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问消费券

谷河传媒 布谷岛 2021-07-02


 文 | 涂怀旺 彭闽 彭梦维


新冠疫情重创全球经济,为了提振消费,我国多地推出了消费券政策。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8个省市、170多个地市推出“消费券”,加上电商巨头的全国通用消费券,累计消费券总额解禁300亿。

然而,300亿元规模,撬动的具体效果如何?如何精准对接困难群体?违规问题如何防范?重重疑云,挥之不去。



拉动效应怎么算?



消费券政策,实际是一项杠杆政策,推出的一大考量就在于其对居民消费的拉动效应。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罗党论教授介绍,经济学原理中有一个“乘数效应”,具体到消费券领域,就是发放1000元消费券的话,有可能带来好几倍的消费量联动效应。


目前有170多个地市至少已经发放了一轮消费券,拉动效应是目前对消费券刺激政策的首要评判标准。从各地政府公布的数据来看,消费券的拉动效应十分显著,政府测算的拉动效应多在10倍以上,甚至有地方政府测算出113倍。


图片来自网络


据江门市商务局数据,截至6月14日,该市核销消费券金融4686万元,消费券直接带动交易总额5.36亿元,经济杠杆率达11.4倍;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支安宇4月17日表示,截至4月7日,郑州市消费券核销1427万元,拉动消费1.87亿元,拉动效应达13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4月9日表示,杭州发放的消费券已核销2.2亿元,带动消费23.7亿元,乘数效应达10.7倍。


而日照市体育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市民领取政府体育消费券总额超8.2万元,日照企业消费券发放总金额超过928万元,政府消费券拉动比例系数达1:133。


但是,地方政府对消费券拉动效应的测算方式引发了媒体质疑。《财新周刊》5月18日刊发的报道《争议消费券》认为,地方政府的测算方式只是将消费券带动的购物总额与消费金额简单相除,并未区分财政资金与商家配合促销的区别,测算结果并不准确。而谷河传媒发现,日照市的测算方式有偷换概念之嫌,其133倍拉动效应的计算逻辑是用企业发券总额除以政府体育消费券发行额,计算结果是政府体育消费券对企业发券额的拉动效应,并非消费券对消费的拉动效应。


一些学者采用更为合理的方式对消费券拉动效应进行测算,所得结果低于多数地方政府的测算结果。经济学家林毅夫指导完成的一项对消费券效果评估的研究报告显示,消费券的确存在一定的拉动效应。在“衣食住行游”这五大行业中,发放消费券的三个行业交易笔数是未发放行业的3.11倍,交易金额是未发放行业的5.15倍。不过,这项数据仍然与大多数地方政府的测算数值相去甚远。


具体到城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刘俏、沈俏蔚教授研究团队联合蚂蚁金服研究院以杭州为样本,对消费券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利用定量模型所计算出的杭州消费券拉动效应在3.5倍左右,同样低于高峰所公布的10.7倍。


对于分析政府测算数据和专家测算数据存在差距的原因,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称,政府在进行测算时,除了财政投入外,将商家让利的部分也算进来,借此来扩大消费券所拉动的消费规模。“相比直接拉动消费,消费券更重要的作用是恢复消费市场,向消费者释放信号,提振信心。”关利欣称。地方政府数据与专家团队数据的差异,给消费券带来了争议。如何科学评估消费券刺激效应,直接决定了今后对这一政策的采用以及完善。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宋程成博士接受谷河传媒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消费券的效果来看,可能是形式大于实质的眼球效应,没有必要再发放下一轮。而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亮教授认为,要注意评估政策的净效应,“不发消费券,消费者也会消费,因此,核心就是把发完消费券和不发消费券的两种情况进行比较,看看是不是有作用,以及作用有多大。”



困难群体怎么帮?



消费券的发放对象一直存在争议。与其他转移支付手段类似,消费券也面临着向全体市民发放还是偏向困难群众的选择。一方面,消费券是一种转移购买力的手段,对物价更敏感的低收入人群有更好地刺激效果,但是另一方面,特定对象的选择又会引起消费券发放是否公平和容易滋生腐败的疑虑,政府针对低收入人群的消费券发放进退两难。报告《消费券的中国实践》中提到,根据公开报道梳理出的定向低收入人群的消费券总额尚不足一亿,远远低于消费券发放总额。宋程成博士同样认为,受限于各种条件,不少低收入群体反而没有享受到消费券的红利。


在实际操作上,针对困难群众的消费券发放存在多重阻碍。首先是技术障碍。根据公开资料收集,消费券发放都在线上实行,部分城市会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利用数字平台本意上可以提高发放效率,减少发放成本,还可以追踪困难群众,精准定位特定对象,但是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电子消费券反而会带来技术门槛和信息渠道闭塞的问题,导致他们无法及时参与到消费券的发放和使用环节中。另外,电子消费券的使用场景集中在城市,不利于农村地区的低收入群体使用。


图片来自网络


另外,为了刺激需求、避免储蓄,线上消费券大多采取满减的形式,大多数城市限制了消费券的使用行业,比如文旅、餐饮、汽车行业等等,允许在商超使用消费券的城市也是少数,这显然也不利于购买生活必需品意愿更为强烈的低收入群体。同时,为了更高效地刺激经济,消费券大多有时效性,基本在一两周之内过期,而低收入群体不一定能拿出足够的储蓄在规定时间内用尽消费券,这可能也会形成资源浪费。


有学者认为,为了发挥消费券的济困效果,可以利用已有的扶贫体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现有的保障系统可以识别和救助部分困难群体,比如农村靠精准扶贫机制,城市靠民政低保系统,“应该利用已有的保障渠道来识别、救助困难群体。”


目前,已有部分城市采取了此类措施。武汉设置了约1800万元的专用消费券,向低保、特困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群众定向发放。符合条件的低保、特困和贫困人口可定向发放100元/人专用消费券,由困难群众所属街道(乡镇)具体进行发放。绍兴向全市低收入群众(城乡特困、低保、低保边缘三类对象)每人发放 500 元“爱心红包”,总金额约 2750 万元,“爱心红包”以购物卡(券)形式发放。


沈阳市政府的做法也具有借鉴意义。据沈阳市民政局通告,由于困难群体大都无收入或收入很低,且残疾和失能人员较多,智能手机普及率和网络支付使用率不高,为方便消费使用,困难群众消费券将不同于其他居民消费券的发放模式。民政部门将通过现有各类保障金发放渠道把消费券发放给城乡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对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散居孤儿,对于集中供养对象和集中养育的孤儿,则由供养机构带和养育机构代为领取。



违规套现怎么禁?





深圳、绍兴、杭州、苏州等地明确要求,消费券不得提现,不得用于转赠、售卖、转让他人,但在消费券潮涌之下,套现与交易现象仍然滋生。


谷河传媒在QQ、闲鱼、转转、贴吧等互联网平台以“消费券”“消费券回收”等关键词进行搜索时发现,有的回收全国各地消费券,有的以六折、七折方式售出消费券,还有专门出售抢券的外挂软件。


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谷河传媒搜索“抢券”发现,有商家兜售一款抢券插件,标语称“可永久使用,点击类抢券都可使用,包售后包学会。”商家称插件每秒可自动点击50多次,效率远远高于人工点击。商家告诉谷河传媒,这款插件也可以抢政府发的消费券。在下单并安装好插件后,谷河传媒对插件效果进行了实测。6月22日,宁波市与云闪付合作发放消费券,在同一网络条件下,谷河传媒同时在两部手机上抢券。但结果却出乎意料:插件无法在云闪付平台工作,商家称可能是云闪付APP有后台限制,谷河传媒想继续沟通,却被商家拉黑,而未装插件的手机顺利抢到“200-50”的宁波餐饮消费券。


“苏州锦鲤优惠券,满100-20,10元出。”同样在该二手平台上,有用户发布出售消费券的信息。然而,据“苏州锦鲤”公众号介绍,参与活动人员需要提前在平台预约报名入口填入姓名、实名制手机号和身份证号码,“锦鲤券”不得转让,使用时的所提供的姓名、手机号码和身份证号需与系统内填报的相关资料一致。卖券的同时也有人收券。谷河传媒在百度贴吧发帖称有多余的合肥餐饮消费券,不久就有用户私聊。该用户告诉谷河传媒,合肥“200-50”餐饮消费券收购价为15元。具体交易方式为,由谷河传媒向该用户的支付宝二维码转账200元,转账过程中会自动使用优惠,只需支付150元,随后该用户会将165元转回记者账户。这样一来,通过套现谷河传媒能获利15元,收券方获利35元。


部分地方政府已经关注到套现现象。4月30日,郑州市商务局等部门联合发文,严禁通过虚假交易进行消费券套现等违法行为;严禁通过社交软件、网络平台等信息渠道,发布、传播套现消费券等违法信息。5月20日武汉市商务局发布《关于规范使用“武汉消费券”的通告》,严禁组织和参与“武汉消费券”探险等违法行为,违反相关规定者,对于商户将立即取消参与“武汉消费券”核销资格,对于个人将立即取消个人抢券资格。同时将提请有关部门将违规者列入失信黑名单,并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涉嫌犯罪的,将依法移交公安部门处理。


消费券的利益趋势之下,倒券卖券被称为“羊毛党”,也确有人违法涉刑。据绍兴网5月6日报道,绍兴两名个体户因违规使用消费券套现而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该地公安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消费券发放期间,如果行为人通过建立平台或者结伙、帮助他人大量套现的话,很可能突破立案标准,甚至以诈骗罪条款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而被追究刑事责任。


浙江靖霖(广州)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吕博雄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羊毛党”虚假交易套取消费券可能构成诈骗罪。商家如果专门通过帮市民套现来获利,且数额较大的,同样可能涉嫌诈骗犯罪。政府及其委托的支付机构应当加强大数据分析,加强对非正常交易记录的筛查,通过技术手段尽量避免以虚假交易套取消费券的行为。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宋程成博士告诉谷河传媒,套利情况或难以彻底解决,最关键的要确保消费券的合理使用,或许区块链等技术能够有所助益,“关键还是在于地方政府真正用心做事”。


 #财经新闻专业宏观经济报道实训优秀稿件选登#


-END-



课程教师、稿件指导老师 | 黄艳

排版|雷越

编辑|郑植文

初审 | 刘颂杰

复审|张志安

终审 | 黄毅



向下滑动图片查看疫情系列报道




谷河疫情系列报道

#Coronavirus

向下滑动


2019年底至今,新型冠状病毒所引发的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肆虐。无论身居何处,我们的生活都已深深受到影响。

处在风暴当中,即使是你我身边的普通个体,也正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了这场“战疫”之中。身处焦点中心的湖北籍大学生、报道最新疫情的实习学生记者、社区抗疫一线的志愿者……他们如何看待与记录当下,又以何种姿态面对现实,继续生活?中山大学谷河传媒希望在此时刻,记录下这段特殊的历史。从今天起,我们将陆续推出疫情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谢谢阅读

The End







谷河财经

#Financial news


向下滑动





财经视角看世界






谢谢阅读

The End






往期精选

火爆的居家健身:“美丽芭蕾”还是“美丽扒雷”?

跨界自救抗疫情,影视行业如何度“寒冬”?

以史为鉴,地摊经济如何发展长久?

To B模式的十字路口,丰巢面临“两难选择”

阅文风波:相爱相杀何时了?!宠物也有专业殡葬:“毛孩子”的身后事如何操办?被疫情改变的电竞生态链:冰火两重天从练习生到网红:熬得住就出众,熬不住就出局

“非主流”电商主播:请别带着偏见看我们!

老总们直播“带货”,真的能带旺销售吗?

英国强推“数字税”引争议,中国未来是否会开征?

《法证先锋4》遇冷:TVB黄金时代,已成90后回忆杀?

付费内推实习泛滥,谁在割大学生的“韭菜”?

老年也疯狂 | 抖音网红“大叔大妈”为何能圈粉九零后?

漫画 | 体测那个月,是我一年中运动最多的时候



亲切、好看、有温度、有力度


扫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