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埃斯顿“进击”

廖文清 高工机器人 2023-02-12


9月18日,由高工机器人与东浩兰生(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之路暨国产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优秀品牌颁奖典礼将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免费报名)


国际焊接巨头CLOOS百年庆典结束不到四个月时间,便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被中国机器人企业埃斯顿收购。

 

这家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手动及自动焊接多样化解决方案的企业,被认为是中板焊接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是与库卡一样代表了德国焊接水平的知名企业,从这个角度来看,埃斯顿能够将其纳入麾下着实不易,而这场收购也给业界带来了无限遐想。

 

从数控和伺服系统发家的埃斯顿,一路唱响跻身全球机器人产业“第一阵营”的“高歌”,通过“内生+外延”的发展战略,加固科技护城河,不遗余力卡位和抢占稀缺资源,战略版图已经显山露水。

 

日前,埃斯顿发布了2019年半年报,营业收入681,468,832.82元,同比减少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697,455.04元,同比增加0.69%。虽然营收有小幅度下降,但从毛利率、归母净利和经营性现金流来看,埃斯顿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其中,工业机器人本体收入同比增长10%左右。

 

补足焊接短板


CLOOS何以称为“隐形冠军”?让我们先看一下这家百年企业的发展历程:

 

1919年,工程师卡尔·克鲁斯先生在德国锡根市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焊接公司,主要生产乙炔气体发生器及自体焊枪;1924年企业整体迁至德国海格尔;1948年,CLOOS开始生产焊条焊接设备;1956年在汉诺威国际工业博览会上,CLOOS首次推出无间断送丝焊接技术,并成功向欧洲市场引入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技术;


1978年,CLOOS首次将工业机器人应用于气体保护焊,1981年,CLOOS开始自主研发生产工业机器人,此后不久,便将双丝焊和激光复合焊成功推向市场,确立了全球焊界领跑者的地位;2006年,CLOOS脉冲焊速度打破历史记录;2010年,CLOOS推自动化焊接和切割系统QIROX,包罗了专业焊接机器人所需的一切。

 

百年来,作为焊界先锋,CLOOS不断推动焊接行业创新技术的发展,其所有核心部件都是由CLOOS自主研发生产的。旗下子品牌QINEO为高端焊接电源,每台电源都包含多种焊接工艺。另一子品牌QIROX专门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全套机器人解决方案,其中囊括了机器人本体、变位机及所有的配套设备。

 

2019年是CLOOS中国北京分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际。其实,CLOOS自27年前就已活跃于中国市场,在第二十四届北京·埃森焊接与切割展览会期间,CLOOS推出了近三十种新产品,包括焊接机器人设备的网络化与数字化、个性化的全自动焊接解决方案等。

 

目前,CLOOS在全球拥有13家子公司和50多个销售及服务中心以及750名员工。CLOOS在声明中称,CLOOS将得益于世界上最大和发展最快的机器人市场。CLOOS总经理西格哈德·托马斯表示,中国销售的机器人数量超过欧洲和美国。以前,CLOOS仅为中国的一小部分高端市场提供服务。

 

据悉,CLOOS 2018年度经德国审计机构审计后的销售额为1.44亿欧元(约11.44亿人民币),净利润为1244万欧元(约9885.71万人民币)。

 

从收购的金额15.5亿人民币来看,这可以算得上是机器人行业较大的收购案例了,而让埃斯顿豪掷巨款下注的CLOOS作为焊接领域的企业,是否意味着接下来埃斯顿将集中主力主攻焊接市场?


焊接作为机器人使用量最多的领域之一,市场空间巨大。大到工程机械、航空航天、桥梁、建筑、轨道交通,小到垃圾桶、自行车、电动车、水龙头、座椅支架都需要焊接。GGII预计,到2020年焊接机器人销量将超5万台,市场规模有望超160亿元。

 

2018年及2019年,不少国产品牌进入焊机机器人领域,据不完全统计数量达到35家。其中国内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厂商多数涉足机器人市场首选焊接机器人,如:卡诺普、南通振康等。



从存量市场替代来看,目前ABB、发那科、库卡、安川四大巨头在中国安装的机器人大部分是用于焊接,这也意味着如果之后要实现国产替代的话,焊接机器人的存量市场是最为可观的。

 

而从增量市场来看,随着机器人国产化进程的推进,以搬运码垛为主的低端应用市场将逐渐形成红海竞争态势,甚至被一些低价机器人抢占,而以焊接为主的高端市场,因为目前国产机器人进入较少,对于埃斯顿这样领军企业来说具备竞争优势。这些年来,埃斯顿一直以“通用+细分”为市场战略,从而向中高端应用市场迈进以获取更多的利润空间。

 

支撑着埃斯顿快速发展的除了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之外,就是细分突围的差异化竞争策略,这一策略让埃斯顿在折弯和光伏市场尝到了甜头。而进军焊接领域,无疑也是这一策略的延续。

 

埃斯顿作为国产最早推出焊接机器人的企业之一,在弧焊方面也有不少沉淀。在当前全国弧焊机器人渠道下沉,价格走向经济实用款的形势下,埃斯顿或许未来将推动双线策略,走青春版(经济款产品)+高端款CLOOS产品路线,立体化为市场提供焊接解决方案。

 

在焊接系统集成领域,埃斯顿子公司埃斯顿智能已经完成国内首条箱式变电站底盘机器人焊接自动生产线研发设计与应用,首次将焊缝跟踪技术应用于箱式变电站底盘的加工制造领域,实现了箱式变电站底盘的机器人自动焊接,箱式变电站底盘生产由原来的8人减少至2人。


此外,埃斯顿还实现了焊缝跟踪技术在箱式变电站底盘焊接上的应用,完成了国内首条断路器机器人装配焊接自动生产线研发设计与应用,将3D视觉技术应用于断路器制造领域,断路器生产由原来的2人减少至1人,产能由原来的3件/天增加到10件/天,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对于收购的意义,埃斯顿明确表示:一方面,埃斯顿将获得全球机器人细分领域一流技术与产品,确立其在当今工业机器人单一应用占比最大的焊接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双方将共同发展标准化机器人焊接工作站业务,抢占全球市场空间更大的薄板中高端焊接机器人工作站市场,开辟CLOOS业务的新的增长点;同时共同进军发展前景更为广阔的机器人激光焊接,激光3D打印市场。

 

收购CLOOS之后,埃斯顿战略版图进一步清晰,也意味着,在补足了焊接领域的短板之后,埃斯顿与国际巨头在产品线上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全产品竞争的可能性,为跻身全球机器人第一阵营做好了准备。

 

内生:All Made By ESTUN


埃斯顿被认为是“中国的发那科”。

 

从发展历程来看,埃斯顿和发那科确实有类似之处,发那科也是做机床数控系统和伺服系统起家的,若随后开始布局工业机器人。埃斯顿董事长吴波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曾表示,埃斯顿有个思路和发那科是一致的,那就是对机器人优秀品质的追求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为此,埃斯顿提出了“All Made By ESTUN”的发展战略。不仅是伺服系统、控制器及部分减速装置自产,而且在机械臂精密加工等尽可能用自产取代外协。

 

在产品端,目前除了减速器之外,所有的核心部件都是自主研发,其中包括了运动控制器、伺服电机、传动机构、机器视觉等。在此基础上,埃斯顿形成了最全面的产品系列,可以提供3kg-500kg全系列工业机器人完整解决方案,包括通用六轴机器人、四关节码垛机器人、下探式钣金折弯机器人、SCARA水平多关节机器人、六关节桌面机器人、delta并联机器人等。未来,埃斯顿还将加强在智能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康复机器人领域的布局。

 

在机械臂精密加工,埃斯顿智能工厂的建立,实现了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目前项目一期投产,机器人及成套设备产能达到9000台/套,既保证了产品的交期,又兼顾了产品的品质和一致性;去年8月底,埃斯顿全新的机械加工车间投产,FMS柔性制造系统专门生产制造机器人的机械部件,除了部分减速器外,大多数部件可以自己生产,机器人自产率进一步提升。

 

要实现“All Made By ESTUN”,其背后的资金和研发投入必不可少。2015年上市以来,埃斯顿每年研发投入占比都保持在10%左右,4年期间累计研发投入3.91亿元,远高于同行。2018年,埃斯顿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及产品平台建设方面继续大力度投入,研发占比已经达到11.49%。2019年上半年,埃斯顿研发投入占比再创新高,达到12.16%。

 

年度

研发投入(万元)

研发投入占收入的比例

2015年

5305.10

10.98%

2016年

6407.65

9.45%

2017年

10572.91

9.82%

2018年

16786.53

11.49%

2015年——2018年埃斯顿研发投入情况

 

截止到2019年6月,埃斯顿拥有研发及技术人员600多名和国内外授权专利300多项,但单纯依靠国内的人才资源,无论是时间还是数量都无法满足埃斯顿的快速发展需要。为此,埃斯顿也在不断寻求全球研发资源配置。 在海外,埃斯顿围绕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机器人的算法也有一些研发机构,包括意大利、德国、英国、美国四个研发中心。目前,埃斯顿在海外拥有7家分支机构,埃斯顿的运动控制和机器人产品已经服务于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还将会与更多海外高端企业合作。 

外延:完成产业链布局


回顾埃斯顿的发展历程,并购无疑是助力其产业链完善的重要途径。 自2016年来,埃斯顿累计完成5次跨境并购和3次境内并购,通过并购获得诸多核心技术及下游渠道,堪称中资自动化企业中外延并购成长典范。 

埃斯顿并购情况
 埃斯顿跨境并购的步伐始于2016年2月。埃斯顿以140万欧元收购了意大利企业Euclid Labs。不仅提升了埃斯顿机器人的3D视觉系统软硬件水平,还大大强化了埃斯顿的离线编程技术。 据了解,在收购后,埃斯顿SCARA机器人配合视觉系统,可高速高精度地识别工件的形状及颜色,采用模式匹配特性检测颜色区别,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3c行业分拣和装配行业。 随后的2017年,埃斯顿更是快马加鞭完成了三起跨境并购案。 2月,埃斯顿以1550万英镑收购英国运动控制商TRIO全部股份。 通过本次收购,埃斯顿开始了打造基于TRIO的运动控制海外技术研发中心和中国运营总部的“双核心”产业布局。 埃斯顿收购Trio这一战略曾让行业的人啧啧称赞,从这两年的情况来看,通过TRIO与埃斯顿交流伺服产品的结合,埃斯顿形成了整体运动控制解决方案,已经在很多行业为客户打造定制化服务,这一运动控制整体解决方案也被认为是埃斯顿下一个利润增长点。
从2019年半年报来看,埃斯顿运动控制解决方案获得订单突破,其占运动控制总营收的比例已经达到51.69%。 4月,埃斯顿收购美国BarrettTechnology30%的股份,开始布局服务型机器人市场。Barrett Technology拥有机器人微型伺服核心部件,其产品已经应用在众多高精尖领域,包括手术机器人以及美国火星登陆车等,同时还开发协作机器人本体。

据埃斯顿CEO诸春华透露,目前埃斯顿与BARRETT合作研发的康复机器人样品已经出来了。该康复机器人采用穿戴式外骨骼设计,可协助患者进行上肢的主动、半主动、被动或组合式训练。  9月,埃斯顿又以886.9万欧元收购德国系统集成商M.A.i.拓宽在汽车引擎和电子系统部件、半导体、航空部件和医疗器械等行业的集成经验。2018年1月,M.A.i.数字化工厂就已经正式在中国实现落地。 境内收购中,埃斯顿力图进入更多不同的应用领域。除去2016年通过全资收购上海普莱克斯、南京锋远进入压铸机、汽车焊接及包边等行业外,埃斯顿在2017年还以3.25亿人民币收购扬州曙光多数股权 从收购的标的来看,范围涵盖了核心零部件、本体和系统集成,应用领域更是包含了3C、电子、汽车及零部件、家电、物流、食品甚至是医疗等行业在不断收购中,埃斯顿2015-2018年机器人以及成套业务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分别为16.36%、31.32%、45.45%与50.31%。 如果说内生发展让埃斯顿具备了与外资同台竞争的“骨”与“肉”。而外延布局则成为连接这些“骨”与“肉”的“神经”和“血液”,他们共同撑起了埃斯顿这个巨人的不断成长和蜕变。 

并购为内生发展助力


“国外并购补强核心技术,国内收购整合行业渠道”,这是埃斯顿自上市起确定的企业发展思路。从当前的整合看,此前埃斯顿国外的并购项目基本上达到预期,有些甚至是超出预期的。 相比较美的48倍PE收购库卡PE以及科大智能24倍PE收购冠致自动化等,埃斯顿16倍PE收购CLOOS定价相对较低,可以说是相当划算。事实上,埃斯顿的几次收购都被业内人士认为是非常划算的。 在吴波看来,海外并购既需要专业资源的配合,更需要公司对并购标的行业和团队的判断,这一点埃斯顿具有一定的优势,公司主要管理团队具备较强的国际化背景以及交流沟通能力。收购海外项目最大的问题是投后协同整合,除了在并购之前公司管理团队与并购标的的管理团队充分沟通外,我们的做法就是第一要充分信任现有的管理团队,不派遣总经理;第二是强化互相的渗透和沟通交流,定期互派员工到对方参与团队项目合作交流,一起生活工作熟悉当地文化,增进互相了解,我们把文化的融合看得非常重要,让他们知道中国也有好公司、好地方,认可中国,认可埃斯顿。 埃斯顿提出:希望到2025年进入全球机器人产业“第一阵营”。吴波认为实现这一目标,内生性增长仍旧最为重要。这两年,虽然做了一些并购,但埃斯顿的并购从不是为追求扩大产业规模和营收体量。“我们希望并购的项目一定要是代表先进技术的标的,在技术、渠道等方面能够有助于我们的内生性发展。


招募作者

高工机器人正在招募兼职内容创作者和专栏作家,请将简历和原创作品投至邮箱:my.pan@gaogong123.com 

我们对职业、所在地等没有要求,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


往期推荐

▪ 十三年积淀:远荣智能演绎从喷涂翘楚到智能工厂提供商的蝶变


▪ 埃斯顿15.5亿收购焊接巨头CLOOS 加快进军国际机器人第一阵营


▪ 旷视科技确定赴港上市!AI创业迈入新阶段

码字不易,支持下小编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