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二手”火箭改变游戏规则 ——“猎鹰9号”火箭48小时两次发射和回收一级成功

2017-06-27 Leo 战略前沿技术


“二手”火箭改变游戏规则

——“猎鹰9号”火箭48小时两次发射和回收一级成功

  Leo  远望智库研究员

 

北京时间2017年6月24日,SpaceX公司在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一枚“经过飞行验证”(回收后重复用)的猎鹰9号火箭,将保加利亚的首颗通信卫星BULGARIASAT-1送入地球同步轨道,之后一级火箭顺利停留在大西洋的驳船上回收。6月26日,SpaceX公司又在美国范登堡空军基地将铱星公司的“10 Iridium NEXT”卫星送入近地轨道,并在太平洋海域的驳船上回收火箭的第一级。这是SpaceX公司连续48小时内进行了两次发射(并非同一枚火箭)。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518ao5fbn&width=500&height=375&auto=0

猎鹰9火箭本次发射的一级回收快放视频,转自卫星与网络,感谢@航天爱好者网 林晓弈  提供


一、“猎鹰9号”火箭概况

“猎鹰9号”火箭于2010年6月首飞,迄今为止共进行了36次发射飞行,成功34次,部分成功1次,失败1次。它和SpaceX另一款“龙”飞船搭配,是首个真正意义上由私营公司研发的商业航天运输系统。

此次任务使用的“全推力猎鹰9号”(Falcon 9 Full Thrust),也称为“猎鹰9号”-1.2型,2015年设计并于同年投入发射使用。

“猎鹰9号”-1.2型火箭全长70米,直径3.66米,近地轨道运载能力22.8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8.3吨。火箭一、二子级均采用升级后的发动机:一子级采用升级版9台“灰背隼”1D发动机,二子级采用1台升级版“灰背隼”1D真空发动机。火箭使用长13米,直径5.2米的轻型碳纤维整流罩和加长型新储箱。

表1 “猎鹰9号”-1.2型火箭参数

总体性能

总起飞质量/吨

549.054

总推进剂质量/吨

459.8

起飞推力(海平面)/千牛

549054

全长(米)

70

二子级

发动机

1台“灰背隼”1D真空发动机

长(+级间段)/米

约12.4

推进剂

液氧/煤油

推进剂质量/吨

66

燃烧时间/秒

348

推力/千牛

934

一子级

发动机

9台“灰背隼”1D发动机

长(+级间段)/米

约43

推进剂

液氧/煤油

推进剂质量/吨

393.8

燃烧时间/秒

162

推力/千牛

7607

 

与“猎鹰9号”-1.0型火箭使用的“灰背隼”1C发动机相比,“灰背隼”1D简化了设计,采用了改进工艺和质量控制手段,使SpaceX每年能生产更多台发动机。原本在燃烧室上电镀镍钴合金作为防护层,现由爆炸成型的金属外壳代替,延长了“灰背隼”1D的疲劳寿命,并增加了燃烧室和喷管的热冗余。此外,“灰背隼”1D发动机可在额定性能的70%~100%范围内调节推力,而1C不具备推力调节功能。该发动机还是迄今全球推重比最高的液体燃料发动机。“猎鹰9号” -1.0火箭一级发动机采用采用3×3“井”字布局,而1.1型火箭则采用八角形布局。8台“灰背隼”1D发动机排成一圈,环绕1台位于中央的发动机,中央发动机安装位置略低于其他发动机。这种新的布局提升了热性能。此外,火箭第二级采用了加长型推进剂贮箱,由单独一台针对真空环境优化的“灰背隼”1D发动机,具有扩张比更高的喷管。发动机支持多重点火,能实现多种轨道和轨迹。与1.1型相比,“猎鹰9号” -1.2进行了一次重大升级,火箭的两级发动机都有改进,加大了二级火箭的燃料舱及其燃料密度,使火箭可以携带更多有效载荷到达静止轨道,并能够同时实现第一级的垂直着陆返回。

作为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研发计划的一部分,SpaceX公司从“猎鹰9号”-1.1火箭投入使用起,就根据具体情况在其部分发射任务中进行一子级回收的试验。试验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类:一子级不安装着陆支架,只是利用发动机重启进行再入减速、姿态调整等;一子级安装着陆支架,除进行上述操作外,着陆之前着陆支架会展开,尝试海上降落。SpaceX公司已经进行了多次试验,包括海上平台回收试验。但直至2016年10月,SpaceX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宣布了一项“猎鹰9号”火箭的“最终升级”——“猎鹰9 号”火箭的 “模块5”(1.2型),旨在增加发动机推力,改进着陆腿,以增强火箭的可恢复性和可重复使用性,才于2017年2月20日首次成功在坚实地面上着陆。

二、任务情况判断

“猎鹰9号”-1.2型火箭48小时内的两次连续成功发射在全球范围内开创了三个“第一”:

一是第一次采用“二手”火箭发射,实现了助推器的“回收-复用”的闭环。在此之前,可重复使用空天往返飞行器仅限于上面级,例如美国的航天飞机、X-37B等。上面级并不借助自身动力入轨。6月24日发射所使用的“猎鹰9”-1.2型,第一次重复使用了助推火箭。这也标志着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二是SpaceX成为第一家在48小时内连续两次发射商业航天公司。将BULGARIASAT-1送入地球同步轨道,又将“10 Iridium NEXT”卫星送入近地轨道,这说明SpaceX公司已经具备短时间内同时生产发射两枚火箭的能力,并且具备发射不同轨道高度的能力。此外,SpaceX的发射能力仍在不断提高,包括推出“猎鹰9 号”-1.2型火箭的重型衍生品,计划将三台“猎鹰9 号”-1.2火箭组合在一起,拟于2017年第三季度亮相;用于载人航天,将NASA的宇航员送至国际空间站;用于更高轨道发射,利用1.2型向火星发射航天器。

三是第一次在不同区域实现航天器的垂直降落回收。两次均成功回收,说明SpaceX公司对火箭回收技术已经驾轻就熟,驳船回收垂直降落火箭的海域在48小时内覆盖大西洋和太平洋,说明SpaceX的回收范围至少可覆盖两洋。这意味着突破了以往对航天器再入点和再入角的限制。

三、影响分析

SpaceX公司的两次发射成功已在世界航天界产生了巨大反响,它也将对航天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一是改变了“快速响应空间”的游戏规则,为低成本快速发射创造了条件。全球范围内看,尽管各国追求“快速响应空间(ORS)”的航天发射能力,除美国的SpaceX公司外,尚未有国家或地区真正实现48小时内两次发射。而且,ORS发射的有效载荷多为近地轨道的微小卫星,以吨计的有效载荷和同步轨道尚未出现在ORS考虑的范围内。尽管目前SpaceX仅能达到“连发两箭”,但按照其技术途径来看,随着可复用准备时间的缩短,回收后快速维护、加注、再发射将于不久实现。这将势必缩短美军对ORS的响应时间、有效载荷、轨道高度等要求,极大增强美在轨卫星的快速补网能力,从而增加其天基信息网的鲁棒性,增强本国太空资产的安全性,提升对其他国家太空非对称性。此外,美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重5吨,长8.8米,直径5米),战时由“猎鹰9”-1.2型火箭投送,战时可根据需要快速入轨,将对低轨卫星群产生巨大威胁,也藉此瘫痪敌天基信息网络。

二是改变了商业航天发射领域的游戏规则,引领了商业发射的技术发展途径。目前,国际上普遍的低成本发射发展途径主要集中于模块化建造思路,寄希望于通过批量化生产达到规模效益。“二手”火箭的使用,真正实现了可重复使用,从而极大降低了发射成本。当前,猎鹰9号火箭发射的报价比同样载荷和容积的火箭报价低30%。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成熟和重复使用的普遍应用,商业航天发射成本将持续下降,这将使“可重复使用”成为必然趋势,从而迫使模块化建造思路的“传统技术途径”向更为低廉的“可重复使用”转变。“重复使用”火箭的发展,也必将带动组合式空天往返飞行器可重复使用的发展。

三是改变了航天研发的游戏规则,大大增强了商业资本对航天科技投入的信心。既不同于NASA、美国空军这样的“国资”,又不同于波音、洛马这样的“国家队”,“猎鹰9号”火箭的研发资金主要来源于SpaceX公司CEO马斯克从商业领域赚取的钱。可以说“猎鹰9号”火箭取得的成功,源于新型科技企业对技术研发独特的理念。它既不受制于美国政府对科研经费的审查管控,又不受制于企业技术传统的“思维定势”,而完全按需研发。这种“自由市场”竞争下的必然结果是在灵活、高效的研发体制下快速进行资源配置,从诸多试错中找出最佳途径快速发展。可以预见,“猎鹰9号”的成功将会使SpaceX公司在一段时间内引领美国商业航天发射领域的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