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注意,有陷阱!清理手机可能被窃取个人信息……

M8 江门日报 2021-12-11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
打开手机APP后,
有几秒的强制广告时间,
这广告像是“安全提示”,
警告你的手机“内存不足”“有病毒风险”
或者“垃圾太多,亟待清理”,
往往还伴随着一个大大的叹号。


其实过几秒广告就会自动消失,
但如果被这样的信息欺骗点击,
就会开始下载所谓的
“安全软件”“清理软件”。











值得警惕的是,有的垃圾清理软件下载后,非但不会安全、手机越来越卡,软件本身还会窃取用户隐私。作为普通用户,如何识别这种不安全的“安全软件”?

1

为何越“清理”越卡顿?

手机安装4款清理类软件


孙先生打开某些手机软件时,总会收到 “病毒文件”“垃圾清理”等提示,这些其实只是广告,孙先生担心自己手机安全,根据提示下载清理软件清理后,却发现手机并没有变快,反而是莫名其妙的软件越来越多。


“有时进入APP以后,老有一些提示说手机该清理了,速度慢了。我们上岁数的人不懂,就按照提示进行操作。说实话从来没觉得管用,可过一段时间,提示又蹦出来。反而有时觉得手机速度越来越慢。”孙先生说,提示总是自动冒出,不知是真是假,按照提示操作的话,也不知会不会对手机速度、内存有利?

甚至还有的软件,不仅不清理手机垃圾,反而窃取用户隐私、自动安装其他软件。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络安全中心此前有测试发现,在一款小说阅读软件里,正常阅读过程中出现了清理软件的广告,点击后,手机下载安装了一款叫“内存优化大师”的软件,自动清理过程中继续蹦出“清理手机缓存”的提醒,再次点击后,手机又下载安装了“超强清理大师”,不断地提醒、下载、清理,同样的路径接力重复,手机上又安装了“智能清理大师”和“手机管家Pro”。短短几分钟,4款清理类软件就在手机上“安家落户”。


资料图片

2

清理“大师”表面清理手机垃圾

实则窃取用户信息


其实各类清理“大师”表面上是在清理手机垃圾,实际上却在后台大量窃取用户信息。


在对“手机管家Pro”的测试中发现,短短8.75秒,该软件就读取了890次用户应用程序列表、1300多次手机用户识别码(IMSI)、900多次手机设备身份识别码(IMEI)。这类手机清理软件通过高频读取手机信息并不断上传,使CPU高负荷运行,导致手机卡顿,从而达到让用户不断点击下载软件的目的,形成了恶性循环。


3

清理软件基本无实用功能

通过欺诈诱导安装 老年人易上当


数码评论员黄浩告诉记者,这些所谓的清理软件基本上没什么功能,主要“工作”都是通过欺诈的方式,诱导安装软件。


黄浩表示,市面上大部分所谓的清理软件都是“挂羊头卖狗肉”,很多软件里几乎没有做任何的清理相关的应用。很多老年人或对手机不了解的用户,看到这些清理软件后,会出现一些诱导性提问。“比如让下载某个东西,让你点设置好的‘清理’按钮,但实际上会出现另一种诱导方式。清理后,让领取奖励,继续点击‘领取’,实际上就是再安装了另一个垃圾应用或恶意应用。”


黄浩说,每安装一个此类应用,商家都可以获利,而这背后,是一整条应用安装推广的产业链。“现在软件分发都有渠道,通过某个渠道下载的应用,这个软件商会按照下载的量,下载一个5分钱给渠道付费,可以理解清理软件实际上就是一个分发渠道,一个披上了欺诈外衣的渠道。”


资料图片

4

建议使用手机系统自带应用

告知家人勿“踩坑”


黄浩强调,此类应用一般难登大雅之堂,也不会在正规应用商店出现,所以只能借助于这样的渠道推广。它们不仅会将其他恶意应用一起带来,还会不知不觉地窃取用户隐私。


那么真要清理手机该怎么办?黄浩建议,只使用系统自带的清理软件或安装正规品牌应用,绝对够用。


“如果身边的朋友或家人询问是否要安装这样的软件时,可以斩钉截铁地回答他不需要,直接用手机厂商自带的软件功能即可,这个软件不需下载,是出厂默认安装在手机里的。”


资料图片



来源:网信江门
责任编辑:李芳菲

中国侨都 院士之乡⑤ |  “材”高八斗!这些五邑籍院士在新材料领域勇攀高峰!

鼓掌!今天,这些江门人获颁荣誉证书!看看有你认识的吗?

重磅!教育部等八部门发文,公办学校不得以民办名义招生

阳光与雷雨相伴!江门进入“下开水”模式,高温天气还将持续多久?


转发一下

点赞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