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埃及记
今天文章作者Effie是我在麦府的前同事和好友,也是小娃妈。奴隶社会第一篇文章里动感题图(在奴隶社会回复7看那篇文章),就是我们12年一起去非洲的时候Effie照的。现在我们一周年的文集《女神 经》不得不改名, 改成《女神经过》,这神来之笔也是Effie的作品。她的才情可见一斑吧。(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可以赞赏这本书)
其他公众号转载文章需要奴隶社会授权,否则会被举报。
题图:亲吻狮身人面像,来自作者。
埃及于我,曾经只是一个模糊而遥远的概念,能激发起的联想,无外乎神秘的吉萨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法老和艳后。但作为自己的旅行目的地?好像感觉也很模糊而遥远。要不是一个靠谱的友人撺掇,不仅把行程安排妥当,还帮忙代订机票和酒店,否则像我这样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可能就永远把埃及放在向往但不可及的名单里了,然后还给自己找一些政局不稳啊、气候不好啊、路途遥远啊之类的借口。终于我们一行四人的埃及旅行于2014年圣诞出发、2015年新年返程,不仅让埃及成为一个亲切而丰富的地名,还收获了无数美好的回忆。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题为《带着孩子旅行的意义》。文中提到带孩子旅行能够给孩子三堂课,分别是多元价值观、多样世界观和多重人生观。虽然这样的划分有待商榷,但这样的角度我很赞同。此次旅行所见之古迹文物大漠大河壮哉美矣自不必多言,而三观的触动也值得记以为志。
首先,是古埃及文化之绚烂和当今情境之惨淡的对比。
古埃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首,早在公元前两三千年左右就开始有令人惊叹的资源积累、组织能力和建筑水平。能够召集并组织20万人耗时20年每天安装800吨石材建造出胡夫金字塔,尺寸、方位误差都以毫米记,并且在此之后的3800年间都是地球上最高的建筑,此等能力确实不由得让人产生是否外星人曾来帮忙的猜测。而当时的中原大地还一片蛮荒,炎黄的神话正在上演,处于华夏文明尚未诞生的史前时期。可这种先行者的优势和高山仰止的程度却未能使他们的领先地位得以保持。
随着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三百多年征服古埃及,整个埃及开始脱节于世界的发展。今日的埃及,文化和古时不一样,信仰和古时不一样,连人种也和古时不一样,城市所见更是惨淡:开罗高速路两边好多盖得横七竖八的土墙矮楼,没有粉刷没有窗简直劫后余生一样;离五星级宾馆不远的小河河水墨黑,还飘满各色垃圾;著名旅游城市里的街市虽然热闹但物品还是比较匮乏,人们友好却掩不住神情的疲惫。为什么没落至此?
粗略地浏览历史寻找答案,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就像中国乾隆盛世60年之后每况愈下一样,古埃及也是从在位66年的拉姆西斯二世(前1303年-前1213年)开始盛极而衰。这位伟大的法老精力充沛、能力超群、好大喜功而且寿命又长,罕见地活到90多岁。作为情种,拉姆西斯二世为他的大皇后尼斐尔泰丽专门建造神庙,还写下了不朽的爱情诗篇,在古埃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同时也没有妨碍他和其他近200位王后和妃子生下100多个子女,这同样也是创纪录并保持的。作为君王,他一边大兴土木建造各种气势恢宏的宫殿、庙宇、雕像和石碑,一边拉开了与周边国家几百年的拉锯战争的序幕,极大地消耗了国力。之后古埃及的命运就跌入熟悉的情境:外敌反复入侵、资源消耗乏匮、文化逐渐式微,最终文明无奈陨落。
如果人生是场马拉松的话,那么文明的发展就是漫长无止境的变速竞走,逞一时之勇有时反而事倍功半,但中途落后也有机会后来居上。放在整个人类文明的尺度上来看,各个子文明的兴衰不过是花开花谢、潮涨潮落而已。
左图:建造胡夫金字塔的230万块巨石每块重达2.5吨;右图:胡夫金字塔高达139米,冠绝全球3800年
其次,是传统线路中的重要景点和亲身体会后的深刻记忆的巨大差异。
旅行末尾我们在评选此行最佳景点时,发现大家多把热气球升空看日出、尼罗河泛舟看日落、撒哈拉沙漠看日出日落这种体验型的活动排在前面,而金字塔、神庙、法老墓室则很难入榜。探究原因,感慨有二:
其一,旅游能带给人们最大的收获其实是体验。因为欣赏名胜可以看旅游节目,况且还有更好的视角和导游;探秘文物古迹可以看纪录片,况且还有更好的光线和讲解;研究历史可以看书,更有各路大师把来龙去脉讲得明明白白,还能把不同地点的事件串起来;而只有体验必须此时、此地、此身、身临其境才行。相比其他的手段单一、二维的信息输入方式,身临其境时是通过五官六感获得全方位的四维体验。
比如想象一下你和我们一起泛舟尼罗河上,从午后到日暮。出发前,你刚刚大吃了一顿异域风情的努比亚美食,嘴角还有辛辣绵长的余味,带着满腹的饱足和幸福,你走向一艘单桅帆船,皮肤黝黑的当地船工淳朴的微笑正迎接你。启航时阳光耀眼,晒得皮肤发烫,但在这纯净的空气里和阳光做如此亲密接触仍让你愉悦,况且还有微凉的风划过耳际,送来若有还无的河水的清新。可能也只有尼罗河的冬天能同时有这样的烈日、凉爽和恰到好处的湿度。帆船像飘一样划开水面,丝滑安静,只在风不给力船工用桨时才能听到哗哗的水声。躺在船头,沙丘、古迹、绿林、白帆,风景在四周流淌,时间仿佛还没开始就已经过去。落日的余晖开始把沿河两岸染得一片金黄,弱下去的日光感觉更加爽快,你翻身而起,和我们一起大呼小叫,抓住光线各种对拍自拍集体拍。嬉笑喧闹惊起一群白色的水鸟,扑棱着翅膀飞远了。当然,文字的描述不及身处当地的万一。
第二,人们作比较,永远只是在当时当下。虽然古埃及这些建筑、艺术放在五千年前的时间剖面来看绝对震古烁今,可当今的人们看到它们时,往往只会拿此时此刻看到的样子做关公战秦琼式的横向的比较。于是乎,久负盛名的狮身人面像的壮美程度比不上乐山大佛(晚3300年),埃及建筑集大成者卡纳克神庙的宏伟和精致程度比不上小吴哥窟(晚3200年),古埃及第一美女娜芙蒂蒂的雕像无论如何也美不过断臂的维纳斯(晚1200年)。
第三,光线是最好的魔法师,眼睛则是最佳观众。尤其是在气候干燥空气澄澈的埃及,总是能看到太阳上演的巡回大戏,所以日落就成为旅途中傍晚犯懒的借口,日出就成为治疗赖床的良药。有了好的光线好风景就更增光添彩,没了好的光线就算金字塔这样的奇迹也略逊颜色,更加不用提为了保护而光线昏暗的神庙和墓室的内部。想象当年的探险家们明火持杖第一次走进去的场景,明黄的火焰映衬下,那些色彩鲜艳的精美浮雕将是多么的令人惊叹到无法呼吸!
最后,是埃及旅游的清淡带来的触动。
在我的想象里,埃及这么有名的旅游胜地又是最好的旅游季节(圣诞、新年加上冬季埃及气候最适宜)应该是游人如织、摩肩接踵;可除了吉萨金字塔外,其他的景点却都没有怎么拥挤;特别是黑白沙漠之旅,能够容纳好几百人露宿的驻营地,当晚却只有二十几名游客。我们的向导给我们讲述当年的胜境时,眼里充满了怀念和深深的落寞。如此的没落大抵是一个原因:“阿拉伯之春”的革命闹的。革命对埃及的破坏且不深论,光看旅游环境:革命时期开罗博物馆被动乱分子抢掠过,差点儿威胁到国宝图坦卡蒙面具;我们成行前西奈半岛发生了绑架,回来后开罗又发生了爆炸;旅行时沿途到处可见装甲车、机枪和荷枪实弹的军人。虽然就实地体验而言没有感觉到任何真实的危险,但这样的环境怎么能不影响埃及的支柱产业旅游?所以,不得不说,对于老百姓而言,政权稳定、社会安定是幸福的基本保障。社会进步的大势无可逆转,但道路的选择确需审慎。
谈到最后,还是要由衷赞叹一下埃及的美景。如果以一天来总结此次埃及之行,那么:
凌晨,我们在凛冽的薄雾中一边瑟瑟发抖一边赶到卢克索帝王谷的山麓,空地上热气球下喷射的火焰呼呼作响,点亮了黑夜,也点燃了乘客的惊喜和兴奋。我们飞上暮色晴空,沿着深褐的砂岩山脉掠过尼罗河岸墨绿的甘蔗田。伴着天色渐紫渐粉渐橙,霎那间卢克索神庙背后远远的地平线上金光乍出,唤醒了古老的底比斯的新的一天。
朝阳,明亮又闪耀的金光洒向哈塞普苏特神庙,也照得屏风斧钺般的群山愈发苍黄雄浑。埃及首位女法老,哈塞普苏特的雕像扮作男装,戴着假胡须、胸部平坦、神情坚毅,注视着太阳的方向,秀丽的眉眼间仍然笑意盈生,也注视着我们对着Gopro各种自拍、希望“飞跃”神庙的企图。
烈日,照射得卡夫拉金字塔的白色尖顶熠熠生辉,却照不进卡纳克神庙的巨型雕刻柱廊、映不亮拉姆西斯二世神庙歌功颂德的繁复浮雕、也穿不透埃及博物馆图坦卡蒙墓葬的重重谜团。
黄昏,宛若火星的白色沙漠褐色风化地貌留下我们的赞叹和肃穆,落寞的气氛也越发衬托出古老墓室里红色壁画的神秘和诡异。
日暮,尼罗河上有灰鹭掠过,我们泛舟徜徉,贪恋最后一缕夕阳。看着天光从微金暖成橘黄,深入嫣红,然后又褪色成粉紫、悠蓝,接着飘飘袅袅的炊烟漫到河面上来,如梦似幻。
更深,幕天席地睡在沙地里,没一会儿口鼻里就都是沙子,还担心沙漠大耳小狐狸的骚扰,只好把自己裹成粽子。暖和好一会儿之后终于鼓足勇气从厚重的毯子里伸出头,天穹上,漫天星海。
如果看了此文萌发了去埃及的愿望的,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大背包和小背包”,全面了解埃及旅游的行程、攻略、锦囊。此公众号的作者是我们此次旅行的倡议者和组织者,本文的部分照片由他拍摄,他在合照中也有露脸。以我跟着他蹭游埃及、古巴、美西、青海的经验来看,他的行程安排非常详尽和靠谱。欢迎关注他的微信公众号“大背包和小背包”,看他独自旅行以及带娃旅行的攻略和经验分享。
奴隶社会一周年精选文集《女神 经过》已经开始预售了,查看详情请点击文末「原文链接」。
近距离沟通,可以加 nulish1 微信好友。
没读经典老文章,你知道你错过了什么吗?发送 m 获得以前的热文目录。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回复「投稿」。
关注我们 (搜索 奴隶社会 或者 nulishehui):
觉得好,鼓励一下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