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大事记 | 驶向科技强国的光辉彼岸

2017-10-19 战略前沿技术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大事记

来源: 中国科技网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事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根据《大事记》,中国科技网编辑摘编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大事记》。


2012年12月


 

12月27日 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范围覆盖包括我国及周边地区在内的亚太大部分地区。


2013年1月


1月18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共举行5次奖励大会。郑哲敏、王小谟、张存浩、程开甲、于敏、赵忠贤、屠呦呦先后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月26日 我国自主研制的运-20大型运输机首次试飞成功。2016年7月6日,运-20正式列装空军航空兵部队。


2013年2月


2月23日 国务院印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


2013年4月


4月26日 我国成功发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首星高分一号。至2016年8月,共发射4颗高分专项卫星,高分二号标志着我国民用遥感卫星跨入亚米级时代,高分四号是世界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高分辨率光学成像卫星。


2013年6月


6月11日-26日 搭载着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顺利返回着陆。在轨飞行期间,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进行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2013年12月


12月2日 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成功。15日,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


2014年6月


6月9日-13日 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举行。习近平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2014年11月


11月19日-21日 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习近平致贺词,强调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李克强同出席大会的中外代表座谈。


2014年12月


12月7日 我国自主研制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地球资源卫星04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至此,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200次发射,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完成双百次宇航发射的国家。


12月18日 我国第一座钠冷快中子反应堆——中国实验快堆首次实现满功率稳定运行72小时,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快堆这一第四代核电技术的设计、建造、调试运行等核心技术。


2015年5月


5月7日 我国自主创新、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开工建设。


2015年6月


6月12日 我国自主研发的“海底60米多用途钻机”在南海3109米海底海试成功。


2015年7月


7月1日 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互联网+”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益民服务等11个具体行动。2016年9月25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2015年10月


10月5日 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表示祝贺。


10月19日 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启动。李克强出席活动周启动仪式并考察主题展区,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扎实推进“双创”,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潜力和社会创造力。张高丽出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峰论坛并讲话。


2015年11月


11月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这意味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研制大型客机能力的国家。


2015年12月


12月17日 我国成功发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


2016年4月


4月1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强调网信事业要在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


2016年5月


5月30日-6月3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习近平强调,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李克强讲话。


2016年6月


6月2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全部采用国产处理器构建的“神威·太湖之光”夺得世界超算冠军,成为全球运行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6月22日-8月12日我国“探索一号”科考船在马里亚纳海域开展首次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活动。其中,“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最大潜深达10767米,我国成为第三个研制出万米级无人潜水器的国家。


2016年7月


7月28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此后,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还相继印发了“十三五”时期农业现代化、脱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系列专项规划。


2016年8月


8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2017年8月9日,“墨子号”卫星提前完成全部既定科学目标,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千公里级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纠缠分发、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


2016年9月


9月15日、10月17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搭载着景海鹏、陈冬两位航天员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先后成功发射。在轨飞行期间,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并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


9月25日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巨型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落成启动。2017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经过一年紧张调试,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并确认多颗新发现脉冲星。


2016年11月


11月1日 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20首次公开亮相。


11月3日 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次发射成功。


2017年3月


3月21日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已经累计供气突破100亿立方米。这标志着我国页岩气已加速迈进大规模商业化发展阶段。


2017年4月


4月2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成功发射。在轨期间,先后顺利完成空间站货物补给、推进剂在轨补加、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等多项拓展应用和相关试验。


4月26日 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出坞下水,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2017年5月


5月3日 世界首台单光子量子计算机在中国诞生。


5月18日 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试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


2017年6月


6月13日 “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为期5年的试验性应用航次全部下潜任务,其中11个潜次作业水深超过6500米,为下一阶段业务化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6月25日 我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正式命名。“复兴号”26日在京沪线上投入运营,9月21日在全世界率先实现高铁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至2017年6月,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2.4万公里,其中高铁2.3万公里。


6月28日 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新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下水。


2017年7月


7月7日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大桥总长55公里,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也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2017年8月


8月19日 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性科学考察正式启动,对青藏高原的水、生态、人类活动等环境问题进行大规模考察研究。


2017年10月15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其团队培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亩产1149.02公斤,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纪录。


驶向科技强国的光辉彼岸

本文转载自全球技术地图(ID:drc_iite),

来源:科技早新闻


今天的中国科技人,拥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充足的创新底气和更加强大的创新自信。


今天,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我们对大会召开献上最诚挚最热烈的祝贺!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中国科技创新极不平凡的五年,伴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我国科技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创新成为当代中国最让人激动、最让人向往、最让人憧憬的词汇之一。
    
今天的中国科技人,拥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充足的创新底气和更加强大的创新自信。这源于我们党对创新发展的极端重视,源于中国科技的巨大成就和坚实根基,源于当今中国人对创新前所未有的渴望和追求。
    
这五年,创新深刻地写在了历史上——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全球视野,大手笔擘画创新发展蓝图,把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进行创新驱动发展顶层设计,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吹响“三步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嘹亮号角。
    
在此过程中凝结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阐述了创新驱动是什么、创新驱动为什么、创新驱动抓什么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这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从对世界力量对比变迁演进史,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史和我们民族数千年绵延的辉煌文明史,近代那段刻骨铭心的屈辱史的深刻理解中,得出的科学结论,必将以其深刻的内涵、贯通的逻辑和科学的方法,深深印在科技强国历史征程上,印在民族复兴伟大梦想中。
    
这五年,创新深刻地写在了大地上——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鲜明价值导向,引领我国科技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
    
我国基础前沿探索在更微观、更宏观、更人本的轨道上加速前进,一大批战略高科技成果不断刷新人们对中国科技的认知,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深度拓展,自主创新战场传来嘹亮的中国声音。
    
科技创新加速进入经济大循环,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含量显著提高,引领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科技创新成果更多进入寻常百姓生活,创新型国家建设决战决胜迈出坚实步伐,一个创新的中国在世界创新版图上迅速崛起。
    
这五年,创新深刻地写在了人心上——
    
重视人、激励人、依靠人、为了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在全面深化改革系统布局中,科技体制改革的鼓点铿锵敲响,科技人员有了更多获得感,中国人的创新热情被有效激活。
    
基础科研人员更好“静下来”了,企业家和创业者更好“动起来”了,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学术精魂不断唤醒,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创新型骨干企业加快成长。
    
创新的土壤更加肥沃,创业的火炬越燃越旺,把13亿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创新的大潮中来,必将创造中国发展新的黄金时代。
    
在这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科技人担负着新的重大创新使命。我们要以强烈的责任感,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供给,引领发展新动能更好成长,为提升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全体科技人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中国科技创新的航船,必将劈波斩浪,驶向科技强国的光辉彼岸。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


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我们选取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部分重要论述,展现建设世界强国的理论指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

    ——《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5年3月5日)


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大台阶。同时,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现代化涉及十几亿人,走全靠要素驱动的老路难以为继。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却会越用越多,因此我们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9月30日)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十六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多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力量格局。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9日)


历次产业革命都有一些共同特点:一是有新的科学理论作基础,二是有相应的新生产工具出现,三是形成大量新的投资热点和就业岗位,四是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调整并形成新的规模化经济效益,五是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有新的重要变革。这些要素,目前都在加快积累和成熟中。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9月30日) 


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党全国要统一思想,切实提高认识。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 47 42847 47 20505 0 0 4916 0 0:00:08 0:00:04 0:00:04 4917七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8月18日)     


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在华东七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2015年5月27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要抓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顶层设计要有世界眼光,找准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找准我国科技发展现状和应走的路径,把发展需要和现实能力、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统筹起来考虑,有所为有所不为,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目标、工作重点。科技部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这项工作,动员科技界、产业界和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9月30日) 


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双轮驱动


我们现行的经济体制机制和经济政策,很多是适应传统发展方式的,有利于企业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但并不利于企业推进优化升级。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新的利益轨道。一个是科技创新的轮子,一个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轮子,两个轮子共同转动,才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8月18日)


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

    ——《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30日)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条道路是有优势的,最大的优势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过去我们搞“两弹一星”等靠的是这一法宝,今后我们推进创新跨越也要靠这一法宝。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条件,发挥好我们的优势,加强统筹协调,促进协同创新,优化创新环境,形成推进创新的强大合力。对一些方向明确、影响全局、看得比较准的,要尽快下决心,实施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组织全社会力量来推动。

    ——《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的讲话》(2013年3月4日)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这篇文章怎么做?要在借鉴国内外经验和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抓紧组织研究。改革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要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9月30日) 

    

科技创新要坚持三个面向


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深化改革。八月八日,我在《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上作了一个批示,强调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精心设计和大力推进改革,清除各种有形无形的栅栏,打破各种院内院外的围墙,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8月18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先要看清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确实很快,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我看了不少介绍世界科技发展的材料,一些新突破新趋势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3年7月17日)



党中央已经确定了我国科技面向2030年的长远战略,决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要加快推进,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30日)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要求,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性战略调整,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在贵州调研时的讲话(2015年6月16日-18日)     


加强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


现在,比较正常的技术引进也受到种种限制,过去你弱的时候谁都想卖技术给你,今天你发展了,谁都不愿卖技术给你,因为怕你做大做强。在引进高新技术上不能抱任何幻想,核心技术尤其是国防科技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人家把核心技术当“定海神针”、“不二法器”,怎么可能提供给你呢?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当然,我们不能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要积极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努力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

    ——《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的讲话》(2013年3月4日)


在创新过程中,既不能妄自菲薄,对自主创新能力没信心,把自主创新成果看轻了,亦步亦趋,不敢超越;也不能妄自尊大,缺少虚心学习的态度,骄傲自满,夜郎自大。创新技术要发展,必须要使用。如果有了技术突破,谁都不用,束之高阁,那就难以继续前进。应用中出现一些问题是自然的,不要一出事就往自主能力上扯,这不是科学的态度。自己的创新成果自己都不相信和使用,怎么会指望别人去相信和使用?所以,要建立健全优先使用自主创新成果的机制,实行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促进自主技术、自主品牌、自主标准的成果优先为我所用。

    ——《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的讲话》(2013年3月4日)

    

我们强调自主创新,绝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创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快流动,各国经济科技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依靠自己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并同国际科技界携手努力,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作出应有贡献。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9月30日)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要极大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激励他们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

    ——《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30日)

    

我国科技队伍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主要问题是水平和结构,世界级科技大师缺乏,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人才政策需要完善,教育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改革,以更好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3年7月17日)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所带来的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文化流,如长江之水,挡也挡不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如果人思想禁锢、心胸封闭,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对外开放。因此,对外开放要着眼于人、着力于人,推动人们在眼界上、思想上、知识上、技术上走向开放,通过学习和应用世界先进知识和技术,进而不断把整个对外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

    ——在同外国专家座谈时的讲话(2014年5月22日) 

   

用好人才,重点是科技人员。科学家毕竟是少数,数量庞大的科研人员是创新的主力军。用好科研人员,既要用事业激发其创新勇气和毅力,也要重视必要的物质激励,使他们“名利双收”。名就是荣誉,利就是现实的物质利益回报,其中拥有产权是最大激励。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8月18日)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同时我们要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30日)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中央今年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30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能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看我们能不能有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科技强国是应有之义,但科技强国不是一句口号,得有内容,得有标志性技术。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8月18日)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着眼科技未来发展,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安全、知识产权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价、项目筛选,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培训等服务,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71 42847 71 30609 0 0 6259 0 0:00:06 0:00:04 0:00:02 625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