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自我发现之路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1349 篇文章
题图:1月,一诺在杭州与社区朋友见面。
一诺写在前面:
这篇文章是我没有在奴隶社会发过的三篇文章之一,原文被收录在《你的梦想自己会来找你》里,是2016年写的。下面的版本,做了一些改动,算是2018新版吧,和大家分享。另外周四晚上我在诺言社区有一个15分钟的小直播,是和这篇文章有关的,希望加入的朋友看文末。
正文:
自我发现,是一个很大很高深的题目。我没有系统的理论基础,也不是心理学专家。不过自己最近几年来,开始有意识地做自我发现的探索,所以准备从自己最近的一件小事引发的思考入手,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题目。
事情其实平淡无奇:最近一段时间,我对在“奴隶社会”写文章这件事上,不知为什么变得心灰意冷。我的外在形象好像一直是“斗志昂扬”,总有很多东西可以写,有很多表达欲望。但是最近一两个月,完全不是这样,提不起精神来,搜肠刮肚一个月也憋不出一篇。而且因为写不出来,而更加焦虑。但同时,我对自己的状态,又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如果想想,我写东西的初衷还在,生活和工作也没有特别大的变化,觉得实在无法解释自己的状态,也无法缓解焦虑。
我琢磨了好一段时间,似乎找到了原因,那就是虽然好像我的生活没有太大变化,实质上内心里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变化主要是两方面。第一,在盖茨基金会的新工作中,接触了很多让我非常佩服的人。举例来说,本来觉得我自己挺有情怀,挺关心世界大事的,但是看到在一线做了20年扶贫工作的人,就觉得自己太小儿科了。另外也见了很多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相比他们觉得自己很平凡和渺小。自己的潜意识里,其实在不自觉地把自己和他们比,而开始有些自卑。写东西给别人看,一个重要的心理前提其实是自信,就是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有价值的,写给别人看是有用的。所以一旦这个自信动摇了,就很难行动了。另一方面,我又有一点自负。“奴隶社会”做了这么长时间,有很多人投稿,华章同学也很勤奋的每天编辑(后来我们又有了特别能干的编辑啦啦),我好像可以发一发懒,不写也没有什么严重后果,不像以前,自己不写就做不下去。所以自卑又加上自负,我夹在中间根本无法动弹。
这似乎是找到了问题所在,但是我还是不知道怎么解决。如何解决这个自卑和自负的问题呢?说服自己么?可是道理我都懂啊?于是那天和我的coach(教练)聊这件事,他听了以后,一语道破,说其实自卑也好,自负也好,根本上是同一个问题,是你的自我迷失(identify confusion)。你自己没有了根基,对自己的定义根据外界的东西在变,一会儿和这个比,定义成这样,一会儿又和那个比,定义成那样,这两个定义又互相矛盾,所以你会不知道自己是谁,也就是自我的迷失。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回到自我发现之路。
他讲到这里我豁然开朗。
这个题目其实并不陌生,关注自己的内心,我近几年一直在有意识地做,但还是经常会“忘记”。其实这种修行是一生的事情,我们在不断的反思中修正,每次都能对自我的认识更深一点。
开始探究如何在这条自我发现的道路上前行,这里给大家分享我的一点心得和方法。
首先,理解什么是“我”
其实最根本的“我”是我们的“临在”(being),或者说我们的本我(essence),灵魂(soul)。我们的“本我”是没有边界的,或者说是有灵性的,她不局限于我们的身体,是可以和自然万物相通的。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展现的“我”,是外在的我,是社会角色,或者标签。如果把“本我”想象成树根和树干,那社会的“我”是一个树枝,其他和“我”相关的很多东西,情绪、性格、兴趣、爱好等等,都是一根根的树枝。
说到这里就可以讲,其实我们所有的不快,都来自有外在的我和本我的脱节。就好像没有了根基的枝叶,风一吹就能被吹走。所以所谓的自我发现,就是寻找、感受和连接这“根基”的旅程。
而这个向内的探寻,和做一个高效能的外在的我是不矛盾的,而且恰恰相反,如果本我和外我紧密相连,那么我们向内探索自己的根扎得越深,向外探索的枝叶就越是繁茂(The more rooted we are internally, the more effective we can be in engaging the external world)。每次探究根就扎得深一点,也能有更多发散的精力,时间更加集中在内心的“意义”这根主线的周围。各种“工作”、角色、兴趣、爱好都是表。有了内心的扎实,才能表里相同,达到一致,也就是英文讲的congruence (一致),有了congruence,人才会拥有真正的由内自外的快乐。我说的“向内看,才能向前走”,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如何探寻,回到核心的本我呢?
其实有非常多的路径和办法,我给大家分享两个。
第一,多问几个为什么。
我们做很多事,或者有很多情绪,好像有很清楚的原因,但多问几个为什么,会让你深入地看见自己。
比方说我做“奴隶社会”这个公众号,要做好好像天经地义。那问自己为什么要做好?
是要证明自己能行吗?如果是,那为什么要证明?证明给谁看?是因为我不自信,需要靠“证明”来肯定自己的价值吗?
或者如果换一个回答,要做好,是希望让自己的经历和观点让更多人知道。那为什么要让更多人知道?是因为这会正面地影响很多人。为什么要影响很多人?因为这样可以影响大家的行动,推动社会的改变。为什么要推动社会的改变?因为这让我觉得生命有意义。
多问一些这样的问题,会找到意想不到的自己真正的驱动。上面的两种答案,其实是两种不同的驱动,第一种的最底层驱动,是恐惧,恐惧自己得不到认可,所以做事情是为了去获得这种认可。第二种是来自于对”价值”的追求或者广义地说,是“爱”。
以恐惧为驱动,是很有效的,但这是一种“避免”性的驱动,为了避免什么而做什么,是被动的,这种驱动下的行为是不长久的,也是不快乐的,哪怕是做表象看来一个人很成功。而以“爱”为驱动的行为,要真实和长久得多,也会给我们带来深厚的满足感。
这里往宏观上说一句,我在1月6号杭州的教育公益双年会也分享了这个观点,就是现在教育大环境的问题,说到底,是一个,就是焦虑/恐惧驱动。因为我们的教育本质上还是淘汰和筛选,而不是为了成就每一个孩子。如果教育能变成以爱为驱动了,变为成就每一个孩子,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也是很多教育者们正在努力的方向。
回到自我,要了解自己的驱动,就是经常这样通过不断问自己“为什么”探究自己的一些行为、决定、选择或者情绪。我的coach给我讲过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他是阿根廷移民到美国来。在阿根廷,去餐厅吃饭,给小费大概5%~10%。在美国,餐厅给小费差不多15%。他来美国以后,每次吃饭都给20%左右的小费。他太太问他,为什么这么慷慨,他说,因为服务好啊。可是有一次,服务生服务并不好,他还是给了20%的小费。他太太又问他,他竟然答不上来。他后来靠这样问自己“为什么”,发现他其实内心的驱动,是因为自己是移民,不希望别人看低他,要靠多给小费来证明自己不差。他说想明白了觉得很好笑,深层原因是自己的自卑,他的行为,是通过几块钱寻求一个素不相识,以后也不会再遇到的服务生的“approval”(肯定)来掩饰这种自卑。
其实讲到这里,你也许会发现我们生活中这样值得探究的瞬间比比皆是,所以如果有心,随时随地可以出现在自我探寻的路上。
第二,不要“想”太多,学会感受和释放。
我们作为社会人,经常的状态,就是活在“脑子”里“想”事情,而不是活在“心里” (we are too much in our mind, rather than in our soul)。想太多会让我们更多在”树枝”的层面,丧失和我们的本我连接。如何进入 “soul” 其实有很多路径,其中一条路径是冥想。当我们有焦虑,不安,恐惧的情绪的时候,觉得缺乏根基的时候,可以通过冥想进入我们的内心。下面这是一个可以在5~10分钟完成冥想的例子:
想象自己坐在很舒服的地方,脊背挺直,呼吸顺畅。想象你自己进入自己的身体,站到自己心脏的后面,看到自己有力的生命,血液流动的声音,心脏有力的搏动。关注一段时间以后,开始感受那个让你不安的情绪,感受这种焦虑或者恐惧,感受他在身体的哪里(我当时感受到在身体的左下部分),然后关注一段时间,感受那部分慢慢发热,然后从那里开始在身体里弥散,弥散出你的身体,像一种释放。然后回到自己的心脏后面,看自己生命的活力释放,温暖和照亮身体里让你不安的地方。我们藏得很深的情绪有时候就像宝瓶里藏着的“妖怪”,这个“感受+释放”的过程,就像打开瓶塞,让这些“妖怪”像气体一样,从身体里的那个“宝瓶”里飘出来。在自己心脏后面,也是感受和释放。
这种练习时间不长,也不需要音乐,只需要全神贯注地关注自己的感受。
其实还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就是艺术。
我们在感受艺术,创造艺术的时候,也是在和我们的本我连接的时候。所以多欣赏和创作艺术,是我们回归本我的重要途径之一。
回到我开始说的那个困扰我的看似平淡无奇的小事情,如果深究,其实是发现自我的绝佳的入口。我追问自己,发现原因,然后通过冥想,面对自己的情绪,释放焦虑,重新感觉到了和自己初衷的连接。这个例子里的我写文章的初衷,就是希望真实地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对进行着类似思考和纠结的朋友有一定帮助。这个根基的根本,是我对“自我价值”的认知 。这个价值就是在一方面自己全面真实地面对自己,另一方面成为社会里积极正向的一分子。有了这个内在的价值取向,外在的行为就有了长期有力的驱动力。因为不是为了别人的认可而写,就没有阅读量的压力,不必要追热门题目,也不必要实用博眼球的出格语言。能充分的感受自己,就能写出真实感人的东西,也因此能给读者带来价值。
这件小事,从行为“现象”,追究到自己的本质,面对和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重新建立和本质的连接,自我调整,然后重新指导自己外在的行为,而完成一个轮回。这样的轮回没有尽头。我们只要活着,就会一直在这条路上行进,但通过一次次的探究,我们的本我的根会扎得更深,更牢固。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更有效的人,也是更开悟的人。
明晚的小直播,带大家一起做这个小练习。扫码后根据提示操作即可。
- END -
推荐阅读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点击菜单或发送 m 至后台。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诺言」,一诺把看到的世界讲给你听。
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
请给邮箱 nlsh88@163.com 投稿吧。
欢迎转发分享,对话框输入“转载”即可了解授权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