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主要国家海军主战装备发展分析

2017-02-22 战略前沿技术

本文由现代军事(ID:xiandaijunshi)授权转载,作者:李红军

没有形成一定的装备规模,就无法构建强大的力量体系。即使是在世界各国海军广泛追求质量效益的今天,足够数量的主战装备仍然是构成强大海军的基础。海基战略核打击装备、以航母为核心的远洋作战装备、以两栖攻击舰为核心的两栖作战装备、以舰载机为核心的航空装备等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海军装备发展的重点,构成了这些国家海军主战装备体系的主体。

▲海基核力量是世界主要有核国家非常可靠的“第二次核打击力量”,构成了战略核力量的中坚


以弹道导弹核潜艇为核心的海基战略核打击装备



海基核力量是世界主要有核国家非常可靠的“第二次核打击力量”,构成了战略核力量的中坚。从世界范围看,美、俄等主要有核国家高度重视海基核力量的发展。尽管全球安全格局发生了重大演变,但是美、俄等主要有核国家认为,虽然全球核战争的威胁日渐遥远,也不能排除重新出现重大核威胁的可能性。因此,美、俄等主要有核国家仍继续根据国家战略和海军战略的需要,保持一支符合国情的适当的海基核威慑力量。

美国海军现有14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分别配属于班戈和金湾两个基地。平均每年有2艘艇处于换料大修状态,剩余的12艘艇中,有8~9艘会同时出海进行战备值班。根据战略作战计划,战备值班艇中的4~5艘要时刻瞄准俄罗斯和中国境内的打击目标,在其巡逻海域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美国海军弹道导弹核潜艇部队规模相对稳定,冷战后其巡逻次数呈现波动下降态势。从1999年的每年64次已经下降到2011年的每年28次,降幅达50%以上。每次巡逻的时间从40天到100天不等,平均时间为70天左右。但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美国弹道导弹核潜艇在太平洋水域巡逻的比例逐渐提高,体现了对亚太地区的重视和防范态势。每艘俄亥俄级装备24具导弹发射筒,发射“三叉戟”Ⅱ D5潜射弹道导弹(SLBM),每枚导弹可携带W76-0、W76-1或者W88/Mk5弹头,设计弹头携带量为12个。目前,美国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实际部署导弹数量为239枚,平均每枚导弹携带4~6个弹头,总数约为1150个。按计划,14艘俄亥俄级将于2027年起以每年1艘的速率退役,2040年退役完毕。为确保弹道导弹核潜艇顺利更新换代,美国已经开始研发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SSBN(X),首艇计划2021年开始建造,2031年开始部署。SSBN(X)计划建造12艘,小于现役俄亥俄级。但由于SSBN(X)在全寿期内无需进行换料大修,全部12艘艇均可常年执行任务。因此从实际可执勤数量看,未来美国海基战略核力量发射平台与目前持平。SSBN(X)携带16具弹道导弹发射筒,在其服役的头十年,将装备经过现代化升级的“三叉戟”Ⅱ D5导弹,加装新型制导系统,突防能力和打击精度将优于现役D5型导弹。

俄罗斯现有9艘德尔塔级、1艘台风级和3艘北风之神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每艘德尔塔级装有16具弹道导弹发射筒,6艘德尔塔Ⅳ型全部部署在北方舰队。3艘德尔塔Ⅲ型全部部署在太平洋舰队。台风级主要用于武器试验平台。北方舰队的6艘德尔塔Ⅳ型艇构成了俄罗斯海基战略核力量的主力,这些潜艇在1984年至1990年间服役,全部换装了改进型SS-N-23潜射弹道导弹,即新型“轻舟”潜射弹道导弹,每枚导弹带有4个弹头。太平洋舰队3艘德尔塔Ⅲ型艇服役时间较长,在1979至1982年间就已经投入使用,配备SS-N-18潜射弹道导弹,每枚导弹带3个弹头。俄罗斯弹道导弹核潜艇的使用率逐年下降,从1991年的37次下降到2011年的5次,降幅为86%,个别年份甚至未进行一次巡逻。目前,俄罗斯正在建造8艘北风之神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以替代9艘德尔塔级,现已服役3艘,每艇装备16枚SS-N-32“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从数据对比分析,9艘德尔塔级共装备144枚导弹和528个弹头,8艘北风之神级共装备128枚导弹和768个弹头。从发展趋势分析,潜射弹道导弹数量虽然下降,但导弹作战能力和核弹头数量都将提升。预计俄罗斯海基战略核力量在2022年部署的弹头总数超过当前水平,使得海基战略核力量在俄罗斯整体核力量中的比重提高。

英国目前仅保留海基战略核力量,拥有4艘前卫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每艇可携带“三叉戟”Ⅱ导弹16枚。该国现有该型导弹仅50枚,截至2006年公布的弹头库存量为200个。2006年12月,英国宣布将核弹头数量从200个削减至160个。按照目前其“三叉戟”Ⅱ导弹大部分携带3个弹头推断,160枚可部署弹头的数据是可信的。2015年,英国决定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建造数量仍保持4艘。从未来发展看,前卫级首艇将于2022年左右退役,新一代潜艇首艇将于2024年左右服役,新艇仍将携带“三叉戟”Ⅱ D5导弹,但单艇携弹量将减为12枚。

法国目前保留海基和空基战略核力量,并以海基为主,实战部署核弹头约336个。其中,空基战略核力量为60架“幻影-2000 N/ASMP”轰炸机,每机携带1枚单弹头巡航导弹。海基目前拥有4艘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每艇可携带16枚M45型潜射弹道导弹,搭载弹头数量为4~6个。其实际导弹生产数量只有46枚,即最多276个弹头。据此计算,目前海基核弹头占其全部核弹头的82%。从未来发展看,鉴于凯旋级为1997年服役的潜艇,役龄较短,目前法国尚无新一代潜艇发展计划,未来凯旋级将全部换装M51导弹。

上述四国潜射弹道导弹均具备较高的突防能力和打击精度。美国和英国的“三叉戟”Ⅱ导弹射程最远,达12000千米,精度最高,CEP为90米。俄罗斯的“轻舟”导弹射程已经突破10000千米,“布拉瓦”导弹的CEP已降至250米。法国现役M45导弹的射程为6000千米,新型M51导弹可达9000千米。M51导弹装备有隐身设计的弹头和先进的诱饵装置,有效提高了导弹的突防能力,同时通过采用星光制导技术和卫星/惯性导航技术,精度也大幅增加。


以航母为核心的远洋作战装备



航母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和海上力量的核心装备,无论是奉行全球战略的美国海军,还是俄、英、法、印等已装备航母的区域性海军强国,都将航母视为海军装备发展的重点。目前,共有7个国家拥有18艘航母,包括美国10艘尼米兹级大型核动力航母、俄罗斯1艘满载排水量5.9万吨的“库兹涅佐夫”号中型航母、法国1艘满载排水量4.2万吨的“戴高乐”号中型核动力航母、印度1艘满载排水量4.6万吨的“维克拉玛蒂亚”号中型航母和1艘小型航母,意大利、巴西和泰国分别拥有1艘或2艘中小型航母。此外,全球共有6个国家正在或计划研制新一代航母,主要包括美国福特级大型航母,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中型航母,印度“维克兰特”号国产中型航母,俄罗斯和法国也在研发未来航母。航母在遂行作战任务时,通常配备能够执行远洋作战任务的攻击型核潜艇和大中型驱护舰,以混合编队形式出现。美国航母打击群构成最为完善,最具代表性。其标准编成包括8艘舰艇,即1艘航母、5艘大型水面作战舰、1艘攻击型核潜艇以及1艘补给船。平时,美国海军一般派出单航母编队显示存在或执行巡逻;战时,通常集中2~3个航母编队组成加强型特混舰队遂行作战,配属各型舰艇20~30艘、舰载机160~240架。其他国家海军通常以1艘航母为核心,辅以攻击型潜艇、大中型驱护舰和补给舰船等组成航母编队执行任务。

攻击型核潜艇和大中型驱护舰是航母编队的标配。目前,美国海军拥有攻击型核潜艇55艘,万吨级巡洋舰和驱逐舰84艘;俄罗斯海军拥有攻击型核潜艇26艘,常规潜艇19艘,巡洋舰和驱逐舰19艘;英国海军拥有攻击型核潜艇7艘,大中型驱护舰19艘;法国海军拥有攻击型核潜艇6艘,大中型驱护舰16艘;印度海军拥有攻击型核潜艇1艘,常规潜艇13艘,大中型驱护舰22艘;意大利海军拥有常规潜艇6艘,大中型驱护舰14艘。

国情和军情是决定航母、攻击型核潜艇等主战装备发展的现实因素。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推行全球进攻战略。按照美国海军11个航母打击群的标准配置,其攻击型核潜艇数量至少为11艘,考虑到其海上巡逻部署、为弹道导弹核潜艇护航、情报收集等任务需要,实际拥有55艘攻击型核潜艇。大型作战舰数量至少需要55艘,考虑到执行弹道导弹防御任务以及组成两栖打击群的任务需要,实际拥有84艘大型作战舰。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结合本国实际,合理确定航母的数量规模,由于航母数量少,现有潜艇和水面作战舰数量规模完全可以满足组成航母编队以及执行其他任务的需要。印度海军要实现拥有三个航母战斗群的目标,考虑到其现有常规潜艇老化以及驱护舰数量不足等现状,需加紧建造先进常规潜艇,未来将研制或继续租借攻击型核潜艇,并大量发展大型驱护舰,计划建造加尔各答级驱逐舰、什瓦里克级护卫舰等大中型驱护舰。


以两栖攻击舰为核心的两栖作战装备



两栖攻击舰以强大的前沿存在、立体投送和两栖作战能力,深受强国海军的重视和发展。美国海军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两栖攻击舰队,除了8艘黄蜂级和1艘美国级两栖攻击舰外,还有22艘万吨级船坞登陆舰和两栖船坞运输舰,目前正在建造新一代美国级两栖攻击舰和研发新一代大型两栖舰LR(X)。英国海军拥有3艘两栖攻击舰(即1艘“海洋”号和2艘海神之子级)和3艘湾级船坞登陆舰。法国海军现有3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另有1艘闪电级船坞登陆舰和2艘巴特拉尔级运输登陆舰。西班牙海军拥有1艘“胡安·卡洛斯一世”号两栖攻击舰和2艘加利西亚级两栖船坞运输舰。韩国拥有1艘“独岛”号两栖攻击舰。

两栖攻击舰是各国两栖编队的核心。美国海军2015年版《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提出,大型两栖舰的数量规模为33艘。美国海军两栖戒备大队的标准编成由3艘大型两栖舰组成,即1艘两栖攻击舰、1艘两栖船坞运输舰和1艘船坞登陆舰。由此可见,美国海军能够组建11个两栖戒备大队。如果对两栖戒备大队进行扩编,每个大队增加3艘水面作战舰和1艘攻击型核潜艇,则扩编为远征打击群。

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海军两栖攻击舰分别能够与与本国船坞运输舰或船坞登陆舰进行混编,实现联合作战。韩国海军未来将再建造1艘独岛级两栖攻击舰,并用4艘新型坦克登陆舰替换现有鳄鱼级坦克登陆舰。通过以两栖攻击舰为核心,联合新造的坦克登陆舰以及水面作战舰,韩国海军也能够组建两栖特混编队。日本海上自卫队现有3艘大隅级两栖船坞运输舰,正寻求发展两栖攻击舰。此前,日本海上自卫队曾提出以1艘船坞登陆舰和3艘坦克登陆舰组成两栖战斗群的设想,一旦日本拥有两栖攻击舰,将可能组建以两栖攻击舰为核心,辅以两栖船坞运输舰的两栖战斗群。

西班牙海军“胡安·卡洛斯一世”号两栖攻击舰


以舰载机为核心的海军航空装备



舰载机以航空母舰或其他舰船为基地,与载舰综合一体,可远离陆岸实施机动作战,攻防兼备,以攻为主、能够执行多种作战任务。美国是拥有舰载机及海军岸基飞机数量最多的国家,现有主要飞机约2821架,其中舰载机2643架,岸基飞机178架。美国海军航空兵以联队形式进行编组,分为舰载机联队与岸基航空兵机种联队。舰载机联队标准编制各型飞机70余架,可组成4个战斗攻击机中队(48架战斗攻击机)、1个战术电子战中队(4架电子战飞机)和1个空中早期预警中队(4架预警机),此外还包括10余架直升机和运输机。美国F/A-18C/D或F/A-18E/F战斗攻击机可通过改变机载武器和装备,遂行对海、防空、反舰、对陆攻击等任务。在直升机方面,美国海军也强调一机多型、一机多能,逐渐用MH-60R/S直升机替代SH-60B、SH-60F等直升机。

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其海军航空兵力量大为削弱,尤其是在只拥有1艘航母的条件下,海军航空部队的舰载战斗机和轰炸机力量非常有限,现有主要飞机共约312架,其中舰载机166架,岸基飞机146架。主力舰载机是执行反潜任务、为导弹提供中继制导的“卡-27”直升机。直升机的作战能力和作战半径有限,根本无法与美国航母舰载机争夺海上制空权。在俄海军把大部分岸基航空装备移交给空军后,规模进一步缩减,现役岸基飞机基本是苏联时期研制和服役的,型号老旧,已处于退役淘汰的边缘,但仍具有一定的远海巡逻和侦察能力。

英国海军现有主要飞机共约174架,其中舰载机167架,岸基飞机7架。总体来看,英国海军航空兵力量薄弱,以舰载直升机为主,可遂行反潜、反舰、侦察、搜索与救援等任务。必要时,英国海军航空兵可依靠陆/空军航空兵力支援,实施联合作战,以弥补能力缺失。目前,英国空军和陆军有100余架各型飞机可同海军航空兵共同执行各种海上任务。

法国海军在航空平台方面奉行独立自主的发展政策,先后自主开发了“超军旗”、“阵风-M”、“超黄峰”、“海豚”等多个平台,型号和数量较多,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航空装备体系。法国海军现有主要飞机共约176架,其中舰载机133架,岸基飞机43架。

印度海军现有飞机约203架,其中舰载机129架,岸基飞机74架。其机种较齐全,但数量较少,特别是除“米格-29K”之外,其余机型的服役时间过长,机体老化严重,事故率较高,且每种机型的数量仅有几架或十几架,因此其作战能力十分有限。

与上述国家不同,日本由于自身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其生存与发展主要依赖海上交通,因此极为重视反潜兵力建设,特别是固定翼巡逻机的发展。日本海上自卫队现役舰载机全部为反潜直升机,另有79架反潜巡逻机,规模仅次于美国海军。


2016年世界海军武器装备看点

作者:春水

本文由军事文摘(ID:mildig)授权转载

本文发表在《军事文摘》2017年第1期

2016年,海军可以说是“出尽风头”,热点地区都有海军的存在。南海,美国军舰一年内多次强闯中国岛礁12海里,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地中海,俄罗斯航母远涉重洋首次进行实战,舰载机参与了俄军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那么,在2016年,全球海军武器装备发展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呢?


大国标配:航母发展方兴未艾



提到航母,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一艘或多艘航母在“一帮小弟(护航舰艇)的簇拥下”浩浩荡荡行驶在广袤的大洋上,这就是威风凛凛的航母战斗群。航母战斗群是目前世界上攻防能力最强的海上舰艇编队,航母是航母战斗群中的“大哥”,也是航母战斗群进攻和防御的主要输出平台,同时也是一个海洋大国国家利益的有力支撑。因此,不少世界大国都在积极地发展航母。

美国是目前拥有航母数量最多的国家,现役“尼米兹”级航母研制成功之后就开始寻求下一代航母,这就是即将完成建造的“福特”级航母首舰“福特”号。2005年,诺·格公司旗下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切割了CVN-78“福特”号的第一块钢板。“福特”号航母长330米,宽41米,满载排水量约为10万吨。舰首和斜角甲板设置了4具先进的电磁弹射器,航母可搭载75架以上舰载机,包括F-35C、F/A-18E/E、EA-18G、E-2D和MH-60S/R等先进战机。由于采用了电磁弹射器和新型着舰阻拦装置,舰载机出动效率较“尼米兹”级提高了25%,日出动量160架次,紧急情况下,可连续4天达到270~310架次/每天。舰载机联队一天能打击的目标数量由现在的700个增加到1200个,打击能力提高近一倍。但“福特”级航母先进的背后是采用了大量新技术和新设备,导致建造成本上升和服役日期一推再推。据报道,建造成本比原计划上涨了20多亿美元,服役时间则推迟到2017年。

作为第一个建造真正意义上航母的国家,英国航母在2016年也有新进展。“伊丽莎白女王”级首舰“伊丽莎白女王”号已经完成舰岛的吊装工作,将在2017年初进行首次海上测试。其姊妹舰“威尔士亲王”号航母的建造工作目前同样正在福斯湾的罗塞斯进行。“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长280米,宽74米,排水量6.5万吨,比英国现役“无敌”级航母大近3倍,可搭载40架战机,这也是英国有史以来建造的排水量最大的航母,在“玩转”近40年的小航母之后,英国海军再次迎来了大航母,对英国海军来说意义非同一般。

1 已经基本完成建造的“伊丽莎白女王”号

美国著名的海军战略家马汉有一句名言:“谁控制了印度洋,谁就控制了亚洲。”长期以来,印度一直为用自己国名命名印度洋感到骄傲,也一直将印度洋视为“命运之洋”“未来之洋”。为了让其变为“印度之洋”,印度建国之后一直重视海军的发展。印度对航母情有独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独立后不久在国家百业待兴的情况下,不惜重金从英国购买退役的轻型航母“大力神”号,并将其更命名为“维克兰特”号,由此成为战后亚洲第一个拥有航母的国家。

目前,印度海军拥有2艘航母—“维兰特”号和“维克拉马蒂亚”号,为了实现“三航母战略”,印度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在2005年4月11日开工建造。由于“维兰特”号过于老旧,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港口维修。为了替代“维兰特”号,目前印度在酝酿建造第二艘国产航母—“维沙尔”号,该航母计划于2030年或稍晚时候服役。据媒体报道,“维沙尔”号将采用核动力推进,排水量超过6.5万吨。对于印度雄心勃勃的国产航母计划,外界并不看好。分析认为,印度建造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的项目因经费和技术问题正屡遭延迟,在此背景下,印度推出雄心勃勃的核动力航母计划显然不顾客观现实。

2 正在建造的印度“维克兰特”号航母

虽然目前“航母衰弱论”或“航母无用论”仍有不小的市场,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航母这种武器装备的“生命周期”还有很长。因为电磁弹射器、第四代舰载机、隐身无人作战飞机等新技术或新装备的出现进一步增强了航母的进攻和防御能力,航母仍然是未来的“海上霸主”。因此,世界主要大国未来仍会积极发展航母。从目前航母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大型化是主要的技术趋势之一。无论是传统的航母大国,还是新兴航母国家,在建的航母均是中型以上航母。排水量增加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携带更多的舰载机和设备,航母攻防能力更强。此外,各国新型航母都会根据国情和军情将先进武器或设备应用到航母上,比如先进相控阵雷达、电磁弹射器和舰载武器等。


舰队核心:驱护舰不断发展



驱逐舰和护卫舰是海军装备序列的古老舰种。通常意义上,驱逐舰比护卫舰“高档”一些,尤其是大型驱逐舰,其具有排水量大、适航性好、武器齐全等优点,可执行防空、反舰、反潜和对陆攻击等任务,是各个大国海军的主要武器装备之一。比如中国的052C、美国的“阿里·伯克”级和日本的“金刚”级。随着人类造船技术和相关舰载武器技术的发展,护卫舰演变成海军装备序列中的重要舰种,护卫舰吨位低于驱逐舰,自持力和作战能力也逊于驱逐舰,主要担负反潜、巡逻、护航等作战任务。护卫舰造价也普遍低于驱逐舰,是各国海军装备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舰种,据统计世界上有超过80个国家装备了护卫舰,而装备现代意义上驱逐舰的国家不超过15个。

2016年“最火”的驱逐舰当属美国“朱姆沃尔特”号(DDG1000),该舰集成了大口径先进舰炮、双波段雷达、新型垂直发射系统等大量先进技术。但就是如此先进的一艘战舰却频出“洋相”,最近的一次事故是在2016年11月通过运河下半段驶往母港圣地时发生故障,滞留在巴拿马运河。在2016年9月,“朱姆沃尔特”号在出海测试前夕被发现故障,舱外的水进入了螺旋桨轴的发动机润滑系统。

“朱姆沃尔特”号是美国最新研制的驱逐舰,2013年下水,耗资大约44亿美元,算得上是美国海军最贵的驱逐舰。该型驱逐舰采用隐身设计,涂敷了隐身涂料,以降低被雷达发现的概率。虽然驱逐舰长183米,但从雷达上看上去就像艘渔船。由于该型舰艇的自动化程度很高,船员只需148人。

曾头顶光环、令众人瞩目的“朱姆沃尔特”号驱逐舰却饱受质疑,建造数量也从32艘削减至3艘,整个项目几乎沦为鸡肋,令人唏嘘不已。多家媒体与专业人士对其舰体的适航性、过于高昂的成本表达了怀疑与批评。其过于出色的隐身性,又引发渔民、商船等民用船只对海上航行安全的忧虑,迫使其不得不加装一些特殊材料,以提高在雷达上的可辨识度。此外,最饱受争议的内容还是火力配置与作战定位。“朱姆沃尔特”号诞生于美国“由海向陆”的指导战略,该战略淡化了冷战时代在大洋上进行反潜和争夺制海权的色彩,强化了近海作战和对陆攻击,主要任务是提供前沿存在和威慑、支持特种部队作战,进行远程火力支援,以实现“前沿部署”“前沿作战”等作战概念。由于无法适应目前的美国海军战略,举步维艰。

在护卫舰方面,英国26型和俄罗斯22350型护卫舰是2016年两大明星护卫舰。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2016年11月5日报道称,国防部与英国BAE公司达成协议建造8艘26型新型护卫舰,虽然合同仍有细节需要完善,但英国国防部长迈克·法伦称,对建造时间很有自信。

BAE公司对26型护卫舰做过多次调整,是一级以反潜为主的多用途大型护卫舰。相较于早期的版本,新版26型的上层结构设计有显著的不同,舰桥容积扩大并完全与船舷融为一体,雷达隐身性能更好。该舰标准排水量5000余吨,满载排水量超过6000吨,采用模块化设计。作为一款以反潜为主的多用途护卫舰,26型护卫舰配备了完善的搜潜和攻潜系统,包括舰壳声呐、拖曳线列阵声呐、反潜直升机和3联装鱼雷发射管。除了反潜武器,舰上配备了舰炮、近防系统和垂直发射装置,可发射防空导弹和“战斧”巡航导弹。

2016年,俄罗斯22350型护卫舰首舰“戈尔什科夫”号进行了多次海试,计划在年底交付俄罗斯海军。22350型护卫舰作为俄罗斯冷战后设计并采购的第一款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大型护卫舰,改变了苏联时期在护卫舰设计倾向于专用化、侧重于某种能力而弱化其他能力的发展思想,而将强大的反舰、反潜和防空反导等多种作战能力集于一身,成为作战能力均衡的多用途护卫舰。22350型护卫舰采用了当下流行的隐身设计,一条弧形的折线将舰体和上层建筑一分为二,上层建筑向内倾斜,舰体表面光滑整洁并采用了隐身设计的桅杆。该舰舰首前安装一门A192M主炮,副炮近防武器为卡什坦系统,全舰配有48垂发,其中32垂发配有舰载防空导弹,另外16个可发射“宝石”超声速反舰导弹或“口径”对陆攻击巡航导弹。

虽然22350型护卫舰首舰已经服役,但未来发展前景却不容乐观。该级主机组合中的两具M90FR燃气涡轮由俄罗斯土星公司和乌克兰曙光机械设计研究所合作开发,受俄乌关系恶化的影响,乌克兰中断供应该燃气涡轮。据悉,目前该级舰艇只有前2艘装备了完整的动力系统,后续舰艇需装配的燃气涡轮,俄罗斯目前决定由土星公司独立研发,这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此外,首舰海试过程中暴露了不少问题,也影响了其后续发展。“戈尔什科夫”号在2014年9月就开始海试,本应于2015年11月服役,然而先是发动机着火,之后又发生A-192舰炮故障,一再被迫推迟交付,直到2016年年底才能交付俄海军。 


水下杀手:潜艇



被称为“水下杀手”的潜艇在2016年也有大新闻。2016年7月,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了皇家海军“三叉戟”弹道导弹核潜艇更新计划,这项计划包括建造4艘新的核潜艇以替代原有的4艘“前卫”级核潜艇,总造价预计将达到310亿英镑(约合411亿美元),预计将在本世纪30年代中期建造完成。“继承者”级将会采用美国的导弹发射筒和“三叉戟”导弹,其导弹发射筒与潜艇舱段实现了一体化、通用化,每个通用导弹舱段配备了4根导弹发射管,采用2个通用导弹舱段,总共携带“三叉戟”II D5LE的数量为8枚。导弹采用改进型“三叉戟”II D5LE,该导弹在“三叉戟”II D5基础上换装了新型制导系统,此外可能采用改进型核弹头或新型核弹头,综合性能较“三叉戟”II D5导弹有较大提高。

3  “继承者”航母切割第一块钢板

2016年4月,澳大利亚公布了大洋-1000潜艇项目招标的获胜者,澳大利亚并没有选择外界呼声最高的日本“苍龙”级潜艇,而是选择了“短鳍梭鱼”Block 1A。该潜艇是法国DCNS造船公司专门为澳大利亚皇家海军设计的潜艇竞标方案,该潜艇将采用泵喷推进,设计方案参考了法国海军的“梭鱼”级核动力攻击型潜艇,满足竞争性评估程序要求。潜艇艇长超过90米,水下排水量超过4000吨,能够服役至2060年,配备了先进的作战系统、潜射武器,可执行反舰、反潜和对陆攻击等任务。

俄罗斯海军副总司令、海军中将亚历山大·费多坚科夫在2016年5月31日表示,俄海军司令部作出最终决定:为太平洋舰队建造6艘基洛级636.3型柴电潜艇。636.3型潜艇是俄在636M型潜艇基础上研制的自用型号。636.3型潜艇在艇体结构、主尺度等方面与636M潜艇基本保持不变,主要是采用了功率更大、振动更小的新型发动机,探测设备和指挥控制系统也使用了新设备,综合作战能力较636M型潜艇有较大提高,其最大的特点是配备了“口径”巡航导弹,该导弹射程超过1500公里,可远距离打击陆地固定目标。2015年12月,俄罗斯海军636.3型潜艇“顿河畔罗斯托夫”号潜艇向叙利亚ISIS发射了“口径”巡航导弹,这是该潜艇首次使用巡航导弹进行实战。

4 准备下水的636.3型潜艇

从上述三个潜艇领域的热点话题可以看出,弹道导弹核潜艇作为核大国海基核力量的基础,地位和作用都非常重要,各核大国都非常重视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发展。其实,除了英国“继承者”,美国SSBN(X)、俄罗斯“北风之神”等都是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典型代表。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更重视潜艇的隐身性能,通过采用消声瓦、减震浮筏、电推进等降低潜艇噪声的技术,进一步提高潜艇的生存能力。在常规潜艇方面,大型化和多用途化是常规潜艇的两大发展趋势。大型常规潜艇可以携带更多的燃料和武器,并为装备AIP系统提供足够的空间,进一步提高水下续航能力。多用途化的最大特点是可携带对陆攻击的远程巡航导弹,比如“短鳍梭鱼”Block 1A型和636.3型都具备发射远程巡航导弹的能力,而这以前往往是核动力潜艇的专利。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着眼科技未来发展,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安全、知识产权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价、项目筛选,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培训等服务,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