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技术与创新的计量与评价

2017-02-27 战略前沿技术


技术与创新的计量与评价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何小敏  中关村巨加值科技评价研究院理事长

本文由作者授权转载

摘要:要实行创新驱动发展的国策,首先就要解决技术与创新的计量问题,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按照马克思的分析,创新是资本的属性决定的,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所以,创新活动是经济行为的一部分,也必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型为非完全市场经济,科技与经济目前仍然是“两张皮”,此种现象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结果。科技产业化的关键在于科技的商品化,商品化的前提在于可计量性,没有计量就无从评价。

 

1. 引言



工业化的标志是标准化。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通过引进技术和质量管理体系,制造流程实现了标准化,快速成为了制造业大国。但是,研发流程还没能标准化,所以,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只有实现了研发流程、创新流程的标准化,中国才能成为制造业强国。

古代秦国能够统一中国,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推行了统一度量衡和统一文字,就是当时的计量与评价标准,使得秦国生产力与战斗力水平超越其它各国,才有了统一的中国并延续至今。近现代工业革命和列强的发展史证实了,标准化对科技、创新和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为此,本文重点讨论如何依据国家标准《通则》解决知识、技术、管理与创新的计量和评价问题。


2. 技术与商品



商品的经济学定义是,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用于交换的产品或服务。价值是通过交换实现的,价值与价格往往是分离的。我们生活中凡是不可计量的,都是无价的、无法交换的、也就不能成为商品。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目前所有的技术交易市场都陷入空有市场而无交易的窘境的原因。如果场外成交的合同不拿到技术交易市场去登记,连“成交额”也没有。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目前在中国,劳动和资本的活力已经迸发出来(按劳分配、按资分配已成熟),因为蓝领劳动的计量问题100多年前美国的经济学家泰勒已经解决了,资本的计量也因为货币的使用迎刃而解,这二种商品都是可计量的;而白领的工作恰恰涉及了知识、技术、管理的创新,这些方面的计量问题我们还没有解决。因而,知识、技术、管理的活力尚未迸发(“按知分配”尚无制度),原因就在于没有计量它们的好方法。


3. 技术与创新的计量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必需引入新的方法——基于计量模型的系统工程,见表-1。

表-1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坐标

传统的系统工程(TSE)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

英文

Traditional System Engineering

Model-Based System Engineering

开始

年代

1969年美国军用标准MIL-STD-499《系统工程管理》颁布,将人们探索十多年的方法变成一套标准

国际系统工程学会《系统工程2020愿景》指出:系统工程的未来是基于模型的,仍处在探索期

根基

基于自然语言(分析模型);人可以有N种理解,但是,计算机无法理解

基于专用语言(计量模型);唯一定义,人和计算机都能理解

数据

代际

在“第三范式(计算机算)”的范围内定义(本地数据库)

在“第四范式(云计算)”的范围内定义(大数据) 

时代

适用于工业经济/大工程时代

适用于知识经济/大数据时代

现代化

全面性/准确性/一致性

(文字表述/非结构化/无法计算)

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

(数字表述/结构化/可以计算)

延迟

系统中任何一个底层的细节变化,在顶层都延迟反映出来/多层垂直 

系统中任何一个底层的细节变化,

在顶层都实时反映出来/两层扁平化 

协同

范围

全单位协同创新(封闭式)

全社会协同创新(开放式)

速度

要求

追求技术创新项目数量(要素) 

追求技术创新速度、投入产出效率(能力)

说明

任何复杂系统,都有其固有简单性(Inherent Simplicity):无论什么环境,什么事情,不管表面上看起来如何复杂,都是可以很快找到一个核心问题(Core Problem)的(此处为创新的计量问题)。只要集中“资源”解决核心问题,整个系统就可以很快得到改善


4. 国家度量衡——技术的计量工具



《通则》于2009年颁布生效,但科技、教育、学术、经济、产业等各界知道此标准的人寥寥无几。此外,若从表面来看这部标准,不深入研究也是很难操作的。而《通则》就是计量知识、技术、管理的度量衡。

该标准的最大价值就是为我们提供了基本计量标准和工具:WBS、WBE、QCD、TRL(概念源自美国的标准)。为便于读者理解,现将这些基本概念简述如下。

WBS/WBE

任何一个科技项目(包括知识、技术、管理,下同)都可以视为一个WBS。每一个WBS是由若干个WBE组成,WBE是科研项目的交付物、科技成果、技术载体,也是技术合同的标的。

我们将WBE归纳为16种,分两大类:主成果(或主交付物):硬件、软件、工艺、方法、商业模式、服务(可以直接产业化,易于变现);副成果(或副交付物):标准、专利、论文、著作、报告、培训、试验、图纸、文件、合同(很难直接产业化,不易变现)。常用的:硬件、软件、标准、专利、论文。科技的门类、领域、专业可以有很多种,但是交付物不外乎这16种。

WBS分解为WBE的主要作用就是确定新科技的载体(表达物或是交付物)。WBS就好比一部机器,我们把它拆开来,找出哪一个零件WBE是采用新技术制造的,那就是我们要计量和评价的对象:创新点的载体。

QCD

每一个WBS/WBE都有一组QCD指标(Quality技术质量,Cost成本,Delivery进度)。QCD构成了一个可以进行测量、计算的各类技术、成本、时间指标的量化集合概念,它描述了任何一个WBS/WBE某个时点的技术经济状态。任何一个WBS/WBE的QCD值变化的记录,就是其“成长记录”;这些是技术凭证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WBS的QCD都是由组成它的所有WBE的QCD集合而成的。

TRL

它是一把通用计量标尺——用来计量每一个WBE的技术处于第几级。TRL1~9级描述了一个“科研项目”完整的、可视化的、变化与发展的普遍规律。TRL描述了一项技术从创意产生到研发完成的过程,是对科研项目的总体状态进行表述、计量、评价和管理的重要工具。技术的专业、门类、领域有很多种,每一个领域的技术都有一个自己专属的TRL标尺,相应的每一个级别的定义会不同。

表-2  TRL(技术就绪水平)计量模型

技术成熟度计量模型

图示

TRL级别

简称

国标定义

力量

 

知识

第九级

系统级

实际通过任务运行的成功考验,可销售(商业化生产)

第八级

产品级

实际系统完成并通过实际验证

第七级

环境级

在实际环境中系统样机试验结论成立(工程样机验证)

第六级

正样级

相关环境中的系统样机演示

第五级

初样级

相关环境中的部件仿真验证(关键工艺验证)

第四级

仿真级

研究室环境中的部件仿真验证(实验室验证)

第三级

功能级

关键功能分析和实验结论成立

第二级

方案级

形成了技术概念或开发方案

第一级

报告级

观察到基本原理并形成正式报告(创意形成)

备注

TRL又称为技术成熟度。TRL1~9级描述了一个项目从创意产生开始直到实现技术成功的全过程,把原来复杂的无法三言两语说清楚的科技项目研发进程变成为一个简明、形象、可计量、可视化的过程。这是科技项目管理方法上的一种划时代的创新。可举一反三地应用

以上是《通则》定义的基本计量工具,为我们提供了三个测量维度:

1) WBS/WBE可以用来确定一项技术的所属领域、行业,为确定其用于哪个产业链,在该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提供了精确的坐标;

2) QCD描述了技术状态、所花费的投资、耗费的时间。据此,就可以计算出一个科技项目已经或还需投入的成本及投入产出效率;

3) TRL用来测定该技术的状态。9级的(9WBE)可以直接投入生产,无需研发;低于9级的(9WBE)还需要投入研发经费,否则不能转化为生产力。

这为我们管理、计量技术与科技研发项目提供了有效工具。

表-3   《通则》定义的评价公式

r =(w1Yt+ w2Xt)/ Zt

r

Zt

w1

Yt

w2

Xt

投入产出

效率系数

投入预期目

标完成比率

隐性收益

权重系数

隐性收益预期目标完成比率

显性收益

权重系数

显性收益预期目标完成比率

第一种

隐性模式

1

九级

0

不追求

第二种

显性模式

0

没有风险

1

直接买

第三种

隐显模式

1~99%

九级

1~99%

回报

r=1

成功

研制期

达到预期级别

回收期

收回投资

r<1时

失败


未达预期级别


投资损失

r>1时

成功


超过预期级别


获得利润

备注

任何一个科技项目,在投资前必须确立投资、隐性收益、显性收益三个重要指标的预期目标,这都是决策的基本数据;付款是根据预期目标完成率来执行的;不同的时间点对三个指标要求的权重是不一样的。W1+W2=1

 

5. 技术创新的计量工具



我们先要明确技术创新的定义。参见表-4。

表-4   技术创新定义

主体

中国

经合组织

美国

三个组织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

1997年OECD(经合组织)奥斯陆手册

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

技术创新定义

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必须经过“知识或思想产生、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市场推广并实现价值”三个阶段,但可由不同主体实现

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

计量模型

技术创新≈知识创新+产品或工艺创新+商业成功(据上述三个定义归纳而来)

技术创新≈隐性收益(TVA)+显性收益(EVA)(据《通则》定义抽象提炼而来)

备注

1.邓小平1980年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科学技术≠生产力(定义、量纲不同)。用生产力标准来评价科技成果,是以企业为主体的评价标准。只有坚持这个标准,才能建立依靠市场来实现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准则。

2.熊皮特1912年提出:创新是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新产品、新生产方法、新市场、新原料、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技术创新本质上是将创意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并创造出价值与财富的过程。创新不仅仅是技术活动,更是经济活动,没有实现市场价值的科技成果只能叫做技术发明或进步,而不是创新。创新就是创造价值,没有价值创造就不能称为创新!

从创新的整个流程来看,要经过一个不断演变、转化的过程:现象、问题或需求激发了创意、知识或经验积累产生新的原理、经过不断尝试得到试验品、样品、产品、商品、畅销品。创新应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力水平、利润为目标。因此,创新应以企业为主导。所有创新的目的都只有一个,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要。这既是市场经济规律,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

成熟技术未必能够带来商业成功,要实现市场价值,还需要其他条件配合。我们在推广《通则》的过程中,遇到很多技术成功了但商业失败了的案例。因此,TRL1~9级标尺的量程用来衡量技术创新是不够的。为此,我们发展出了13级的计量标尺。

TIL

任何一个WBE应该属于一个专业技术领域,并对应一个技术创新水平TIL1~13级的通用计量模板。任何一项科技成果,其孵化、转化、商业化、产业化的过程必须经过“知识创新、工艺或产品创新、商业成功”三个阶段,都可以用TIL1~13级来表述。

TIL描述了从思想火花产生到技术创新实现的全过程,是对技术创新进程计量、评价、管理的重要工具。TIL1~13级描述了技术创新完整的、可视化的、发展的普遍规律。对比可见,TRL仅适用于技术状态的表述、计量与评价;而TIL才适用于技术创新全过程的表述、计量与评价。

TIL标定了技术、制造、管理、市场等状态或条件的成熟度水平,它是把科技、管理、生产力和市场紧密连接的有效工具,是与技术创新相伴生的,并贯穿于全寿命周期。是技术创新项目立项论证、合同签订、风险评估、计划管理、成本管理、技术状态管理、预算管理、项目验收、商业化与产业化进程跟踪评价等所有技术创新相关工作的基础。

表-5   生产力成熟度计量模型——技术创新规律的表达式

技术创新=TIL1~13=TRL1~9+TIL10~13=TIL1~9+TIL10~13

=隐形收益+显性收益=TVA+EVA

    因此,对应地,TVA=TIL1~9——这是TVA积累的过程,也是使用价值积累的过程;EVA=TIL10~13——这是实现商业成功的过程,也是TVA兑现为EVA的过程,是价值实现的过程。这才是《通则》概念的完整表述。

用TIL13级标尺,我们就可以便捷地计量和判别任何一项发明或新知识,距离获得市场价值还有多远,就可以度量一项技术能否带来创新、能否实现市场价值或商业成功。


6. 计量与评价



无论是计量还是评价,我们都在一个统一的坐标系内完成,这样得到的结果具有纵(历史)横(同类)向可比性。有比较才能有鉴别,这样才能完成客观的评价。

图1  标准化计量与评价坐标系

6.1计量

判断或评价一项科技成果的真实、客观状态是十分困难的,这也是一项科学实验。我们可以借鉴医生判断和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态的做法。我们去看病时,医生会问您哪里不舒服,您自述症状后(自评价),医生姑且听之,然后开单子要您去做检查,通常有三大类指标,血清系、生化系、影像系,这些检查就是数据采集与计量;如果您身体状态没有改变,去十家医院做检查,结果应大同小异,因为计量仪器是统一标准的;但是,如果您把同一份体检报告交给十家医院的大夫去看,您会得到不同的处方与治疗方案(专家评价)。难道我们的身体状态会因大夫而异?这个现象告诉我们,在人+机器的系统中,人是最不可靠的,是误差最大的,个性化是误差的最大根源。

我们现行的专家评价体系存在天然的非科学性和系统误差。一项成果请不同的专家来评价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好似盲人摸象一般。这本身就不科学。科学的试验结果应该是能够重复再现的,科技评价也应如此,评价对象不会因人而异。问题就在于现行的科技评价方法几乎没有客观数据采集与计量,如同医生不看体检报告就开药方,完全凭专家个人的主观判断。医生们有体检报告尚且给出不同的处方(判断+评价结论),没有科技成果的“体检报告”就要专家们“开处方”,其实是在过度消费专家!

企业千差万别,但是从财务报表中可看到其盈利水平(盈利能力),财务报表是评价各类企业盈利状况的计量工具,是经济领域中各行业都在用的“经济普通话”。我们开发了类似的工具,叫“技术报表”,它是各行业的“科技普通话”,不论何种企业,从技术报表可以看到其创新水平(创新能力)。在技术报表上可以看到财务报表中看不到的创新的投资价值与风险。其功能与用法与财务报表相似,只要定期报告,就能看出技术创新的变化情况。如表―6、7、8所示。

表―6  项目/法人/人才技术报表(原理模板)

表7  技术报表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TRI计算方法)

表8  技术报表在创新项目管理中的应用(PRI计算方法)

利用技术报表和财务报表,我们可以计算出组织或个人的技术创新速度、技术储备指数、技术货架指数,知识产权指数、技术创新指数、创新驱动发展指数技术风险指数、技术风险底数等动态与能力类的指标或指数,而不是现行评价体系中的人数、钱数、成果数、专利数等静态与要素类的指标或指数。(篇幅所限指标计算公式从略)

6.2 评价

有了科学的、标准化的计量,评价就是简单的事情——计量结果的比较。我们依据《通则》开发出一套标准化评价体系,其中定量评价占比70%,定性评价(数据的解读)占比30%。首先计量WBS/WBE、TIL、QCD等客观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判断、给出评价结论,要求必须做到言之有据(数据——凭证——证据)。

有了度量衡标准,计量就有了依据,评价就是很简单的数值比较而已。2斤、3斤是计量,客观的、无偏好;2斤少、3斤多是评价,有选择、有偏好;每斤2元,是交易价格。最高境界的评价,就是只计量,无评价,评价是市场主体们自己的判断。只有在统一标准的计量基础上,评价才是公正的、才有可比性,交易才有可行性。为此我们建立了图2所示的评价坐标系。

图2   标准化评价坐标系 

对每一个评价对象都用此坐标系进行评价,先看评价对象是16种交付物中的哪一种,再选适用的13级标尺来计量它的级别,判断它距离预期目标还有多远。确定WBE后,还要选择一个同行业的参照对象与之对比,看看该WBE的QCD指标比参照对象有多少改进、优化。

6.3 现代科技产业链——完整的创新过程

我们利用技术报表,可以建立一个多元函数,把一个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诸多

变量纳入一个计量模型,就可以随时间变化进行计量与评价。若把某个企业、省、市、行业的N个项目计入一个表中(如表―7或8),就可以看出整体的变化效果。

 

7. 结论



评价的科学性取决于客观的计量。任何计量与评价的方法失去了客观性、科学性只会导致谬误。科技的度量是商品化的关键,创新的度量是产业化的关键。没有客观的计量就不可能有科学的评价、公平的交易。基于《通则》的标准化评价的作用在于消除信息不对称,还科技的真实面目于市场。表―9适用于国家宏观规划,省区市计划,企业发展计划,各行各业的科技项目、成果、人才评价与管理,据此就可以实现按知分配,建立全社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最终目标是要建立类似于A股证券交易所那样的技术交易所,实现科技的商品化、产业化,达成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目标。长期坚持计量下去,就会积累出惊人的效果,中国梦的实现就不远了。否则,它永远只是个梦。如下面图3、4所示。

图3 科技产业化

图4  现代科技产业链

参考资料:(略)

作者简介:何小敏,男,1957年出生,中关村巨加值科技评价研究院理事长。1982年1月毕业于西安交大信息控制工程系。企业工作经验30年,欧美市场营销经验25年,产品研发经验20年,国内外创办、经营企业经验5年,推广国家标准GB/T22900—2009《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以下简称《通则》)5年,《创新驱动发展导则》企业标准编者之一,企业创新生态重构、创新能力提升咨询、培训导师。

中关村巨加值科技评价研究院

国家标准GB/T22900—2009《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唯一推广执行机构,首创第三方标准化评价体系和技术报表,广泛适用于宏观(国家层级)、中观(省区市级)、微观(法人、人才、项目、成果)创新能力、创新驱动发展绩效第三方评估。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执行效果、《中国制造2025》计划编制方案、财政部《国家重点科技专项概算》、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行情况,北京市海淀区政府股权投资项目第三方评价执行机构。企业创新管理体系与创新生态构建咨询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创新力。欢迎垂询、合作。理事长何小敏:13801377296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着眼科技未来发展,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安全、知识产权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价、项目筛选,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培训等服务,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