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东升:浙大何以再成网红?

2017-09-17 陈东升 法制洋葱头

以法治思维辣评新闻事件


浙大何以再成网红?

陈东升

校庆风波没过几个月,浙江大学的一纸新规定,再次让自己成为网红。


这一令网络热议的《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规定,今后,浙大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学校科研成果统计、各类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范围。


办法规定,优秀网络文化成果,包括在报刊、电视、互联网上刊发或播报的,具有广泛网络传播的优秀原创文章、影音、动漫等作品,原创文章字数不少于1000字。


办法规定,在报刊上刊发、电视新闻媒体上播报,并形成重大网络传播的作品,根据报刊、电视不同等级,可申报认定为等同于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国内一级学术期刊、国内核心期刊刊发。


这就是说,从今往后,浙大教师、学生即使没有学术成果、学术论文,也可将在《环球时报》等报刊上刊发的、千字以上的、形成重大网络传播的新闻宣传报道统计为科研成果,凭此去评副教授教授,去获科技进步奖。


难怪此办法一经传播,舆论哗然,有网友留言:“我郑重宣布我的浙大毕业证书作废”。有网友留言:“周某某妥妥的可以当教授了,著作等身啊,全是10万+”。有网友留言:“浙江大学,最具娱乐精神的学校”。有网友留言:“浙大彻底沉沦了”……各种讥讽、批评几乎刷屏。


堂堂浙大何以成为众矢之的?


因为浙大这一新办法背离了大学本质、大学精神,贬低了学术研究价值。


何为大学?在我看来,大学是教学性机构,是传递知识、培养人才的所在,大学是学术性机构,是著书立说、开展学术研究、鼓励创新创造的所在,大学是当今“世外桃源”,是不同学术观点、思想可相互碰撞、自由争鸣的所在。


大学教授不事稼穑,却可以西装革履或一袭长衫,过着优渥、体面的生活,可以在静谧的大学校园里海阔天空地“胡思乱想”,自由地探索天体奥秘、人体科学、计算机发展和古希腊精神,我们纳税人之所以愿意供养大学并对大学教授敬仰有加,是因为大学教授虽然无权无势,却有道德清望,承担着薪火相传、教书育人之重任,大学之今天就是社会之明天;是因为我们这个世界,还需要博雅,需要超脱,需要求真,需要创新,还需要一部分知识精英与世俗作适度的隔离,“不食人间烟火”,躲在“象牙塔”里专事研究发明,寻找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能源、新动力、新规律,为人类守望精神家园。


在世俗的眼光看来,这些事情似乎并无多少现实价值或经济意义,实际上,却关乎国家命运、民族前途。


当今大学,判定学术研究成果的一大标准是:有没有在国内权威学术期刊、一级学术期刊、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过论文?发了多少?这一考核标准是否科学合理,此处姑且不论。但除了抄袭、剽窃,一般来说,学术论文毕竟是倾注学者心血的学术研究成果,而现在,浙大一纸新规定,却将高雅、艰难的学术研究与大众化的网络传播划了等号,这相当于让堂堂大学教授脱下西装或长衫,去与明星比人气,与网红比名气,与拳击手比力气,或鼓励“带鱼”们游进大学讲坛当教授,对莘莘学子讲述“抵制电影敦什么刻什么克是中华民族的自觉和自重”。


如此考核办法,令人啼笑皆非、是非混乱。


就网络文化成果考核本身而言,浙大这一新办法也是概念混乱、漏洞百出。


这里稍举一例。


众所周知,中央媒体共有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16家,这有中央文件、中宣部规定为依据,不可随意增删。但浙大新办法却随心所欲、自说自话,对中央媒体自定标准,该列入的中央主要媒体如新华社没有列入,不该列入的塞进去了一大把,明显有违中央规定,不懂宣传,也不讲政治。网络以此作新闻标题:《浙江大学:在环球时报发文微信阅读10万+被认定为在一级学术期刊刊发》,后面跟帖的骂声一片,就反映了人们对此类现象的惊讶、不屑和愤慨。


在网络时代,高校注重新闻舆论宣传、注重网络文化阵地建设、注重优秀网络文化成果传播,这些当然都应该。但浙大一不该将网络文化传播与学术期刊上发论文划等号,二不该制订考核办法时不懂宣传也不讲政治,以致引发舆情滔滔。


在习近平总书记再三要求遵循新闻舆论规律、尊重网络民情民意的当今,一所国内著名高校网络文化成果传播考核标准竟混乱、低俗至此,令人瞠目结舌、不可思议!


有人说,一纸标准,不小心暴露了浙大某些当权者内心深处权力本位、急功近利、自求低俗、自甘平庸的治校理念。


当今社会,士林普遍趋俗,知识分子即使想洁身自好,也非常挣扎,所以,要求浙大“世人皆醉我独醒”既是苛求也不现实,但浙大至少可做到不主动求俗,不主动媚俗,不自取其辱,也不令浙大人蒙羞。


在即时传播的网络时代,要形成重大网络传播并不是一件难事,凤姐、郭美美,还有近日因骗婚而走红网络的翟欣欣,都是瞬间成为网红,形成所谓的重大网络传播。本该寂寞、本可清高的浙大这次自甘步其后尘,追求轰动效应,追求“重大网络传播”,果然也一夜成名,收获的岂止是10万+?按照浙大新办法,浙大主张出此新办法的人,可第一个成为新办法的受益者:不但可凭此评教授,还应获浙大本年度重大科研奖和重大贡献奖。


只不过,浙大之事不只是浙大家事,浙大是浙江人民的浙大,是全国人民的浙大,谚云:爱之愈深、恨之愈切,作为浙籍新闻人,想来我还是有资格对浙大这一新办法评头论足一番的。


浙江与浙大一直互为依衬、互为骄傲。浙江历史悠久、文明灿烂、人杰地灵,自不待言。浙大乃“东方剑桥”,我之所以称浙大为堂堂浙大,是因为一百多年来,浙大以“求是创新”为校训,有风骨,不媚俗,为国育才、俊采星驰。


浙大校长,前有竺可桢、马寅初,后有路甬祥、潘云鹤,均是士人风骨,学有所长,道德文章,身教言传。


就网络文化传播而言,近年来,被网络热捧的郑强、姚玉峰教授都是浙大校友。


有道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作为国内著名高校,浙大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应该是鼓励教授专心致志从事教学科研,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创新创造,成果惠世界。


有道是“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有了成绩,新闻媒体自会不请自来,网络文化传播自会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象新闻宣传、网络传播这样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媒体、专业记者、专业人员去做为好;而不是如现在,舍本求末,脑袋一拍,出个新办法,鼓励教授不务正业、投机取巧,以所谓的网络文化传播去等同于需要以十年寒窗苦才能换取的学术研究成果。


这种新办法,浪费了人才,轻慢了学者,背离了大学精神,还激起舆情滔滔、众人抨击,实在是自取其辱、得不偿失,不要了也罢。


2017年9月17日于温州


点击查看 《浙江大学:在环球时报发文微信阅读10万+被认定为在一级学术期刊刊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