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到底从何而来?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1481 篇文章
Photo by Erik-Jan Leusink on Unsplash.
作者:Susan Kuang,一个在自我卓越的道路上实践了七年的积极行动派和精要主义者。留美MBA,《斜杠青年》作者。本文首发自公众号:SusanKuang( ID:susankuang2014 )。
一诺写在前面:
今天文章的作者 Susan 是一位“能折腾且有成果”的年轻人,她有着关于自我探索的丰富经验。从 2010 年起,她一直在工作之余进行各种尝试与探索。2015 年年底 Susan 决定离开职场,并且通过之后 3 年的思考与沉淀,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也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周三晚上 7 点半我会请她来老友记的现场聊聊“自我探索和突破”这个话题,社区现场名额已经报满了,但是会有直播,并对所有读者开放,详细信息看文末彩蛋。
前段时间,一个许久未见的朋友找我聊天。聊天中,她谈到了自己的一个困惑:她现在表面上工作和家庭都很好,可她内心总是有种缺失感,原因是她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到底是什么,她也很想找到一件自己热爱的事情,但又不知道怎么开始。我问:为什么不利用业余时间去探索和尝试一下?她不好意思地告诉我,自己其实一直在折腾,也学了挺多东西,比如瑜伽、烘培、插花、油画等等,但还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她这么一说,我一时竟不如何回答,思考了几天,我渐渐意识到问题应该是出在过高的期待和投入程度上。
1
过高期待与落差感
我们先来说说过高期待。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Daniel Gilbert 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学理论——预测偏差理论(Affective forecasting)。这个理论告诉我们,人们都是依据自己的想象力来做决策,在决定要不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首先会去想想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感受,如果这种感受是愉悦,令人激动的,我们才会选择去做。然而,想象力并不能帮助我们准确地预测未来真实的感受,它存在着偏差,这种偏差往往是导致人们不幸福的根源。
我觉得,很多人一直找不到自己热爱的事情,与这种想象力偏差有着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我们头脑中会冒出想要学习某个技能或者开始某个行动的想法,通常是因为看到他人通过学习和行动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果。这时,我们会不自觉地想象自己拥有这种成果的感受,这是一种令人激动不已的自我满足感,这种美好的感觉很快便会转化成一种内在动力,促使我们去行动。然而问题是,大脑的想象与真正的现实之间存在着偏差,因为它只预测到了得到结果时的快乐,却无法让我们提前预知这个过程中将会遇到的挫折和挑战。
▲ Photo by Charlie Davis on Behance.
真正的现实是,没有哪种自我满足感是不需要通过努力就能获得的,因为任何学习或者改变都需要经历一个非常艰辛的阶段 — 专注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些处在自己的舒适区以外的任务。在专注阶段,我们体验到的愉悦感其实并不多,因为高度集中注意力会很容易让人感到疲劳,不仅如此,我们还会常常因为做不好而产生挫败感。当挫折感压倒了对未来结果的期望时,很多人就会选择放弃。
这种放弃部分是源于期望过高所导致的心理落差,因为我们关于一个事物的体验通常与我们对它的期待有着很大关系: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会经历困难和挫折,那么真正遇到的时候,我们便拥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不会有心理落差,也就不会那么容易放弃。
2
越投入才会越喜欢
除了过高期待导致的落差感之外,很多人找不到自己热爱的事情的另一原因在于对“热爱”存在着误解。我们在谈论“热爱的事情”时,总爱使用“寻找”这个词,这个词侧面反映了大众对“热爱”的认知 — 认为它是一个本身就存在的东西,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找到它。然而,这种认知是错误的,所谓的“热爱的事情”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既定之物,而是一个需要我们去创造的东西。
我发现,找自己热爱的事情和找人谈恋爱结婚其实挺像的,两个人会因为看对眼而对彼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但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持久的爱,你不可能期待就靠着这第一眼的眼缘就能走进婚姻然后相爱一辈子,你首先必须给对方承诺,然后投入时间和精力,通过这种方式去培养和加深彼此的感情,即便是结婚了,你也需要继续花时间投入,这样才能持久,如果你停止投入,那么这种感觉就会慢慢消失。
做一件事情也是一样的,真正爱上一件事情靠的绝不是一时的兴趣,而是需要抛去急功近利的心态,先无条件地投入,因为不管做任何事情,我们都必须先经历一段艰辛的投入期才能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和成就感,而只有当体会到了当中的乐趣,拥有了一定的成就感之后,我们才会真正爱上它。
发展一个新的行为习惯本质上是一个对抗阻力的过程,因为大脑遵循的是省力原则,为了克服这种阻力,我们不得不加大精神能量的输出,以确保全部的专注力。不过,随着我们技能的增长和大脑中新回路的形成,这种阻力会不断减弱,经历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我们会逐渐感觉到与目标相关的任务在变得越来越简单,从中获得的乐趣也越来越多。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再需要费力去保持动力了,因为我们从中得到的乐趣和自我满足感就是行动最好的激励和奖赏。这种强烈的积极情绪会推动着我们向着精通的方向继续前进,而这股强大的内在动力就是我们所说的“热爱”。
▲ Photo by dylan nolte on Unsplash
所以,要想把“一时的兴趣”转化为“真正热爱的事情”,艰辛的努力和付出是必不可少的。其实,一旦开始用心投入,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自己越是投入,就会越喜欢,越喜欢,就会越投入。这是一个正向循环,但是开启这个循环的第一步就是先无条件投入,而不是还没有怎么投入就急着想要得到结果。
另外给大家两个非常重要的建议:
▨ 1. 在选择发展一个新技能或者新的行为习惯之前,一定要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因为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理由,你就会缺乏意义感,没有意义感,你便很难撑过那个充满挑战和挫败感的投入期。
▨ 2. 如果决定要开始某项学习或者改变,也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那么在开始之前可以先和那些在这个领域有一定成就的人聊一聊,了解一下他们的心路历程,听一听成功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辛和磨难,这样你就能提前为接下来会经历的各种挑战、困难和打击做好充足的准备。
当然定好目标之外,如何行动也是重要的。下面和大家聊聊行动策略。
3
行动策略
前段时间读《精要主义》,当中有段话非常吸引我:“关于执行,有两种思考方法。非精要主义者通常用蛮力执行,而精要主义者却通过淘汰无意义之事来节省时间,设计一套体系,让执行变得毫不费力。”
想让行动变得毫不费力,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第一,找到行动的内在动力,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情是为了什么,它的意义在哪,意义感越强,动力就越大;第二,维持动力;第三,降低或消除阻力。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进行系统化,也就是在解决了这几个问题之后,我们要设计一套固定的执行流程,并在行动过程中对这套执行系统进行持续改善。
最近,我就通过不断思考和尝试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英文学习执行系统。今天,我打算通过分享自己近期这个案例,和大家解释一下我是如何设计这个系统的,以及当中的重要原则。
去年年底,我做了一个决定,继续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我给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读英文原著来拓展自己在不同领域的词汇量和提高表达能力,具体的计划是,从 13 Things Mentally Strong People Don't Do 这本书开始,每天阅读 30 分钟,在读的过程中把书中把一些不错的句子记录下来,然后再花点时间熟读这些句子。为了确保自己能够更好地坚持下去,我又加了督促自己的方式:每天在一个打卡小程序上打卡,第二,每周末跟朋友分享本周学习小结。
▲ Photo by Jazmin Quaynor on Unsplash
这个学习计划表面上看着很不错,但是执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太多充实感和满足感,尽管我很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但是这种感觉的缺失让我无法维持最初的动力,每日学习也渐渐沦落成了一种不得不完成的,甚至有点想要逃避的任务。
通过反思,我发现自己没有满足感的核心原因在于缺乏明确和具体的目标以及衡量进步的方式:我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但衡量标准是什么,我怎么知道自己在进步呢?感受不到进步,动力就很难维持下去,因为进步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激励。
找到了问题的关键点之后,我给自己设定了更明确的学习目标,从之前的“提高表达能力”改为了“增加自己的主动词汇量”。这里所说的“主动词汇”是相对“被动词汇”而言的。(所谓的被动词汇指的是那些在阅读的时候认识,但在说的时候却想不起来,也不知道如何使用的词汇。被动词汇量决定我们能读懂多少,主动词汇量才是决定我们表达水平的关键。)
于是,我在自己的每日学习中增加了一项内容——把句子中那些实用但还没成为主动词汇的单词单独列出来,然后去了解它的英文解释,熟悉它的各种用法,甚至是想象未来可以使用的场景,最后再放在句子中去熟读。这个调整让我在学习过程中的满足感明显提高了,因为即便每天只是深度掌握了几个词汇,那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能够被感知的进步。
然而过了不久,我又发现了一个行动上的阻碍:如果在学习前自己还要临时去思考和设计今天的学习内容,那么我就出现想要拖延的念头,因为思考是一件需要耗费脑力的事情,这就增加了执行的启动能量。
为了消除这种阻力,我又做了一次调整,我决定把思考和执行分开,也就是先集中完成思考这部分内容,然后再专注执行。于是,每周日我都会通过提前安排和设计,把接下来这一周的每日英文学习变成一个个非常具体的30分钟小任务,然后再把这个任务列入当日的晨间日记执行清单中。这样的话,我只需要按照当日的执行清单,依次完成每个任务,而且每完成一个任务我就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满足感。这实际上就是晨间日记背后的核心逻辑。
就这样,通过设计一套适合自己的执行系统,我把一个长远的、抽象的目标变成了一种毫不费力的每日行动,并且能够在这种踏踏实实的行动中获得足够的意义感和满足感。
以下就是我经过一系列的调整之后,最后确定的 2018 年英文学习计划和执行系统:
学习素材(6本电子版英文原著)
13 Things Mentally Strong People Don’t do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Rework
The Social Animal
The Shortest History of Europe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执行系统
阅读:每天睡前阅读,标记书当中实用的、值得学习的句子。
周日:从书中摘录句子,并确定下周每天的具体学习内容。
周一到周五:每天30分钟,专注执行学习任务——以词汇为核心,深入掌握,增加主动词汇量。
周六:复习+复盘总结 。
最后总结一下,热爱不是“找”来的,是通过努力和付出“创造”出来的。如何将热爱转化为有效的行动呢,几个关键点:
▨ 1. 追求有意义的进步
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先思考以下问题:
1)这件事情真的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吗?做的意义是什么?它是目标还是手段?
2)如果这件事情是实现某个目标的手段,那么这个手段能否有效地帮助自己实现目标?有没有其他更有效的方式呢?
3)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在进步?如何衡量进步?
▨ 2. 让执行变得毫不费力
1)将思考和执行分开;
2)通过思考将目标变得具体的,难度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小任务;
3)把任务列入晨间日记的每日清单中,然后专注于执行。
文末彩蛋:
想来看我和一诺的对话直播吗?看这里:
时间:5月23日(周三)晚19:30-21:30。
这次「一诺老友记」直播对所有读者开放。社区的朋友可以进社区免费看,社区外的朋友付费 1.99 元即可参与。
- END -
推荐阅读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看经典热文,点击菜单。
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
请给邮箱 nlsh88@163.com 投稿吧。
欢迎转发分享;对话框输入“转载”即可了解授权详情;未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