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数 | 高楼火灾频发,救援为何困难重重?

谷河传媒 布谷岛 2021-07-01


作者 | 赵佳欣 李钏瑜 孔倩敏 张心悦 郑其芳

制图 | 李钏瑜 张心悦 孔倩敏

视频 | 赵佳欣


城市可以“长高”,但是安全不能悬空,让“高耸的火患”从城市绝迹,需要的是政府、开发商、物业、居民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


从消防监管和风险排查,到消防救援和安全教育,我国消防事业应该秉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用更规范的手段、更完善的措施,来守护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我们的高层建筑安全,不能等火灾来“验货”。


5月17日19时,广州市荔湾区荔湾广场5号楼24层突发大火,据媒体报道,现场火光四射,不时有火苗坠落。经过消防人员的紧急救援,火情在一小时内得到控制,幸未造成人员伤亡;然而,90平方米住宅内的家具等物品焚毁,造成难以挽回的财产损失。


荔湾广场5号楼共有30层,高度近百米,属于常见的高层建筑,也是火灾频发的场所。虽然广州市近年来持续进行对高层建筑火灾的隐患排查、 整改和演练工作,但高楼火灾的发生依旧让人防不胜防。


荔湾广场火灾并非个例,在中国,每年都会发生数千起高楼火灾事件。虽然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消防安全综合治理,使多数场所的火灾得到有效遏制,火灾数量也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是高层建筑火灾的数量与占比却在持续攀升,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依然触目惊心。


数据来源:公安消防局

在各大城市中,由于可开发的城市用地不断减少,建筑只得不断“聚集” “长高”,形成成片、成丛的高层住宅群与商用写字楼群。
据公安部消防局调查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高层建筑有61.9万栋,高层建筑数量同比上升10.6%。
其中,超过百米的建筑可称为超高层建筑,这类建筑在全国共有6457栋,且年均增长率高达8%,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2.5倍。

数据来源:《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相较于普通建筑火灾,高层建筑火灾带来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更大。据消防局统计,近十年来,全国高层建筑火灾共造成474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15.6亿元,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特别重大火灾3起、重大火灾4起、较大火灾24起。

数据来源:公安部消防局统计数据
电气失火、用火不慎、吸烟、自燃、生产作业、放火是高层火灾的主要诱因,其中,电气失火引起的火灾最为频发。

数据来源:整理历年《中国消防年鉴》

外部救援困境何解,救火路上“烟雾重重


我国高层建筑主要根据“内外同时扑火”的原则进行救援。在内部救援时,消防员乘坐消防电梯或者负重登高,进入建筑内部,然后开窗通风、开启消防栓;外部救援则依靠消防员在建筑外部利用举高消防车等设备扑火。
高楼火灾的内部救援比一般建筑火灾的内部救援风险系数更高。这是因为,当火势在建筑物内部形成时,烟气因浮力效应向上流动,而高层建筑中的楼梯间、电梯竖井及管路间的垂直通路,正好提供烟流垂直流动的管道,形成“烟囱效应”。
烟气竖向流动速度极快,可达每秒3~4米,在100米以上的超高建筑里,大约20~35秒便可到达顶层。这意味着,留给消防员的登高施救时间急剧缩短,救援难度大大提高。


在内部火势难以预测、贸然进入楼内又极其危险的情况下,使用举高消防车、直升机等设备进行外部救援,是高楼火灾区别于一般建筑火灾的特有救援方式。
配置完善的消防设备是提高高楼火灾救援率、减少人员伤亡的关键因素之一。举高消防车是常用的消防车类型之一。主要类型包括云梯消防车、登高平台车和举高喷射车。
《关于提高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能力的若干措施》中规定,拥有200-500幢高层建筑的城市需要配置云梯消防车或者登高平台消防车7-10辆;拥有500幢以上高层建筑城市,配置则不能少于10辆。
从《2017年中国消防年鉴》的数据看来,各省的消防车配置已经较为充足。




然而,即使数量达标,举高消防车也依然绕不开设备本身的限制。以云梯消防车为例,云梯高度难以超过100米:受消防车载重的限制和高处劲风翻折的影响,使用更高的云梯风险很大,其安装和使用也将变得非常困难。
并且,尽管我国最高的云梯消防车已经达到101米,但15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比比皆是,“高峰”仍不可攀。因此,高楼火灾救援难以仅仅依靠消防车。
如今,不少发达国家开始使用消防直升机进行火灾救援。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队员朱国营在论文《消防救援行动中直升机的应用》中表示,直升机救援有着高效、精准等明显的优势,在消防救援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从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看,美国每年用于森林灭火飞机约1000架,加拿大约500架,俄罗斯约800架。应急救援都是以政府运作为主,救援网络则呈现密集状态。而我国消防救援直升机部队成立的时间较晚,数量不到100架,且消防演练次数不足,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但直升机也受到起降场地、受灾地能见度和机身稳定性等条件的制约,使其在高楼救援中的应用受限。

楼体设计不利救援,源头治理迫在眉睫


尽管众多地区配备了完备的外部消防救援设备,火灾发生时,救援也积极开展。但这些举措在应对高楼火灾的实际过程中却都变得“难以施展”。因此,直接从源头对高层火灾进行防范,成为了更可行的选择。
疏通消防通道、建造避难层和使用防火性强外保温材料,都是我国政策中的重要规定。

消防通道是大型消防车进入火灾现场救援的专门通道,保证消防车在任何时间都能快速抵达火场。
我国《消防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的官方公众号“中国消防”曾做过一项投票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尽管绝大多数居民都了解这条法规,并表示“能在生活中严格执行”,但他们甚至不知道哪些属于消防通道。此外,超过4000位受访者所在小区的消防通道常常被占用。


随着消防知识得到大力普及,2020年1月,由微博打造的#请为消防车让行话题引起巨大关注和广泛支持。《2020年消防微博大数据报告》中, “生命通道” “珍惜生命” “畅通”等词汇是网民提及的高频热词。


避难层,被网友称为危机时刻的“生命层”。据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应专门设置供人们疏散避难的避难层(间)。
我国已有6000余栋高层建筑的高度超过100米,仅香港、上海、广州、深圳四城已超1000栋。避难层内配有专业的消防设施,不能存放可燃物,也不可进行装修,供楼内人员在火灾来暂避,等待救援。
一栋高楼内,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一般不超过15层楼的高度。这是因为,我国消防云梯的救援高度在50米左右,相当于15层楼高。

图片来源:《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相关负责人接受《浙江日报》采访时指出,虽然没有经过全面统计,但避难层被挪作他用的现象是存在的;而避难层缺少明显提示标识、住户知晓率低的现象,就更加常见。
在调查中,超过9成的居民不了解自己所在的小区是否设有避难层,超过95%的人不知道避难层的位置。即使避难空间近在咫尺,许多人也可能因为缺乏了解而错失生存机会。

此外,避难层常常被挪作办公室或临时仓库。高层楼宇在建成后,必须通过其行政区域内的消防部门(一般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验收,方能投入使用。但在楼市寸土寸金的情况下,管理单位往往漠视管理规范,违法占用避难层,以求“能省则省”,却未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
“生命层”要想真正惠及居民,离不开政府在政策制定上的更多探索。
我国法规规定,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需设置避难层,而对于未达到100米红线的其他高层建筑,则没有强制要求。
计算楼高的公式可表示为:楼高=首层挑高高度+层高(约为3米)×层数+顶层设备房高度。通常,一栋32层楼的建筑就接近100米高。因此,开发商往往将建筑控制在32层以下,以规避建设避难层的成本。
乱象不止于此。河南省房地产商会常务副会长赵进京接受《大河报》采访时曾指出,至2010年底,郑州超24米的高层建筑有3000多栋,市区近百栋30层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却没有避难层。而消防云梯的救援高度只有50多米,这意味着遇到火灾时,16层以上的居民都得靠自救。因此建避难层不应仅限于超高层建筑,高层建筑也应考虑在内。


建设外墙保温层,就是把保温层放置在主体墙材的外面。这种保温做法具有质轻、保温、隔热性好且价格低廉的优势,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推广,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楼体保温措施。然而,外保温材料却成为高层建筑火灾的罪魁祸首之一。

外保温材料主要分为A(不燃)、B1(难燃)、B2(可燃)、B3(易燃)四个等级。不同类型的高层建筑,应使用不同等级的外保温材料,现行政策已对此作出明确规定。


但实际情况中,规定的落实并不乐观。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研究员季广其在央视节目《建筑保温材料易燃引堪忧》中表示,常见的很多保温材料都是不达标的B3级产品,属于易燃材料。基本沾火就着,容易引发火灾。以挤塑板为例,符合防火标准的比易燃的挤塑板价格要贵一倍以上。


2017年公安部牵头六部委部署,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后文简称综合治理),排查4.2万栋高层建筑采用易燃/可燃外保温材料情况,涉及违规采用外墙保温材料的建筑共6206栋。

此外,旧楼外保温层年久失修,改造也亟待推进。我国大部分高层建筑的外墙装修,都采用整面墙铺贴网格布技术。这种技术易使墙面超负荷,导致外墙保温层脱落,如果缺乏定期排查和改造,铺贴网格布的外保温层即使不脱落,也很容易开裂、损坏。
综合治理排查发现4.2万栋里有1.1万栋高层建筑的外保温材料防护层,存在破损、开裂、脱落现象。
2020年7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着力推进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重点关注旧楼的消防排查和改造。
各地如何落实这一政策,如何翻新旧楼外保温层,是值得社会持续关注的议题。 

参考资料(下拉阅览)

【1】《石家庄一大厦起火,黑烟弥漫整栋楼......最新消息来了》光明网 2021.3.9

【2】《今年以来我国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五千余起》新华社 2017.12.20

【3】范传刚.隧道火灾发展特性及竖井自然排烟方法研究[D].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

【4】《关于提高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能力的若干措施》 公安部 1990.1.1

【5】《2017年中国消防年鉴》公安部消防局

【6】朱国营.消防救援行动中直升机的应用[J].今日消防,2020,5(10):29-30,33

【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19.4.23

【8】《2019年全国接报火灾 23.3万件起》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 2020.2.26

【9】浙江日报《浙江多地高楼避难层存安全隐患 救命楼层岂能忽视?》2019.8.29

【10】深圳特区报《建筑避难层少有人知,常被违法占用安全隐患较大》2014.6.20

【1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研究员季广其在央视“建筑保温材料易燃引堪忧”节目中表示

【12】新京报《保姆纵火案”拷问:多少消防系统形同虚设?》2017.6.28

【1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2005

【14】《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2020.7.20

【15】《2020年消防微博大数据报告》微博数据中心

【16】全国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J].安全生产与监督,2017(9):53-55.

【17】佚名.建筑外保温材料相关术语解释[J].建材发展导向,2016(4):105-105.

【18】《消防通道堵塞调查:停车难、监管难、处罚难,违法成本低》人民日报 2020.1.8

【19】《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20】《超百架!中国消防直升机汇总:服役单位/机型/数量》北京亘天通用航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020-06-30


-END-


排版 | 郭雅云编辑 |朱昊宇 袁向南初审 | 刘颂杰复审 | 黄伟娥终审 | 黄    毅


往期精选


谷河财经|零工经济:活了现在,忧在未来没毕业就实习:“未雨绸缪”还是“自我折磨”?
解数 | 民营养老业“暴雷”背后的暴利与监管
紫荆诗社:没有一个时代可以没有诗歌
碎片时代的快消文化:“三分钟观影”遭遇版权困境

亲切、好看、有温度、有力度


扫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