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Hi,别人的人生

2016-06-28 李建男 奴隶社会

题图:来自网络。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810篇文章,首发公众号“听语人(tingyuren111)”。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它公众号转载。

作者介绍:我叫李建男,15年本科毕业于南开,连续创业者。大三时合伙公司曾获新东方和赛富200万美元投资,目前是高校物流品牌近邻宝智慧校园负责人,运营有公众号听语人记录故事与心得。


在工作生活中,经常需要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我的判断方法之一,是看他如何对待“别人的人生”。比如:

不成熟的孩子判断黑白,成熟的人预见未来

小时候看电影,最喜欢问老爸的一句话就是,爸爸,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我爸总说,人没有好坏,每个人都被某种利益驱使而已。

然后我会接着问,那这个人是为了好的利益还是坏的利益呀。如此一直缠着老爸直到他无奈得抛出一个答案:‘站在共产党的角度来说嘛,你可以理解他是一个好人’

电视里的人物在孩童眼里总是非黑即白

大了之后,自己经历了一些不太容易用“黑”或“白”定论的事情,发现在一个人身上其实可以存在很“矛盾”的人格。一个指偷药的盗窃惯犯,其实是一个付不起孩子药费的父亲;紧急转向,救了马路中间突然出现的孩子的司机,却又撞向了路边牵手的情侣…这个时候,我迈向了从孩童到成人的第一步,要带着多棱镜去看待人。

然而,通常这一步迈得不会太轻松。一个很戏谑的挑战就是,你要如何去看待那些对你持有意见的人

我有个朋友,在她的公司里曾处于意见的中心。因为和上司恋爱,被很多人视为受到了特殊保护。她被同事们疏远,还总被拿去当饭桌八卦。

有一次我们聊天时,她说,自己心里非常委屈和愤怒,委屈因为她本内心干净,从没想过以公谋私,相反,还是加班最多最拼命的;愤怒是不理解为什么曾经一起聊得很好的同事只剩下表面寒暄。

这个姑娘最后说得声泪俱下,我明白她之所以难过,是因为她在以主角的视角看待这个故事,而在主角的眼里,我已经这么好了,你们还这样对我,就是你们不对嘛。 但是当我听她的讲述时,我是一个局外人,看到她同事的态度和她的反应,恰似看一部电影。我拿着多棱镜去看待剧中的每个人,发现所有人的行为都是可理解的。在别人眼里,她触碰到一个有争议的底线,利益相关者竖起了自己的警惕而已。谁都不是坏人,但谁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对事物的判断,每个人的行为在各自的立场下都及其合理。只不过过程中有些判断泾渭分明,像极了小时候,我们对好人坏人的判断。

我把这个思路分享给她,建议她把视线拉长,也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视角看这个故事,然后假设自己是她的同事,她会怎么做。想过一遍后,她不再纠结。所谓委屈与愤怒,其实是用自己心里的一把尺为事情量出了一个是非。而凡是“是非”,一定有立场,我眼里的“非”或许就是别人眼里的“是”。更不用说,当带着是非观去看待别人,觉得别人错了时,无形中屏蔽掉了更多可能——或许所谓的“非”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了就好了,但正因为先入为主的黑白判断,反而增加了打破隔膜的难度。

就我所知,这个姑娘最终放下了面对别人质疑时的自我保护心理,她选择不带是非判断得去看待别人的想法,相信自己的行为在时间的积累下会化解掉不快。而当她真正尊重任何选择背后的人与人生,不再扮演一个受委屈被疏远的受伤小女生时,反而心情敞亮,觉得周围人都很可爱,主动了解别人的想法。很多不算严重的矛盾,也就在开放的心态中消弭掉了。

大一点后,我发现一个事实,当一个人真正不带成见地看这个世界时,好像回到孩童时代。他会对不熟悉的人充满好奇,想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为什么这么想。而当了解了之后,他不会用几个词去给别人打标签,而是会对他们的行为趋势做预测

在工作,生活中,为了更好得协作,有时我们确实需要对别人做一些“预测”。

预测和先入为主的判断有一个很显著的区别是:预测是一个不断调整模型参数的过程。它首先是一个动态的视角,随着我对这个人了解得越来越立体,我会逐步修正之前有误差的判断;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的视角——人本身是随着时间进化的,所以要不断打破旧模型,建立新认知。这时候和人相处就变得十分有趣了,在动态和开放的视角下你不太会受到对方态度和情绪的干扰,因为对方的行为都有合理的一面。

对行为的预测有时候完全不准,可能是因为遗漏了某些重要信息,也可能低估了他改变的潜力;更不用说人是可塑性极强的物种,根本无法准确预测。但很多时候,短周期内的靠谱预测可以帮我在工作中避免冲突或获取到有价值的帮助;在设计产品时,对用户这个陌生群体的预测还帮我们更好得为他们提供服务。

从带着是非黑白看待人,到抱着好奇心去了解,预测人的想法做法,然后积极应对,这是心态从封闭到开放的过程。后者,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最大的价值可能就在于,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发现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更多惊喜吧


别人很优秀,但我选择继续做自己

说完了尊重多样的人性,接下来说说怎样面对自己。在看待别人的人生时,我们还经常听到一种句式:

“我要准备做某件事啦…,因为我知道有一个学姐这么做…,然后她获得了…,所以我也要打算这么做…”

说法不同,但确实有很多年轻人是照着别人的样子做“自己”,方式不同而已。

我记得公司去年校招期间,看到过一份简历,经历写得挺出彩,但面试一问发现有几段完全无法自圆其说。我深入提了一些问题,得知她的工作经历完全复制于一个朋友的实习经历。这份工作她从未做过,只是听朋友讲过。她申请的岗位是她不擅长的,没有出彩的经历,只能从别处窃取。简历的名字是她,但描述的却不是她自己。

让我困惑的是,她其实在其他方面有很多可圈可点的经历,却一定要申请一份看起来有前景,却既不喜欢也不擅长的工作,还因此背负了诚信的代价。

后来再跟更多人交流过程中,我渐渐理解为什么我们总希望“成为别人”——

通常,我们的行动和决策,会围绕着下面四个问题展开

  • 我是如何看待世界的:这个世界有哪些机会,认可什么样的能力和品质等等

  • 这个世界如何看待我:周围环境对我的认知与评价

  • 我是如何看待我的:自我认知,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给这个世界带来些什么不一样

  • 我打算如何行动,去填补我对我的看法和世界对我的看法之间的差距

四者中,我个人认为后两点最重要。因为这世界上这么多人,如果不关心自我认知,只是和大部分人的活法一样,那我来不来到这个世界上,对世界而言有什么不同呢?至少要有一些不一样的看法和实践吧。可是当在面对工作,教育这些“重大”选择时,我们的决策却常常围绕着前两点,忽略后两点。原因很可能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很多时候是在压抑自我——因为琢磨时尚化妆什么的对升学没有帮助,所以还是先放弃吧;因为写小说上不了大学,所以还是埋头苦读等到大学再写吧;选哪个专业我也没什么想法,就选个热门的计算机吧…我们需要放弃独特的喜好,因为被告知社会认可的是聪明努力的名校高材生。毕业之后,我还要选择一份体面有潜力的职业,不见得是我喜欢的,但得一份有保障的收入,才好买车买房…久而久之,自我认知早就被消磨殆尽。

可是,如果一个人的选择和他真正想成为的样子没有太多交集,如果一个人的动力大部分来自于外界,我猜当外界的标准改变,当他过去努力塑造起来的外在人格面临冲击时,这个人很可能会被击垮吧。


尊重自我意识,同时被外界认可,是最有尊严的活法

和父辈们有限的职业门类和严肃的个人评价标准不同,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尊重自我意识

这个时代已经不存在过去所谓的“体面”工作。我见过不少收入是普通白领十几倍的美甲师,见过爱美的女孩儿通过分享搭配技巧集结了一大批付费粉丝,游戏玩得好的,直播打赏的收入也足够活得“体面”了。

罗振宇总说,这是一个“个体崛起”的时代,我们现在的环境可以充分为个体赋能。这背后可能有技术进步,经济水平提高,消费升级等等原因,今天不探讨。但这些现象和事实给了我们更多理由相信,活成自己真正想要的样子,不见得就是“不入流”,反而可能活得更出彩。

在尊重自我意识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可比性也越来越小。因为当每个人都尊重自我的声音时,价值观,认知与个人追求的差异也会越来越分化。当我们都努力在自己独特的分支上做到足够专注时,比较的意义不复存在,因为不会有一个外界主流的标准框定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标准是由我这条分支上的专业性决定的。够专业,够独特,就会有人喝彩,那时我们都会是最好的状态。

前两天,我报名了“三节课”的培训。这个培训需要投材料,筛选通过了才会被录取。很幸运,我入围了。当天有一个落选的朋友要走了我的材料,和她的做了认真对比。她最后和我说,还是你比我优秀。我很佩服她的死磕,但事实是,我不认为某件事的对比就能体现出来我比她优秀。因为我们的个人目标不同,通过这次培训想获得的成长也不同。我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认识更多好玩儿有趣的人,所以材料写得轻松幽默,而恰恰这次筛选最看中的就是这个人是否有趣;而她希望获得的是干货和知识,可能跟筛选者的标准不一样,所以落选。这件事不可比的地方在于,虽是同一件事情,但和我们俩“自我认知”的匹配度不同,或许这件事更适合我,而别的机会更适合她。能够强化自我认知的机会对个人来说才是最好的机会。

所以我和这个朋友说,其实人与人之间不可比,每一天都离内心想要的样子更近一步就是自己最好的状态

最后,面对别人的人生时,我会尊重这样的说法:

Hi,亲爱的“别人的人生”:

知道有你的存在,我很欣喜,因为这世界又多了一种独特的可能。或许你的想法被视为“不入流”,但我不会用黑白是非看待你,我相信你有足够的潜力创造更多的可能,毕竟当你还是一个小细胞时,就战胜了千万个精子才来到这世界上,不是吗?

又或者,你惊为天人,那我更要努力找机会和你交谈,甚至和你成为朋友,欣赏你绽放的过程。

但是,即便光芒如你,我并不会追着你的影子奔跑。因为我知道,调整好真正属于我的姿势,才能汇聚更多的力量,那时候阳光也一定可以洒在我身上。


推荐阅读:

如何成为神 (一)

一诺 | 如何做成一件事?

会冲浪的诸葛亮

华章:如何选择?

一诺华章 | 让我们一起走夜路

我们的第二本文集《你的梦想,自己会来找你》已经上线,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赞赏。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发送 m 或者点下面的菜单。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回复「投稿」。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