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燎原之火,适时而出|温州党史人物系列⑮——戴洁天


燎原之火,适时而出

温州党史人物

百年初心,红心向党


“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

——习近平总书记

“改革关头勇者胜,气可鼓而不可泄。要抓难点、补短板,尚未推出的改革要加快突破推进,已经推出的改革要加快落实落地。”

——习近平总书记


致敬先烈

今天我们讲述的是改革先锋

戴洁天的故事


   中国包产到户第一人   

01

人物简介

(图片源于网络)

戴洁天(1923-2022),男,出生在瑞安下川村(今瓯海区丽岙街道)的没落地主家庭。曾率领燎原社近千农户首创了中国农村的“包产到户”,比安徽小岗村实施“包产到户”早了22年,被中国农村改革之父赞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




   中国农村改革的先行者   

02

人物经历

李云河(左)李桂茂(中)戴洁天(右)合影

(图片源于网络)


1

家国丹心,与时携行<<<

1936年,戴洁天先后参加进步学生读书会、抗日学生联合会、战时青年服务团等进步组织。            

1947年,戴洁天考入上海中国新闻专科学校,又投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学生运动。

1948年,戴洁天回到温州参加地下组织,并接受做好迎接浙南游击纵队解放温州和迎接解放军渡江南下的准备工作,后成为永嘉青年工作队队员。

1950年,他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由团市委输送浙江干校第四期土改班学习,结业后分配到温州地区参加土改,经地委分配到永嘉县土改工作队。

2

包产到户,点火燎原<<<

1955年,在合作化运动席卷中国各地农村的背景下,33岁的戴洁天作为温州永嘉县委农工部青年干部,被县委任命为工作队队长。在充分调研后,他发现合作社并没有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还存在商品不流通、市场缺位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戴洁天做了许多思考。

“把土地拨归社员个人负责,不但不削弱队或小组的力量,反而使他巩固了。”他认为《集体农庄的生产组织》一书中写的这句话所含的意义,就是破解劳动积极性问题的关键。

1956年5月,当时归属温州永嘉县三溪区雄溪乡的凰桥、任桥、曹埭三个村(今属瓯海区郭溪街道)近千农户,联合办起一个农业高级社“燎原社”。作为读过新闻专业的知识分子和机关青年干部,戴洁天走进燎原社的田间地头,与农户同吃同住,一起劳动。

在频繁的实地接触中,他发觉农村的生产关系过于脱离实际,这使得农民的生产热情受到挫伤,从而出现“出工不出力”的情况。查阅政策文件以及外地的新尝试后,戴洁天心里逐渐形成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形成“包产到队、责任到户、定额到丘、统一经营”的责任制,称为“包产到户”,用这个方法把收益与农户的劳动积极性直接挂钩。

1956年5月21日,包产到户的办法在永嘉县委常委会上通过,开始在三溪区雄溪乡燎原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燎原社”)试点实施,很快农民们的劳动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1957年4月,实行“包产到户”后的第一个丰收季节来了,燎原社85%的农户都增加了收入,单季春粮增产40%。这一试点成功后,温州地区1000多个合作社,全面推行了“包产到户”。

3

用心践行,履职为民<<<

在温州永嘉燎原社试点“包产到户”22年之后,“包产到户”的做法再一次出现在中国的农村,并且在这一年的秋天为小岗村带来了丰富的收获。它证明了戴洁天22年前的行动是正确的。

1979年,复职后的戴洁天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调进温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工作。新的岗位,给了他观察和思考新空间,他看到“包产到户”的意义不仅仅在农业领域,事实上它释放出的是市场经济的种子,于是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开始孕育。

他的研究从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到了对经济领域里“温州模式”的研究。而此时,他倾注心血和希望的“包产到户”星星之火,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里形成燎原之势,席卷了神州大地。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燎原社因首创“包产到户”而闻名全国。

2003年3月,戴洁天用心用情撰写的《燎原火种——1956年永嘉包产到户始末》,由新华出版社出版。2011年,“包产到户”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2014年3月,《中国燎原社》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成为浙江省百项档案编研精品。

燎原社纪念馆

(图片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包产到户第一人   

03

他人评价


“1956年的那场实验是永嘉县的光荣,是温州地区的光荣,也是浙江的光荣,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人民办好事。”

——习近平总书记

“这次燎原社‘包产到户’试验开了农村生产关系自我调整的先例,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今天,历史出来作证了。1956年的那次行动正确的,是必要的,是值得肯定的,永嘉县是我们中国包产到户的先驱者。”

——杜润生



END


素材整理:生环学院党员服务中心

本版编辑:吴易诺

初审:李昕乐 史奕睿

复审:郑希羽

终审:刘纪峰 陈姗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