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机器人之“机床启示录”
加入高工机器人专业行业群(高工机器人CEO圈,高工机器人产业4群,移动机器人产业链群),加微信:13590381326,出示名片,仅限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上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本体厂家、系统集成商、终端用户。
近期,一张2019年全球TOP10数控机床企业排名榜单引起了热议,在这份TOP10榜单中,基本被日本、德国、美国包圆,其中日本占4家,德国占3家,美国2家(合资企业不计入)。
2019年全球TOP 10数控机床企业排名(摘自公开资料)
跌落神坛的国产机床
从2011年到2019年,国产机床跌落神坛仅仅用了八年的时间。那时候,沈阳机床占据了世界机床的头把交椅,以180亿元的营收规模,力压百年的日本山崎马扎克。如今这位共和国长子级的老牌机床制造商,深深陷入持续亏损的泥潭中无法自拔,并于2019年进入重组,同年11月,通用技术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八年光景,巅峰谷底。国产机床节节败退的背后,无一机床企业个体能够幸免。当年的十八罗汉,最后归宿基本都是黯淡无光,要么被并入到大的工业集团里,要么被民企收购。另外存活下来的,也只是艰难度日。
2019年,机床行业比它服务的上层行业每一个都惨,全行业营业收入比2018年同期降低2.7%,利润总额则比2018年大降23.8%。
作为“工业母机”的机床,在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用户群,2002年中国就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机床消费国,机床市场消费额在世界机床消费总额中的占比曾一度达到近40%,至今仍保持在1/3左右的水平。
天然的大市场,曾经的风头无两,不由得让人嗟叹一声:国产机床何以至此?
压向国产机床的四座大山
实际上,自2012年中国机床达到巅峰之后,便开始走向下坡,诸多被表面高速增长所掩盖的深层次问题日益暴露无遗。中国机床的软肋,终于成为了包不住的“火”。
沉重的GDP包袱
国产机床厂大多是50-60年代建成,它们被新中国寄予了深切厚望,却被国有体制的弊病束缚住了手脚。除此之外,它们中的一大部分企业还背上了沉重的GDP包袱,这种急功近利的官僚思想显然有违机床行业健康良性发展之道。 首先,机床本身就是个大周期产品。一台机床从设计、生产,到安装调试、验收直到正常使用,没个三年时间下不来(这里指非标产品),何况高精度的机床。迎合GDP还是保持机床行业的独立良性发展,这是一个双重困境。事实是,凡是成为地方顶梁柱的机床企业,多会被GDP放大镜盯紧放大,甚至透焦烤焦,或者提去上市,或者业绩不振被拿下。 而机床自诞生之时至今,注定不是GDP的宠儿,即便如机床强国的德国、日本,机床行业占其GDP也不过0.2%-0.3%,然而德日美都拿这当宝贝,含起来都怕化了。
人才凋敝,研发无动力
核心零部件掣肘迟迟未摆脱
缥缈的工匠精神
机床作为“工业母机”的特殊性在于,其跟很多制造业并不相同,它有许多的传统工艺一直在发挥作用,手艺的传承在这里显得极其重要。细数这些机床巨头,哪一家不是一锅老骨头汤一直熬,百年老汤不能换,换汤就容易死。长盛不衰的日本山崎马扎克,目前进入第三代家族领导人,已经领导二十年了。而此前第二代,则实权执掌马扎克整整五十年的权印。德国、瑞士更是如此,家族企业延绵不断。 而中国的国企,企业家往往是到点下车。换一拨领导人,就会换一茬思路。老厂长一旦换岗,多年布局就会毁于一旦。机床攻坚从来就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五年、十年的光阴,对于一家机床厂而言,其实是很短的时间,几乎并不够用。中国机床界,最需要的就是盯准某些品牌不放,咬定青山不放松。这种“死缠烂打”的咬劲,非老骨头是很难理解的。
机床留给国产机器人的启示
机床掉过的那些“坑”,值得国产机器人借鉴。国产机器人能够崛起的机会在于这条战线够长。正如埃夫特总经理游玮指出的,机床主要是以金属加工为主,隶属制造业中的一个环节。机器人则不然,它可以串联到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中,它的市场空间更大,应用场景也更为丰富, 更容易找到差异化的竞争点。 游玮进一步补充道,机床单一的应用场景决定了国产机床只能在正面战场上和外资死磕到底,磕精度、磕稳定性,但核心部件又受制于人,直到头破血流,最后陷入低价竞争的怪圈。这就相当于拿着敌人卖给你的武器,在敌人划定的阵地上,来一场硬碰硬的对决,结局可想而知。 但国产机器人不一样,它有太多值得开拓的敌后战场。在汽车、电子这些国外机器人成熟应用的存量市场上,国产机器人与之有差距又暂时无法达到标准,可以掉头去开拓量大面广的通用制造业。一来这些行业需求客观存在,但机器人渗透率较低,属于增量市场。 二来国产机器人更贴近市场,更了解用户需求,可以更容易地找到差异化的竞争点,并进行快速开发。因此,国产机器人完全有条件在大后方培养自己的有生力量,同时拉动自主核心零部件的用量,直到核心零部件完全自主化后,转战正面战场,到那时鹿死谁手还不一定。 因此,从机床的发展启示来看,国产机器人走“农村包围城市”发展战略,势必将掀起一股燎原之势。其实机床也不乏一些细分市场,只是大部分厂商在通用市场上“厮杀”过甚,正面市场的快、准、稳把它们拦在了低价竞争的泥沼中。 正如张跃明教授所说的,国外机器人是伴随着汽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国产机器人起步相对较晚,已经错失了先机,这时候只有结合国内市场的需求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增加技术投入,不沉溺于同质化竞争,这才是破局之道。 配天机器人总经理索利洋表示,国产机器人崛起的希望主要在两点:好产品和低成本。这里面又涉及到核心零部件的高性能与低成本的实现。国产机器人应该避免恶意的价格战,这样不利于国产机器人行业的长远发展。价格战越激烈,本体厂家能投入研发改进产品的资源就越有限,最终形成整个国产机器人行业的恶性循环。 无论机床还是机器人,对于这些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随便一块阵地的失守对中国制造业都是致命的打击。而这些行业没有点情怀、英雄主义的支撑是断然走不下去的,愿每个扎根制造的人都能秉持初心,一路向前! 致敬!
招募作者
高工机器人正在招募兼职内容创作者和专栏作家,请将简历和原创作品投至邮箱:my.pan@gaogong123.com
我们对职业、所在地等没有要求,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
往期推荐
▪ 2020年中国医疗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 熵智科技赵青:3D视觉向上还是向下?▪ 本周机器人行业大事件TOP5▪ 利元亨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拓斯达与华为在自动化业务达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