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技术领域发展成就

2017-10-08 战略前沿技术

本文转载自国家发改委(ID:gjfgwxwb)


新发展理念指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不断取得新成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考察时先后指出:只要选准发展方向,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持续推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有可为;培育新产业新产品,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实现战略性转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稳增长需要新动能,调结构需要新抓手,惠民生需要新途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覆盖一二三产业,既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最集中的领域,也是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支撑。

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积极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协调作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编制总体规划。报请国务院发布了“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二是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有关部门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可再生能源、海洋新兴产业等领域制定出台了一批专项政策和发展规划,财税和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在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三是实施了一批重大工程。推动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及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等的建设,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实施了集成电路、云计算和物联网、大数据发展、智能制造装备等重大工程,带动了关键技术突破,促进了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四是推进了一批国际合作。积极推动和落实与英国、德国、印度、古巴等国家的新兴产业合作,与沙特、捷克等10余个国家开展网上丝绸之路合作,大力推进与波音、空客、苹果、英特尔、思科、IBM等跨国公司的技术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引领带动作用,总体呈现出“快、高、优、活”的特点。

“快”是指产业规模快速壮大。“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快速增长,2010-2015年重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收入年均增长18%。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部分增加值同比增长10.5%,比规上工业增速高4.5个百分点;服务业部分收入增长15.1%,也好于服务业整体水平。2017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9%,比去年同期增速提高2.3个百分点。预计到今年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有可能达到10%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力量。

“高”是指产业水平迈向中高端。一些关键领域实现了群体性突破,部分产业已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如华为公司已成为全球收入第一的通信设备企业,“BAT”三家互联网企业信息服务能力进入世界前列,华大等机构基因测序能力进入全球第一阵营。一些新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如自主设计的大飞机C919、长征新一代运载火箭、中国标准动车组相继问世,国产钻井平台实现可燃冰首次成功试采,核电、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均取得突破。

“优”是指整体效益优。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4%,其中工业部分26个行业同比增长达13.4%,比同期工业利润增速高出4.9个百分点。2017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6.1%,利润率提高到8.5%。从上市公司数据看,过去五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始终高于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上市企业今年一季度利润率达9.8%,比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总体高2.6个百分点。

“活”是指产业创新活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市场活力不断释放。在制造领域,定制化、智能化生产模式方兴未艾,无人机、机器人等新产品通过众筹等方式快速上市。IT、生物和新能源等技术加速相互渗透,涌现出生物芯片、能源互联网、可穿戴电子医疗设备等融合型创新。在服务领域,个性化、多样化新模式不断涌现,共享单车、网络租约车、基因诊断等新业态向生活服务全面渗透,研发外包和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规模迅速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创业投资已占到我国创业投资的80%左右。


大胆试    自主改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5年8月28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印发《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中办发〔2015〕48号),确定在京津冀等8个区域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入推进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先行先试。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会同有关部门、地方积极推进,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国务院授权的169项改革举措已全部启动。公安部、财政部、人社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银监会、外专局等部门,围绕科技人员激励、科技金融创新、市场准入、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各试验区域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已经在某些改革任务推进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了新突破,维权难的不利局面开始改观。有关区域从行政、司法、援助多方面入手,探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途径。北京继续加大司法保护力度,知识产权法院侵权案件平均判赔额由2015年的45万元提高到2016年的138万元;某侵权案件被判赔4900万,创造了我国专利侵权赔偿纪录。广东强化保护企业原创设计的时效性,建成了7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外观专利授权周期由6个月缩短至7-10天。四川注重提高行政保护效率,推动成都中院建立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快审机制,案件平均审结时间缩短40天,二审案件改判和发回重审率由12%下降为8%。

二、激励成果转化有了新办法,不愿转化、不能转化的问题开始破解。有关区域从科技人员积极性不高、无形资产价值评估难等根本性问题入手,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四川率先在西南交大试点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去年完成了168项职务发明专利分割确权,创办9家高技术企业,成果转化数量是过去5年总和的15倍。西安支持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开展无形资产入股和量化激励改革,孵化创办企业20多家。安徽省合芜蚌三市的148家企业,对2500多名员工实行股权和分红权激励,涉及资金超过6亿元,有效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沈阳推进东北大学试点改革无形资产收益分配制度,给予科研人员现金、股份等报酬,今年前5个月转化成果与去年相当。

三、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有了新方式,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更有针对性。有关区域围绕科技企业轻资产的特征,突出高成长性的优势,设计股权融资、无形资产抵押、投贷联动等创新融资新渠道,着力缓解融资难问题。上海在股权交易中心试点开盘“科技创新板”,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科技创新,42家中小企业通过股权和债权获得融资1.6亿元。北京探索出了无形资产融资新模式,近70家企业以版权、专利权作为租赁物,获得融资超过13亿元。武汉开展投贷联动试点,组织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会,当天就有3家科技型企业获得1.15亿元投贷联动资金支持。

四、外籍人才引进有了新政策,科技创新选才用才范围进一步扩大。有关部门针对外籍人才来华工作门槛高、限制条件多、程序复杂等问题,支持有关区域试点方便外国人出入境、放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的政策,吸引留住外籍优秀人才。北京试点外国留学生凭毕业证或创业书在华注册企业的政策,法籍学生丹尼尔成为首位在我国注册企业的留学生。上海试行外籍人才工作居留向永久居留转换制度,申请永久居留的人数比之前增加了8倍。

五、军民融合模式创新有了新进展,军民技术相互转化的渠道得到拓展。有关地区着眼突破军转民、民参军的障碍,设计了一系列促进双向流动的渠道,提高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四川成都设计出以股权为纽带的军民两用技术联盟创新合作机制,将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军用“翼龙”无人机,迅速转化为全球领先的民用“灵龙”无人机,与多国达成购买意向。四川绵阳开通全国首家军民融合技术交易平台,2016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6亿元;探索出民口企业配套军品的认定标准和准入新机制,45家民口单位和26家军品生产商建立合作,实现军民合作共赢。

总体来看,改革试验呈现出全面播种、次第开花的良好局面,一些改革实践已经上升为制度和政策成果,一些改革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具备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条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创新机制,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项战略部署,切实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体现、培育新动能的有力支撑,组织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着力构建政策体系,双创生态持续优化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之一。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颁布实施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顶层设计文件。各部门、各地方围绕简政放权、财税支持、创业孵化、互联网+等双创重点领域继续出台了一系列特色鲜明、重点突出、操作性强、措施有力的政策举措,全面覆盖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才、农民工、华人华侨、退役士兵等各类创业群体,共同构成了一个上下互动、左右协同的双创政策体系。

二、着力深化体制改革,双创潜能持续释放

“放管服”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的落地实施,大幅度降低了创新创业门槛,充分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创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7年上半年,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887万户,同比增长13.2%,日均新登记4.9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219万户,较2012年同期增长121%,日均新登记1.6万户。创客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方兴未艾,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51%提高到56%以上。2016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达到133.9万件,较2012年增长105%,创新创业总体保持活力强劲、成果显著的态势。《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6-2017》显示,我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位居全球第17位,已处于国际中上游位置。

三、着力强化金融支撑,融资环境持续改善

聚焦于金融供给的短板和盲区,着力推进政策举措创新,初步建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资本市场体系,为创新创业活动营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化的融资环境。2016年,创业投资案例数达到3683个,投资金额共计1313亿美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244%和185%。创业投资的退出渠道进一步畅通,2017年上半年,新三板挂牌公司新增1151家,同比增长11.3%;创业板新增上市公司82家,首次募资金额高达285.3亿元,分别是2016年同期的4.1倍和4.0倍。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设立的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已投入实质运作,截至2017年6月15日,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达到760亿元,共决策参股258只创投基金,注册地覆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支持2116家创业企业。 

四、着力加快基地建设,示范作用持续凸显

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是推进双创不断深入发展的重要抓手。2016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两批共120家双创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全面推动双创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目前,双创示范基地在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和创新创业主体上实现了全覆盖,形成了一批各有侧重、各具特色、能够凸显不同区域特点和发展阶段的创新创业模式和典型经验,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样本,增添了新动力,树立了新榜样。

五、着力建好双创平台,服务功能持续升级

近年来,以孵化器、众创空间为代表的各类双创支撑平台得到了快速发展,打造形成了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活动集聚区。截至2016年底,全国众创空间数量超过42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超过3200家。双创服务向更加多元化、精细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探索形成了大企业加速模式、创业金融模式、创客孵化模式、社区模式、创业媒体模式等各具特色的孵化模式,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和更具吸引力的增值服务。

六、着力加大宣传力度,双创氛围持续升温

为厚植创新创业文化,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结合重大活动,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维度的宣传布局,通过全面加强创业理念宣传,弘扬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推动创新创业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自2015年起,由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已成功举办三届,成为了双创成果的展示平台、双创典型的推介平台、双创资源的汇聚平台和双创智慧的交融平台。自2016年起举办的“创响中国”系列活动,集中展示了各地近年来双创活动的主要成果,深度服务各地创新创业需求,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国际舆论高度评价我国的创新创业成就,联合国大会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写入相关决议,呼吁世界各国大力支持创新创业。

推进“互联网+”行动成效显著


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时代大势,站在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就互联网发展发表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讲话,为我国推进“互联网+”行动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着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推动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挥积极作用。

  一、我委推进“互联网+”行动重点工作

我委高度重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并报请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利用互联网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重点部署落实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统筹重大行动,加强宣传引导。围绕创新创业、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等11个领域,我委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各部门、各地方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建立健全政策体系,中央地方形成了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我国互联网大国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发挥部际联席会议制度,通过举办“互联网+”峰会、遴选发布《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组建专家巡讲团等举措,加强政策宣讲,指导各地实践。

二是夯实基础设施,提升支撑能力。我委加快推进“宽带中国”战略,编制了《信息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通过组织实施国家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宽带乡村”工程和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重点支持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网络建设。开展物联网、云计算等重大应用示范,打造“互联网+”新型应用基础设施支撑平台。

三是实施重大工程,深化融合创新。我委将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加快实施“互联网+”重大工程,重点促进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能源、农业等领域的融合创新,加速传统产业的智能化转型。

四是优化发展环境,壮大新兴产业。我委积极组织落实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发展战略,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组织实施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领域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推动人工智能产品创新和应用示范,支持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创新和国际合作等。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促进和支持以分享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发展。

五是完善法律法规,创新社会管理。我委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实施云计算工程,大力提升公共云服务能力,支持金融、制造、社会服务等重点行业公共云平台建设。加快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府和公共资源开放共享。配合做好《网络安全法》、《电信法》等“互联网+”相关立法工作,研究调整完善不适应互联网发展和管理的现行法规及政策规定。

  二、推进“互联网+”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2015年以来,我国互联网快速发展,实施“互联网+”行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一是互联网产业跃居世界前列。深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和“互联网+”行动以来,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入快车道。截至2017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达7.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4.3%,比2012年提高12.2个百分点,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互联网创新应用不断拓展,相继涌现出了一批规模大、创新强、辐射广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其中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稳居全球互联网企业十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应用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整体来看,我国互联网已稳居世界前列,正在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

二是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互联网+”行动推进实施以来,加速了智力、技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的聚集与共享,催生了大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互联网+”推动电子商务、O2O等创新发展,有效带动消费和就业增长,2016年我国实现网络零售总额达5.16万亿元,已成为全球电子商务渗透率最高的国家。分享经济新兴业态异军突起,并从交通出行、商旅住宿、快递物流向生产制造、创意技能、知识内容等领域拓展,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3.45万亿元,参与分享活动的人数超过6亿人。

三是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步伐加快。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企业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创新模式等方面成效显著。广东省对实施全流程网络协同制造的10家骨干企业监测显示,企业通过研发、设计、制造等环节的柔性化智能化改造,生产周期平均缩短10%~30%,生产成本平均降低5%~15%。制造业企业加速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推动生产组织变革,促进产品服务创新。

四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释放。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深度拓展,为推进“双创”注入了强大动力。全国设立的“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均与互联网深度结合,发挥要素聚集效应,显著降低创业成本,推动创新创业发展。互联网企业积极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众创空间,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网络流量、平台入口、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服务,打造创新创业新生态。以腾讯平台为例,其注册开发者数量累计近600万,新增应用数量达344万款,生态伙伴总估值突破3000亿元。

我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取得突出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网络强国、宽带中国、“互联网+”行动、促进大数据发展、人工智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规划和举措。各地方、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数字经济正在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规模不断提高,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据有关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2.6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30.3%,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一、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

制定实施《信息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推进“宽带乡村”工程和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支持宽带网络设施建设,推动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加快提升网络供给能力。一是宽带普及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5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69.1%。二是宽带网络能力升级换代。光纤接入FTTH/O端口达到5.99亿个,占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总数的比重提升至81%;移动宽带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3G/4G基站总数占比达到73.5%。三是宽带用户规模快速扩大。移动宽带用户(3G+4G)达10.4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74.1%,其中4G用户总数8.88亿,占移动电话用户的65.1%;基础电信企业固定宽带用户达3.22亿户,光纤到户用户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光纤接入用户超过2.61亿户,占固定宽带用户比重达到80.9%,位居世界前列。

  二、电子商务与各领域的融合不断加深

当前,电子商务正在健康快速发展,利用互联网跨地域、低门槛的特点,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向农村沿伸、向境外拓展、促进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不断显现。一是政策法规环境不断完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国发〔2015〕24号)以及《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6-2018)等指导性文件的发布,营造了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政策环境,对电子商务在“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体规划和部署。二是电子商务总体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总额达3.1万亿元,同比增长33.4%。2016年的“双11”购物节,仅阿里巴巴1个平台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就达1207亿元,辐射了全球235个国家和地区。三是农村网络零售规模继续保持加速增长。根据商务部发布的农村网络销售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国农村实现网络零售额5376亿元,同比增长38.1%,二季度同比增长高于一季度2.4个百分点,其中,乡村旅游、餐饮、休闲娱乐等服务类产品成为农村电子商务的新亮点。四是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助力贸易发展的重要渠道。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普遍共识,跨境电子商务成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领域,其中,与俄罗斯等26个“一带一路”有关国家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30%。五是电子商务线上线下融合日趋明显。海尔等传统线下企业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新竞争力,京东等线上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线下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平台效应,提高了经济效率。

  三、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落实

大数据发展工作成效明显,国家大数据战略正在得到有力落实,各地方各部门对大数据工作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大数据在各行业领域应用不断深入,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一是政策法规环境不断优化。《促进大数据发展规划纲要》(国发〔2015〕50号)、《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国发〔2016〕51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发〔2016〕73号)等一批指导大数据发展的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加强了国家政策统筹和规划引导。二是齐抓共管格局基本形成。我委、工信部、网信办等46个部门建立了促进大数据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围绕当前阻碍大数据发展的“难点”和“痛点”问题,协调配合、共商对策。三是政务数据共享取得突破。通过出台管理办法、搭建共享平台、开展试点应用等“组合拳”,为加快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奠定了坚实基础。《管理办法》的规范性、指导性作用逐渐显现。四是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我委会同工信部、网信办先后在贵州省、京津冀、珠江三角洲、上海市、河南省、重庆市、沈阳市和内蒙古等8个区域开展了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壮大主导产业促进企业集聚,引领大数据技术创新,集聚区间的合作步伐加快。五是技术创新体系加速形成。我委组织实施了大数据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重点围绕提升大数据应用支撑水平,推动构建了支撑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的创新网络,初步形成了“政产研学用”协同联动的格局。六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大数据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加速融合,数据驱动传统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持续激发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催生新业态。据调研,我国已有超过32%的企业实现了大数据应用。大数据应用正在从互联网、金融、电信、交通、医疗等热点行业领域向传统领域渗透。2016年,通过开发利用交通、金融、医疗、航空等领域公共数据,全国举办各类大数据创新大赛近百场,吸引各类创业主体和项目达几十万个,加快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有效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目前,超过80个地市级以上城市将“以人为本”作为首要目标,全面开展信息惠民工程,大幅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智慧城市对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支撑作用逐步显现。一是统筹规划制定政策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推进各类智慧应用的协同发展,加强各项政策的协同,我委先后研究提出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推动20个部门出台“互联网+”实施方案,商务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测绘地理信息局等部门也分别在相应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有力的推进了我国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形成了支撑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体系。二是积极探索政府信息资源融合共享,提升城市精准治理能力。一些城市通过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汇聚政府、运营商、企业等各类数据资源,初步实现了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全面感知、态势预测、事件预警,提高协同指挥与智能决策能力。三是加大数据开放力度,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杭州市依托阿里巴巴等企业开发“城市数据大脑”,利用政府开放的交通数据调节交通流量,实现车辆通行平均提速3%至5%,部分路段提升11%的良好效果。北京、上海等地围绕解决“大城市病”,积极探索通过开放交通、医疗等领域的数据资源,调动社会力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服务,向社会开放数据集超过1000个,企业、个人利用开放数据成功开发交通、医疗等多领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应用近百个,进一步促进了对城市有效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了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基因检测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因检测行业高速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期间,我国基因检测技术持续取得新的突破,应用范围不断拓展。行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检测服务能力跃居世界前列。在政策法规逐步完善和资本市场的推动下,我国基因检测市场规模迅速扩张,受到全球瞩目,已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力量。

  一、我国是全球基因检测市场规模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近五年来,基因检测以更高的测序通量、更高的检测精度、更加平民化的检测费用,开始加速走进人们的生产生活。据相关机构测算,2016年中国市场规模约为60亿元人民币,是2012年的5倍多,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位居全球前列。

  二、第二代测序技术处于全球第一方阵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企业与研发机构把握基因测序技术发展趋势,积极进行技术开发和设备研制,以打破欧美企业在上游测序仪器及试剂制造的垄断。紫鑫药业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发第二代测序仪BIGIS,这是国内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型国产第二代测序仪,能够达到和部分超越国际主流设备技术指标,制造成本低于进口设备的1/2以上,应用成本低于进口设备的1/3以上。华大基因生产的BGISEQ-1000、BGISEQ-100、BIGISEQ-500基因测序仪属第二代测序仪,其中BGISEQ-1000、BGISEQ-100已获得CFDA审批,进入市场。此外,华大基因还开发了基于MDA的单细胞测序技术,该技术属第三代测序技术,不仅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基因组覆盖度,而且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三、龙头企业基因测序服务能力居全球第一

从测序仪器的数量来看,我国拥有二代测序仪的数量仅次于美国。成立于1999年的华大基因,是我国乃至全球基因测序行业的排头兵,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发机构,也是世界上拥有二代基因测序仪最多的机构。目前,华大基因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公司,同时拥有最大的数据库,其基因技术已应用于英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医院或单位,占据了全球近50%的测序市场份额,是真正意义上的“测序航母”。

  四、国内行业政策环境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国行业主管部门不断完善基因检测行业发展环境,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2014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临床使用基因测序相关产品和技术管理的通知》,把基因检测行业从无序发展、无法可依的监管真空地带推向有序监管的道路。之后,卫生计生委确定了一批高通量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单位,开展遗传病诊断、产前筛查与诊断、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肿瘤诊断与治疗的试点工作,并印发了《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和《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试行)》。2015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拟在3年时间内建设30个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快速推进基因检测临床应用以及基因检测仪器试剂的国产化。2016年11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同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均提出推广基因检测等新兴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这一系列政策举措,使得临床级别的基因测序产品和服务逐步走向规范化。

  五、受到资本市场高度关注

随着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张和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基因检测行业开始受到资本市场关注和青睐。据有关机构统计,2012年至2016年,我国基因测序行业累计获得近70笔投融资,累计披露的投资金额超过5亿美元,其中2016年基因测序行业获得33笔投资,披露投资金额超过3.2亿美元,为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高值。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基因测序行业龙头企业的华大基因,也被资本市场疯狂追逐。2017年7月,华大基因上市,每股发行价仅13.64元,其后股价直线上升,每股股价过百元,公司市值已突破500亿元人民币。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着眼科技未来发展,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安全、知识产权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价、项目筛选,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培训等服务,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