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实践 | 佛山打造社会治理“风景林”
近日,《法治日报》刊发“长安实践”专栏文章《佛山打造社会治理“风景林”》,全面介绍了佛山打造基层治理特色品牌的经验做法。全文如下:
#做实“全科网络”#
“阿公阿婆,来查查眼睛啊,免费的。”4月10日,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上佳市社区网格员欧丽贤热情招呼着过往的社区老年群众。
#助力“案结事了”#
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绿岛湖“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站调解室里,挂着5面锦旗,都是矛盾纠纷得到调解后工人们送来的。
工作站周边,矗立着多个建筑项目。“绿岛湖片区在建工地多,矛盾纠纷需要更快速有效的手段去化解。”工作站临时党支部书记刘叔方介绍,工作站以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处置、早化解”为目标,探索形成了“三个一”的运行机制——筑牢一个战斗堡垒,整合公安、司法行政、信访等部门调解力量;打造一支过硬党员队伍,靠前化解纠纷矛盾,当好片区信息员、宣传员、调解员;完善一站式工作机制,实现“小事不出工地,大事不出片区”。
为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桂城街道提出创建“熟人社区”,塑造邻里情怀,动员公众参与社区治理,成效明显。与此同时,以“创熟”课题组组长苏志敏的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也应运而生。在苏志敏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桂城的“创熟”队伍。
停车难曾是困扰桂城街道某小区多年的老大难问题,业主之间因为停车位问题矛盾不断。经苏志敏“创熟”调解工作室介入推动,该小区成立街坊志愿互助会,协调住建等部门多次召开联席会议讨论,最终制定了合理的停车位改扩建方案。
“我们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调解,让调解深入小区、进入楼道,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苏志敏说,尤其是楼长等人员熟悉社情民意,调解更加有效。
近年来,佛山市充分整合社会矛盾多发领域责任部门和第三方社会力量,构建起调处“分层分级协同”工作模式,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
#升级“智慧安防”#
“监控显示三水区西南公园有烟火,马上把情况推送给森林消防支队。”4月11日下午3时21分,佛山市城市安全运行监测中心的大屏幕上显示火情报警,工作人员立即推送给森林消防部门。
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城市安全管理提质升级势在必行。佛山市委、市政府联合清华大学,通过运用物联网、视频识别、航空遥感等技术,打造了“智慧安全佛山”项目。
为推进“智慧安全佛山”项目,佛山市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智慧安全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市应急管理局成立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专班,推动项目实施。组建佛山市城市安全运行监测中心,对城市安全运行态势进行“7×24小时”值班值守、监测预警和综合研判。
“行通济”是佛山的一项传统民俗,“行通济,无闭翳”,意为“到通济桥上走一走,就能消除疾病、烦恼”。元宵节前后,人们相约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今年元宵节是3年来第一次“行通济”活动,相关部门预测将有数10万人走过长32米、宽9.9米的通济桥。
佛山市城市安全运行监测中心发挥实时监控全覆盖优势,将现场人数、实时安全风险推送给公安部门,最终共同保障元宵节期间88万人次安全“行通济”,实现刑事、治安案件零发案。
城市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佛山将进一步完善提升“智慧安全佛山”项目,推动城市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佛山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安全管理模式试验区。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罗令宙
审校:吕慧敏、冷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