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培养一个“像李一诺一样优秀”的孩子

2016-02-01 一诺 奴隶社会

题图:2005年我博士毕业和妈妈的合影。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653篇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他公众号转载。



我的真朋友都知道我很自恋, 不过写这么个题目也算自恋到家了。

那就为自恋找个借口:起因是某大叔有天对我说, 我女儿长大要成你这样,我就心满意足了。后来在奴隶社会超级妈妈群里,讨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Role Model”(榜样) 。我也仔细想了想我的“Role Model”,虽然经常不承认,但对我影响最大的,从价值观到思维方式,是我妈。

所以其实这就是个哗众取宠的题目,借这个题目写写我妈和我的成长,希望内容对大家有点用。(我还得说,我就是个一般人,来自一般家庭。我的很多经历和70年代出生的人差不多。虽然最近开公众号小有一点知名度,但在成长过程中见过无数比我优秀的人,直到今天,也天天看到各种牛逼闪闪的人生。)

我今年38岁。我妈38岁那年,和我爸离了婚,带着个12岁的女儿,成了单亲妈妈。那是1990 年,离婚远不像现在这样司空见惯。我回顾自己的成长,那是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应该是从那时候起,我有了现在的“我”的样子,走上了一直延续到现在的人生轨道(这里埋个梗,看到最后你会明白)。

现在想想,我妈有很多大智慧,我多年之后现在才开始体会一二。

“你自己做决定”

我妈离婚这件事, 我那时是很支持的。我爸和我妈都是好人(我爸爸对我的成长也有非常正面的影响),但从我记事的时候起,他俩就不幸福。离婚时,我妈征求我的意见,我说应该离。她让我自己选跟爸爸还是跟妈妈,我那时候其实和她并不是很亲(下面会解释),但给了我选择,我就真是自己做的决定,跟了她。

我妈其实是个“女强人”。40岁不到在三千多人的化工厂做总工程师,副厂长,也是那里第一个女总工程师。我记忆里,她几乎天天加班,到家也经常看书写东西,工作事业对她好像永远比家庭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我和她不亲)。

但是对我,她从来不强势。我小时候不愿意吃药,她就装得很可怜很夸张地哭,哎呀,孩子不吃药我愁死了,怎么办啊。我就很“大义凛然”地一口把药吃了。现在想想,也算“游戏力”的成功实践了。后来我有零用钱,要自己买路边摊上的衣服,她说你喜欢就买。买了果然质量很差,几天就破了,以后我自己就不买了。从记事起,我自己的事都是自己做决定,从剪什么样的头发,穿什么衣服,穿多少衣服,吃什么,吃多少,更别说以后的上学,工作的各种选择。现在自己当了妈,觉得做到这些其实不容易。

“女强人”的另一个客观好处,就是她没时间“管“我(这我妈自己也承认)。 我三岁送整托,一周只接一天那种。上学以后的学习功课,也从来不管。 这好处也很明显,就是我从小就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想办法。

后来我有三个孩子,做了麦肯锡合伙人,这好像是什么了不得的事(还是要说一句,其实比我牛的妈妈比比皆是)。而我能做到,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基础就是我妈妈带我长大的历程。

首先,她工作狂把孩子养得也不赖。我也从自己的成长经历知道,其实孩子的独立性比大人想的要高得多。(其实这一点我们都知道,谁在小时候觉得自己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 不过我们长大了,自己成了父母, 就有意或无意地忘了,把孩子当小动物养,结果经常是自己受累孩子痛苦。)还有一点,从小到大,我从妈妈事业进取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得到了巨大的榜样力量,远远超过了由生活照顾而来的“力量”。所以我其实从来没有想过会因为有了孩子而放弃工作, 觉得这应该是我能给孩子最大的“财富”。当然这也得有“物质基础”, 我妈妈那时候是靠送整托,现在我就靠阿姨,我妈和小姨了,呵呵。 

所以这第一点, 就是不把孩子当“孩子“。

如何看待失败

《那些离婚教我的事》 里,Autumn写到离婚后,“前面有一条黑暗而孤独的道路,我站在那路口,冷得发慌”。Autumn尚且如此,1990年的我妈,在一个对离婚不宽容得多的社会,带着一个女儿,几乎净身出户,搬进借来的房子,难以想象面对的是一种怎样的黑暗,孤独和寒冷。

后来我们也算得上“颠沛流离”,搬了好几次家。我妈是家里老大,但那段时间都是靠弟弟妹妹帮助,小姨借的房子,舅舅借的房子。后来终于我妈单位分了房子,不久又因为她辞职(后面再说)没有了,又要开始借住。所以我印象里的“家”从来不是自己的家,因为搬了太多次。那些年,唯一给我稳定的家的感觉的,是姥姥家。庆幸的是,这么多年, 虽然原来的平房院子没有了,盖了楼房,但姥姥家至少还在原地,成了我在少年”流离“的生活里的一个稳心石。

现在回头看,这段失败的婚姻,从开始到结束,我妈肯定经历了很多痛苦。感情上不说,单说生活上,各种困难俯首皆是。那时候家家用煤气罐,我们住的不是四楼就是五楼,我妈小个子,1米55,我十几岁,一个煤气罐我们俩人怎么也抗不上去。记得那时候每次煤气快用完了都有点发愁,又要麻烦别人来背煤气罐。不过现在回想,妈从来没有为这些事真的不快,我妈为人热情,乐于助人,在工厂人缘好,总有人来帮忙,家里经常会挺热闹,成了件好事。

我妈爱说的一句话,是“都已经这样了,想办法呗”。这对我其实有很大的影响,就是遇到问题、失败, 第一个反应是想办法。她婚姻失败,但“已经这样了”,愁眉苦脸也没用。用她的话说,“该干嘛干嘛”。我记忆里那段时间,她从来没真的低落,或者至少没让我看到。现在想想,我妈妈这种对待失败的态度,也是我后来心理“强大”的很重要的一块基石。

在“该干嘛干嘛”四年之后,42岁那年,她遇到了我继父,又结婚了,现在想想也是很励志的一件事。 

那时候我16岁,正值各种别扭的青春期,对这个陌生男人也很无感。不过那时候我也很明白,这是我妈的事,她高兴就好。所以他们结婚,很快我就改口叫爸爸,那时候对我妈和继父应该是很大的惊喜。这也是我妈早年就帮我当“独立的人”的好结果,我从不觉得受了什么委屈。结婚是她的事,她喜欢,高兴就好。我那时候想, 反正不管怎样我妈老了我都会照顾我妈,以后如果继父对妈妈好,就当亲爸一起照顾, 如果不好,我也没义务。这话当时我好想还很正式的和我继父说过,现在想想那时候真是挺“小大人”的。 


图:十二三岁的我,大概就是这个鬼样子。

理想主义

我理想主义的调调,应该基本上都是从我妈这里继承来的,那就是人生应该有更大的意义。看的大一点,站得高一点, 多担当一点。再往上追溯,源头应该是我姥爷和姥姥。他们十几岁从山东农村参加革命,经历了战争年代的枪林弹雨和后来的各种复杂斗争。我成长中耳濡目染的,是他们年轻时候的选择和故事。

那些事,让我觉得一个人的“成人”是很早的,我十六岁所谓的“小大人”和他们十几岁做的事相比,真是太小儿科了。尤其是姥爷,很少与我谈论家长里短,说的最多的是,要在个人层面追求“进步”,在视野方面多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大问题, 在大的社会背景下看自己, 看自己人生的意义。现在想想,这也是姥爷姥姥给我最大的财富。

我妈妈1951年出生,十六岁下乡。和那一代人一样,那时候是是热血青年。不过难能可贵的是,那股“热血”在后来的很多年里,一直没有消失。下乡回来她进济南化工厂当了一个普通工人,做了很多岗位,包括厂里的小学老师。1972年有工农兵大学生的机会,她很幸运去了山东大学化学系读书,毕业后回到工厂,从车间主任开始做,靠自己的勤奋努力,一直做到总工程师。那时候她的理想,就是要做出好的化工产品,建设国家。现在看着,这理想可能宏大得可怕,但那一代人,专业没有什么选择,走上了一条路,就尽己所能做到最好,这种敬业和坚持其实非常让人感动。当年我妈妈与那些化工厂的工友身上,有很多这些让人感动的品质,是那一代人特别明显的烙印。

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是一次化工厂出事故大爆炸,听我妈同事说,所有人都往外跑,唯有我妈朝着爆炸现场往里跑。我后来问我妈,你不怕死么?我妈说,那时候就一个想法, 我是搞技术的,出了这么大事故,我不去看谁去看?

有理想,敢担当,这是我妈对我很大的影响。 

“总可以重新开始”

我妈当年在化工厂算得上事业有成,还是市人大代表,前面好像是事业的坦途,然而后来的发展完全不是这样。我上高中以后,由于工厂内部一些问题,她愤然辞职。这在九十年代初也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从国营单位“辞职”,没了工资、房子、职称,没了一切。

她在家“待业”了一段时间,然后做了很多事,现在想想都可以拍成电影。先是一个意大利公司找她去做化工产品。她一边学意大利语,一边工作。不久后意大利那边出了问题,公司关门,她又“待业”在家里打毛衣,做窗帘。我妈是个手很巧的人,干一样像一样。不过那时候,上高中的我心里对她很有意见,觉得一个原来的副厂长、工程师,做这些事很丢人。现在想想那时候真是孩子,浅薄又刻薄。

后来她原厂同事创业做酒店,她去做了酒店的培训学校校长,每天和餐厅服务员打交道。我上清华以后,我继父有个机会来北京,她就一起来了,没有工作,俩人在北京也无亲无故,为了省钱住在南城的半地下室。然后她看报纸应聘,在一个民营企业做了几个月管理。我还记得当时去的原因,就是招聘的时候说月薪两千,当时是高薪。后来企业不靠谱,几个月以后也不了了之。

再然后,她原来留学德国的奖学金项目找到她,发现她德语这么多年还很好,让她帮助这个奖学金项目在中国落地。她从在人生地不熟的北京找办公场所开始,几年做到有模有样的一个代表处,成了德国留学的一个很有口碑的品牌。但这也没有走到一个美好的结局。8年之后,她不得不离开了这个自己一手建立的办公室。

一生的起起伏伏,最后似乎是一个落寞的结束。

然而这也不是结束。她做留学的口碑很好,对学生无比投入,加上她一直喜欢德语,后来很多人找她辅导孩子。她就自己开德语班,辅导出国留学的准备。直到我的老三出生了,才算是“退休”。 

当年看我妈这些经历,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但现在想,真是有一个牛B闪闪的人生。40多岁上辞职,从高到低,哪里都可以重新开始,这得是一种怎样的豁达和勇气。我问过我妈,不觉得不平衡么。她说,想想自己当年下乡的时候,啥也没有,啥也不懂,所以现在一切都是赚的, 有什么不满足的。而且还去了德国、意大利,来了北京,多好啊。

所以有时候看年轻时候的自己,还有很多年轻朋友,多大年龄之前没做到什么什么,似乎就自觉很失败。其实,哪有什么大不了,人生随时都可以重新开始。

能做到这一点的基础,是不断学习的能力。最近说得很多的“development mindset”,想想我妈很早就在实践了。她34岁得到公派留学德国一年的机会,从零开始学德语。当时我7岁,看着她每天早起背单词读课文的身影。后来她的每一次改变,都是重新学习。 “不会, 学就是了”,也是她常说的一句话。

“生活多美好”

最后想说,也是我妈在我记忆里最深的瞬间,其实不是这些上进鸡血,而是件小事。

我上清华那会儿,我妈搬来北京,偶尔周末从南城来看我,为了省钱,都是骑自行车来,得一个多小时。那时候,我和很多刚进清华的学生一样,压力巨大, 每天早出晚归,还是觉得学习时间不够用。

我妈来,我说压力很大,有做不完的事。她看着我愁眉苦脸的样子,想了想,说了一句我现在都记得的话, “哎去它的吧,走,咱俩出去玩玩,放松放松”。

我们骑车往外走的时候,校园里街边有卖猕猴桃的。猕猴桃那时候属于稀罕东西,我现在还记得,卖十块钱一斤。我一直省得很,一顿饭花两三块钱而已(现在还记得,那时候清华食堂米饭一两1毛7,二两米饭加一个菜,两块多搞定),这种东西想都没想过。我妈二话没说掏出钱,买了四五个,我们俩小孩子一样坐在路边的花坛边剥皮吃掉。 后来我们俩骑车去天坛,从骑出校门开始,我就像放出来的小鸟, 那些压抑,压力,在我俩一路的说说笑笑里都烟消云散了。

现在回想,那个周末,十块钱一斤的猕猴桃、遥远的天坛、小个子的妈妈骑着有点够不到脚蹬的自行车的一幕,是我清华时光的一个大亮点和转折点。妈妈没有帮我想办法学习,而是带我出去撒撒野,现在想想是多大的智慧。

我在文章开始说,“不承认我妈对我的影响”,是因为我长大的过程中,一直觉得我和我妈是很不同的人。青春期我眼里的我妈和我是这样的:

我妈爱美,爱买衣服,喜欢穿得花里胡哨。我爱中性,一直到大学毕业都是短发,觉得戴首饰扎耳洞匪夷所思。

我妈花钱大手大脚,性情中人,经常上当。自己工资不高,在医院门口看孩子可怜,一下给一百,后来发现,(我意料之中)是骗子。下次遇到类似的,还给。而我冷静谨慎,觉得我妈太幼稚。

我妈做决定经常不靠谱,特别是很多大决定,说做就做,不计后果(比方没有任何后路的时候辞职)。我凡事有短期规划长期规划,三思而后行。

我妈看个电影旁若无人的哭个稀里哗啦。我也会哭,但哪能就这么让人看见?!

我十几岁的时候,我妈叫我“妞妞”,说“妞妞我爱你”,搞得我浑身肉麻。我说爱不能含蓄一点么??
……

就是这么不一样地过了青春期,直到此时自己人到中年,自己也做了妈,工作了N年。回顾自己的成长,才发现我妈对的影响之大。表面上我和我妈现在还是很不一样。但在很深之处, 我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我,处处是我妈的影子。那些我小时候看来她“不靠谱”的做事方法,在不自知中,成了我后来做很多决定和选择的指导原则。

现在跳出来看,其实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影响,不是带他们学习知识,甚至也不是说明白什么人生道理,而无外乎两条: 一是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二是带着Compassion(激情)过好你自己的人生。

写这文章的现在,妈妈在美国帮我带孩子,每天上午去上英语课,有了进步像孩子一样高兴。我早上开车送她去,看着她背着书包穿过马路,走向教室身影,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所以用这篇文章献给我的妈妈,感谢你的智慧、勇气和真性情!

现在告诉你前面埋的梗,我的名字李一诺,是我16岁那年,我自己起的。妈妈离婚,改户口本,可以改跟妈妈姓,所以借初中升高中,把名字也改了。所以要是没有当年离婚的妈妈,就没有今天的李一诺了。

图:妈妈和三岁的我。


写在最后:

1/31号,是奴隶社会“开张”两周年。700多个日夜,30多万读者,想想很有些不可思议。下面前三篇是开张之初的青涩文章,供大家考古。

奴隶社会的缘起

未来属于奴隶制

给宝贝的一首小诗

为毛奴隶社会?- 「牛人说实话」

一诺 | 从麦肯锡到盖茨基金会,我为什么换工作

“揭秘”奴隶社会- 这个奇葩自媒体是怎么运作的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最早的文章就不正经,不严肃,甚至包含一些”异端邪说”。奴隶社会启动的时候纯属自娱自乐,这名字也没啥高大上的深刻含义,不过现在欢迎大家赋予它各种深刻解读,哈哈。

这里正好纠正一下上面最后一篇文章里的小错误:我们所有文章的版权都属于作者,我们只拥有传播权。另外,以前文章里面提到的各种微信群二维码应该都失效了,因为微信群实在是一种很土很低效的沟通手段,我们自己的App刚提交审核,供大家下载试用应该是指日可待 :-) 欢迎关注我们,这样就可以收到最新的App试用信息啦。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发送 m 或者点下面的菜单。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回复「投稿」。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