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众说纷纭:阿里“达摩院”

2017-10-12 战略前沿技术


阿里成立达摩院1000亿投研发

马云称达摩要比阿里活得长

来源:新智元(AI_era)


阿里巴巴2017年度规模最大的一场云栖大会如约而至。 本次云栖大会最重磅的发布之一:阿里巴巴宣布成立全球研究院——阿里巴巴达摩院,3年投入1000亿人民币吸引人才。首批坐镇这个阿里达摩院的有十位“达摩祖师”名单公布,其中有三位中国两院院士、五位美国科学院院士。马云在演讲也金句频出,我们第一时间送上。


2017年10月11日杭州,阿里巴巴2017年度规模最大的一场云栖大会如约而至。


开场视频传递这样一个信息:科技的进化可能会使人得到永生,但是替代不了做人的快乐。对于今天,机器智能只是个孩子,未来,每一个人都是孩子。


云栖大会已经历经8年。今年云栖大会启幕前10个小时,北京时间10月10日23:21分,阿里巴巴盘中市值达到了4721亿美元,超过了当时市值为4719亿美元的亚马逊。


本次云栖大会最重磅的发布之一:阿里巴巴宣布成立全球研究院——阿里巴巴达摩院。



1

阿里创建“阿里巴巴达摩院”:3年投入1000亿人民币吸引人才


今天大会上的发布中,还有一项尤其值得关注,那就是正式宣布成立承载“NASA计划”的实体组织——“阿里巴巴达摩院”(DAMO)。


据传,少林寺达摩院是菩提达摩祖师修禅练武的地方,据北宋《景德传灯录》等书所载,南北朝时,达摩大师面壁于嵩山少林寺,历时九年,首传禅宗,成就《易筋经》、《洗髓经》二经,奠定少林武术基础。不过,2013年天山武林大会后,少林寺外联处主任郑书民表示,少林寺并不存在下属机构达摩院。


但现在,这个下属机构达摩院,在阿里巴巴是确实有了。


阿里CTO张建锋宣布成立达摩院


阿里巴巴达摩院由阿里CTO张剑锋(行癫)发布,将进行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研究,预计3年投资1000亿人民币,面向全球吸引人才。


达摩院由全球实验室、高校联合研究所及全球前沿创新研究计划三大部分组成,研究包括: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下一代人机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涵盖机器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等多个产业领域。



目前,首批坐镇这个阿里达摩院的有十位“达摩祖师”名单公布,其中有三位中国两院院士、五位美国科学院院士,他们组成了“达摩院学术委员会”,这10位科学家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正可谓各路神通,他们是——

  • 高文:北京大学数字媒体研究所所长、系统芯片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多个国际标准委员会“中国代表团”团长

  • 梅宏:青鸟系统主要创始人、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 吴朝晖:浙江大学校长,之江实验室副理事长

  • 黄如:最年轻的中科院女院士,纳米尺度新型半导体器件、工艺技术及相关应用技术领域权威学者

  • Michael I. Jordan:美国三院院士,人工智能领域世界级泰斗,两位根目录人物之一,众多知名AI科学家的导师

  • 李凯:美国工程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提出分布式存储设计思想

  • 周以真:哥伦比亚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主任,定义了计算思维;

  • Henry M. Levy: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美国工程院院士

  • George M. Church:“人类基因组计划”领军人物、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用新方法开创了“个人基因组”研究的时代 

  • Avi Wigderson:以色列数学家、计算机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士


作为最高学术咨询机构,达摩院学术委员会将对研究方向、重点发展领域、重大任务和目标等学术问题提供咨询建议,奠定阿里“技术武功基础”。


十位“达摩祖师”闪耀银屏


目前,“达摩院”已经开始在全球各地组建前沿科技研究中心,包括亚洲达摩院、美洲达摩院、欧洲达摩院,并在北京、杭州、新加坡、以色列、圣马特奥、贝尔维尤、莫斯科等地设立不同研究方向的实验室,初期计划引入100名顶尖科学家和研究人员。

“达摩院”将实行院长负责制,由阿里巴巴集团CTO张建锋担任首任院长。张建锋表示:“今天的阿里巴巴,有能力更有责任为驱动人类科技和生活进步,做出更大贡献。在金庸小说中,达摩院代表最高武学机构。我们也希望阿里巴巴达摩院真正做到‘侠之大者、利国利民’。我们期望,下一个类似电和计算机的颠覆性技术创新,诞生在阿里巴巴达摩院。”


马云将“达摩院”视为阿里巴巴将留给世界最好的东西之一。他说:有一天即使阿里巴巴不在了,希望“达摩院”还能继续存在。


阿里巴巴“达摩院”公布前日,马云与13位顶级科学家在阿里巴巴总部座谈,包括中国唯一的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院士、中国量子力学第一人潘建伟院士、定义了“计算思维”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周以真、全球人脸识别技术“开拓者”和“探路者”汤晓鸥教授,以及华人计算机体系结构代表华人学者谢源等。值得一提,谢源教授也将出席新智元主办、11月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AI World 2017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分享他对AI芯片市场及发展前景的展望。


实际上,在昨天,就已经能窥见阿里发布达摩院的影子。自诩“不懂技术,但真心热爱技术”的马云,昨天在阿里杭州总部会见了包含2位中国院士、1位美国院士,7位IEEE Fellow在内的13名顶级科学家(上图),“密谋大事”。


马云将“达摩院”视为阿里巴巴将留给世界最好的东西之一。他说:有一天即使阿里巴巴不在了,希望“达摩院”还能继续存在。上图为马云10月10日在杭州与13名科学家会谈中


今年3月份,马云在阿里巴巴首届技术大会上动员全球两万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投身“新技术战略”,启动了一项代号“NASA”的计划,要面向未来20年组建强大的独立研发部门,旨在构建新的研究体系,面向未来20年,聚焦核心领域,实现“核武器式”的技术突破。


而“达摩院”正是为达到此目的解决问题而创立。马云表示:“解决社会问题”是阿里巴巴始终贯彻的技术研发逻辑,阿里巴巴已经不是一家普通的商业公司,“我们在这个国家、在这个时代担当有巨大的责任。阿里巴巴必须是一家创造未来的公司,要成为国家和社会乃至于世界创新的发动机”。


目前,阿里巴巴拥有2.5万名工程师和科学家,研发投入居中国互联网公司之首。在机制设立上,阿里巴巴达摩院充分体现了这家公司抢占全球高科技领域制高点的雄心。据悉,阿里巴巴达摩院将与阿里巴巴集团现有的研发体系保持相对独立,专注于面向人类未来的前沿技术研究。



2

马云演讲:达摩院要比阿里巴巴活得更长


马云演讲一开始就提到,今年会有6万人参加云栖大会,他自己每年来云栖大会都很忐忑。因为自己并不懂技术。


他说:“大家都说阿里巴巴是BAT里面技术最弱的。我确实不懂该技术,承认自己不懂技术不丢人,不懂装懂才丢人。”


提到新建立的全球研究院,马云说,前10年,我是不允许任何人跟我提做研究院。因为我发现大多数公司研而不发。经过很多年的思考,我们要成立自己的研究院,跟微软、贝尔实验室和intel研究院不一样,做阿里巴巴自己的研究院。


所以,就有了达摩(DAMO)。


金句大王马云在演讲中也频繁地爆出金句:阿里如果只想赚钱,是一家没有出息的公司。


针对企业里的研究他阐述说,research for profit 是很有问题,research for fun也是有问题的,要做research for problem with profit and fun。 


他的观点是,一个工程师如果告诉你这个技术会给你赚多少钱,而不是对客户对社会有多大的用处,那就走了歪路。



3

他对达摩的展望是:要超越intel、IBM 和微软的研究院


马云在演讲中规定了达摩院的三大原则:


1. 达摩院要活得比阿里巴巴长,阿里巴巴要走102年很艰难,任何一家公司的生命都是有限 31 45479 31 14493 0 0 2940 0 0:00:15 0:00:04 0:00:11 2939,要给人类留下一个研究院。商业智慧要留下来,所以建立湖畔大学,还有公益基金会,这三个都要活得比阿里巴巴长。


2. 达摩院要服务全世界至少20亿人口,在2036年参与打造世界第五大经济体,阿里巴巴影响力现在等于世界第21个经济体。要解决世界经济未来的问题。


3. 达摩院要自己具备自营自利的能力。未来靠自己挣钱。


总的来说,达摩不是阿里巴巴内部研究院,而是一个经济体概念的达摩院。



4

阿里CTO张建峰:阿里巴巴建设达摩院的初心


张建峰在演讲中特别强调了“机器智能”和“人工智能”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他指出,“人工智能”仍脱胎于人类的智能行为,是模仿人类的思考方式;而“机器智能”直接以机器的“理解方式”为出发点,努力追求机器的“独立智能”。阿里将以“机器智能”的概念定义我们所研发、追求的智能。


关于数据,张建峰表示,这个世界一定会被数字化,数字化是机器智能的基础。数据是组成未来所有一切的血液。


他指出,未来的数据有两个显著特征:实时性;技术平台的统一性(平台化)。关于后一点,他解释说,比如共享单车,共享单车的数据平台化以后,公交公司就可以用于优化线路,从而使整个社会的出行效率提升,而不只是共享单车的用户。


关于创建阿里巴巴全球研究院(达摩院)的初衷,张建峰表示,如果说科学的宗旨是发现规律,而技术和工程是利用、应用规律,那么,在通过技术工程利用技术的同时,阿里希望去掌握、发现规律————这,可以理解为阿里巴巴建设达摩院的初心。


3年1000亿!

阿里成立达摩院,顶尖科学家云集,要干嘛?

来源:青塔(cingta-com)

在昨日上午的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宣布成立承载“NASA计划”的实体组织——“达摩院”,进行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研究。未来3年内,阿里巴巴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将超过1000亿人民币,初期计划引入 100 名顶尖科学家,并计划与更多的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

据悉,阿里巴巴达摩院是一家致力于探索科技未知,以人类愿景为驱动力的研究院,是阿里在全球多点设立的科研机构,立足基础科学、颠覆性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究。达摩院由全球建设的自主研究中心、高校联合实验室,全球开放研究计划三大部分组成,涵盖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下一代人机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涵盖机器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等多个产业领域。

今天同步揭晓的“达摩院”学术咨询委员会阵容空前强大,首批公布的十人中有三位中国两院院士、五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其中包括人工智能领域世界级泰斗Michael I. Jordan、“人类基因组计划”领军人物George M. Church。

马云表示:解决社会问题是阿里巴巴始终贯彻的技术研发逻辑,阿里巴巴已经不是一家普通的商业公司,我们在这个国家、在这个时代担当有巨大的责任。阿里巴巴必须是一家创造未来的公司,要成为国家和社会乃至于世界创新的发动机。

阿里一直以来有着浓厚的金庸武侠文化,此次更是以达摩直接命名。达摩即DAMO,代表的是The Academy for Discovery, Adventure, Momentum and Outlook。在武侠小说中,达摩院作为武学最高研究机构,代表了修为的最高境界。同样地,科研也需要精进、执着和专注的精神。而最终,阿里巴巴达摩院的愿景寄于以科技,创新世界,计划在三年内投资 1000 亿人民币,建造一个以科技为核心的,汇聚全球顶尖科技大牛、学者的交流中心。

阿里巴巴达摩院由三大主体组成,一是在全球建设的自主研究中心;二是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的联合实验室;三是全球开放研究项目-阿里巴巴创新研究计划(AIR计划)。

第一部分,在全球实验室领域,阿里巴巴达摩院将构建亚洲达摩院、美洲达摩院及欧洲达摩院三大全球分部,并在北京、杭州、新加坡、以色列、圣马特奥、贝尔维尤、莫斯科等地设立不同研究方向的实验室,初期计划引入 100 名顶尖科学家和研究人员。

第二部分,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阿里巴巴得以与高校建立紧密联系,依托高校的研究实力与阿里巴巴丰富的数据资源推动产学研合作。目前已建立了包括浙江大学-阿里巴巴前沿技术联合研究中心、RISELab(UC 伯克利)、中国科学院-阿里巴巴量子计算实验室、清华大学-蚂蚁金服数字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在内的多家高校联合研究所;

第三部分,结合阿里巴巴创新研究计划,联合 13 个国家,99 所高校科研机构 234 支科研团队,达成产学研开放协作,构建全球学术合作网络。


在阿里巴巴“达摩院”公布的前日,还有十三位顶级科学家前往阿里巴巴总部座谈,包括中国唯一的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院士、中国量子力学第一人潘建伟院士、全球人脸识别技术“开拓者”和“探路者”汤晓鸥教授等。


马云与科学家座谈及云栖大会演讲


阿里巴巴研发技术的出发点是能解决什么社会问题


在公司刚刚成立七八年的时候,我是坚决反对公司有任何研究室、实验室的。前面十年谁都不能跟我谈实验室,绝对不能跟我谈微软研发部门、IBM研发部门,我认为这些研发部门走不长。

 

因为当时我们是一个初创公司。尽管我们很强调技术,但是公司在还没有立足之前就考虑研发是大灾难。我发现绝大部分的公司是研而不发,就是Research for fun,不可能走久;Research for profit,更不可能走久。那时候我去一家国外大公司,工程师跟我讲这个产品怎么赚钱,而不是告诉我将解决客户什么问题,我就觉得这个问题出大了。

 

此前我知道阿里巴巴还没有Ready,我只希望通过技术解决很多问题,而不是一下子提升到实验室。而且微软也好、贝尔也好、IBM也好,这些工业时代实验室为主的模式,在当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实在前十年已经越来越萎缩了,它不是未来。什么是实验室的未来,在没想明白之前以及自己公司没有站稳脚跟之前,不得轻举妄动。

 

阿里巴巴那时候的利润很低,这点钱说不定搞一次就没了。但是今天的阿里十八岁了,我们要有担当精神;今天的阿里也跟以前不一样了,大家知道阿里是一个电商,其实电商只是阿里巴巴20%的东西,我们以电商出名,以电商作为切入口,但本质上我们不是一家电商公司,九年以前已经把自己定位成为一家数据驱动的公司,九年间阿里巴巴成为当今少数几个能够处理丰富数据源的公司。

 

今天就规模效应来讲阿里巴巴是全世界最大的电商,其实亚马逊、eBay,以及后面五个的量全部加起来,没有阿里巴巴大。做到这个,背后是阿里巴巴强大的技术力量支撑。就光一个双11,技术含量之高,也超过很多人的想象。

 

因此我很感谢阿里巴巴有一批前赴后继努力的工程师。我是不懂技术的,但是正因为我不懂技术,我比谁都支持技术,我老是觉得不懂的东西要出事。相反BAT里面,腾讯也好、百度也好,都是工程师出身。他们的判断基于这件事情技术能不能完成;我的判断基于这件事情不完成明天会不会死人,如果这件事情我们不这么做下去,明天一定会倒霉,明天我们公司跨不过去,哪怕做不到,也得想办法做到。正因为这样,阿里巴巴九年以前全面进入云计算。

 

我们是以解决问题来判断,而不是想当然去解决未来,更不以昨天的思路去解决未来。这是阿里巴巴和其他公司不一样的地方。

 

阿里巴巴技术研发的担当是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未来


阿里巴巴已经不是一家普通的商业公司,我们在这个国家、在这个时代担当有巨大的责任。十年以前我就在阿里巴巴讲:中国电商发展得好,跟阿里巴巴没有关系;但是中国电商发展得不好,跟阿里巴巴有关系。因为那时候90%的中国电子商务人才在我们公司,我们做得不对,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做得不对。

 

思考到最后,我觉得阿里巴巴必须是一家创造未来的公司。

 

我们必须是一家创新的公司,我们要成为国家创新的发动机,而不是我们自己的创新;我们必须是一家时代的公司,The company of the century;我们必须是全球化的公司,我们必须代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十年以来我从来没有改变这个观点。你只有这样思考,这家公司的立意才会第一天就跟其他公司不一样。

 

有人挑战说阿里巴巴还有什么不做的,你到处都在。但我觉得阿里巴巴本身就不应该只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而是国家和社会乃至于世界创新的发动机。就像电是没有边界的,你不能说工业可以用电,农业不能用电,我们各行各业都要用互联网的技术、思想去影响和改变。阿里巴巴必须担当起这个责任。

 

创立“达摩院”是为了支撑第五大经济体、服务世界经济


正因为贯彻了这个思考,也因为我们对于技术的欣赏和敬畏,阿里巴巴可能是跨界做得最好的公司,是商业和科技结合最好的公司。

 

到今天,赚钱对阿里巴巴来讲不难。十八年来,我考虑的、召集的会议,关于讨论赚钱的,没有超过三个小时。我认为前面的事情做对了,钱自然多;事情没做对,钱最终都会走。阿里巴巴现在有了钱,就要考虑未来的问题。阿里巴巴把自己定位为一家创造未来的公司,就必须为未来思考问题。

 

我们这个实验室定位是什么?我觉得不应该是Research for fun(为快乐研究),也不应该Research for profit(为利润研究),而是Research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with profit and fun(为解决问题研究并带来利润和快乐)。二十一世纪的公司,只有解决社会问题才能活下来,不解决问题活不下来的。

 

For fun走得太远,for profit走得太近,都走不长。一个企业做得多大,在于企业解决多大的社会问题。解决的社会问题越大,责任就越大,利益也就来得更多。这是阿里巴巴思考的逻辑。

 

今天阿里巴巴的规模已经等于全世界第二十一大经济体,我们有五亿多的月活跃用户,有巨大的数据,无数的消费者,每天的麻烦远远超过大家想象。但是这些麻烦都是科学家们的机会。十年以前我就提出来,阿里巴巴缺的不是工程师,缺的是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计算机专家等等。我们要孕育的是一个社会,而不是一个Company。

 

阿里巴巴未来二十年的目标是打造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不是我们狂妄,而是世界需要这么一个经济体,也一定会有这么一个经济体。今天的阿里巴巴有钱,有资源,有人才,有影响力,还有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数据宝库。这些资源、人才、数据不应该只为阿里所用,应该为世界所用,为未来所用,这是我们真心的想法。

 

我们建立这个经济体要完成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让世界经济更加Inclusive,第二让世界经济更加Sustainable,第三让世界经济更加Happy和Healthy。达到这三个目标将为世界解决一亿就业机会,服务跨国界的二十亿人,为一千万家企业创造盈利的平台。

 

这样的第五大经济体需要技术支撑,这中间有太多的技术问题要处理,所以这个实验室是为未来二十年的经济体打造的。经济体不是属于阿里巴巴的经济体,实验室也不是属于阿里巴巴的实验室。我不想把它变成阿里巴巴的实验室,阿里巴巴的工程师解决自己的问题难是难,但是问题还不是太大。

 

“达摩院”要比阿里巴巴活得更长


我希望阿里巴巴有三样东西可以传承下去。我个人希望第一是阿里巴巴留下这个实验室,它活得要比阿里巴巴长;第二留下一所湖畔大学,培养企业家,把自己所有的得失告诉人家;再一个,阿里巴巴的公益基金会活得很长。有一天阿里巴巴不在了,这三样就是我们留给世界最好的东西。

 

但是要活得长,就未必活得好。蜡烛要烧得亮,那一定烧得很快;你要烧得时间长,一定是没有那么亮的。我直截了当跟王坚(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讲过,这个实验室绝对不能等资金,这个钱给你就是创业基金,这个实验室是要挣钱的。要有挣钱的意识,才能活下去,靠拨款的话,那公司有钱你就活,没钱你就死了,我要的是公司死了,实验室还活着。这是可以找出好模式出来的,我希望不仅仅靠论文活下来,90%以上研究的东西,不能只在实验室里面,必须在市场上。只有这样,这个实验室才能走得长。

 

在成立实验室方面,我考虑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才迟迟推出。真正的科学家和真正的企业家是共性的。第一我们都是乐观主义者,我们是因为相信才看到的,绝大部分人是因为看到了才相信。如果不相信这个事情会发生,不可能Research for fun;第二我们有担当精神,我们敢冒风险;第三必须有创新、创造、创意,必须走不同的路。在阿里巴巴做一件事情,我都会问:你有什么办法做得跟别人不一样,如果做得一模一样,凭什么你做呢?

 

两个礼拜以前我接到童文红(阿里巴巴集团首席人力官)的电话,讨论实验室的名字。我说干嘛一定要研究院、实验室这样的说法,干嘛不能创造一个自己的名字,我觉得达摩院就很好。她说达摩什么意思,英文怎么翻译,我说就叫Damo,叫着叫着就顺了。Google一开始听着也很奇怪,慢慢就叫出来了;英特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叫着叫着就习惯了。就叫达摩院这个名字好了,叫着叫着,养着养着,爱着爱着,就会越来越喜欢。

 

十八年过去了,我们现在决定成立这个实验室,很多人说什么才是你们的未来,学微软的模式、还是贝尔实验室的模式,这个问题探讨了不少。上一个世纪的企业,抓住一次机会或者两次机会,就会成为一家了不起的企业。但在二十一世纪,要成为了不起的企业,必须解决了不起的问题,想成为伟大的企业,必须解决伟大的问题。

 

所以阿里巴巴希望走出自己的模式,我们会学习IBM,学习微软,学习贝尔实验室,学习在过去人类历史科技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巨大的经验和教训,但我们必须走出自己的路。我们中国很多的思考要填补世界什么空白,美国以前有,我们必须有一个;苏联以前有,我们必须有一个,干嘛这样?为什么中国人不能自己走一套出来?以今天中国的资源,中国的担当、人材、资本,我们完全可以在科技领域走出自己路,打造自己的一流。我们必须思考达摩院一定也必须要超越英特尔,必须超越微软,必须超越IBM,因为我们生于二十一世纪,我们是有机会后发优势的。

 

以前看社会经济发展好不好,看电力指数,未来我们是看计算指数;以前我们是否通电、是否通道路,今后我们是要看是否通数据,看互联网覆盖能力。我想未来的三十年,各行各业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未来将不属于互联网公司,未来将属于利用好互联网公司最好的公司。

 

现在对未来担心的人也越来越多,担心技术将会取代人类,技术将会消灭就业,技术将会拉大财富贫富差异。我相信这全是空担心,因为技术、科技一定是为了人而存在的。对技术的担心是因为缺乏对自己的自信,也缺乏对未来的想象力。任何一次技术革命,确实对传统工业、对传统技术、对传统就业带来冲击,但是任何一场技术革命都带来了新的就业。

 

IT时代是让自己越来越强大,而DT技术是让别人越来越强大,让世界越来越共享。所以IT时代是28理论,DT时代是82理论。DT时代必须强调普惠、必须强调可持久发展,DT时代必须讲究个性化,因为只有个性化,才有可能有Happy & Healthy,才有真正的快乐,电子商务将会变成真正的E-Business,将来的中小企业都是跨国企业,将来没有中国制造、美国制造,只有Made IN Internet。达摩院要做的,就是真正要把技术进行普惠。如果不能把技术做得普惠,让更多人分享、享受技术的红利,我相信第一是一定走不久,第二走久了也会被推翻。

 

我希望这个实验室的领导,要有强大的Business sense。我们的CTO(张建锋)就有强大的Business Sense,他轮岗了很多部门,纯技术忽悠他没用,纯商业忽悠他也没用。一个科学家要有创业者的意识,一个企业家要有科学家的严谨态度,因为只有这样才有未来。

 

五年内,我们对达摩院投入会超过1000亿。阿里巴巴不指望靠它赚钱,但是它自己要去挣钱。当然挣钱是靠解决问题,我们有的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我对研究院定位的思考。

 

根据以上这些思考,我对我们的达摩院充满信心。不仅仅因为我们要投入一千亿,不仅仅因为我们有资源,更是因为我们有太多问题要解决、要跨过去。


马云为什么说“达摩院”

是阿里留给世界最好的东西?

来源:科技观察,作者:王长胜 

10月11日上午,在2017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宣布成立承载“NASA计划”的实体组织——“达摩院”,进行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研究。未来3年内,阿里巴巴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将超过1000亿人民币。

“达摩院”是马云亲自取的名字。两周前,阿里巴巴集团首席人力官童文红给马云打电话讨论实验室的名字。马云说,干嘛一定要研究院、实验室这样的说法,干嘛不能创造一个自己的名字?中文就叫达摩院,英文就叫Damo,叫着叫着就习惯了。在起名字这件事上,马云真是天赋异禀,天猫、菜鸟这种名字也只有他这种人能想得出来。

虽然名字看起来不那么“正经”,但是马云对“达摩院”提出的三个希望还是相当长远:第一,必须活得比阿里巴巴长;第二,要服务全世界至少20亿人口;第三,必须面向未来、用科技解决未来的问题。

在阿里巴巴创立之初,马云就说阿里要做102年的企业,跨越三个世纪。今天,马云又说,“达摩院”要比阿里巴巴活得更长。

如何才能活得更长久?“这个实验室绝对不能等资金,这个钱给你就是创业基金,这个实验室是要挣钱的。要有挣钱的意识,才能活下去,靠拨款的话,那公司有钱你就活,没钱你就死了,我要的是公司死了,实验室还活着。”马云对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说。

所以,“达摩院”的宗旨是:“Research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with profit and fun(为解决问题研究并带来利润和快乐)”。三个关键词,第一,要解决问题;第二要有利润;第三,要快乐。

关于解决社会问题能否带来快乐这个问题,基本上属于哲学范畴,我们暂不讨论。单从解决问题并带来利润这一点来看,足见马云对“达摩院”的理性思考。

一家商业公司要想活得长久很难,一家世界Top级的大公司要想活得长久更难。在日本,活过100年的小公司,或者说小饭馆、小手工作坊比比皆是,在中国如果不是朝代更迭或者政治原因,百年老店也多得很。但是,放眼世界范围内,像阿里巴巴在这种,能够做到全球市值Top10级别的超级巨头公司,活过100年的至今也只有10多家。 

不过,如果算上那些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过深远影响的非营利性机构,这个数字就要多得多,百年以上的教育机构、研究院更是不在少数。从这个角度讲,“达摩院”要想比阿里巴巴活得长久,也不是什么难事。更何况,它的志向也是跟着时代发展而俱进的。 

这也是马云取名“达摩院”的用意所在。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达摩院”作为武学最高研究机构,代表了修为的最高境界。同样地,科研也需要精进、执着和专注的精神。马云希望阿里人必须要有“家国情怀”和“世界担当”,希望“达摩院”成为让真正热爱科研、执着钻研科学的智者得以潜心“修炼进化”的地方,希望汇聚全球顶尖的科学力量,潜心研究面向未来的核心科技,真正做到“侠之大者、利国利民”。 

马云认为“达摩院”不是阿里巴巴的实验室,他说:经济体不是属于阿里巴巴的经济体,实验室也不是属于阿里巴巴的实验室,而是为未来世界经济更加Inclusive、更加Sustainable,更加Happy和Healthy服务。 

正是这样一个家、国、天下的情怀,马云将“达摩院”视为阿里巴巴将留给世界最好的东西之一。他说:有一天即使阿里巴巴不在了,希望“达摩院”还能继续存在。为了做到这一点,“达摩院”必须做到商业与科技、市场与研究的完美结合。 

《论语》上讲,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因此,“达摩院”的阵容也是空前强大,首批公布的学术委员会十人中有三位中国两院院士、五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包括世界人工智能泰斗Michael I. Jordan、分布式计算大家李凯、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人George M. Church等。而参与“达摩院”筹办并在前一天与马云座谈的顾问则包括中国唯一的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院士、中国量子力学第一人潘建伟院士、定义了“计算思维”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周以真、全球人脸识别技术“开拓者”和“探路者”汤晓鸥教授等十三位顶级科学家。

“达摩院”首批公布的研究领域包括: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下一代人机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涵盖机器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等多个产业领域。 

如今,阿里巴巴已经不是一家普通的商业公司。他们在这个国家、在这个时代担当有巨大的责任。如马云所言,阿里巴巴必须是一家创造未来的公司,要成为国家和社会乃至于世界创新的发动机。未来20年,阿里巴巴的目标是打造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为世界解决一亿就业机会,服务跨国界的二十亿人,为一千万家企业创造盈利的平台。 

中国历史之悠久,令世界侧目,而纵观中国商业史,却从来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像今天的阿里巴巴一样在世界范围内担当过如此重要的角色。 

时代给了中国最好的机会,才有了阿里巴巴,有了马云。“以今天中国的资源,中国的担当、人材、资本,完全可以在科技领域打造自己的一流。所以‘达摩院’一定也必须要超越英特尔,必须超越微软,必须超越IBM,因为我们生于二十一世纪,我们有后发优势。”能说出这句话的,也只有马云。


企业家谈情怀有了新门槛

关于达摩院1000亿的四个疑问

来源:波波夫同学(trip517)



文 | 波波夫


那些了不起的企业家,从来不会只盯着一款产品、一项服务和损益表里的赤字,他们需要有更开阔的视野和别样的天赋。


一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所谓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指能干别人根本不能做的事,能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能将市场、客户的价值与制造商、供应商融为一体的特殊能力。」


这种特殊能力本质上来源于企业家精神:创新、冒险和宽容。显然,马云有着这样的抱负心,从去年提出超越电商的新零售,到今年高呼「必须要超越英特尔,必须超越微软,必须超越IBM」的达摩院,都是Jack Ma 勃勃雄心的袒露。


更重要的是,马云还给企业家谈情怀设置了新的门槛:1000亿元。据悉,这是阿里在未来五年内将投入到达摩学院的总金额。听到这个数字,习惯了知识付费的脑子里很自然地会浮现出四个疑问:


第一,1000亿的研发投入是个什么概念?


这确实不是个小数目,已远超国内许多省级行政单位的科研投入。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这比广西、江西、黑龙江、吉林、山西、内蒙古、宁夏、青海、甘肃、云南、贵州、西藏、海南等十三个省市2015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研究经费支出的总和还要高。


但如果把这1000亿按五年均摊,一年则为200亿元,约合30亿美元,相比之下,阿里在同行中又并非最财大气粗。


据统计,2016年,全球科技公司中研发支出超过100亿美元的一共有七家:亚马逊161美元、三星140亿美元、谷歌139亿美元、英特尔127亿美元、微软123亿美元、华为110亿美元、苹果100亿美元。


每年既有的数十亿研发经费加上达摩院的年均200亿元,已然显著缩小阿里和其他科技巨头在研发规模上的差距。


第二,阿里有没有能力支付如此一大笔资金?


从财报上看,马云没有吹牛皮,达摩院有着真金白银的支持。


据阿里巴巴发布的2018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总额为人民币1481.52亿元(约合218.54亿美元)。从账目看,阿里具备一次性支付1000亿研发经费的能力。


实际上,发展到今天,一批领先的中国科技公司均已经完成资金的原始积累,相比人才和技术,资金不仅相对过剩、而且日益便宜,一些公司甚至还存在拿着钱找不到好项目投资的情况。


不过,从财报数据看,能够拥有于阿里相当支付能力——超过千亿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总和的只有腾讯。截至2017年二季度,两强之外的其他科技公司现金储备力有未逮:京东68亿美元、网易60.76亿美元,新浪21亿美元、百度13亿美元。


第三,这1000亿元将投到哪些领域?


从官方的规划看,达摩院首批公布的研究投资领域较为庞杂。


这一预期中的投资组合涵盖机器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等多个产业领域,包括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下一代人机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


当然,这也是当今最热门的领域,只不过每一项都投资不菲。麦肯锡今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 2016 年科技巨头在人工智能上投入了 200 亿到 300 亿美元,其中 90% 花在了研发和部署上,另外 10% 则花在了人工智能并购上。


麦肯锡估算,亚马逊、苹果、百度和谷歌这样的科技巨头正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投入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它们看到了 AI 技术在未来的方向——强劲的计算机硬件,越来越复杂的算法模型和巨量数据。」


毫无疑问,马云也看到了人工智能的远大前程,只不过他没有像李彦宏那样孤注一掷地选择了 all in AI ,而是广撒网,这两种模式究竟孰优孰劣,最终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第四,企业是不是把政府的事都干了?


在科技研发上,特别是基础研究上,长期以来,无论中国还是美国,政府都扮演了重要的资助人角色。


即使在奉行小政府理念的美国,在基础研究方面最强大的角色依然是政府。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承担了美国全部基础研究任务的 60%, 而60% 的大学研发经费来自美国联邦政府的各类资助项目。


在中国,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目前国内的研发机构主要分为三类: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国家统计局在10月10日发布的《201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来自企业的研究支出的绝对值和增速都远超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567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来自企业经费支出增长最快,达11.6%(政府属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经费支出分别增长5.8%和7.4%),占比也最大——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77.5%、14.4%和6.8%。


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正在成为中国创新的中坚力量,这也正是政府一直致力于完成的转变——把创新主体从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转向市场经济里的企业。从全球范围看,大公司是研发和技术创新的主体,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跨国公司拥有世界70%专利和2/3的研究开发经费。


未来,国家间的科技竞争直接体现在大公司之间的竞争。在这一点上,马云无疑洞若观火:


「我们必须是一家创新的公司,我们要成为国家创新的发动机,而不是我们自己的创新;我们必须是一家时代的公司,The company of the century;我们必须是全球化的公司,我们必须代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十年以来我从来没有改变这个观点。你只有这样思考,这家公司的立意才会第一天就跟其他公司不一样。」


阿里巴巴的“达摩院”

必是一场闹剧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guoguo_innovation)

作者:郭朝晖


今天上午,《阿里巴巴成立“达摩院”,引入顶尖科学家3年研发投入将超千亿》的文章在网上刷屏了。在我看来, 马云在挑战科技规律,这必是一场闹剧。

 

前几年,我和著名数学家王元先生一起开会。他有个观点让我记忆犹新:“好成果往往是年轻人做出来的,不出名的人做出来的”。王先生的这个观点,是被人类实践反复证明了的。伟大的科学发现,常常出现在不被多数人关注的地方,需要能静下心来的人去研究,而不是那些聚光灯下面的牛人。所以,头脑活跃的年轻人、圈子外面缺少成见的人,反而有可能出现大的突破。我最近放弃宝钢很高的年薪来到清华,其实最看中的是这里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思想活跃;和他们合作,或许能做出一点大事。

 

反观马云:把这些成名的大牛们请来,管用吗?

 

我非常欣赏GE一位老科学家的观点:“一对夫妇,十个月可以生出一个孩子。于是,资本家找来三对夫妇,让他们三个月养出一个孩子。这是违背规律的。” 科技发展快不得。这是因为:科技发展过程中的阻力,往往是大量的细节;这些细节又往往是在实践中发现的,难以并行解决。有些困难,可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 可悲的是,如此聪明的马云,这次也想做这样的资本家了。

 

钱是不是可以解决科技问题?可以。但那是要用在缺钱的地方。比如,阿波罗计划这种大型工程创新项目,或者大型的对撞机。马云真想对科技做贡献,不妨投资这类项目。对于多数的科学进步,能靠砸钱提高的科技水平,往往也不会是水平太高的东西。

 

科技发展的规律,并不能等同于商业发展的规律。毋庸置疑,马云是个非常成功的商人;但对创新规律的理解,似乎比上海的官员也强不到哪里去。对于科技创新这事,官大钱多的人照样也会智商不够,不尊重科技规律都是要撞墙的。


现在我要等的,是看“达摩院”如何收场了。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着眼科技未来发展,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安全、知识产权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价、项目筛选,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培训等服务,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