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细说三国》:三国,不仅是历史的断章——书鉴|新华广播

2016-10-23 新华广播 新华之声


the Book · a Week
这周的书




本周推荐
《细说三国》     ——黎东方 著


《 细说三国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这么一段时期,虽为跌宕乱世,却被后人所乐道——春秋战国与之相比跨度略长,秦汉与之相较人物略显单薄,而南北朝、十六国,相比之下又少了些色彩。三国时期,三分天下妇孺皆知,说到底,还是得益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作为根据三国时期的史诗和民间传说所共同搭建的优秀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立住了这一时期的人物群像和政权更迭,更为后世人们对这一段历史的好奇心,提供了鲜活的激情和养分。


对三国历史的记载,以及后世对三国时期的年代考究,可谓卷帙浩繁。从《二十四史》到《资治通鉴》,从《三国志》到《后汉书》,诸家先贤,对史料分析经典、取舍有道,却需要相当的古文阅读水平,让很多对三国历史有由衷兴趣的读者,望而生畏。 而在现当代研究中,政治兴衰、经济、官制、文化和哲学——三国历史的各个环节散见于各处,即使各表一枝,也时而语焉不详。

张程,新华出版社资深编辑。业余作家,出版有《三国大外交》、《衙门口》、《制度与人情》等图书,在报刊发表文章多篇。
喜好历史,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古代文史是不分家的,大凡学问家或多或少都是历史学家。时至今日,历史书还有广阔的市场。但是,对历史的研读容易陷入困局,不是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沉迷于某个历史片断,津津乐道,缺乏深度和宏观掌握,更缺乏学术规范;就是一头扎进了书袋里,躲进小楼成一统,自顾自在学术道路上狂飙,写出来的文本除了少数学者无人问津。 我向大家推荐的《细说三国》一书,就没有这两方面的毛病,反而集各自的优点于一身。作者黎东方,是民国时期成长的学者,身上还有传统知识分子的博学儒雅,又经过了系统的学术训练。他讲的历史,旁征博引举一反三,自不必说,更妙的是把历史规律和深度解读,融合在看似平淡的讲述之中。 《细说三国》一书是他当年面对大众演讲的文本合集,没有大话套话,容易把人带入三国时代,又糅合了作者的切身感受与生活阅历,给我几十年后还余音绕梁的感觉。比如,黎先生评诸葛亮的过人之处,一言以蔽之就是“脑袋清楚”。短短几个字,看似草率,深思却无可辩驳,而且是先生的经验之谈。又比如,黎先生谈费祎遇刺,惋惜人才死于精神病之余,认为从疏于防范也可管见费祎的缺陷。 当年我是在家乡小县城的新华书店的角落,看到了这本《细说三国》。对历史的兴趣,在阅读中不断强化。我自己的第一本作品《三国大外交》就是多年后对本书阅读的一个反馈。一本讲述清晰、条理利落的图书,带着少年找到了一个可以驰骋的草原、一个可以退避的港湾,善莫大焉。期待您的关注和来稿

联系邮箱:radio@news.cn



· 往期链接 ·

林夕《是非疲劳》:琐碎的是非 远大的疲劳——书鉴|新华广播

什么才是人最珍贵的收藏:专访《仇焱之》作者巨国青 | 新华广播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新华微书店”


• 文章底部已经开通评论功能哦 •





新华网新华广播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