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努力的复利 — 从化学到安永并购咨询合伙人

2016-06-06 王琰 奴隶社会

题图:来自网络。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786篇原创文章,作者是职场妈妈,化学出身,转行 IT 又到金融,现任安永北京并购咨询合伙人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它公众号转载。


2010-2016,在四大工作六年后的今天, 我收到晋升合伙人的祝贺信,算是职业生涯的一个小小里程碑。

从职业发展上而言,3 字头快过完了才升合伙人,我算不上是快的。另一方面,回顾我走过的路,从化学到计算机再到金融,到今天入行金融 10 年,其中供职四大六年,晋职合伙人,虽说前期兜兜转转,后期也算是加速前行。

感恩之余,也感慨,很多目标很多理想,不见得要一次有什么飞跃式的进步, 只要一小步一小步的,扎实地走,持续的走,终能实现坚持的力量;也感慨,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路很长也会有很多机会。即使你一开始没有找到自己的梦想,或者没有机会或条件或能力一下子靠近自己的梦想,只要一直尝试,慢慢的有一天你终会走到自己曾梦想过的道路上。

化学到计算机

1994 年,我 17 岁,高考时由于紧张发挥严重失利,错失心仪的报计算机系,分配到了化学系。带着 100 个不情愿进了化学系,我当时眼里的整个世界都是灰的。虽然每个学期都拿到最高奖学金,可是对化学始终没有兴趣。大三的时候,我发现出国有可能是我可以靠个人努力转换学业方向增加未来选择的最佳出路,于是考托福 GRE,大学毕业时幸运得拿到了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

入学不久,我开始思考怎么从化学转到计算机。90 年代末的中国父母们极少有人能够对留学的孩子提供经济上的帮助, 我也根本不可能通过打零工挣出昂贵的学费,于是,我决定一边读化学,一边利用化学系提供的奖学金和学分名额去读计算机。

有关那段时间的记忆,细节大都已经模糊,有几个片断却还清晰:研二的时候, 每次上完量子化学,10 分钟内要从化学楼跑到隔壁的工程楼去上计算机算法课,每次气喘吁吁地狂跑到教室,屁股坐下总要恍惚好几分钟思维才能从化学切换到算法;经常晚上做完化学楼里的实验再跑去工程楼机房编程,有时候编到凌晨发现程序却不能运行,内心除了抓狂,还有强烈的挫败感;暑期里在学校餐厅兼职打工,因为连续晚上休息不够,晕倒在沙拉台旁。现在写下来似乎都是很悲惨的经历,但是在当时自己完全不觉得,毕竟年轻,心里是早日完成学业的期盼,睡一觉起来前一天受的罪也已经丢到了脑后。

三年时间过去,我完成了化学和计算机的硕士学业,毕业后在波士顿找到了一份 IT 工作。由于高考曾错失计算机系,我一直执着于转行计算机。可是工作不久,我发现相比较用代码与机器交流,我还是更喜欢与人交流。是安逸地继续现有的工作,还是重新选择重新上路,我纠结了很久。

计算机到金融

当初报计算机是父母的建议,读化学是被动的安排,我自己究竟喜欢和擅长什么,实际上我没有系统地进行过思考。我已经在美国有了一份不错的专业,稳定的工作,我真的需要改变现有的选择吗?这样纠结着,有一天我突然问自己,为什么来美国?只是为了一份安稳的工作吗?不是的,当初来,是因为美国提供给了我自由选择的机会,让我可以改变,可以尝试。 我既然不是为了稳定而来,为何要让安逸在年纪轻轻的时候束缚我?为什么停留在眼前的一份工作上,不去寻找自己的事业?

结合我理工背景培养的逻辑和分析能力,以及喜欢与人沟通交流的性格特点,加上适当的行业研究,我决定选择金融作为新的职业方向。2004 年,工作三年后,我再次迈进了校门。虽然我大学毕业就出国曾经有年龄优势,等再回校园读金融,在同学中已经年龄偏大。

读书的时候上帝恩赐给了我生命里最宝贵的礼物,我的儿子锐锐。等我大着肚子读完了金融学位(锐锐也算在肚子里胎教了两个学期的金融知识), 新的挑战来了:亚裔新妈妈,虽有接近完美的 GPA,但没有一天的金融相关工作经验。那一段时间,每天早上都在网上搜索新出来的招聘信息,满怀希望地发出去一批批简历,然而收回来的都是礼貌的拒绝信,因为没有相关经验,金融又是美国人自己竞争非常激烈的一个行业,我的简历和应聘信一封封都石沉大海。

难道我大着肚子上课考试 GPA3.95 拿荣誉学生都是无用功吗?难道我折腾了两年走了一个圈返回原点?就在一个我灰心丧气的傍晚,走在波士顿美丽的校园里,我遇 到了系里的 Elliot 教授。虽然他只教过我一门课,可是对我印象深刻,因为我经常提问,还时常挑战他的想法,他学期末在给了我一个 A 的同时,还给了我个外号 叫 little contrarian,因为我实在很喜欢在课堂上提问题。

他在路上遇到我,问我为什么看起来闷闷不乐,我和盘托出转行的困境。他对我这么好的成绩却无人问津表示惊讶,当晚把我推荐给一个他以前的学生 Mark,某 500 强企业的投资并购主管。通过 Elliot 教授的推荐,我拿到了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面试机会。幸运的是,犹太裔的 Mark 注重求职者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大于求职者已拥有的经验。他问我为什么读了三个硕士,为什么放弃原来的 IT 经验来转行金融,要知道,就薪水而言,因为没有相关经验,我入职金融的第一份工作,要比原来的 IT 薪水要低。 我给 Mark 分享了我决定转换职业方向前纠结的过程,做出的决定,和付出的努力。

幸运的是,Mark 欣赏我的勇气,也相信我的能力,我顺利地通过了面试,进入了这家 500 强企业的投资并购部门。在此后的几年里,我跟随 Mark 参与了公司北美大量的投资收购,并利用工作和家庭之外的时间一年半考完了 CFA,迅速地实现了工作经验上的积累。让我至今怀念的,是 Mark 组织了一个读书小组,大家每个月一起读同一本书,然后一起交流读后感,书基本都跟工作无关,但是读书引发的当时大家很多的交流,很多的观点,渗透和影响了我日后很多。比如其中的一本书,The Growth Mind,其中的很多观点,我终身受用。

进入咨询

这样工作几年后,我也顺利地得到了两次晋升,是否应该寻找新的平台的问题再次摆在我的面前。公司的业务很好,每年也持续有很多的投资收购行为,可是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跟咨询行业相比还是有限,尤其是 CFA 学习到的很多知识,在工作中得不到应用。我向往咨询行业所能提供的持续学习的机会和明确的职业晋升通道,可是我已经 30 多岁了,孩子还小,身在异国,双职工,没有老人帮忙,真的要从甲方跳到乙方吗?我能承受得了咨询行业的高强度高压力吗?说实话,我很犹豫,可是,如果不去尝试,我又怎么能够知道在那更广阔的平台上,我将看到怎样不同的风景?2010 年年初,我满怀感恩地离开了 Mark 的组,加入了安永,任职波士顿财务交易咨询部门。

财务交易咨询跟传统的审计税务有比较大的区别,因为是为客户公司的收购并购交易服务,往往项目时间要求紧张,工作强度大,对语言和沟通的能力要求也很高。

作为组里当时唯一一位亚裔, 又是半路加入四大咨询,跟组里大学毕业就进入安永的年青美国同事们比起来,我惟有勤能补拙。记不清有多少个清晨,我 6 点开始出门赶地铁,7 点开始工作,为的是 4 点半下班回家去幼儿园接锐锐。又有多少个 夜晚,锐锐入睡后,我打开计算机继续下午没完成的工作到深夜。安永灵活人性化的时间安排,让我可以跟孩子家人度过晚饭和晚饭后的家庭时光。同时,因为这份工作是前后经历了三个专业,10 年对自我兴趣和职业发展的探索后才选择的,我非常喜欢和珍惜,也对工作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努力。

现在想来,正是这份热情,让我虽然累却从来没有过抱怨。我在进入四大进入咨询之前,已经有过了两份工作经验,我知道安逸的工作是什么样子,我也知道一般大部分公司的职业上升瓶颈在哪里。我清楚自己为什么离开,既然选择了这个新的平台,想要它提供给我经验、历练、机会和成长,就做好了准备做出相应的努力和付出,我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回国

2014 年 10 月,我们全家决定回国。在安永波士顿的这几年,我亲身经历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逐步兴起的大潮,也有幸参与了几家比较大的中资企业在美国的企业收购。感觉到了一个时间点,我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积累,和多年对中西文化的深入了解,回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真正提供一些帮助。在美国参与了那么多的并购, 却都没有像为中国企业服务那么让我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原来都是有原因的,似乎是为了某一天回来为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做大做强而积累准备的。

回国两年,虽然工作性质大致一样,可是我感受到了在美国所没有的时代感、责任感、主人感。在一带一路的大战略下,我跟着中国企业去了非洲、东南亚,为他们的战略投资提供财务咨询服务;在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热潮中,我伴随中国企业去往澳洲、欧洲、美洲,为他们的全球布局出谋划策。我目睹着中国企业飞速的增长,也了解它们的痛点和关注,我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而自豪,也为自己有幸参与他们的成长并有所助力而自豪。

离开了美国带游泳池的大房子回来住公寓,离开了美国的蓝天白云来帝都,离开了全美最好的学区之一让锐锐跟随回京读书,看起来似乎又是一次令人不解的决定,是放弃和牺牲。可是在美国生活了 16 年后回到中国,我感觉心安,感觉充实,也对工作的意义有了新的理解和体验。生活里不止有安逸,还有经历;生活里不止有别墅蓝天白云,还有梦想和远方;生活里不止有离去,还有归来。

从 04 年转行读金融,不知不觉也已经 12 年了。当时觉得自己已经到美国 6 年了还没有搞清楚想做什么,时光虚度,读了两个硕士工作几年了还想着转行,为时已晚,时常焦虑;06 年锐锐出生金融毕业,投简历泥牛入海,努力一场似乎无处效力,时常沮丧;07 年开始考 CFA,年过 30 还在考试,对比考场里年青的面庞,时常惭愧;10 年转入四大从事咨询,职场妈妈家庭工作求两全,时常迷惘;14 年回国后重新适应离开了十几年的故土人情,职场规则,文化习惯,时常感叹。

然而在焦虑中,在沮丧中, 在惭愧中,在迷惘中,在感叹中,我一小步一小步地在走。虽然不是每一步都走到了点子上,但是一直没有停滞。虽然化学和并购咨询曾经看起来那么遥远,可是中间隔着的其实是对自己梦想的不断审视和为之努力的坚持。回头看,其实每一步,不管是直着的,还是弯着的,都使得我朝着我的职业梦想更近了一步。

有时候,你一直在积累着,准备着,即使过程中的你没有察觉,时光也一直在你身上做功。探索内心,听从它,为自己的想法一点一点努力,永远不要觉得太迟,永远不要忽视努力的复利。

有梦想,就行动。什么时候开始,其实都是最好的时候。


推荐阅读:

前两天刚发了一篇讲如何选择的文章 (下面第一篇),今天这篇正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跟随内心并且不断努力,结果都不会太差。

华章:如何选择?

我的六次重启:中石化,药企,麦肯锡,民企,国企,投资,创业...

十条职场情商法则,让你少走十年弯路

女神,为职场而生

二十年穿越之归途列车:我们离自己到底有多远?

我们一直在专注讲一些好故事,读更多故事,请关注我们以后发送“故事”。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发送 m 或者点下面的菜单。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回复「投稿」。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