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MI Technologies | 前沿】标准引领,破产业乱战迷局

潘敏瑶 高工机器人 2023-02-12


高工机器人CEO圈群招募中,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加微信号:13632944360入群;添加微信时请备注单位-姓名-职务,通过审核后我们将邀请进群。


随着企业智能化需求的激增,我国对于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数量居高不下,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的需求市场。GGII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15.64万台,同比增长15%
但是,如何由数量、速度型转变为质量、内涵型,才是当前本土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自2018年4月20日,工信部公布了全国首批符合《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后,今年工信部再次开展了2019年度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企业公告申报工作,本次名单共8家企业上榜,其中2家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6家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

 

2019年符合《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


相比2018年公布的首批企业名单,今年上榜企业总数缩减了近一半,其中涉及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的企业数量大大减少。 

2018年符合《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


两年下来,共23家机器人企业通过《规范条件》,涉及本体业务的企业共15家,涉及集成应用业务的企业共11家,其中既有本体又有集成应用业务的企业有3家。
23家企业中位于江苏省的有6家,浙江省2家,安徽省4家,广东省4家,山东省2家,辽宁省1家,北京市2家,重庆市1家,上海市1家,华东地区成为聚集之地。
《规范条件》是国家工信部为鼓励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按照规范条件生产制造而制定的行业法规。据统计,国内约500家本体厂商、3100家集成商,两年下来,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占比约为0.64%。到底是怎样苛刻的条件,把全国一大批企业“拒之门外”,并且通过的企业数量呈下降的趋势?

 

难度升级


《规范条件》从八个部分对工业机器人企业进行规范要求,难点主要集中在企业规模、质量要求及研发创新能力三大方面。 ·营收或产量 《规范条件》要求“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或年产量不低于2000台套;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销售成套工业机器人及生产线年收入总额不低于1亿元。


2017年,机器人行业在整体装机量和产值规模上都创造了新记录,年出货量破千台的国产机器人企业超十家。


到了2018年,全球宏观环境同样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下游投资的延后直接传导到机器人需求的骤减,机器人本体呈“量减价滑”态势明显,并延续到2019年。低迷的市场环境影响着机器人本体企业的出货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企业的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以及年产量。


相对于本体企业而言,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在这一指标上较容易达到。虽然目前国内集成商规模依然普遍偏小,绝大部分企业营收不超过3000万元,但营收规模超过1亿元的有100家左右,超过5亿元的企业不超过30家。 ·CR认证 CR认证即为中国机器人认证,由国家发改委、质检总局、工信部、认监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取得CR认证,需要通过多项机器人安全认证规划,包括机器人整机认证、机器人部件认证、机器人应用评定、评估。因检测、评定过程极为严苛。


2016年11月仅有10家企业通过首批CR认证,截止至2019年5月31日,通过认证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共38家,此外还有2家AGV企业,1家集成应用企业。


沃德检测CEO刘明汉指出,CR认证刚开始的时候主要类别有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现在集成应用也可以申请认证,但毕竟集成应用的企业产品符合CR认证标准的非常少,因而大部分通过CR认证的依然为本体产品。事实上,500多家本体企业里有实力做认证的企业也不多。


业内人士透露,几乎没有一家企业是一次性通过认证的,需要经过多次整改之后才能达标。“而且拿到证书还不算完,还有工厂实体审核、随机产品抽检等手段保证企业不仅是认证时用的机器人达标,而且是每一台出厂的机器人都要符合认证。所以认证难,维持认证更难。


因此,单单CR认证标准这一条件就刷掉了绝大多数厂商。 ·平均无故障时间 《规范条件》还要求“可靠性、环境适应性和耐久性水平接近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平均无故障时间不低于50000小时。


业内人士认为,这是《规范条件》中最难的要求。“平均无故障时间”是衡量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指标。根据计算公式,50000小时平均无故障时间,相当于5.8年,故障率为17%。


配天机器人总经理索利洋看来,机器人本体厂家主要遇到“机械、硬件、算法、软件”四大综合问题,具体表现为线缆磨损、漏油、系统死机、轴运行异响、运行抖动、电机过载、启动“点头”、电机过热、数据连接失败、静止抖动、系统文件丢失、精度下降等。


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整个系统就无法正常运行。而无故障要求是,系统中不能出现任何问题。对于单个机器人本体来说,就需要解决众多细节问题,而对于集成商来说的“零停机”产线更是难上加难。


再加上“50000小时(约为68个月)的无障碍时间”这一指标。就会将大部分成立不久的来不及长时间测试和验证的中小企业以及初创公司刷了下去。 ·精密测试设备 在质量要求方面对于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而言还需要有三坐标测量仪、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测试设备、耐压仪、高精度工件尺寸测试设备、减速器测试设备、伺服电机测试设备等。


本体企业要想配齐这些精密仪器,需要重资投入。刘明汉透露,一台激光跟踪仪需要100万-300万,一台三坐标测量仪需要30万-40万。减速机和伺服电机厂家会采购专业的减速机测试设备、伺服电机测试设备,而大多本体企业选择自主研发,但造价同样不便宜。按此价格计算,仅仅检测环节就要投入数百万如果自身产能跟不上,还会因设备闲置而造成浪费。 ·研发实力 在研发创新能力方面,“专利数量”与“研发费用投入占比4%”这两项指标对于重技术的机器人企业来说,门槛不算太高。但“企业应具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或工业机器人相关产品及技术取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科技奖励”则大大提高了门槛,所以,能通过《规范条件》的基本是综合实力很强,且有背景的大企业,纯民营且近年成立的企业非常之少。 

对企业和行业意味着什么?

 

如此大费周折推出这一标准,埃斯顿市场总监卢昊认为,这需要用长远的目光来看待对机器人行业的影响,“所有行业都需要规范。从无到有,从简单到成熟。”
国家级规范化标准的出台,对野蛮生长的机器人行业起到“去粗存精”的作用,将不符合相应标准的企业逐步淘汰,使得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能够充分发挥其行业和资源方面的优势。
同时,入选企业在申报国家项目时也会有一定优势,也获得了成为工信部举办的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设备提供商的“通行证”。
因此,先不说标准是否全面,无疑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国产工业机器人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安全生产,维护用户权益,进而提升国产机器人品牌信誉,促进更多的制造业企业使用国产机器人。同时,能为目前中小型企业以及初创团队提供一个未来的发展方向。
此外,目前第三方检测机构已经建立,《规范条件》的公布有利于完善检测和认证平台,组织制定标准,促进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的认证和评价。
高工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卢彰缘表示,中国工业机器人在进步,但进步的步伐还是稍慢, 各企业及其合作客户对于行业规范的重视程度还不高。目前的标准并不是强制性认证,但随着体系逐渐成熟,相信标准也会不断发生转变,机器人厂商应提前做好准备,让自己的产品更规范。


利元亨总冠名

2019高工机器人年会


时间:12月11-13日
地点深圳机场凯悦酒店

年会亮点:

● 高工品牌活动,深耕5年机器人行业高规格年度盛会


● 3天论坛8大专场,涉及核心零部件、本体、系统集成、智能配件等全产业链
●  500+器人产业链企业,700+企业高层
●  G20-智能制造峰会制定行业标准,并进行公报发布
●  高工金球奖年度颁奖盛典,极具公信力和权威性的行业评选
● 高工机器人全媒体平台持续5个月传播,7万活跃粉丝关注互动
●  高工机器人研究所(GGII)年度系列报告权威发布
●  技术产品现场展示,供应链现场供需对接

●   高清图文现场直播


长按报名


招募作者

高工机器人正在招募兼职内容创作者和专栏作家,请将简历和原创作品投至邮箱:my.pan@gaogong123.com 

我们对职业、所在地等没有要求,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



码字不易,支持下小编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