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刷脸和指纹识别out啦,这些公司正在用静脉识别技术颠覆金融业 | 六大生物识别技术,哪个更安全?

2017-10-05 战略前沿技术


刷脸和指纹识别out啦

这些公司正在用静脉识别技术颠覆金融业

本文转载自大数据文摘(ID:BigDataDigest)

作者:Kate,编译:吴蕾,行者,任杰

日前,生物识别技术越来越受欢迎,日益成为全球金融服务行业的宠儿。 据估计,到2021年,生物识别市场有望达到300亿美元的价值。而且,该技术可能是目前最便捷的方法,因为可以为用户省去记住数字,代码或密码的烦恼。

为了利用这项技术,部分银行已经开始尝试对之进行测试,当然日前仅局限在少数用户和特定市场。或许过不了多久,生物识别技术将会成为身份认证的主流形式,复杂密码形式将一去不复返。

当前,在市场上,还活跃着一些其他主流方法,如指纹识别。这些方法中,静脉识别技术或为更引人瞩目的方法之一,这次,就让我们来看看,那些致力于静脉识别技术的公司都在做什么:

1

Safran提供静脉和打印访问控制终端,能够在不同环境中,将手指静脉/指纹多模态技术的优势应用于物理访问控制系统。

2

BioGuard提供手掌静脉认证技术以及其他解决方案。该系统利用红外线传感技术,当用户把手放置于系统传感器上的时候,会有红外线穿透手掌,将掌内的静脉将以黑线的形式返回给系统。该公司有三项产品提供静脉识别服务:BioGate,Kee-Pod和BioID服务器。

3

IdentyTech解决方案提供PalmSecure传感器,这是一种非接触式的生物识别认证设备,应用掌静脉认证技术,承诺为用户提供最高级别的安全性。它的系统算法能够创建几万个掌纹节点(Minutia points),在转换为模板之前对每个图像进行加密并生成密钥,因而能够满足特定的方案需求。

4

日立的生物识别安全解决方案提供了手指静脉认证技术,广泛用于逻辑访问应用,通过手指静脉认证系统和静脉模式进行物理访问ATM和银行业以及嵌入式类应用。

5

BioSec提供BS GateKeeper物理访问控制系统(Palm Secure基于静脉生物识别的技术),它较好得实现了静脉模板算法,并兼顾了运行速度,为用户提供了便利和最高等级的安全性。BS GateKeeper物理访问控制系统是一个模块化的、灵活的系统,没有复杂的网络结构,对用户数量或系统大小没有限制。

6

M2SYS为诸多行业提供一整套产品,涵盖移动生物识别设备、指纹采集、手指静脉识别、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掌静脉识别、虹膜识别以及智能卡。

7

Palmsure提供近红外线捕捉人体手掌影像的设备。虽然该设备属无接触式,但Palmsure承诺其识别精度非常高,弃真概率0.01%(一类错误)和取伪概率低于0.00008%(二类错误),并且可以与任何外部设备整合,在几乎所有环境下运行自如。

8

IDLink Systems提供的第二代iDLink掌静脉识别设备加载了日本富士通公司的最新“掌护卫”静脉扫描仪,这使得新一代识别设备能够在门禁和考勤监控方面,确保个体身份的验证稳定而可靠。

9

生物识别技术致力于将关键复杂任务构建成相当安全及具有监控的系统,相关设计、研发、整合以及维护工作使企业意识到需要实现原有设施的最优化使用方法。生物识别技术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就是指纹、人脸、虹膜、语音、签名的一体化识别。这些技术在一揽子技术包中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以满足所有的认证与个体身份识别的需要。

10

富士通提供了一种基于掌静脉模式识别技术的高可靠性生物认证系统。据说这种“掌护卫”系统以极低的错误率达到认证准确性的业内领先水平,并且通过非入侵和无接触的读取设备,在实质上为使用者提供了无生理限制的简易使用方式。该设备可以应用于物理访问控制、时间和出勤记录、个人电脑和服务器使用者的身份验证,以及政府和商业机构的身份管理系统等诸多领域。

11

Mantra Softech是一家位于印度的掌静脉考勤系统的生产制造商。该公司的PV1000终端是掌静脉识别终端里的高端产品。还有另一款终端——PV2000,可以应用到劳务管理、合同工管理、食堂管理、操作管理等方面。

12

NEC提供互联网技术,以及将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和手掌扫描等应用于生物认证系统的技术。

13

BioEnable是印度先进电子识别、自动跟踪产品和服务领域的业界领袖之一。该公司为物理访问和出勤记录提供复合生物识别技术扫描仪。


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六大生物识别技术,哪个更安全?

本文转载自国材联盟,来源:唔哩头条

iPhoneX(ten) 发布了带来了全新的解锁技术——Face ID,俗称刷脸。而最近英国一家超市可通过动一动手指头就能完成付款,即静脉识别技术。从 iPhone 5s 开始,智能手机界便掀起了一股生物识别热潮。

还记得以前的手机是用触控滑动或密码来解锁手机,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识别技术被应用于智能手机上,一方面提高安全性,另一方面提升解锁的便捷性。小编来盘点下六大生物识别技术。

目前最为常见的生物识别技术有: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语音(声纹)识别、掌纹识别、静脉识别等。目前应用于智能手机的生物识别技术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语音(声纹)识别、虹膜识别。

指纹识别

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简单来说指纹识别技术是把一个人同他的指纹对应起来,通过比较他的指纹和预先保存的指纹进行比较,就可以验证他的真实身份。

智能手机上的指纹识别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都成千元机的标配了。而大部分采用的是电容式的指纹识别,缺点是如果手指或指纹识别器上沾有油污、水渍等异物会影响识别率,且耐用性较差。

超声波指纹识别弥补传统电容式指纹识别的不足,还有光学指纹识别、活体指纹识别等。其中超声波指纹识和活体指纹识别已实现商用,但目前光学指纹识别技术并不成熟。

超声波指纹识别优于传统的电容式,能够穿透由玻璃完成识别,且不受手指上的污物影响,如汗水、护手霜等,这种识别更稳定、更精确。比如小米 5s用的就是超声波指纹识别方案。

活体指纹识别利用人体静电、微动态变化、光谱等多种生物特征,实现人体指纹的唯一识别有效阻止伪造指纹,从而 大大增加了安全性,比如魅族PRO 6 Plus率先了采用此技术。

掌纹识别

掌纹识别和指纹识别类似,一个是整个手掌纹路,一个是某个手指的纹路。掌纹是指手指末端到手腕部分的手掌图像。手掌上的主线、皱纹、细小的纹理、脊末梢、分叉点等这些特征可以用来进行身份识别。不过由于掌纹识别所需的设备体积会比较大,所以并不适用于手机这样的移动设备。

虹膜识别

虹膜和指纹一样也是具有唯一性的,但不同的是虹膜识别是非接触式的,识别也更方便高效。虹膜识别还具有错误率低、稳定性、不可复制性(虹膜不可脱离人体,基本不可复制)、活体检测(也就是说用照片是不可能被识别的)、识别速度快等特点。因此安全性上比指纹识别高很多。

对于虹膜识别三星是非常看重的,从Note 7开始,三星便将虹膜识别技术引入了其自家旗舰机当中,今年新发布的S8/S8+都支持此技术。

语音(声纹)识别

每个人的声纹图谱是有差异的,是把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用计算机进行识别。声纹的优点很明显,比如提取方便,获取语音的识别成本低,声纹的辨认和确认的算法复杂度低等。但缺点也很明显,比如同一个人的声音会变化的,易受身体状况、年龄、情绪等的影响,环境噪音也会对识别有干扰等。

因此声纹识别目前主要还是被用于一些对于身份安全性要求并不太高的场景。运用此技术的最熟悉的莫过于微信上的“声音锁”,朗读一段数字,做一把声音锁,登录的时候只要说出对应的数字即可。

人脸识别

iPhone X最大亮点就是人脸识别(Face ID)技术的应用。是通过比较人脸的视觉特征信息从而进行身份鉴别的技术,既属于图像识别,也属于生物特征识别,还是人工智能领域一项典型的细分技术应用。

和虹膜识别一样,也是非接触式的识别方式。iPhone X所用的是一套“3D感测”技术,刘海上最右边的投射器将红外线光点投射到面部,再由最左边的红外镜头读取点阵图案,然后将数据发送至A11仿生芯片进行匹配对比验证。因此照片无法被识别,而且化妆、戴眼镜等也不受影响,即便面容衰老,也会一直匹配下去。

而支付宝很早就开启了人脸登录,最近还有何KFC合作人脸付款,与速递易合作人脸去快递等。

静脉识别

开头提到的英国某超市采用的付款方式,就是利用了静脉识别系统。它是通过静脉识别仪取得个人静脉分布图,依据专用比对算法从静脉分布图提取特征值,还用有另一种方式通过红外线 CCD 摄像头获取手指、手掌、手背静脉的图像,将静脉的数字图像存贮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特征值存储。

防伪性高、简便易用、快速识别及准确高是静脉识别的四大特点。不过由于静脉有可能随着年龄、生理而发生变化,其永久有效性还有待证实,而且采集设备有特殊要求,成本也就很高了。

以上这就是对目前主流的六大生物识别技术的浅谈。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有可能采用不止一种生物识别技术才能满足对安全的高需求,比如活体指纹+人脸识别。目前最成熟、最普及的莫过于指纹识别,活体指纹识别会是以后的发展方向,因为安全性更高,不得不夸下魅族又走在行业的前列!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着眼科技未来发展,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安全、知识产权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价、项目筛选,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培训等服务,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