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特色创新道路的生命力所在

2017-08-17 战略前沿技术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李春成 

  不同国家国情不同,所处发展阶段各异,决定了创新的模式和路径不尽相同,这正是中国特色创新道路的生命力所在,也是中国式创新存在的逻辑。

  在互联网时代,知识等创新要素的流动不仅明显加快,且跨界、跨国的流动基本没有大的障碍,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一定是开放的系统。

近来,中国式创新成为学界的一个热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国也已经是科技财力与人员投入的大国,理当在创新领域有更大作为。因此,无论是在理论研究层面,还是在实践探索与总结方面,中国式创新都值得深入持续研究,对于丰富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中国式创新需要关注的六个因素

  综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探讨中国式创新问题,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的突出因素。

  人口因素。中国具有庞大的人口数量,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投资、消费市场规模同步扩大,这无疑是研究中国式创新问题首先需要考虑的核心因素。比如,众多创业公司利用巨大市场规模和多样化的细分市场,快速试错,推进应用领域快速创新,从而取得成功。

  制造业配套因素。麦肯锡把中国制造业的成功主要归于广泛、全面性的制造生态系统,包括覆盖率完整的供货商网络、庞大且熟练的劳动力、现代化的物流基础设施三大方面。同样,中国式创新在制造业领域的成功,也离不开中国制造业要素的配套齐全、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不断完善。

  互联网因素。目前,中国网民数量超过7亿,移动电话用户突破13亿,居全球第一。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是中国式创新的重要因素。中国不仅互联网用户群体规模大,而且用户上网时间长,网络参与热情高,依托互联网创新创业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对互联网的关注程度也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互联网成为中国新型创业者追梦和企业家展示创新才华的大舞台,正是基于中国互联网企业不断创新业务模式,使不少中国互联网平台公司成为行业领先企业,如腾讯的微信、阿里的蚂蚁金融等。

  政府因素。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政府的力量与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政府基本能够主导的创新领域,特别是基于工程技术的创新领域,如高铁、电信、大石化、军工等,以及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如科技园区、众创空间建设等方面,中国过去都取得了相当程度的成功,而且仍然会成为影响创新的可预见因素。但随着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和深度融入国际,创新难度不断增加,可模仿学习的技术在减少,未来创新需要进一步重视市场与知识产权的作用,需要更多考虑创新的社会代价和经济效率。

  区域因素。就像解释中国经济发展问题不可能不涉及区域因素一样,解释中国式创新也不能忽略中国区域多样性、区域间的竞争、学习与合作等因素。显然,区域创新的多样性不仅仅与人口因素有关,而且与各地区的地理区位、产业特色、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等因素相关。地方政府面对排名、经济资源竞争的压力,在创新政策、创新投入、创新改革、创新环境改善等方面的相互学习和学习基础上的改进,也会给中国式创新带来不断进步和多样化发展。

  发展阶段因素。与许多国家所走的路径一样,中国式创新也会遵循创新的基本规律,同样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发展升级的过程。一个国家的创新,在产业层面是由千千万万企业构成的,只有一个个企业成长壮大,创新实力累积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逐步投入资源到更为前沿和基础性研究领域。

  丰富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国家国情不同,所处发展阶段各异,决定了创新的模式和路径不尽相同,这正是中国特色创新道路的生命力所在,也是中国式创新存在的逻辑。如何深化拓展中国式创新的认知与实践,对丰富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对接新发展理念与全面创新,拓展对中国式创新的认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的全面创新将主导中国式创新的方向,并与全面创新在多层面耦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创新驱动就是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推动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促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可见,全面创新包括了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多种创新形式。“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深化落实,为全面拓展中国式创新的认知提供了方向。例如绿色发展理念将使绿色创新更关注集约、包容、循环等领域,以解决中国资源和环境约束问题,从而体现中国式创新的独特绿色价值观。未来中国式创新将更加关注文化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为人民共享创新成果、改善全民福祉提供更好的支撑。

  深化全面创新改革,为中国式创新实践提供制度保障。为何政府主导高铁领域的创新可以成功,而主导汽车领域的创新却步履维艰,主要因素还是体制机制制约。创新是一个经济过程,既涉及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的相互交织,也涉及其他领域的改革;既是生产力的发展过程,更是生产关系的不断调适过程,所以要在全面改革和全面创新的结合上下功夫,需要多环节协同推进。即使同是所谓的基于工程技术的创新的产业领域,行业的市场属性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中国式的全面创新,需要全面创新改革的坚强支持,需要从政府放管服、创新政策、创新文化、产权保护、创新体制、金融体系、产业集群等全方位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形成激励创新的制度体系和优良的创新环境。

  多种创新模式的强优补短,为中国式创新提供更多实践经验。随着中国发展阶段的升级,中国经济处在“新常态”条件下,中国式创新也必然会随之升级转换。第一,在基于科学的创新方面,要虚心向美欧学习借鉴基础性科学研究体制的长处,从整体上逐步加大这一模式创新的比重,以支撑起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包括加大经费投入、涌现出更多突破性、颠覆性原创成果、原创产业。要强化社会对基础性科学发展的多种价值认知,去除创新中的短视、纯功利性价值观。第二,在工程技术的创新方面,需要强化市场的作用,提高创新的整体效率,特别是在汽车包括新能源汽车领域、在军工领域等都需要更多引入市场的力量,目前大力推进的军民融合战略无疑朝着这个方向迈进了一大步。第三,在客户需求的创新方面,要不断关注新的人口政策变化带来的创新机会。人口结构因素(如老龄化)、二胎政策引起的新断层因素都将对中国的产业如养老与大健康等产业、人力资源供给变化产生深刻影响。第四,在效率驱动的创新方面,要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的技术变革对产品生产、服务流程、服务手段改进等带来的深刻影响,要与互联网+战略背景下商业模式的创新紧密结合,进一步强化效率提升带来的创新优势。第五,在商业模式的创新方面,各级政府要对新生的商业模式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等待,同时在新商业模式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与时俱进,不拘泥于过去的经验。要大力发展移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与商业模式创新密切相关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为持续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创新源泉和技术动力。第六,在系统化的创新方面,要充分发挥中国式整体思维观的优势,增强全面思维、集成创新、系统经营、构建网络、建立生态、合作共享等新观念,重视战略谋划、跨界运作、系统实施、动态改进。基于系统的创新可选择类似健康中国建设等涉及多目标、多因素、多投资主体、多产业领域、多技术支撑的领域积极探索,积累经验。

  开放创新,取长补短,是中国式创新更深更好融入国际的必然选择。在世界创新国家的大家庭中,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取长补短中不断丰富中国式创新的内涵,是中国式创新应当具有的胸怀。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转变中,德国工业4.0值得学习借鉴。在“双创型”新经济发展中,美国、以色列的许多经验也值得认真借鉴。在互联网时代,知识等创新要素的流动不仅明显加快,且跨界、跨国的流动基本没有大的障碍,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一定是开放的系统。

  过去中国开放创新主要得益于引进来,在合资合作中消化吸收,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为自主创新打下了较好产业基础。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更多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去,通过并购、合作方式等获得创新资源和新的知识,使中国式创新的国际背景更为深厚,也就更容易得到国际关注与认同。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着眼科技未来发展,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安全、知识产权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价、项目筛选,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培训等服务,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