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是无私无我的事业丨夏令营第七天之儒学教育专修班

四海传播 四海孔子书院 2021-10-07

夏令营第七天

时间过得真快,夏令营已经过去一周了。孩子们已经适应了新的环境,他们晨读、习劳、用餐、上课,以及与好朋友一起游戏和交流学习体会。那么,在本次夏令营的成人营队,也就是儒学教育专修班的营员们是什么一个情况呢?我们今天来看一下。

首届儒学教育专修班来啦!


四海孔子书院首届儒学教育营已经开展到第七天了,七天,对一次学习来说,不算长,也不算短。在这七天里,书院请来了中外著名学者给大家上课,紧扣教育这个主题,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收获满满。


第一次开营,学员们来源广泛,年龄分布范围也不小,有来自四海儿童夏令营家长,还有高校在校生、应届毕业生、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和传统文化从业人员,以及金融行业人员等等,学员可谓非常多元化,但都表示收获满满,非常充实,各自也建立了友谊。从每天晚上的心得分享环节也可以感受到大家的收获和喜悦。


吴清基教授:满心欢喜为教育


第一天首先由远道而来的台湾教育大学系统总校长吴清基教授讲授了主题为“满心欢喜为教育”的讲座,从国家和个人角度讲了教育的重要性,介绍了台湾的社会和教育情况,除了系统地简述了基本的教育学观点,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教育可以改变命运,可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文明复兴。最后鼓励大家做一个高附加值的现代教师,具备教育专业信念,同时要具有宗教一般的奉献精神,勇于积极投入付出;静心养性,春风化雨,成就每一个学生。这着实是对在场教师从业人员一个很好的鼓舞!


冯哲院长:认识孔子

谈到教育,尤其是儒学教育,最能做老师的楷模的当属于至圣先师孔子。孔子一生弟子三千,使用各种方法来引导弟子向学行善。孔子的教育方法的教学经历对我们现代教育尤其是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巨大的借鉴与参考。


冯哲院长为我们讲授《认识孔子》,讲了为什么夫子为什么总是处于乐以忘忧的喜悦状态。“道”永远是给人带来力量和安全的,夫子的教育方式并不是每天都在说教,而是随境设教,什么情况,什么场合,讲什么话,都不会脱离周遭环境。他的状态是很自然的,不是每天正襟危坐,高高在上,夫子的心是如天地一般对世人的教化,顺应自然,就像该春天来的时候冬天一定会慢慢退去,这是来自于对天地和自然深刻的洞察。


今天,人类遇到了有史以来矛盾和冲突最激烈的时代,社会矛盾,家庭矛盾,国与国之间的冲突,文明之间的冲突等等,而如何很好的解决这些矛盾呢?我们实际上可以从两千年前孔夫子那里寻找智慧。


我们学习夫子,就要学会在这个变化运动的世界里,常常体察自己和别人的心。我们要培养一颗敏锐的心,能时刻感受到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同学对我们的善意。很多人,可能读了很多书,学历很高,知识丰富,但是可能没有灌溉过自己的心,真实内在的东西太少,人活的会比较干瘪,固执和不可爱。中庸告诉我们要性情平和不可偏激,还告诉我们如果讲话太多而行为没跟上,要以此为耻。总之,视、听、言、动,无一不重要,要时时照察自己。


儒家的修法就是这么精微,是在生活里时时刻刻开展的。冯哲院长的课堂反映很好,让人对夫子和儒家修行有了新的和更深入的认识。






李瑞智先生:儒道千年,文化复兴


营队还迎来了一位特殊嘉宾,来自澳洲的外交官李瑞智先生。李先生为国际儒联副主席,并在多个国家都从事过外交工作。他研究中国文化五十余年,为了学习经典,还曾经在四海孔子书院住过好几个月,当时是整个书院年龄最大的学生,真是佩服他如此认真求学的精神。


李瑞智先生在讲学


李老师出过两本书,中文名叫《儒道千年》和《儒学复兴》。笔耕不辍的他现正在筹备出版新书,取名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梦》,其主要从经济、历史、政治的角度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别,对于中国的未来和中国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李老师的学习精神甚至让我们这些中国人都感到愧疚,这位老人家可以背诵《论语》,深入研究过《周易》。李老师所研究的这些内容,我们很多中国人自己甚至都了解不够。




李老师围绕自己几十年的学习经历和所观所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中国文化主导未来的生动画面。这场讲座也给予我们很大的信心,让我们对中国文化的复兴的充满了希望和期待,也因此让我们更加坚定地投入到中国文化的学习继承行动中去,并不遗余力去传播,去发扬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




何光荣教授:

教育是无私无我的事业



七月十九日,九十六岁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何光荣老先生开始给我们讲授中国古代教育哲学,老人家坚持不用话筒,却声如洪钟,还一站就是两个小时,说话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充满了智慧之天真,让学员们赞叹和感动不已。




何老一再告诉我们,做教育事业,一点私心都不能有,教育是无私无我的事业,如果带着私心,教育一定会走向歧路。作为一个老师,还要把经典和历史研究透。何老说他自己在十三经上下了半个多世纪的功夫,才站在这里说话。第三要把经和史二字统合为一,这里的经典包括儒道两家的经典。何老讲,儒道两家实际上是同根同源的,那个根就是“道”。




老先生期许我们把自然规律变成人文规律,再变成具体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并推向全人类。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教师榜样,并告诫在座的年轻人要把自己的定力修炼好,把根往土里扎。


第一节课就如此震撼,我们期待继续跟着何老学习!

吕云鹏老师:为学的次第


吕云鹏老师用娓娓道来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把汉字入门的课程生动活泼地展现在课堂之上,让人耳目一新。他通过各种情形引导学员理解传统治学方法和认识中国传统教育。


这几次课,他系统的介绍了国学概论,初步让我们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张学习中国文化的地图,了解了经史子集的特点和联系,四位一体,生动直观。

许多学员表示,第一次这么清晰的知道传统文化的学统次第,感觉内心有了学习的方向,学习之前确实应该对中国文化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吕老师也告诫我们读书贵专精而忌邋遢等。在认识传统教育课中,吕老师从传统教育的根本,引用孔孟,荀子,阳明先生,二程,朱熹的观点为基线讲解教育的发展脉络,引入教育的目的,内容。他认为教育的次第应该是小学教之洒扫应对进出之节,到大学教之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再到方法以及教育的作用和修养,最后展望传统教育应对时代发展的作用,也就是发挥经世致用以解决现实问题。

依于仁,游于艺

这几天除了上教育理论课程,每天的下午都有一节书法课和游艺课。周亚君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独特的书法课程,周老师认为书法不仅仅是艺术,他首先提了几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比如什么是中华?知行合一说的到底是什么?在书法里该如何知行合一?什么是身,以及修身修的是什么?周老师都给出了独具一格的答案,让学员们大开眼界。


学习书法,在周老师看来首先必须注意坐姿,坐姿正了字才可能正,坐姿不正,不仅字写不正,身体也因此会变差。周老师通过前几节课教授了独特的字型架构和方法,我们的心每天都在书法学习中不断变得细微,专注。

书法课,周老师严格要求坐姿


游艺课主要是体验活动,到目前已经进行了健康饮食,水墨画,茶道,扎染课,大家都学的很开心!

扎染课

吟诵体验课

国画体验课

课间在教室打八段锦

课间踢毽子,仿佛回到中学时代

学员心得选登

我来到了这个儒学的专修班感到十分的幸运。首先,我是抱着为满足自己对儒家学说的兴趣和对自己自理能力的锻炼慕名而来,但这里的每一天都有着不一样的惊喜。在这短短的一周内,每天的名师讲堂上所分享的内容都是能够引人深思的。例如读书的方法、对“道”这一字的深奥理解、教师的修养,心、性、情三字的关系与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等等。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同学们也畅所欲言,在寻找真理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令我最为之动容的就是何光荣老先生的课堂。何老今年96岁,但仍然红光满面,声如洪钟。何老保持着终身学习,却也依旧愿意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半个世纪所积累的经验与知识,可谓是“学不厌,教不倦”,是我们一生的榜样。


下午的游艺课也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惊喜。每一们游艺课,国画,茶道,扎染……课程种类繁多,内容却也“古风存”。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两千多年前祖先们所过的生活,一同“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做到了“返璞归真”,净化我们浮躁的内心。


孔夫子曾提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识的获取,实践途径的切磋,除了课堂听取老师讲解,课下通过与学员之间的交流也能够实现。在此次专修班,学员组成可以说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上有六七十岁老人,下有十八九岁学生。尽管学员们的年龄差距如此之大,但是求知问道的心是一样的。“君子和而不同”,每位学员都有自己独特的阅历、知识与所观所感,并且互相借鉴、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我认为,通过学员们课后的交流与讨论,可以使每个人的收获都锦上添花。


在我看来,一个人的一生所汲取的营养,一部分来源于食物,一部分来源于知识与思想。而此次儒学之旅,像是一袋精神的养料,使我们的精神不再贫瘠,使我们的智慧之花含苞待放。




文字:清瑶,编辑:辅仁

往期精选

July 2018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萨大孔院五周年:多元探索促中萨文明交流互鉴
天理动态|2024年学校“汉语桥”来华学生夏令营顺利结营
“疯狂英语”变“疯狂加盟”:项目书称9.9万加盟年收益2000万,李阳直播卖课遇冷转战线下
2024年NIT国际夏令营暨中国-马来西亚青年人文交流营在我校成功举办
跨越国界,武动心弦!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