成为蓬江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是传承先烈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重要阵地。


五邑红 五邑魂




周悦琼:

投笔从戎 壮烈牺牲


周悦琼(1930年—1949年),女,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沙富村人,出生于一个华侨家庭。其兄周煜南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新高鹤游击区参加游击队,沙富村周家的祖屋是游击队的地下交通站。周悦琼受其哥哥和家庭的影响,1949年春放弃学业,投笔从戎,参加革命,被分配到新高鹤人民解放军总队雄狮连当卫生员。1949年6月,中共粤中分委和粤中军分委决定歼灭已占领金岗圩的国民党鹤山县保警营,于14日发起金岗战斗。在战斗中,周悦琼和战友在扶着受伤的战士撤离战场转移后方时,遭遇敌兵。由于她当时身体有病、体力不支,被敌兵赶上用刺刀刺穿了腹部,重伤倒地。战斗结束后,战友们发现重伤的周悦琼,马上对她进行抢救,但由于伤势过重,周悦琼英勇牺牲,年仅19岁。


学习笔记




市委党校行政管理教研室教师盘浩:

学习和弘扬陈垣的高尚品德

    

作为党员干部,要学习陈垣先生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全面抗战爆发后,陈垣坚守北平。在担任辅仁大学校长期间,他多次拒绝投靠日伪政府,并坚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辅仁大学及其附中成为沦陷区唯一不悬日伪旗、不读日伪奴化教育课本的学校。北平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3次安排陈垣离京,但陈垣选择留下来参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学习陈垣先生坚守信仰、追求真理的精神。新中国成立后,陈垣决心“一切需从头学起”“做一名马列主义的小学生”,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他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深刻的认识。1959年初,陈垣以79岁高龄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继承和弘扬陈垣先生勤谨治学、坚持不懈、辛勤耕耘的精神。陈垣学术造诣深厚,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开创性的成绩,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他长期坚持学术研究,在宗教史、元史、历史文献学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丰硕成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陈垣在讲台上长年辛勤耕耘,先后担任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一生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为北师大和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

来源:江门日报(文/图 黎禹君 黎秀敏 韦雪婷)

责任编辑:叶隽毅

刘德华、谭咏麟等江门籍明星齐齐为江门打call!原来是因为……全国首例!江门公安侦破的这起案件上央视了!视频披露细节……关于这件事,我真的错了……邑警反电诈 | 真假警察分不清!朋友劝阻反被赶出门外……


鼓励一下

赞完再走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