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小另类

2014-05-16 王甘 奴隶社会

今天这篇文章,是王甘老师2011年在小橡树幼儿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今天重看这篇文章, 特别有感触(后记我再啰嗦)......


各位小朋友、大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回到了蟒山,为2011届毕业生举行毕业典礼。我觉得时间过得真的很快。很多孩子,好像不久以前还在入园适应,午睡的时候,老师抱着在园里转,妈妈还在焦灼地问老师,他什么时候才能不哭啊?可是转眼,已经要离开幼儿园了。

每年这个时候,我们要跟毕业生和他们的家庭告别,也会和他们分享一点感慨,算作临别赠言。今年,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感慨是,不要盲目从众。

记得当初接受奥尔夫音乐培训的时候,有个活动是大家随着音乐随意走路,然后根据音乐提示做活动。我发现,每次做这个活动,老师都不断提醒大家,散开走,散开走,不要扎堆儿。可是大家刚开始总还是要扎堆儿,为什么呢?我们常感觉,扎堆混在众人里,大家做一样的事情,比较安全。可是我们老师说,真的安全吗?踩踏,还总是发生在扎堆的地方呢!扎堆热门专业,还找不到工作呢!

我们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后来,小橡树的老师出去参加培训,我们园长总是提前嘱咐,去了一定不要扎堆,分散开坐,多交朋友,听讲一定坐到前排,没有人敢发言的时候先举手。结果,在很多培训场合,我们小橡树的老师,都成了优秀的学员。老师们棒吧?

孩子们,现在该你们上场了。要记住,到新的环境里,多交朋友,没有人敢发言的时候,先举手。

另外,我也有几句话和家长们分享。在目前的教育大环境下,来小橡树的家庭,是有点小众的,是有点小小另类的,在小橡树,因为我们有将近200个家庭在一起,所以能互相支持。但是孩子们要毕业了,我们的力量,也可能稀释了。孩子们越大,我们受的冲击可能就越多了。别人都做的事儿,我们还敢不做吗?别人都上的班,我们还敢不上吗?别人不做的事,我们还能坚持吗?别人超前学,我们还能处之泰然吗?我们到底希望孩子们,追求什么样的未来呢?

其实,我们的选择,是否与别人相同,这并不是关键。关键是,不要盲目从众。我们所做的事,应该是出于我们的本心,出于我们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因为别人都这样做,我们不敢不跟着做。

希望小橡树,对我们的家庭来说,对我们的员工来说,都不是一个避风港,而成为一个加油站。经过这里的熏陶,我们能独立思考,我们敢于不从众。孩子们,如果将来,你能做到这一点,你不需要挣四千万,小橡树为你骄傲!


后记:今天重看王甘老师这篇文章, 有很多感触, 一是关于孩子的成长, 二是关于不从众。

对有孩子的朋友来说,孩子2岁半到3岁半开始送幼儿园的过程,相信和我一样,是一段每天重复的纠结、复杂,并在一定程度上虐心的的经历。爱、依恋、放手、挥手、跑回来、抱抱、再抱抱、陪伴、陪伴、站起来、转身、离开、孩子的哭声、继续的脚步、无声的泪...

一方面谴责自己怎么是这么“无情”的父母,为什么就不能满足孩子小小的和妈妈在一起的要求?一方面要不断告诉自己,孩子要长大, 这一步要走,孩子会在一个快乐和安全的环境,要放手,痛苦会过去的,孩子会不哭的。但另一个声音又会冒出来说,那非要今天开始吗???...

各种纠结在早上的十分钟到N小时的送园过程中轮番上演,五味杂陈,每天重复。但正当你觉得这样的日子没有头的时候, 孩子就慢慢长大了......今天早上我送安迪去幼儿园,他和我抱了一下,说”妈妈再见,你走吧“。我要走了,看到他自己回过头去,往下撇了撇嘴,抹了一下眼角,站了一会儿,然后朝其他的孩子们走过去了。我心里很酸酸的,但也突然意识到,我的4岁的小娃已经长大了,是小男子汉了。

有了孩子以后, 是否能做到”不从众“才真正得到了考验。因为作为家长,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所以我说妈妈是天底下最纠结和焦虑的群体。但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是“最好“呢?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外部的评价,看排名,看别人去哪,做什么。我也是一样的。

对付这个问题,我有两个办法,一是由于自己力量有限, 就把自己放在一个相对“不从众”的群体里。结交一些有不同想法的朋友,作为自己的镜子。小橡树的家长群就是这样一个群体,奴隶社会里这种人也很多,呵呵。另外一个是“每次努力一点,偏差一点“。生活中每时每刻我们其实都在做选择和决定,很少有哪一个决定是生死攸关的, 但这些选择集合起来,就成了我们的生活。 所以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个小的选择和决定,每次都和自己的本心靠近一点,时间长了,点连成线,就会有一个更靠近自己本我的轨迹。

我在北京的工作的时候,经常坐地铁。这个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举动,在我的比较高大上的”圈子“里,是比较另类的 (大家一般是自己有车,有司机,没有车用公司的车,没有公司的车打车)。但那是我的一个选择,就是没有时间压力的时候,坐地铁。每次我走出小区门的时候,一挥手就可以打辆车,多走一段就到地铁站,这挥不挥手,就是在作一个选择,其实每次都有冲动就打个车吧,又不缺那个钱,都有小纠结。但每一次我选择不挥手,就离自己近了一点。所以用这个和大家共勉,在一挥手间做选择,靠近自己。

题图:另类,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回复 15 阅读王甘老师 2013 年的毕业致辞《和孩子一起做行动者》。

另外给大家一个小小异类,保持自我的例子,回复 34 阅读《非典型小神》,非常有意思的文章。


加入奴隶社会,这里都是不端不装有梦有趣的人,和不正经不鸡汤的原创文字。热文回复数字 0 至 44,或回复 m1、m2、m3、m4、m5 获得目录。

欢迎臭味相投的朋友投稿至 hzshen @ icloud.com,了解更多请回复「投稿」。

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