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附一与精格医疗“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项目顺利启动
加入高工机器人专业行业群,加微信:18565829548,出示名片,仅限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
介入放射学是与内科学、外科学并列的第三大支柱性学科,特别是对肝癌肿瘤的血管栓塞方面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手术医生通过操作导管经人体的血管,用特定的材料封堵肿瘤的主要供血血管,给肿瘤“断供”后达到“饿死”肿瘤细胞的治疗效果。该手术方式精准高效,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发展到现阶段,其在肿瘤栓塞、心脏疾病领域(部分瓣膜病、冠脉疏通)、脑血管领域(脑卒中后机械取栓)以及周围性血管病变如下肢血管栓塞等诸多领域都有应用,中山一院介入科年手术量就超过5000多例。
然而,人体血管繁多情况复杂,使手术导管血管腔内灵活游走,一则需要施术医生的熟练度,一则需要在电离辐射下运用影像技术对血管走形、导管、导丝位置实施精准定位。
施术医生做十台手术所受的辐射剂量比健康成人一年可承受辐射的上限要多出四倍,为了防护术者会全身穿戴铅群,大大加重了施术者实践的难度,无形中增加了辐射暴露时间,同时可能影响患者的医疗效果和受诊体验。
机器人项目发起人,中山一院影像科杨建勇教授曾经对10台介入手术的辐射剂量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医生累计接受辐照超过235毫西弗,远超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成人群体五年累计不得超过100毫西弗、任意一年不超过50毫西弗的安全阈值。
介入医生开展手术时虽穿戴沉重的铅衣、铅围脖、铅帽子来加强防护,但每个季度对介入科医生进行的放射剂量检查中,仍有医生因超标不得不停止手术、放假疗养,给本就紧张的介入医生团队带来人力资源分配上的捉襟见肘。更何况常年的“负重”工作,介入医生发生脊柱、腰椎损伤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针对介入手术存在的“痛点”,中山一院及精格医疗团队于2021年合作启动了“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项目,旨在利用协作机器人协助医生实现手术过程中辐射环境全隔离,降低医生的辐射损伤,提高手术效率,同时大大推动介入放射学的普及。2023年2月28日,团队开发的首台机器人原型机正式亮相。
“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介入手术机器人项目仅有一款用于心脏介入的产品上市,但其精密度、操作便利性和对高难度手术的应用都有待提高”,团队成员,精格医疗负责人朱寒表示,施术时,医生只要在终端操作台进行操作,导管、导丝等手术耗材在血管内的“掘进”工作,将由机器人辅助完成。“当前,机器人和操作台之间通过更为稳妥的5-10米长管线进行对接,远程操控也可以实现,我们的目标就是能够实施跨院、跨地市的远程介入手术。”
联合开发团队研发的这一机器人一旦成熟上市,将具有填补空白和造福患者等多重意义。“有了机器人的辅助,不仅远程操作的医生避免了医源性辐射伤害,患者也能在机器人自带的导航、定位等功能辅助下,减少DSA开机频率,降低辐射损伤,提高医疗效率和体验。”
杨建勇教授表示,目前原型机推出后,仍有不少改进的地方,比如系统、设备进一步集成,再比如医生远程操控时的手术视野、远程操控时候的反馈迟滞、延时等问题都还需解决。
根据计划,团队将在原型机面世后尽快开展相应的动物试验,并通过多场景的设计确保机器人辅助下的介入手术的安全性。并在条件允许,确保安全有效的情况下开展临床验证。
原型机的亮相展示受到与会嘉宾一致认可,高度赞扬了“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项目作为国内团队原创项目,实为团队大胆创新,勇于突破之举,并对项目发展提出可贵的建议,同时呼吁社会各界的力量、行业精英、业内翘楚能够鼎力支持通力合作,共同完成这一艰巨但意义重大的任务,逐渐搭建形成专科创新的良好生态,医生逐步实现社会价值;企业从中获得丰厚的回报;患者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达到多方共赢的医械行业新格局。
“2023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项目”启动仪式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广东省精格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科研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项目”正式启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学科带头人、“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项目发起人、广东省精格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医学技术总顾问对项目做介绍
杨建勇教授现场介绍手术机器人原型机
招募作者
高工机器人正在招募兼职内容创作者和专栏作家,请将简历和原创作品投至邮箱:my.pan@gaogong123.com
我们对职业、所在地等没有要求,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
梅卡曼德2023生态合作伙伴大会:两大新品发布、在线社区揭幕
点
“阅读原文“浏览2022高工机器人年会文章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