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三万英尺|第十二章 暗涌(2)

2018-01-13 马曳 奴隶社会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1352 篇文章

题图来自故宫博物院。

作者:马曳,纽约州执业律师,现居香港。本文来自:此岸 ( ID: cianmaye ) 。

第十二章 暗涌(2)

 

陈墨有一种人生观轰然坍塌的感觉。一直以来她们看合伙人,都觉得是高不可攀的所在,仿佛修道成仙一样,你看那些仙人站在云端之上,可他们是怎么站上去的,就只有模糊暧昧的修道二字。像她们这样的凡人每天汲汲营营地计算自己的计费工时,在心里面权衡自己到底有没有机会得道成仙,合伙人们却可以高枕无忧,既不必为计费工时烦恼,也不必担心裁员,毕竟冠上了合伙人的名字,就意味着这律所有一部分是他的了。

 

今日陈墨忽然觉得,原来合伙人的生活也一样充满龃龉,并不那么令人羡慕。

 

如果是在纽约,这时候应该已经有人来和陈墨说,她是不是明德的合伙人培养对象,如果是,接下来的几年就意味着更多的工作和更大的压力,直到升上合伙人为止;如果不是,那她可以一边继续做自己的工作一边思考后路,然后在自己过于资深不得不升职或者被开除之前离开律所。亚洲没有纽约那么大的平台。若是在纽约,资历和能力到了,升合伙人也就是排队一两年的事。纽约的公司法组那么大,每年多升一个不算多,少升一个不算少。到了亚洲,这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事儿,纽约会紧紧盯着亚洲的财务报表,没有足够多的增收,谁也别想再推一个合伙人上去。

 

不过程皎皎说,这种自然离开的过程已经算是挺仁慈的了。在罗府那种两年一个台阶“up or out”的系统里,今日春风得意每次考核都名列前茅的人,忽然遇上一个瓶颈,或者自己在的组没有上升通道了,明天就可能被要求三个月内走人。

 

那时候陈墨问:“可是你们那里人员流动那么频繁,谁知道谁是被赶走的,谁是自己走的啊。”

 

程皎皎故作高深地说:“一般情况下嘛,确实是看不出来。不过……”她露出一个狡黠的表情,像食物链上端的猫科动物在打量她的食物那样,“如果一个人离开了罗府,去了另一家咨询公司,那基本没跑是被要求走的。”

 

陈墨不解:“你们咨询公司互相之间不跳槽?”

 

程皎皎近乎轻蔑地哼了一声:“其他那些咨询公司之间互相跳来跳去大概是有的吧。我们罗府极少极少接纳别家公司跳槽来的人,自愿跳去别家的就更加从来没听说过。都在罗府了,能混得下去的谁还稀罕别家公司啊!”

 

还真没有哪家律所能说出这么不给别家面子的话来,陈墨想。“可是你们公司这么牛,员工归属感这么强,也没见大家都在罗府一干几十年,献了青春献终身哪。”

 

“制度如此。”程皎皎不以为然地说。“没几个人进罗府的时候是打算在这里升合伙人的。大家在这里锻炼几年,镀上一层金,再往别的地方去。自己上岸了,好些人又变成罗府的客户,罗府也乐见其成。不过你真还别说,最难搞的客户就是那些罗府出去的人!”

 

陈墨笑了。她转而怅惘地想,她们这些律师,每个人进律所的时候大概都是想当合伙人的。然而统计表明,纽约律所的associate们平均在职时间也就两年左右,大多数人还没有做到中层就走了。陈墨那一届明德招了一百多人,现在公司法部还剩下十个不到。可见律师们是多么的没有自知之明。

 

“那你呢?”陈墨问程皎皎,“你打算在罗府当合伙人吗?”

 

“光我打算也没用啊。”程皎皎懒洋洋地回答,“一般来说要上岸最好是EM的时候,我这会儿已经过气了。现在摊上一个好领导,暂时过得还算舒心,就这么混着呗。有好机会或者升不上去就走,要万一升上去了就留下来。不过我可不大吃得消罗府领导层那种把罗府价值观全面内在化的风气,跟戴三个表似的,估计上岸也还是迟早的事儿。”

 

陈墨想起程皎皎说过的米歇尔刘的那些事迹,总觉得事情没有程皎皎说得这么轻描淡写,她告诫自己不要把这种忧虑写在脸上。然而程皎皎倒是像看透了她的心思一样,慢悠悠地补上了一句:“这罗府的形势,端的是风云莫测,今天你觉得升合伙人是十拿九稳的,可能明天你的大腿忽然走了,你立刻没戏。也有的时候那些看着毫无可能的人,不知怎么熬够了年份,稀里糊涂地就上去了。”

 

“原来你是个不可知论者啊。”陈墨笑着打趣程皎皎。

 

晚上陈墨在办公室加班,吃完外卖的晚餐,她决定出门走上几步再回来。朔方项目结束后,北京办公室整体都不太忙。才这个点,绝大多数屋子已经黑了,连罗晓薇的屋子都关着灯,只有角落里莫佳宜的房门下还透出一丝光线。

 

陈墨国贸楼下转了一圈,正值时令,楼下的果汁店打出了石榴汁的招牌。她不由得驻足,买了一杯。服务员问她是否打包,陈墨说完不用,又改了主意,让服务员再多做一杯,两杯一起包起来。

 

她回到办公室,果然莫佳宜门下的光线还在。陈墨敲了敲门,听到莫佳宜的回答后走了进去。

 

“有事吗?”莫佳宜问。

 

“没什么事。刚下楼去转了一圈,正好碰到石榴汁上市,就买了两杯。没想到回来发现只剩你还在了。”陈墨事到临头,还是没能说出实话来。她和莫佳宜一起工作了这些日子,心理上是拉近了些距离,可是毕竟对方是合伙人,自己是小兵,在对方没开口的情况下买杯饮料送过去,好像怎么都不大对劲。

 

“谢谢。”莫佳宜放下手中的事,接过陈墨递来的一个杯子。“这是,石榴汁?”莫佳宜看着手中的粉红色液体狐疑地问。

 

陈墨这才想起来,莫佳宜这个在北美长大的南方人,怕是只见过北美超市里那种像高浓度高锰酸钾溶液一般的石榴汁,没试过中国北方的大石榴。她笑着给莫佳宜解释了一下其中的区别,莫佳宜喝了一口:“真甜。”

 

两个女人就着石榴汁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陈墨刻意避开了工作上的话题,扯了些社交媒体上的八卦和莫佳宜讲。莫佳宜看着也不似早上那么沮丧,不知是调整好了心态还是事情已摆平。两人像是没有聊什么正事,又像是什么都聊了。

 

朔方的项目在明德内是怎么了的,陈墨并不知道。莫佳宜和她虽是走的越来越近,可这事儿各方面干系太多,还夹杂着莫佳宜家里的丧事,莫佳宜不提,陈墨就算是关心她,也开不了这个口。过了两个月,交割条件都满足了,陈墨带着个律师助理加了三天班,算是办完了交割。朔方立刻开始了第二期的项目,这回没有明德什么事儿了。陈墨听说李征明游说纽约那边派出了公司法部的主任亲自来北京跟他去了一趟朔方,终究也没争取回二期的项目来。这么一闹,对莫佳宜怕是更加不利,陈墨担忧地想,可是转念一想这二期要真的争取回来了,自己必然又得过一段度日如年的日子,陈墨的私心还是占了上风。为此她专门在去秋庐的时候带了一份大虾,和两只猫分享了这份虎口脱险的喜悦。

 

明德北京订着好几份英文的报纸: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全都放在前台客人来访的休息区,每天换新的。陈墨一向觉得,这些每天没人翻动第二天直接被扔掉的报纸,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可是想到明德北京连打印的纸都得从美国运来,务必保证即使是在中国的土地上,所有明德出的文件都是美国那种粗短的letter size,陈墨觉得这种非得在每个细节里和纽约保持一致的态度虽然既傲慢又别扭,在逻辑上倒是也非常自洽。

 

每到周一,陈墨若有空闲,会找前台要来纽约时报的周日版看。这天中午她坐在自己办公桌前,一边吃外卖的午餐,一边无聊地翻看纽约时报周 53 32882 53 17574 0 0 7413 0 0:00:04 0:00:02 0:00:02 7412日的副刊版面。翻过婚礼板块,陈墨忽然看见了一张熟悉的脸,一惊之下,她嘴里那口干煸牛肉丝里的辣椒被吸到了气管里。陈墨立刻撕心裂肺地咳嗽起来。

 

外间里她的秘书见她这模样,赶紧送了杯凉水,又关心地帮她拍后背。陈墨吐出了嘴里的食物,又喝了好几口水,良久方才止住咳嗽。她谢过秘书,抽了许多张纸巾仔细擦了鼻涕和眼泪,隔了许久,才敢透过模糊的视线看那篇已经在她刚才的剧烈咳嗽中沾满了水渍和食物碎屑的文章。

 

周天酬拥着一个看起来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年轻女人,从照片里看向陈墨。下面配的文章写道:“Daniel Chow和Katherine Park于九月五日在北京结婚。Katherine Park,30,目前是北京一家公益组织的商业发展总监,Park女士本科毕业于耶鲁大学,并在耶鲁法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Park女士的父亲是纽约长老会医院心脏科的主治医师,母亲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Daniel Chow,40,纽约某某所合伙人,周先生本科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并在耶鲁法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周先生的父亲是一位商人。两人于今年夏天北京的一场慈善晚宴上遇见,随即决定结婚。”

-  END  -

推荐阅读 


喜欢读小说的朋友们,我们每个周六早上定时为你送上一篇小说连载,今天是《三万英尺》第十二章 暗涌 (2),后台回复“三万英尺”即可看到所有更新章节。


三万英尺|第十二章 暗涌(1)


读之前的小说《此岸》、《遇见》和《狂流》,请关注奴隶社会以后查看菜单。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点击菜单或发送 m 至后台。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诺言」,一诺把看到的世界讲给你听。


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

请给邮箱 nlsh88@163.com 投稿吧。


欢迎转发分享,对话框输入“转载”即可了解授权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