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们——瑞东“说”|新华广播

2017-08-24 新华广播 新华之声


从2012年到2014年、2017年

从32到22,再到8

这样几个简单的数字

就足以概括

纪录片《二十二》

走进观众视野所留下的第一个印象



瑞  东 “说”

她们





  

·

·

·

·

·

·

·

·

·

·

·

·

·

这部纪录片给我这样的感觉:几个老人都已经几乎走完了她们的一生,和家人一起颐享天年,平静面对生命的终点。半个多世纪以来,她们把最深的伤痛藏在心底,坚强地淌过了岁月这条波折的河。可是今天,她们却选择把伤口坦露出来,只是为了在入土为安前给历史一个交代 。这也是导演拍摄这部纪录片的终极目的,顶着给老人们造成二次伤害和社会舆论误解的风险,正是为了用历史的真相还受害者们一个公道。历史的真相需要被更多人知道和记住,公之于众的真相会一直叩问犯罪者的心灵,直到他们给予迟到许久的道歉和赔偿。



老人们晚年的生活坚强而隐忍,成为慰安妇的经历虽然遥隔半个多世界,可是给她们的身体和心灵上留下的伤残却是终身的。有许多老人都选择去遗忘过去痛苦的回忆,可最终还是在镜头前揭开了伤疤。朝鲜族的老人在谈起与日军接触的回忆时嘴上说着过去的事都忘了,可是她的眼睛里分明闪烁着恐惧与痛苦,不出一会便开始表情狰狞地抹起眼泪。她还说不想回去家乡,因为家乡没有亲人,被问起童年的歌谣也笑着说完全不记得了。然而可能是记者再三要求,过了一会她就开始心满意足地唱起了”阿里郎”和”桔梗花”,两首歌都完整地唱下来了,每一句歌词都那么清晰,让我心里一酸眼泪直流。原来这种嘴上说着”忘记”的固执,是老人自己磨成的自我保护的茧,然而童年和年轻时的幸福或苦痛,终究是伴随一生的。


导演的表现手法非常平实,基本上是人物,场景与提示字幕的结合,在情节上没有一丝人为勾勒的痕迹。山西的漫山雪景衬托下葬时的荒凉,海南的电闪雷鸣和大雨、滴雨的屋檐和睡在屋内或坐在屋门口的老人互为呼应,增添了几分凄寒。中间的几次换场景都有窗外的晴空和灼灼的烈日,为老人们痛苦的讲述提供反差式的对比,似乎也寓意着黑夜终有被阳光驱散的一天。

 

也要感谢导演把煽情降到了最低,却在老人们平淡的生活记录和讲述中给我们震撼和反思的空间。影片最后屏幕上滚动的三万多名众筹者的名字让我再一次湿了眼眶。这是中国第一部由社会力量推动完成的纪录片电影,而它一定可以带动更大的社会力量,去唤醒国人的记忆,去叩问犯罪者的良知。所以这是为什么有人说这部电影承载的意义超过了电影本身。


当然,这部电影从没有引导我们重拾仇恨,只是用自己的力量,为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留下了最贴近那段历史、以及那些老人的影像。在节目的最后,请允许我为大家分享一段我自己非常喜欢的演讲,来作为这期节目的结尾。


人生的意义不只是为了传承我们的基因,我们留下的东西远远不止是DNA。通过言语、音乐、文学以及电影……我们所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愤怒、快乐以及忧伤……这些才是我们将要传递下去的东西。也是我们存在的理由。我们需要将这个火炬传递下去,让我们的后代透过它的光芒阅读我们混沌而悲伤的历史。在这个数字时代,我们有着太多的魔法可以完成这件任务。也许有一天人类这一种族会终结,新的种族会统治着地球。地球未必会永久存在下去,但我们仍有责任留下我们曾经生活过的痕迹。缔造未来与保护过往历久弥新,在本质上是一件相同的事。








主播:高瑞东


瑞东“说”每周四更新





往期链接


每一个向死而行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

犯我中华者 虽远必诛

光影之中 回望铁血征程

一个共和国的诞生

我们的正义从何而来

宁愿一生孤独,不愿随波逐流

探寻夏季达沃斯黑科技“旋风”

有些事现在不做 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新华广播两周年 伴你同行

少年的残酷忧伤

儿童节,让我们做回孩子

锻炼,究竟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如果经历是爱情,记忆也是

梦想让生活可以忍受

湖南台+青春剧=?


• 文章底部已经开通评论功能哦 •


监制:刘宏伟

主编:赵艳

主播:高瑞东

编辑:董晋

编辑:史振力(实习)

新华网新华广播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