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报!北京服装学院多位师生作品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近日,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举办,众多杰出的设计作品云集,充分彰显时代特色与创新理念。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简称全国美展,是中国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国家级美术作品展览,每五年举办一次。主办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1949年举办第一届,展览流程十分严格、规范:各省市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部队等基层组织展开本地区的作品征集、评选和上交的作品;由全国美展总评委会进行作品的最后筛选。全国美展代表着社会的主流意识和审美评判,具有政府的话语权和鲜明的政策导向性。

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诞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与共和国发展同行,是目前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作品种类最多、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2024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10周年,本届全国美展既是对五年来美术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呈现,也是美术界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得到了广大美术家的积极参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经过初评与复评的激烈竞争后,我校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教师熊昀设计作品《城市露营》成功入选艺术设计展区。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教师田园参与设计的作品《平流层无人巡航应急响应系统设计》入选工业设计展区并成功获评为进京作品;教师王阳组成艺工融合研发团队设计作品《SKIN〈肤〉——智能交互服装》入选数字艺术展区,校内外的团队成员包括胡凯宁、张长欢、马宝霞、张秀芹、靳高岭、汪训虎组成艺术设计学院教师孟松林作品《声体剧场》入选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展区;李若岩副教授执导,蔡碧湾、王凯翔、徐劭冲、刘师然、李萌参与创作的动画短片《大码/XXXL》入选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展区;教师岳小飞作品《梦回少年剧场》入选壁画展区;徐劭冲同学创作(指导教师:李若岩、王凯翔)的动画短片《天蓝色的彼岸/BLACK SQUARE》入选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展区美术学院教师刘政作品《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入选雕塑展区并成功获评为进京作品;教师马天羽作品《治水为民·禹德九州》入选雕塑展区;教师宋子伊设计作品《情暖高原》入选中国画展区、《华夏之光》入选工艺美术与陶瓷艺术展区;教师王冲作品《太行·新宇美术馆》入选艺术设计展区并成功获评为进京作品,该类别下进京作品全国仅7件;汤宇丰同学作品《锦绣黔东南》《守望绿水青山》入选综合画种展区;王瑜同学作品《戏剧人生》入选壁画展区;吴珺同学作品《高铁》入选油画展区。


入选作品介绍

《城市露营》

作者:熊昀


《城市露营》服装图案将中国传统龙纹与西方迷彩元素结合设计,紫色寓意“紫气东来”,象征吉祥如意,该原创图案已获专利。面料方面,精选国有自主纺织品牌Dargon-Tex的生物基尼龙再生面料,不仅环保可降解,还具备卓越的功能性和时尚性,使这件轻户外冲锋衣在户外探险、城市漫步及日常穿搭中都表现出色。这款服装不仅是功能与美学的结合,更是文化自信的表达。龙纹迷彩冲锋衣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现代设计的创新精神,全面体现民族智慧和工匠精神。

熊昀致力于将中华文化精髓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龙纹迷彩,希望通过这款设计展示出中国强大的文化与科技实力,谱写时尚新篇章。她认为,龙纹迷彩冲锋衣不仅是一件服装,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交融。它代表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创新精神,彰显中国在全球时尚舞台上的设计与制造能力,增强民族自信。

《城市露营》


《平流层无人巡航应急响应系统设计》

作者:田园


作品围绕“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任务”,提出“中国式应急响应系统”的概念。设计灵感源自《山海经》中庇护人民的吉祥物“白泽”,并通过数字智能化驱动,实现持久巡航、高时效性功能和循环补充模式,打造绿色化、数智化、科学化的全流程应急响应解决方案,积极应对自然灾害和抢险救援任务。

田园作为纺织品设计师,充分发挥了对材料、结构和工艺的认知优势,从CMF设计角度出发,使设计在色彩上更加合理、材料上更具功能性、结构上更加清晰,并注入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设计不仅是一项工业产品,更是文化与科技结合的象征,彰显中国在全球设计舞台上的实力和文化自信。

团队成员:倪涛、李扬帆、田园、戴杞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平流层无人巡航应急响应系统设计》


《SKIN〈肤〉——智能交互服装》

团队成员:王阳(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胡凯宁(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张长欢(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马宝霞(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张秀芹(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靳高岭(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汪训虎(南通大学)


数智时代带动了服装的创新设计,此款基于形状记忆材料和超声波传感器的智能交互服装,充分展示了交叉学科核心技术,体现未来服装的智能化。设计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实现在一定社交范围内对社交对象的感知,将镍钛合金丝应用到此款智能服装,当传感器感应到社交对象进入社交范围时,服装自动呈现自由变形,从正面、侧面、背面等能够产生多维度的形态变化,当社交对象离开感应范围后,服装重新回到初始状态。

近年来,该团队立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数字、科技、新材料为技术核心,通过对纺织品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高阶性问题进行探索与实践,推进创新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模式,从而满足了国家及首都对“艺术与科技”艺工融合复合型高端纺织设计人才的特殊需求,同时也拓展了AI 智能技术背景下该专业人才就业创业之路。

《SKIN〈肤〉——智能交互服装》

作品形式:智能交互服装

材质:镍钛记忆合金丝、形状记忆合金、超声波传感器、涂层针织面料


《声体剧场》

作者:孟松林


《声体剧场》展现声音与身体的关系。摩擦、碰撞、气的流动是人与自然共同的声音生产方式,自然的发声“肢体”千变万化,可以是云、可以是雨,还可以是山中一片缓缓落下的树叶。人类身体构造很大程度限制了物理声音生产的方式,比如吉他的结构设计取决于人类手指参数。借助艺术与科技,向自然学习,身体与声音的映射可以变得更加有序。作品还受邀参加了首届中国数字艺术大展。

孟松林本硕博均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博士,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助理教授。艺术实践与理论研究主要涉及数字媒体艺术、智能交互装置艺术设计、机器人艺术设计等,专注于艺术与科技、文化的多元融合态与创新应用。

《声体剧场》


动画短片

《大码/XXXL》

作者:李若岩


该片是李若岩副教授执导,由蔡碧湾、王凯翔、徐劭冲、刘师然、李萌参与创作。故事讲述了一个体型庞大者在失业阴影下,意外地在危机中找到了自我价值。作品探讨了社会对个体差异的包容与认同,展示每个人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力量。短片入围了2024年第19届雅典动画节主竞赛单元、2024FIRST青年影展主竞赛单元,在国内外多个重量级奖项中崭露头角。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大码/XXXL》


《梦回少年剧场》

作者:岳小飞


作品用传统中国画技法结合综合材料构建造梦舞台,呼应阿那亚戏剧中心的功能与主题。在亦幻亦真的环境中,少女上演着梦境般的情节,用月亮、白马、纸鹤、穿睡衣的孩子等元素表现儿童纯真之梦、赤子之心;象征梦境的蓝灰色调与建筑内部的灰色墙面相呼应,营造出沉静纯粹又轻盈浪漫的高级感氛围。希望用视觉化语言实现心底美好幻想,愿观者悠长岁月温柔安好,在戏剧舞台中常拾儿时之梦。

岳小飞作品连续入选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在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荣获获奖提名。曾任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访问学者、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驻地艺术家、美国康州ICAS驻地艺术家、英国伦敦斯莱德大学和Camden艺术中心联合驻地艺术家。多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出版个人作品集《中国新水墨名家——岳小飞作品精选》《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精选——岳小飞作品精选》等。

《梦回少年剧场》

创作年份:2024年     

材质:纸本综合材料


动画短片

《天蓝色的彼岸/BLACK SQUARE》

作者:徐劭冲


该片由艺术设计学院动画专业2023届研究生徐劭冲创作(指导教师:李若岩、王凯翔)。作品通过讲述一位母亲在信息格式化前的行动,探讨记忆、失去与释怀,引领观众思考如何在变化世界中寻找内心平静。短片获得2024年第19届雅典动画节学生组特别提名奖,入围包括澳大利亚动画节、棕榈泉动画节在内的九大国际知名动画电影节。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天蓝色的彼岸/BLACK SQUARE》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作者:刘政


作品名称取材于毛泽东诗词《念奴娇·昆仑》,诗句以动态意境描绘静态北国雪峰(诗词作于1935年,中央红军走完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时,毛泽东远眺昆仑山脉生发感慨)。雕塑作品中,滑雪健将急速飞驰的身躯与飘舞的雪花形成一幅动态交融的动人画卷;整体色彩以蓝白为主调,用玻璃钢烤漆的材料营造出剔透晶莹的冰雪世界。作品意图以雕塑语言还原诗词中所蕴含的磅礴气势,以意象手法抒发对改造环境、实现人类永久和平的伟大抱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创作年份:2022年      

材质:玻璃钢烤漆 


《治水为民·禹德九州》

作者:马天羽


作品以大禹治水故事为选题,采用具象的雕塑艺术手法,塑造了一组大禹在人民中指挥民众疏通河道场景的圆雕。取名《治水为民·禹德九州》,表现了大禹总结前人治水经验,改围堵筑障为疏顺导滞,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和湖泊,汇通四海,平息水患,使百姓从高地迁回平川安居乐业。揭示作为治理水患的大禹以治水功绩造福百姓,以治水经验传于后世,以治水精神光耀万代,为中华民族积淀精神财富、孕育出独特的民族气质。

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源头和象征,将民族精神通过艺术方式更加生动地展示和传播,充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凝聚起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治水为民·禹德九州》


《情暖高原》

作者:宋子伊


中国画作品《情暖高原》本着尊重历史真实的原则和对艺术典型的合理表现,以医疗援藏为题材,用艺术语言反映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用笔墨丹青讲好中国故事。作品通过图像叙事方式,将该画面定格在医疗志愿者入藏,为村民义务问诊的工作现场,并加以艺术处理进行表现。画面在艺术语言上采用写实性人物画的表现风格,在构建素描与笔墨关系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本体语言的延展。

以党中央援藏工作为主题的美术创作,是铸牢中华人民共同体意识和增强国家认同的直观再现。笔墨当随时代,文艺工作者更应当扎根时代、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积极投身到现实题材美术的创作中去,为实现中国梦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情暖高原》 


《华夏之光》

《华夏之光》用纤维壁毯的艺术语言,表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的包容性与旺盛的生命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京剧作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艺术的瑰宝。画面中采用代表性的京剧脸谱作为视觉构成元素,同时代进程中的工业元素,自然中的植物、动物、祥云等交织错落在画面中,采用点、线、面的语言构成方式,追求画面的形式美感与装饰性,突出各个元素在画面中的绘画语言,兼顾元素之间的和谐共生,恰似优美的协奏曲。借此讴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百花齐放、和谐有序的可持续发展繁荣景象。

《华夏之光》 


《太行·新宇美术馆》

作者:王冲


太行·新宇美术馆位于安阳市林州石板岩镇,设计结合乡村振兴时代主题,融入太行大峡谷风光,传承石板筑居乡土文化,助力“画谷”写生支柱产业。建筑在拥抱现代的同时,彰显了对绿水青山和人居遗产的敬意,体现中国进步与传统的和谐平衡。通过传统大屋顶和行书曲线营造统一整体形象,“在地性”改建原有仓库,临河下沉界面营造新广场空间。造型轻巧灵动,整体而简洁,延续中国韵味,彰显文化自信。作品《太行·新宇美术馆》带有鲜明的在地性、情感力和建构感,探索文脉、形态、制造、材料的平衡关系,致力于将中国审美趣味与当代数字形态融合,营造和而不同的艺术品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太行·新宇美术馆》


《锦绣黔东南》

作者:汤宇丰


汤宇丰同学两件作品插图《锦绣黔东南》、连环画《守望绿水青山》分别入选综合画种类展区两个门类,展示其艺术才华和创作实力。这不仅是对个人努力和艺术成就的肯定,展现当代青年艺术家在创作中的无限潜力和表现力,也是对学校育人成果的充分认可。《锦绣黔东南》插图故事中,苗族先民们为了寻找安定的家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沿着柳江的河水而上,最后来到榕江地界。漂泊无依的生活找到了安定之所,大家高兴地跳了九天木鼓舞、七天芦笙舞,决定分散到雷山以及黔东南各地居住,在这里,苗族人民热情面对生活,庆祝盛大节日,开辟一番新天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锦绣黔东南》 


《守望绿水青山》连环画中,护林员作为一个小众职业,是日复一日按照轨迹飞行的“林海上的海燕”,是生活在丛林深处的守护者,是默默奉献在森林保护一线的劳动者。该作品采用连环画方式描写了一位绿水青山守护者的故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守望绿水青山》


《戏剧人生》

作者:王瑜


《戏剧人生》将中国近代著名话剧内容进行提炼,画面正中利用圆形构图模拟话剧舞台追光灯效果,营造时空交叠、戏如人生之感。在公共空间美育作用上,四件主壁画和四件门套小壁画,分段排列在北京地铁16号线达官营站空间内不同方位,通过公共艺术手法,结合中国本土话剧文化背景,使用绿色新材料微晶石和金属工艺加工而成,营造了美在空间里的整体情境。在展现话剧艺术的同时带领观者重新领略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话剧魅力。

王瑜同学致力于将中国画传统艺术以壁画形式体现出来,与时代相贴合,表现新主题、探索新表达、开拓新意境。她认为,在艺术创作中要勇敢开拓进取,与中国新时代发展里的新生事物相结合。创作过程里要自觉探索传统壁画语言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相结合,使作品充满中国审美韵味与中国文化内涵,体现时代精神。

《戏剧人生》


《高铁》

作者:吴珺


入选作品《高铁》描绘了当代中国最普遍的出行方式——高铁上的一个场景。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动,充满生活气息,随着两个人的眼神望向窗外,一片绿意盎然,象征着希望。作品采用平面化方式概括处理所有造型,色彩鲜亮透气,具有很浓的现代感,令人耳目一新。作者艺术创作着眼于当下现实,并致力于将个人的生活感受与创作相融合,探索当代绘画表达与呈现,创作出一系列风格鲜明的油画作品。

《高铁》 


来   源|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院

整   理|党委宣传部

美   编|于思佳

责   编|于思佳

编   审|张宏娜、郄   程


党委宣传部 出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服装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