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花儿昌吉”建设行动纲要(全文)

2016-05-19 昌吉零距离
“花儿昌吉”建设行动纲要

为深入贯彻张春贤书记在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昌吉州代表团讨论时提出“建设美丽宜居活力的美丽昌吉,把昌吉建设成花儿一样令人羡慕的地方”等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自治州“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特制订本行动纲要。



行动纲要

  一、全面把握“花儿昌吉”建设总体要求

1.重大意义。建设“花儿昌吉”是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动昌吉发展迈上新台阶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顺应全州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际行动,是对“三个率先”“两个可持续”“两个走在前列”等目标要求的集成和提升。全州上下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将“花儿昌吉”建设摆在全局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2.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八届十次、自治州党委十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和张春贤书记对建设“花儿昌吉”的重要指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目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解放思想、创新求变,优化结构、效益优先,民生为本、绿色发展,努力把昌吉建设成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天山北坡经济带、天山北坡城市群的璀璨明珠,成为和谐安康、富饶秀美、宜业宜居、文明进步、富有活力、令人羡慕的幸福美好家园。


3.基本原则。坚持人民主体,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建设“花儿昌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花儿昌吉”建设成果惠及各族人民。坚持科学发展,准确把握发展新特征,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三个率先”,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优先,落实生态立州、“两个可持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相冲突时,发展必须让位于生态环保。坚持创新变革,围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突破口,创新完善体制机制,释放全社会活力。坚持规划引领,根据上位规划和实际需要,高起点编制提升相关规划和标准规范,有序高效、精准精细推进。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生态环境同治、城乡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形成城乡一体发展格局。


4.主要目标。到2020年,基本形成经济发展绿色化、居民生活社区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天蓝地绿常态化和社会稳定和谐美、富民强州生活美、绿色低碳发展美、城乡建设品位美、山明水秀生态美、社会文明素质美“四化六美”新格局,实现美丽中国、洁净新疆“昌吉样本”新目标。

——社会稳定和谐美:确保社会稳定“大事不出、小事也不出”,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无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无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明显提高。

——富民强州生活美:生产总值达到170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6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6万元、率先在全疆实现户户过万元;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绿色低碳发展美:农牧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指数达到90%以上,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33%,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完成“十三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

——城乡建设品位美:城镇化率达到65%,完成城镇规划范围内城中村、城郊村改造,实现5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标准,100%的城区社区达到美丽社区建设规范标准。

——山明水秀生态美:森林覆盖率达到15%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以上、村庄居民点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5%以上,PM2.5和PM10年均浓度分别下降2.5%和5%;州域主要河流监测断面II类水质达到100%,重点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优良率达到100%。

——社会文明素质美:九年制义务教育巩固率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双语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劳动力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2年;实现城区“一场四馆一院”、社区和基层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全覆盖;注册志愿者人数占社区居民人口比例达到13%。

二、始终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5.强化反恐维稳机制。牢固树立“没有与稳定无关的地方、无关的部门、无关的人”的责任意识,坚持“三个坚决”底线思维,认真落实“围绕总目标、查找薄弱点、案件汲教训、工作抓落实,春季防反弹、夏季抓成效、秋季抓检验、冬季打基础,破团伙、打“三非”、强基础、严管理“的要求,严格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完善维稳工作机制。实施坚强基层组织工程和坚强维稳保障工程,初步实现城乡技防设施网络化全覆盖,完善城乡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健全立体化城乡社区治安防控体系。


6.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原则,依法加强宗教人士、宗教活动和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用好“五把钥匙”,实现正信挤压、文化对冲、法制约束、科学普及“四管齐下”,深入开展“五好宗教活动场所”、“五好宗教人士”创建活动,加强爱国宗教人士培养教育,不断清除宗教极端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不断增强各族群众抵御宗教极端主义渗透的能力,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7.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巩固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成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形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八进”活动、基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坚持守望相助、稳中有为,建立各民族嵌入式的社区结构和社会环境,引导各民族群众不分你我、心灵相通、共担风雨,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8.深入推进平安昌吉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创建活动,切实提高人民群众“一感三率”。健全群防群治工作机制。深化“访惠聚”活动,打牢维稳群众基础。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快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畅通规范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加快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建设。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到2018年,县市全部创建为自治区级平安县市。

三、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9.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定位。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谋划发展,建立主体功能区空间开发、产业布局管控机制,实行不同主体功能区差别化产业准入政策,明确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依据,推进县市规划“多规合一”。加强产业规划,建设和挂牌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引导县市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协同发展。树立“乌昌+”理念,主动对接首府乌鲁木齐市的辐射带动,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天山北坡城市群建设,不断拓展外部发展空间。


10.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攻方向,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州内企业与内地人才集中、科研能力强的城市通过兼并重组或新设立科研机构和研发中心,搭建一批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设立创投基金和中小企业创新风险补偿基金。实施“双创”行动和“科技小巨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保持全疆前列。


11.促进三次产业转型升级。以绿色低碳循环为路径,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迈进,夯实“花儿昌吉”建设的物质基础。加快发展绿色优质安全的现代农业,扶优扶强特色优势产业。高标准建设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经营体系,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民合作社领头人,鼓励和支持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大力实施“制造强州”行动,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崛起,打造标志性产业集群、产业基地、领军企业和品牌产品,把昌吉建设成服务全疆、辐射中亚市场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建立产业准入提升退出机制,瞄准国际国内行业标杆,改造提升石油化工、煤炭煤电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传统优势产业,化解和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建设一批示范基地。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并举,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服务业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服务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服务业占经济的比重。实施“互联网+”,推进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及供应链、物流链等创新,促进“互联网+”新型业态创新,积极发展分享经济。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限制。


12.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减排。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加强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和绿色建筑全产业链发展计划。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推进重点园区、行业、企业节能。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源头控制,加大结构、工程、管理减排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加快构建循环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区。到2020年,国家级园区和80%以上的自治区级园区基本完成循环化改造。支持昌吉市、阜康市、呼图壁县、吉木萨尔县申报国家和自治区级循环经济试点县市。建立以城镇社区和乡镇街道为基础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大力推广高效烟气除尘和余热回收一体化、高效热泵、半导体照明、脱硫脱硝、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清洁低碳技术和产品,开展低碳城市、低碳小城镇、低碳社区、低碳园区试点示范。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建立单位面积土地产出强度、人均用地指标等考评激励约束机制。落实土地利用规划,对低效建设用地实施二次开发。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产业耗水准入、取水定额控制,严控高耗水行业准入,促进企业节水、农业节水和生活节水,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到2020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5亿立方米以内,农业用水占比降到85%以下。

四、着力建设美丽宜居家园


13.深入实施清新空气行动。加快建设“洁净昌吉”,以防治大气颗粒物污染为重点,深入实施“蓝天行动计划”,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天空湛蓝、空气清新,人们呼吸畅快惬意,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常态。实施“电化昌吉”,实施昌吉市、阜康市、吉木萨尔县城区供热改燃并网工程。严格环境准入,严格限制新增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东疆电外送电源基地建设一律执行超超临界机组准入。加大机动车污染防治,发展新型能源汽车,从2017年起全面供应国Ⅴ车用汽柴油,实施机动车国Ⅴ排放标准。大力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汽车,加快淘汰“黄标车”。加强建筑工地、拆迁工地和渣土运输等扬尘监管,防治扬尘污染。禁止秸秆露天焚烧,规范城区及城郊露天烧烤。积极开展乌昌石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完善协调机制和空气重污染应急机制。


14.大力实施清洁水系行动。全面加强水源地保护,推进涵养区、源头区等水源地环境整治,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完成城市备用水源建设。加强头屯河、三屯河、玛纳斯河、呼图壁河、三工河、塔西河、开垦河、木垒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天山天池、齐古、石门子、努尔加等湖库水环境保护,推进河道砂场治理、渠道清淤、堤岸改造、岸线植绿,实现人口聚集区河道水清岸绿。大力推进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依法取缔“十小”企业,全面整改、关停排放污水不达标企业。加快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做好垃圾渗滤液处理处置。加快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改造,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达标运行。到2020年,城镇(园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100%。大力推动中水回用、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强城乡黑臭水体整治。严控地下水资源开采,推进国有农用地整治退地减水,节约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到2020年,回补地下水8.56亿立方米。发挥水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功能,按照“水清、岸绿、景美”的要求,实施水系贯通,综合演绎彰显绿色、水系、景观、产业、文化等元素,形成水城一体、相映成趣的生态画卷。


15.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顺应自然、体现特色、保护文化”原则,既建新房更见新貌、既“口袋鼓囊囊”更“心里亮堂堂”,村庄青翠葱茏、道路绿树成荫、田园绿意盎然,建设“村庄美、村民富、村风好”的美丽乡村。结合实施富民安居工程和定居兴牧工程,科学规划新建农村新型社区,统筹新农村综合体和旧场镇、旧村庄改造和抗震加固,到2020年,建成富民安居住房32432套。大力推广“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模式,建设农村新型社区。保护特色文化村落,确保农牧民生产生活便利、田园风貌得到保持、民俗风情有效保护、农村与城镇功能性差异不被消除。加快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卫生改厕、垃圾桶、沼气池、小游园等设施建设,实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坑塘净化、环境美化。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有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建立卫生保洁、设施养护等长效管理机制,到2020年,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加快村庄周围、道路、河(渠)岸、房前屋后种树植绿。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办事服务大厅、幼儿园、卫生室、警务室、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日用品超市、广播电视、宽带网络、金融服务网点及电子金融设备“十进农村”,到2020年,基本实现中心村全覆盖。以小城镇、中心村、旅游示范村建设为重点,带动美丽乡村建设。


16.扎实推进美丽社区建设。按照“居民自治规范化、管理手段现代化、办事服务便利化、人文环境宜居化、生活方式文明化、群众参与广泛化”的要求,把社区打造成生态宜居、生活便利、服务完善、平安和谐、文明进步、充满温情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加快棚户区、老旧楼区综合提质改造,推进房屋综合修缮、管道节能改造、综合配套建设、外墙保温改造、外部环境整修,完善社区服务设施配套。到2020年完成建设公共租赁房20175套、棚户区安置住房17736套。推进城镇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创新社区管理与物业公司管理相结合模式,推行政府补贴补成本、物业公司优质服务保获利制度,建立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大力开展乱搭乱建、乱圈乱占、乱摆摊点、乱贴小广告、乱扔乱倒垃圾等专项整治。实施街景提升工程,对临街建筑风格进行整体设计,形成整洁、美观、有序、富有民族特色和现代气息的街道景观。实施园林绿化工程,拆围透绿、拆墙补绿、缺绿补绿、见缝插绿,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的多种复层绿化布局。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推进便民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图书阅览室、警务室、卫生服务站、便民商业、文化健身广场等“七进社区”。到2020年所有城市社区达到美丽社区建设标准。


17.大力实施绿化美化行动。坚持“南护天山、中建绿洲、北治沙漠”要求,依托山体、河湖、水库、湿地、草场、农地等自然资源,以大环境绿化为依托,庭院绿化为基础,水系绿化为骨架,道路绿化为网络,公园、街头绿地和广场绿化为点缀,串点成线、连线成环,城镇之间以森林、湿地、草场、绿地、绿带、绿道、农地、河渠、水面相连相间,建设各族群众“诗意栖居”的家园。完成200万亩国有农用地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形成北部沙漠边沿绿色生态屏障。完成三北防护林五期、北部山区河谷次森林、阜康30万亩生态建设示范、省县道、县市城区防护林等绿化工程建设,加大国省县道、县市城区、中心镇防护林带和农地林网建设力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实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建设人工草料地。坚持“景城合一”,把“绿”的元素更好地融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各个环节,推进各具特色的水系景观、绿地公园、森林公园和绿道、步道、乐道等生态建设,实现“开门见绿、500米见小游园、1000米见公园”。到2020年,新增人工造林100万亩以上,绿洲森林覆盖率达到30%,城镇、村庄居民点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农田保护防护林占地比例达到8%,绿色通道可绿化部分绿化率达到95%。


18.实施重点地区生态整治修复。加强准噶尔盆地南缘防沙治沙、天山北坡河谷植被保护与恢复,加强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沙漠公园、重要水源地等管护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活区生态建设。加强阜康至大黄山高速公路沿线、昌吉市硫磺沟、吉木萨尔北三台园区等重点地区关停企业以及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加强南部山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区、工矿企业废弃地等土壤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试点。加大“天山一号冰川”保护力度。加强玛纳斯河、呼图壁河、头屯河生态廊道和吐乌大—乌奎高速交通带、玛纳斯国家湿地、呼图壁湿地、吉木萨尔北庭国家湿地和青格达湖“一带四水”生态绿化示范建设。支持昌吉市、呼图壁县、吉木萨尔县创建国家和自治区级生态县市。

五、构建更便捷的公共设施体系


19.完善现代综合基础设施体系。围绕全面融入首府乌鲁木齐经济圈,大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业错位发展、协同发展,加快乌昌城际轨道交通、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天山天池—阜康快速交通干线建设和吐乌大、乌奎等高速公路改扩建,构建现代立体交通网络;推进新疆信息产业园、新疆大剧院、新疆农业博览园等建设,增强综合承载功能;加快昌吉健康产业园建设,打造“新疆生态康养示范城”。加快完善出入境通道网,推进准东将军庙—奇台、准东—富蕴—阿勒泰、克拉玛依—准东—额济纳、北屯—富蕴—准东铁路和三北高速木垒—巴里坤段、六工镇—五工台、五彩湾—富蕴等高速公路建设,推进奇台支线机场、准东通勤机场和昌吉市、奇台区域交通枢纽建设,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化对接。加强农村公路、牧区公路建设和城区道路建设、背街小巷改造,畅通“微循环”。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发展城镇慢行交通系统和绿道系统,为居民绿色低碳出行提供自助服务。


20.增强城乡公共设施配套功能。坚持“先地下后地上”,超前谋划,合理安排城市地下综合管网建设,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积极推进昌吉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海绵”城市发展试点。继续完善城乡水、电、气、热、环保等公共设施,加强城市道路、停车场、停车库、停车位、充电桩等建设,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严格执行新建居民区配套建设幼儿园、社区用户的规定。加强农业通村路、入组路、入户路、机耕便民道建设,配套搞好农村供水、供电、通信、广播电视、公交站等公共设施,完善农村体育健身、文化卫生、休闲娱乐等设施。加快光纤宽带、新型无线局域网建设,推进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和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21.推进城乡公共服务管理精细化。发挥规划对城乡建设管理的引导和控制作用,严格绿线、蓝线、紫线和黄线“四线”管理,坚决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无序扩张,严控未批先建、私建滥建,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健全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环境保护、一般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合理流动,构建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推进公共服务公平化、均等化,促进优质资源长效向农村(社区)辐射延伸。探索政府鼓励、市场放开、自主运作的服务社会化新路子,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健全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促进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服务有机衔接和“一站式”服务。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拓宽公众参与渠道。推广云计算、云感知、云储存等技术,建设智慧社区、智慧管网、智慧交通、智慧安防,完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城市安全等信息服务体系。支持昌吉市等创建“智慧城市”。

六、持续深入实施民生建设年


22.全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更高标准,实行拉网式摸底,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动态管理。按照三年全部脱贫目标,制定发展特色产业、转移就业、易地扶贫搬迁、社保政策兜底的分类分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计划,打通“最后一公里”,脱贫“最远一户人”,决不落下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户、一个贫困群众。建立县市主体责任与“访惠聚”牵头部门结合机制,落实“一户不脱贫,工作组不撤”的部门帮扶责任制。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引导各类民间组织、企业家、志愿者、各类慈善机构开展扶贫帮困。


23.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搭建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健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到基层就业的激励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施发展纺织服装业促就业工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完善以常住人口为服务范围的城乡就业援助和创业服务机制,实行就业困难人员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扶持,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创业。


24.扎实推进教育强州建设。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对民族聚集乡镇和边远乡镇倾斜力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均衡发展,扩大义务教育“联盟捆绑”的覆盖面,加强数字化学校建设。推进各族学生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增强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职教集团和各联盟单位优势,做实做强先进装备制造、煤电煤化工、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四大职教集团。在整合昌吉学院、新疆农职院、昌吉职院的基础上,积极创建昌吉大学。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构建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强州目标。


25.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快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逐步提高社会保险水平。建立更加便捷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机制。完善城乡并轨、动态管理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构建城乡居民一体化社会大救助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完善慈善事业管理体制和社会捐赠机制。


26.加快建设“健康昌吉”。优化医疗机构布局,建立以州人民医院为区域医疗中心,县市医院为支撑、乡镇医院为重要节点、覆盖全部乡村社区的上下联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衔接互补的分级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健康信息和大数据应用能力,推进州、县市、乡镇远程医疗、智慧医疗全覆盖。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动玛纳斯、阜康、吉木萨尔、木垒、奇台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县城)。广泛开展便民健身运动,推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社会化经营和学校体育设施有序开放。加快奇台、昌吉、阜康健康产业园规划建设,大力发展集生态农业、医疗保健、休闲旅游、养老服务于一体的康养产业,打造“西部健康产业中心”。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建立全过程监督、全产业链可追溯的管理机制,杜绝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

七、全面提升居民文明素质


27.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生态文明意识。扎实开展“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教育活动,深化“全民公益日”、“加强民族团结,践行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内化为人们的坚定信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


28.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发挥重要传统节日、重大礼仪活动、公益广告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培育良好家风乡风校风行风。加强科学文化普及教育,引导居民移风易俗,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良好风尚。加强诚信建设,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支持昌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支持阜康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奇台县、吉木萨尔县、木垒县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县城)。


29.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坚持繁荣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健全州、县市、乡镇、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体系,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推进农村文化大院和文化集市等公共文化设施和广播电视村村通、电影放映服务网络建设,实现乡镇有“文化集市”、村村有“文化大院”,“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电影人人看”。落实《昌吉州2013—2020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文化与科技、信息、体育、旅游、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30.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坚持现代文化引领,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善文化体系,促进各民族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大力弘扬新疆精神。大力开展“最美人物”和各类典型评选活动,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加强“非遗”项目和文物保护利用,发展民族民间民俗文化,鼓励本土创作,扶持民间文化社团组织发展。大力推行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加强地方特色文化基础研究和应用提升,展示昌吉民族和地域特色。

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3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行政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事务的干预,着力打造全疆“审批事项最少、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地州之一。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构建“一照一码”社会信用体系。出台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优化政府服务,全面推行政务公开。


32.深化农村综合产权制度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的前提下,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促进农村土地和其他有效资产“资本化”。健全集体土地征收制度,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收程序,完善被征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住房等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扩大农村有效资产使用权抵押贷款规模。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市民化,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33.深入创新投融资体制。设立“花儿昌吉”建设投资基金,争取债券融资,重点用于乡村基础设施、社区综合整治和生态绿化等非经营性基础设施投资。进一步放宽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领域的市场准入,采取产业基金、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和PPP等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运营。积极推广“四位一体”融资模式,扩大融资覆盖面和规模。完善社会资本参与国有荒山绿化造林投资机制。推行绿色金融,开展环境污染责任险试点。


34.激励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加快构建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体制,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的人才管理服务体制,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引进、保障机制,赋予科技领军人才更大的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创新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分配机制,试行知识产权和技术成果入股,占股比例最高可达70%,成果持有单位可从技术转让、入股所得净收入中最高提取70%比例用于奖励成果完成人。完善对创新人才的股权、期权、分红激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机制,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持本土人才创办领办企业和农村合作社。支持自主探索,包容非共识创新。


35.创新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严格落实水资源、能源消耗、土地利用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实行企业生产阶梯水价、阶梯电价、阶梯排污费、阶梯能耗资源费制度。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深化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统一监管,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污许可制,实行“一证式”管理。建立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完善环保综合执法、跨区域联动执法机制。强化环境信息公开,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完善差别化政绩考核评价机制,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九、强化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36.层层落实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花儿昌吉”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加强统筹协调、系统设计、督促检查,压实责任。各级人大、政协要充分履行职能,共同推进“花儿昌吉”建设。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行动纲要要求,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标准规范。各有关单位要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健全“花儿昌吉”建设目标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37.强化法制保障。增强法治思维、完善法治治理体系,确保依法依规推进“花儿昌吉”建设。充分利用自治州地方立法权,州人大常委会研究制定推进“花儿昌吉”建设的决定,加快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加快制定修订有关资源节约利用、减少污染排放、大气和水污染防治、绿色低碳消费、生态补偿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发挥对口援疆省市的重要作用,整合对口援疆资金资源。加大“花儿昌吉”建设财政预算支出力度,建立系列创建“以奖代补”财政激励机制。


38.推进试点先行“花儿昌吉”是涵盖“五位一体”、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庞大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历史任务,需要突出重点、分步推进。2016年—2018年强基固本、重点突破,实施“花儿昌吉”·一号工程:即“两清两美一绿”(清新空气、清洁水系、美丽乡村、美丽社区和绿化美化)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0年巩固提高、全面建设。昌吉市要发挥州府城市的窗口效应,强力推进“两清两美一绿”工作,为全州作出表率。各县市(园区)要选好突破点,以点促线带面,循序推进。


39.营造浓厚氛围。大力开展“花儿昌吉”宣传教育,讲好“花儿昌吉”故事,营造良好氛围。加大绿色生态、绿色生产、低碳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知识、技术和产品的宣传力度,引导全民增强生态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积极参与“花儿昌吉”建设,形成人人共建“花儿昌吉”、共创美好生活的生动局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