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拓斯达 | 演讲】拓斯达张朋:用平台力量助力企业智能化

潘敏瑶 高工机器人 2023-02-12

12月11-13日,“利元亨•2019高工机器人年会”在深圳机场凯悦酒店举行,大会共设核心供应链、新生态变革、AGV、物流应用、产线应用等8大专场,邀请500+机器人产业链企业,700+企业高层莅临现场。欢迎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查看直播!


拓斯达在上市之后,基于对客户需求的洞察,将自身定位为“智能制造综合服务商”。
“我们发现企业客户有大量的需求,但是找不到合适的集成商或者是说虽然有很多的集成商伙伴,但与其需求难以匹配。原因就在于制造业相比于互联网,信息不够开放。企业在极力找集成商,集成商也在极力找客户,两者之间始终不能共享。”在2019高工机器人年会闭幕式上,拓斯达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张朋表示,拓斯达要回归制造本质,打造平台型智能制造综合服务商。


智能制造发展现状

 近年来,虽然经济大环境呈下行趋势,但不能忽略的是,中国拥有大而全的土壤
首先,中国是第一制造大国。目前,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30万亿元;在500余种主要工业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多种家电及新能源汽车超过全球产量50%以上。
同时,中国又是第一网民大国。2017年,虽然美国网民数量不及中国的40%,但美国作为北美地区第一大互联网市场,互联网渗透率约87.9%;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从2009年的28.90%增至55.80%;而全球平均水平则是从2009年的24%升至49%。
张朋表示,智能制造能在庞大的工业土壤和领先的互联网赛道中成长,具备最复杂的工业环境和最绝佳的超车条件,是幸运的。
在此环境下,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企业如何找到自己的成长之道?
张朋认为,实际上大部分的系统集成商或计算机公司都不赚钱,甚至亏本,原因就在于两个行业都是从无到有被创造出来,在其它行业找不到可借鉴的经验。“除了汽车领域之外,3C、新能源、光电、家电等行业的自动化在国外都很难找到可复制的范本,唯有国内集成商一个个去摸索和试错,最终才能找到成功的案例。”

 
然而,这些案例和经验无法共享,巨额的实验成本给整个机器人行业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除了要看到旺盛的需求驱动,也要找到企业的需求规律。
企业的深层发展需求包括成长需求、盈利需求、竞争需求、变革需求。由此而外显出“我们需要上机台机器人”、“这条工艺节拍提升10s”、“工人不够上套自动化吧”、“去学习一下,智能是趋势”等浅层需求。
基于此,企业的智能升级就需要考虑设备、工艺、成本、管理的自动化、数据化、可视化、智能化等方面。
回顾这近十年在高速中摸索成长的历程,以平均2年为周期就可以使上述的企业需求规律得到迅速实践验证。
2012年之前为“大”企业非标专机时代,2013-2014年,人口红利消失,中小企业自动化需求特别旺盛,从而催生了很多工程师出来创业,2-3个工程师就可以带一个团队进行非标专机的设计,可完成低端集成应用
到了2015-2016年,集成商在发展过程当中,不断地试错和摸索新的行业,感受着从0到1的成本压力,而另一方面在集成方案中依然大多采用国外的机器人品牌,这时具有高性价比,旨在进口替代的国产机器人开始突破
2017年,工业4.0的提出、中国智能制造信息化的发展,企业进入智能爆发期,在自动化尚未完善的阶段,数字工厂面临着纷纷“早产”
2018-2019年,贸易摩擦导致行业竞争加剧,“龙头效应”、“马太效应”趋于明显,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面临着生存困难的境地,中国企业开始进入理性沉淀期,思考如何运用技术+服务+数据来发展。
张朋判断,2020以及未来,将进入平台时代,即以客户为导向的智能制造 

什么是平台型智能综合服务


拓斯达经过这些年的总结,顺势提出了“平台型智能综合服务”。在张朋看来,这种服务是以企业需求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模式,以助力制造产业为对象的整体方案供给,以硬件+服务+数据为底层的结构化平台,对企业智能化升级深度解构,是当下企业智能改造实施的最佳路径。
要打造一个智能工厂,需要逐步规划出典型的智能制造实践架构,包括基础层、核心支柱、目标和愿景。这是概念化的以应用层级为主体的智能制造架构 


在纷繁复杂当中,通过探索“无人区”并获得成功案例后,对智能制造探索的认知也得到了“从认识细胞到发现元素”的升级。

张朋认为,未来智能制造实践平台系统的简单架构会包括服务平台、数据平台、硬件平台。这是实践化的以客户为主体的智能制造架构
服务平台包含运维服务、人才培养、供应链服务、金融服务;数据平台包含管理软件、数据规范采集、数据分析、智能优化。
硬件平台则分为五个层面:现场层(设备、产线、环境、能源),应用层(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工艺场景),产品层(通用工业机器人、控制器、专用设备、夹治具),系统层(控制系统、通讯、兼容协议),基础层(运动/算法/材质升级/结构优化/协作/感应)。
而拓斯达要做的是硬件平台和服务平台。
在硬件平台体系打造方面,拓斯达基于6000+企业客户,积累了成功的案例经验,以“研发团队+应用团队+优质集成商+高效项目执行+战略合作伙伴”的模式来共同服务客户。
如今在基础层,拓斯达已建立了IPD研发体系,自主掌握了控制、驱动等技术和视觉算法;在系统层,实现了控制、通讯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控制系统的自主;在产品层,拓斯达已自主研发了工业机器人、机械手和周边配套设备;在应用层形成了自动化工站、产线、整厂、能源管理和环境管理方案;在现场层设计和实现了布局、走线、设备维护和工艺规范。
此外,拓斯达还致力于打造以助力企业智能落地为核心的服务平台体系,建立了400多人的订制化交付团队,提供“4快服务”和“在线咨询”的服务培训团队,设立了30多个服务办事处,服务于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了多场星耀会、技匠会、售后培训、智能培训。在供应链服务方面,打造了产业互联网平台和优质集成商体系,与各个细分领域的专家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在金融服务方面,可提供重点项目融资租赁、项目政策申报、智能诊断服务等,实现了优质金融整合。 

产业链智能升级核心命题

 面对传统企业智能转型的多样复杂性,以及对于系统集成方案的大量需求和低成本,整体解决方案供给力的不足,核心技术瓶颈的突破等,拓斯达提出了“助力100万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制造,助力100万工程师服务智能制造”的愿景。


张朋表示,拓斯达打造平台的目的是希望实现共享,只有共享才能让中国制造业加速提升。如今,拓斯达在3C、汽配、食品、光电、新能源等行业的点胶、锁螺丝、组装、搬运、检测、分拣、包装等多种工艺实现了核心技术的突破。
拓斯达更愿意输出行业、工艺集成方案共性技术,助力行业实现可升级、可复制、通用性、开放式。在此基础下,拓斯达致力于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包括视觉算法、运动控制、驱动控制、IOT通讯,从而输出通用型标准化产品,包括本体、视觉模块、控制器、IOT模块。
未来,拓斯达将继续聚焦头部客户,整合优质资源,优化创新模式,秉持“让工业制造更美好”的信念助力产业链智能升级,推动产业升级的平台型智能制造综合服务。


招募作者

高工机器人正在招募兼职内容创作者和专栏作家,请将简历和原创作品投至邮箱:my.pan@gaogong123.com 

我们对职业、所在地等没有要求,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


往期推荐

 产线应用专场圆桌︱产线自动化到底难在哪里?


▪ 2019年度十大快速成长企业公布


▪ 2019年度十佳投资价值企业出炉 他们是谁?



码字不易,支持下小编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