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砸锅卖铁"送娃上一土的选择,对了吗?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1910 篇文章
题图:儿子叮当上学路上的欢乐日常。
作者:憨憨的王圈圈,一土一年级“小土豆”妈妈,拥有可爱的俩娃:哥哥叮当和妹妹糖豆。本文来自:一土教育(ID:etuedu)。文末有一诺后记。
好早之前就想写写一土,一直在酝酿,越酝酿越觉得有太多可写的又有太多不知道怎么写的。
闲言少叙,我就说说我们拼了老命来一土的经历以及作为一土家长的体验吧。
01
郊区学区里的傲娇日子
我们原本在北京的大郊区待得好好的,好歹也是有郊区学区房的人,坐等孩子们长大走路不到五分钟就能到学校的日子,轻松又自在。
▲ 我们一家子
虽然身边不乏为了孩子上北京知名公立小学,买天价学区房,期待孩子们可以有好的起步,未来能上好的中学大学,进而拥有更加明朗未来的朋友们,但我从来没有让叮当糖豆上著名公立学校的想法,一是觉得只为了让孩子学习成绩好而完全放弃生活品质这件事很不划算;二是我们并不觉得考试分数高低能决定孩子能力的高低。
我也没有让孩子们上私立学校的想法。因为在我的印象中,私立学校的孩子们一个个英文比中文还要溜,对中国文化的学习相对弱化,学习目的直奔出国,优越感十足,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是这样的状态,所以压根也没有做太多的了解和研究(现在我才知道,我印象里的私立学校更接近一般意义里的国际学校或贵族学校,其实私立也分挺多种,自己当时太无知)。
▲ 一家人的惬意生活(左一为外甥女)。
总之,我和孩儿爸的想法就是让孩子们在我们已经待的很舒适的大郊区,快乐生活,健康长大。至于孩子们的未来,我们浅薄地以为要更多取决于家庭教育以及孩子自己。这些想法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从准备要孩子开始,我对自己和孩儿他爹比较认可的地方就是我俩一直在学习如何做更好的父母。所以我对各种理论知识都略有了解,什么爱与自由、正面管教、亲子阅读、尊重、陪伴、慢养等等。
有了孩子以后,我们家里的状态和氛围一直维持得不错,嘻嘻哈哈玩玩闹闹是常态。也正是因为家里的和谐气氛,让我对孩子们入小学少了很多焦虑,也可以说我心大到都没怎么考虑过这些问题。看着身边和叮当同龄孩子的爸爸妈妈们早早地开始各种准备和政策研究,我表现出来的样子就是“完全不关我事”。
但事实后来证明,我太后知后觉。
02
砸锅卖铁去一土
不过,一切事情在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我是什么时候知道一土学校的呢?这得从“奴隶社会”公众号说起,奴隶社会“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定位,太得我心。2016年的一天,一诺的一篇《你也为孩子上学发愁吗?》的文章,让我激动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她所描述的学校,就是我内心对好教育的所有想象。当时叮当还在上幼儿园,糖豆还是小不点儿,但是“一土”就像颗种子一样,种在我的心里。我持续关注“一土”的状态,看着它在那么多有理想有能力的人的坚持下一点点壮大。
直到叮当要上小学了,“一土”对我来说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存在。一篇“一土”一年级招生的文章,就像勾走了我的魂儿一样,魂牵梦绕,于是我和孩儿他爹商量去探校,解解我长久以来的馋,就像网恋中的一方偷摸去看另一方,暗中决定是见光死还是再继续。
▲ 儿子叮当
而结果是,我这一去就不想回来了!
走进潜藏在一个非常老的小区内,用老楼改造的,虽不大但处处有巧思且完全以孩子们视角和特点设计的教学楼(当时在将台校区)和教室里,我能感受到的是,老师们、孩子们和家长们都一样,被一种深深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包裹着。
探校回来我问孩儿他爹怎么办?要不要申请个面试?“面呗,面了也不一定能上,面了再说。”孩儿他爹说。我也一下子释然了,对,先面试,据说私立学校面试对爹妈的身材都有要求,我这资深胖子一个,减肥我不愿意也来不及,估计就够呛了,但怎么也要试一下,要真被拒了也就踏实了。
就这样,我们带着叮当去参加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入学面试:孩子去一个房间,大人去另一个房间。对大人的面试整体上是很轻松地聊对孩子成长教育的看法,以及我们平时是如何和孩子们相处的;对孩子的面试就是玩乐高听绘本故事等孩子们都喜欢的事情。所以整个面试更像是把孩子支开,单纯地狠面家长,仔细确认眼神,看看大家是不是同路人,有没有可能在未来一起抱团成长。
▲ 叮当班的家长和娃娃们。
回家等通知的那几天,内心既渴望被录取,又有点怕被录取。渴望录取的原因自然不必多说,但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原因如同理想一样,赤裸裸到无法忽视,学费、老二糖豆上幼儿园的问题、自己的工作等等。
录取通知书来了,之前脑海里的问题变成了正儿八经的选择题。我和他爹一遍遍地讨论,和孩子们也讨论。然而讨论的真实目的就是看有没有一个能说服自己不去的理由。
最后终于定了,砸锅卖铁去一土(现在想想都好悲壮)!
如果说去一土单单是为了孩子上学,其实是不准确的。我和孩儿他爹重视孩子们的教育是没错,但我们觉得首先得要自己成长,孩子们自然而然就会受到正面影响。
而一土从创始人到老师到家长,大家各个身怀绝技拥有肆意高调的资本,但大家又都是那么自然低调接地气,形成了特别不一样的磁场,让我们就是想靠近想感受想融入。
03
“确认了眼神,都是对的人!”
开学啦!!!
第一次入班家长会,有个爸爸说“确认了眼神,都是对的人!”
老师们传递的信息自然舒服:建议不要把孩子们的时间排得太满,不要上太多课外班,要给孩子们发呆疯跑的时间;建议家长不必时时刻刻盯着孩子们的家庭作业,要让孩子们自己体会到学习的感觉,从而衍生出对一切事物的兴趣……因为一土要培养的是一个终身学习者。
▲ 放学等爸妈来接的空档,和好朋友抓紧时间完成家庭作业。
相比于之前我所在学区内的家长会,那种自上而下展现出来的如临大敌的紧张感,让我禁不住为自己和孩儿他爹所做出的这一勇敢选择竖个大拇指。
进入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家长群里总是很活跃,线上线下都是!大家虽然都是刚认识,但不知为何就是亲切,自来熟,可能都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吧。归属感带来安全感,安全感万分美妙。
▲ 大人孩子周末相约种土豆,种着种着变成挖土坑也不错。
而更让我觉得妙的地方是一土的爸爸们,大家开玩笑说,一土把中国最会带孩子最愿意深度思考教育的爸爸们都集合起来了。
和一土的爸爸妈妈们出去玩,我发现各位爸爸都可以完美领导一大把小娃,这样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妈妈们解放啦!妈妈们可以完全不用考虑孩子们在干什么,只管凑一堆天南海北八卦,肆意欢笑,大开脑洞思考如何更好地一起玩耍……
和谐社会,稳定妇女这半边天,何等重要!一土的爸爸们做到了!他们还不只是会带孩子们玩,要学术理论的时候,爸爸们也是要深度有深度、要思想有思想、要内容有内容,令我等妈妈们敬佩至极。
04
孩子们眼里的光能告诉我们更多
爹妈们是美了,孩子们的学习呢?真和想象中一样轻松快乐地就能达到学习的目的么?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首先得知道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可能大部分人觉得孩子上学是为了高考吧。虽然我们都经历了高考,一方面也是高考的受益者,但是世界发展这么快,未来几十年的事情还用我们过去几十年的方式来解决,怎么都觉得有点荒唐。
我和他爹对两个孩子成长教育的共识是∶学会解决问题,可以面对挫折,听从自己的内心,爱自己爱别人,努力找到最大的兴趣点,并可以为之坚持,做个能感知幸福的人!即可。
▲ 叮当和小伙伴的快乐日常。
一土的教育理念完全吻合我们的想法,又比我们更超越。有人说“一土的家长根本不用在意孩子们的成绩怎么样,因为他们具备随时把孩子送出国外的能力”,这个认识其实是很片面的。当然的确很多家长是绝对具备这样的实力的,但如果送国外是大家觉得最好的教育方式,那也就不需要一土了。
就像一诺曾说,对于他们自己而言,如果想赚钱,只做送中国孩子出国的生意就够了,何苦来办学!说到底还是因为理想和情怀。“我们的孩子要根植中国,拥抱世界,创造未来。”这听起来是口号,但做起来就是日常,充满艰辛的日常。
也有人问,”那你们不想高考,不为出国,孩子们一年年地长大,你们是不是在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呀?”
我想之前李松蔚老师写给他闺女的信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可参考:李松蔚:我为什么放弃了北京一流的公立小学?)。在今年的一土嘉年华中,李老师和闺女一起做的访谈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李老师问闺女,什么事情是大人觉得很必要但是小朋友觉得没必要的呢?闺女一板一眼地说:“学英语!”李老师说学英语当然很重要啊,这样可以和其它国家的人交流,闺女的答案是:那他们也可以学中文呀!
▲ 近期学校组织拍照,叮当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梦想。
问题虽然很小,但是我们的孩子明显已经不是我们固有印象里应该有的样子了,他们在新世界里充满了新思维。而如何保护他们的新思维和求知欲,如何让他们持续拥有学习热情,如何让他们现在的学习更好地为未来世界做准备,这应该是学校或者教育者更注重的事情。
一土是这么做的,我们家长能感受得到,孩子们眼里的光能告诉我们更多。
05
沙漠的边缘,人进了,沙就退了
但是,众所周知,任何事情,完美是不存在的。
一土今年进入了第四年,期间搬家、运营管理等问题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在家长们都是解决问题型,找房子、拼车接娃、拼爹妈托管等等,让我有种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的感觉;面对需要深沟通升级的问题,一土团队在对家长声音的聆听和快速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并予以实施上是值得称赞的。这让大家看到团队的凝聚力和行动力,同时也感受到学校就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他们确实是在团结一切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土教育的理念。
还有一个让我觉得可以忽略某些不完美的点在于“一土的两个核心”:以孩子为中心的课堂和以教师为中心的学校。作为家长,我们能真切感受到学校在这两个核心上所付出的心力。
课堂上,教室里,老师有爱有方法,孩子们有爱有成长。其他的事情,在我看来是都可以给予时间来完善的,因为它不会影响到本质。
▲ 放学后,依依不舍的小伙伴。
再说回孩子未来的路吧,我们没有办法定义自己孩子的以后,就像我们也不知道自己的以后一样。但是我希望,若干年后,如果还需要高考,我的孩子可以自己找到解决高考这个问题的动力、方向和方法,亦或是他还没到高考就已经找到了他的人生方向,那更好。而这样的以后,需要一个现在就能浸润他们内心的环境,我想我和孩儿他爹拼了老命到了的地方,没走错。
一诺曾说,办一土,就像在沙漠里种花。听着有种绝望的美丽,不过我透露个小秘密,我的家乡榆林是座在沙漠里建起来的城市,沙漠的边缘,人进了,沙就退了。
祝福一土。
花絮
➤ 一土的爸爸妈妈们正在紧锣密鼓打造更多的家长兴趣社团,一改放学爸妈们带娃上兴趣班的常态。现在是爹妈们上课,孩子们在学校自主结伴玩耍作业,等我们下课(学校给家长免费提供场地)。
➤ 都说成年人的世界什么都不容易,尤其交新友。但是我们加入一土还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收获了非常珍贵的友情一串串,完全的意外惊喜。
➤ 糖豆隔些日子就会问我们,她什么时候才能去哥哥的学校,她喜欢哥哥的学校。
▲ 叮当和糖豆
一诺写在后面:
一土教育从 2016 年开始做,到现在已经三年多了。幸运的是,我们遇到了这些同路人,也积攒了很多优质的资源和宝贵的经验。遗憾的是,没有机会跟更多人分享,没机会让更多孩子有一个自然又放松的教育环境和成长氛围。
所以,今年我们做了一个线上的家长社区,叫「全村」。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教育跟其它很多事情或行业都不一样,教育远远不只是学校,不只是课程,它更是一种全家投入的社会体验,不仅对孩子,也是对我们成人。
就像我们在一土总说的:教育不仅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教育本身就应该是美好生活。
希望通过这个社区,我们能有更多成人,有觉知地养育,用自己的心和手,让养育成为一个幸福的家庭体验。
村里除了有一诺分享的《如何当妈才能不焦虑》外,每月都会有新的课程:
美育导师戴亚楠的《咱村美育课》,教大家如何通过美育构建亲密的亲子关系;
一土结合近百位家长反馈精心打造的《一土学校给村里爸妈的私享课》家长系统学习课程;
应用权威心理情绪理论,经过 1000+ 人验证的亲子共学的动画《和小土豆一起学情绪魔法课》;
还有很多有趣有料的直播:积极心理学家谢刚的《积极的家庭,丰盈的生命》,知名中英设计师陆怡颖的《跨国艺术家与你聊聊创意的那些事儿》,《如何在艺术教育中,去培养面向未来的下一代》,500强外企经理爸爸分享的《当了6年爸,我的真实体验分享》,美国高管妈妈Julie的《如何和小情人“练”爱?》……等等。
这周三晚上 7 点,也邀请了叮当妈妈来跟大家做直播分享,说一说学区房“背后”的那些故事,感兴趣的朋友欢迎扫码加入直播。
▲ 本次全村直播(可回放),对村内的村民免费,其他伙伴付费9.9元即可加入。
社区上线一个多月,已经有 2800 多位村民加入,看到“村”里的爸妈热情地分享经验、一起抱团取暖,共同成长,我们非常感动。
跟大家分享一些咱村的日常:有村爸村妈一起做的觉察练习、有多才艺妈妈的美食与音乐分享、有资深村民珍贵的亲子学习记录……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咱村日常。
想进村的爸妈们,扫下方一诺邀请卡,即可减免 50 元,我们在村里等你。
▲ 扫码减免50元,我们在村里等你。
- END -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咱们村里见。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看经典热文,点击菜单。
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
请给邮箱 nlsh88@163.com 投稿吧。
欢迎转发分享;对话框输入“转载”即可了解授权详情;未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的平台。
喜欢吗?期待你点“在看”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