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魔鬼在细节!李昌钰谈白银案聂树斌案的侦破

2016-12-13 靖力 毛亚楠 张哲 方圆


12月12日,“第一期专家辅助人研修班”开课!“华人第一神探”李昌钰、国内首位出庭作证的专家辅助人张惠芹、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主任法医师张继宗等业内大咖齐聚一堂,分享鉴识科学的知识和技巧。

   


 

厉害了!会后,《方圆》记者独家专访了被誉为“华人第一神探”的李昌钰博士。在采访中,他还多次谈到了白银案、聂树斌案件侦破细节,且听小编一一道来!






李昌钰,1938年出生于江苏如皋,美籍华人、刑事鉴识科学专家、美国康涅狄格州科学咨询中心名誉主席、康州纽海文大学终身教授、纽黑文大学法医学全职教授。


1998年,李昌钰担任美国康涅狄格州警政厅长,成为全美第一位出任州级警界最高职位的华人。在此之前,李昌钰曾担任康涅狄格州公共安全委员、康涅狄格州法医实验室主任和1979年至2000年的首席犯罪学专家。2006年,他设立了“李昌钰法医学研究所”。2013年9月,出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顾问。


李昌钰参与过许多全球轰动的大案的鉴识工作,例如,肯尼迪总统被杀案、尼克松“水门事件”、克林顿桃色案、“9·11事件”、美国橄榄球明星辛普森杀妻案、吕秀莲“3·19枪击案”等,一生获誉无数,其中包括:美国鉴识科学学会颁发的鉴识科学领域的最高荣誉奖——刑事领域杰出服务奖、美国法庭科学学会颁发的杰出成就奖、国际鉴识学会的终身荣誉奖以及世界杰出华人奖等。

 

李昌钰怎么看白银案

 

近年来,我国利用鉴识科学成功侦破了一系列旷日持久的大案,最典型的莫过于甘肃白银的连环杀人案。案件发生28年后,公安机关利用现场遗留的DNA进行入库比对时,发现了白银案凶手的亲人,然后顺藤摸瓜找到了真凶。对此,小编特别想听听李博士的看法。


李昌钰认为:首先我的感受是,21世纪以来,我们国家的刑侦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早期,我们主要靠刑讯、自白来破案,后来就不许使用刑讯了,就大量靠人证、靠卧底、靠情报、靠人民提供线索。到了21世纪,人口流动增大,城市呈立体式发展,刑侦技术也适应形势,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是破案的基础。


举个例子:


犯罪现场的概念发生了变化。现场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在21世纪的当下,犯罪现场的定义已经发生了改变。例如,美国“9·11”事件的现场,就是整个曼哈顿;而现场也有可能是一根毛发、一颗花粉、一片雾霾。物证的定义也发生了改变。除了脚印、指纹、DNA等,每个现场都有一种“临时型”物证。例如通过观察火场现场的火是什么颜色,立刻就可以判断燃烧物是什么。火光是黑红色,大概970摄氏度;樱桃红的火,1300度;黄色的火,1800度。假如是白色的火,例如天津爆炸案中的火,就至少有2300度了,说明燃烧物为高纯度的化学品,非常危险。

 

还有一点,便是公安人员的责任感。你去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问当地的民众,他最关心的是什么,其中一定有他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所以说,我们为什么要破这样一起已经发生了28年的案件?原因就在于公安部门要履行保护民众财产和人身安全的责任,要帮助民众建立对司法的信心。

 

福利!李昌钰独家授课时间到了!




看到小编认真的聆听记录,李博士深受感动,又给小编辅导了一下传说中五种侦破刑事案件的途径。。。请做笔记!

 

现在,我们可以总结出五种侦破刑事案件的途径。


第一种是现场。现代技术发展出了许多新的现场勘验的仪器,例如多波段光源、ground penetration(地质雷达)等,通过这些现场仪器,我们可以全面地对现场物证进行搜集。



第二种是物证。我们找到了物证,要怎么分析?这些年,DNA技术越来越发达。第一代DNA技术叫做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这种技术需要很长的一段DNA,实践中很难操作,旧的DNA因为保存的问题很可能残缺不全,无法去分析。现在第三代DNA技术已经发展到STR(短串联重复技术),可以用较短的DNA进行比对检测。所以,许多以前没办法分析的DNA在现在的技术下就可以分析了。甘肃的白银案可能就是这种情况,DNA技术的发展使得案件的侦破从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第三种是资料库。物证找到了,没有犯罪嫌疑人也无法进行比对。我们现在发展了大量的资料库,DNA的资料库、指纹的资料库、枪弹的资料库等,在没有明确的嫌疑人的时候,可以把物证和资料库里的资料进行比对,来找到嫌疑人。




第四种是“无形人证”。“无形人证”首先就包括CCTV(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除了CCTV,还有手机、车辆的GPS定位系统。一旦发生案件,通过这些技术手段,我们可以迅速找到案发现场附近的人、车辆等。2013年发生在美国波士顿的爆炸案件,当时的“无形人证”就是手机拍摄到的一张照片,照片虽然很模糊,但是从照片上我们发现了两个鼻子很大的背着背包的人,然后又从背包找到了这两个人。



第五种是信息。现在是信息泛滥的时代。比如恐怖分子要学做炸弹,就要上网,就会产生信息。电信诈骗也一样,无论诈骗电话从哪里拨出来,转了多少国家,一样能找到。从信息中可以找到情报,这些情报和现场、物证、人证等联系起来,便成了侦破案件的基础。


   

李昌钰怎么看美剧《疑犯追踪》

 

从现实到虚幻。接下来,机智的小编又与李博士聊起了美剧。最近热播的一部美剧《疑犯追踪》中,里面就提到未来政府通过遍布各个角落的CCTV对人们进行追踪和分析,提前锁定即将犯罪的人,将犯罪扼杀在摇篮里。鉴识科学可以发展到这一步吗?



李昌钰博士又认真作了解答:我认为这只是一种设想,可能不会实现。我在担任美国康涅狄格州警政厅长的时候,我们已经研究过你说的这种“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是指,我们从这个人或者这个地区过去的历史、案件发生的情形,来预测将来的犯罪。举个例子,过年过节的时候,扒手、强盗会增多,我们研究辖区内哪些地方容易有扒手、强盗,然后可以进行预防。像我们这种搞刑侦时间比较长的人,走在路上,都有这个本能,好人坏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但是我们不能用这种方法取代科学。CCTV分布得再细密,也不可能监控到一个人的全部行为,只要有没有监控到的行为,那你根据部分行为作出的推断就是不准确的。何况现在还有许多反侦查的措施。


再说了,等到有一天,确实每个人的每个行为都能监控,也会面临一个问题,人权的问题。在美国,CCTV是比较容易受到民众反对的东西。在美国的公路上,警方只能利用CCTV从事交通管理,不能用于刑侦抓人。以前洛杉矶警方尝试将一些公路上的CCTV用于刑侦,但受到民众强烈反对,许多民众投反对票,不给警方经费干这个。一段时间以来,美国的CCTV、电话监听等侦查方式只好打着反恐的旗号在做,因为反恐是民众比较愿意支持的。



至于你说的,通过面部分析,知道某个人将要做什么,在科学上是有这方面的研究的。人的左脸和右脸是不一样的,右脸是public face(公众面孔),左脸是private face(私密面孔),我们可以做心理分析,通过左脸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


机灵的小编赶紧将左脸捂起来。



李昌钰博士接着说:是啊,像你说的通过监控进行面部分析而找到即将犯罪的人,要是只拍到右脸,是没法实现的。


 。。。。。。


专访中,李昌钰博士还提到了最近备受关注的聂树斌案。他透露,当时,主审聂树斌案的最高人民法院的胡云腾法官曾询问他一些关于案件的看法,他们也以私人的名义给了一些意见,但是这些建议不对公众公开。。。


不过,李昌钰博士还是给小编介绍了更多有关鉴识科学的专业知识,希望能够通过《方圆》的报道传递给更多读者。详细内容容小编回家好好整理整理,敬请关注近期出版的《方圆》封面报道!


编辑丨肖玲燕

设计丨刘岩

记者丨靖力 毛亚楠

摄影记者丨张哲

投稿邮箱:277022660@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