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汉中,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看哭无数人!

2016-09-22 汉中大视角

点上方蓝字关注  有更多精彩等您

爱上这座城,从这里开始。带你体会不一样的汉中城!




城市建设如火如荼

在高楼大厦崛起、火车高铁铺陈的时候

汉中正变得熟悉又陌生

一些东西正在崛起

有些东西却永远的消失了...




曾经大街上那些习以为常的画面

熟悉的地方,想念的味道

如今何在?



冰棒、爆米花、麦芽糖、棉花糖......不知不觉,那些好吃鬼们曾经喜闻乐见的小零食,已经只存在于大家的脑海之中。


马头牌冰棒




“雪糕,卖雪糕”高一声低一声的吆喝声常常在街头巷尾响起。被吃货们誉为“平价中的哈根达斯”的冰棒是不少老汉中的童年记忆。



爆米花



黑色葫芦状的“炮筒”炉子在柴火上转,不一会儿就会听到“砰”的一声,白花花的米泡儿就哗啦啦出来了,香惨了!



搅搅糖



焦糖色的糖浆在两根竹签之间拉出长长的丝,浓浓的麦芽香味慢慢散开,舌尖尝到的是丝滑润泽的香甜,吃搅搅糖的乐趣便在于此。口感香糯,入喉津甜,无限留念、无限回味。



棉花糖



竹签子悠悠地转啊转,竟然转出了一朵又一朵白云。甜甜的,软软的,好像幸福那么大。放学后买一根,香甜感觉满溢心田。现在也卖的形状颜色多了起来,但是再也没有童年的感觉!



那些年,茶馆的香烟是论支卖、家里碗破了喊师傅上门补、刀钝了有磨刀匠、屋漏了找捡瓦人、有时候还有牵起马就来你家门口照相的……


户外剃头匠



一个煤炉子烧一锅开水,一根板凳,剃一个头两块钱,绝不多收,师傅手艺好,平头剪得那叫一个顺,如今已被各种高消费的理发店替代了。




吹糖人




肩挑糖担走街巷,手敲铜锣哐哐哐,

引来孩童齐围观,吹个糖人好漂亮。




上世纪80年代初,几分钱或几个牙膏皮就可以换一个糖人儿。如今儿童的玩具多了 ,糖人儿不再是哄孩子的玩物了,却已被作为一项民间艺术受到重视。




捏面人




在过去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捏面人的手艺人,背着个小木箱,挑着挑担,现捏现卖。各色面泥、刮子、竹签、梳子、剪刀这就是老手艺人走江湖捏面人的全部家当。如今走街串巷捏面人的挑担已经很少见...





箍桶匠




箍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老行当,人们习惯称箍桶的手艺人为箍桶匠。一张刨凳、一柄斧子、一个扒箍、一把锤子,在箍桶匠的手中把弄着,便成就了我们生活中的一种艺术!





钉秤匠




做秤是个精细活儿。在这“斤斤计较”之间,钉秤匠付出了他的青春与汗水。精工细作,毫厘必究,只为了手艺人的那份承诺。





修鞋匠(皮匠)




修鞋,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行当。我国皮鞋出现得很早,有文字描述的可溯至殷周。到了唐代,连女人都穿上了皮鞋。




路边的修鞋铺,和繁华的现代都市,和快速的机械化时代如此不同,它们的存在是一个城市的怀旧,也是上一个时代价值观的回响。




打铁匠


“半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千锤百炼人”,是旧时打铁匠的真实写照。一个铁砧,几杆铁锤,几把铁剪,外带风箱和火炉是打铁人的基本家当。



铁器的使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次飞跃,也是先民贡献给后世子孙的杰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演,打铁匠和铁匠炉,似乎要在无声地漠视中趋以末路,悲怆地踽踽而行。





船匠




在现代的水泥船,铁船出现之前,农、渔民劳作,出行、出海所用的船,都是木制的,而制造这些木船的工匠就被称为船匠。




在过去,船匠也是木匠,会不会造船,也成为是不是一个好木匠的标准,会造船的木匠,也称为“大木”。在没有电动工具的年底,全靠人工斧、锯、刨、钻,将船体拼装成形。





弹棉花



小时候家家户户要做被褥都会去找弹棉花的工匠,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一堆棉花被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小时候有新被子盖也是很幸福的事!




磨刀匠




“修剪子喽,磨菜刀~~~~",长吆喝似乎总会或近或远的响起。老大爷扛着一条板凳,上面有磨刀石,齿轮什么的,看他拿着菜刀在磨刀石上哗哗哗的来回磨着,不一会儿菜刀就像新的一样了?


修表匠




放大镜、酒精灯、镊子,还有灵巧的手是他们的兵器。小作坊里凝固了他们的人生画卷,见证了时间的游走。现在大家都有手机了,戴表的也越来越少了!




修钢笔



旧时的人们崇尚节俭。钢笔坏了能修则修,修钢笔大都“立等可取”。当换完笔尖、笔杆和皮胆,几分钱费用、几分钟工夫,一支被损坏的钢笔就获得“新生”了。  



如今计算机的普及和笔业的发达,钢笔逐渐被代替,修钢笔就自然地被社会淘汰了。




补锅



以前谁家的铁锅烧穿了,又不舍得丢的话,就拿出来给师傅补一补。很多人家的锅都是补了再补,一用就是好几年。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锅破了就换新的,而补锅这个手艺就渐渐地消失了。





吆喝声最能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穿梭于小巷中的买卖人,洪亮的吆喝声成了一代人的记忆。


冰棍!冰棍




早年,汉中的街头巷尾时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吆喝声。小时候,高一声低一声的吆喝,常常响起在街头巷尾。


“收!”旧书旧报纸!


那时收破烂的不像现在骑三轮车或推板车,而是挑着一副箩筐沿街吆喝,大家也称他们,但绝没有一丝鄙视。一听到吆喝声,好多人家就会拿出破旧物品来卖,比如碎铜废铁、碎玻璃、牙膏锡、旧衣裤等。


“扎筲箕!”



扎制竹器的都是一些民间的手艺人,他们挑着一副挑子沿街吆喝,挑子上立着一根根细竹竿和削好的篾子。贡院街上,三天两头就会有扎筲箕的沿街吆喝着走过。



“磨剪子唉,炝菜刀”



吆喝声故意拉得很长,一声接一声从巷里传出,就像童谣一般,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




那些与一代人记忆有关的地方消失了,有多少怀念和追忆,在以后的日子里逐渐模糊或者更加清晰!


即将消失的东关片区




即将消失的西关片区




退位的地标建筑


新时代的无锡就像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汉中是中心广场、汉中火车站、莲花池公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汉中这座城市的地标。





汉中新地标建筑


如今,汉中火车站南广场已经建设





汉江边上的的摩天360




气势磅礴的大汉山广场




夜色中的龙岗大桥、彩虹桥




兴元新区




茶城、音乐喷泉



越发展,越消失

很多熟悉的东西逐渐退位消失

很多新奇的东西冒出来了

汉中,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汉中,一座正在崛起的城市!




▍本文来源:汉中,由汉中大视角整理编辑,转载请备注来源;

▍大视角小编:小艾(微信:hzdashijiao)投稿爆料“突发事、新鲜事、不平事、有趣事、你认为有料的事”一经采用,有惊喜相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