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教育孩子这事,你一较真,就输了

2017-09-15 煦妈 尹建莉父母学堂

一个永远对孩子指手画脚的妈妈,是培养不出独立人格、独立意识的孩子的。真正智慧的妈妈会接纳孩子的缺点,放大优点。教育孩子这事,你一较真,就输了。

文|煦妈   主播|月影


01


有一次,几个朋友坐下来聊天,都是母亲,自然聊起来都是孩子的话题。


有一个朋友说,自己很苦恼,她是很多人眼中的特级教师,是学校里的业务精英,提起孩子的学习,她一针见血地可以帮助家长找出孩子的问题,很多家长都感激尊敬她。然而,她却在教育自己孩子这件事上,变得束手无策。


她皱着眉头,说自己很无奈。


这孩子注意力不够长,思维也不够开阔,字总是写得很潦草。如果可以再专心点、再聪明点、再仔细点……那该多好。一遍遍要求,一遍遍提醒,可是孩子总是左耳朵出,右耳朵冒。孩子,变得越来越逆反,他们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张。


在我的印象里,那个孩子没有那么不堪,也没有她阐述的那么一无是处。任何一个孩子,如果永远都生活在挑剔和指责里,哪里还会有快乐?面对每天重复的苛责,他的心门早已关闭。


他,早已把妈妈拒之千里之外。



02


在独生子女居多的这个时代里,不经意间,父母就成了孩子的左膀右臂。我们会下意识地帮孩子铲除一切障碍,滔滔不绝地告诉他所有的经验。


不过,我们的经验,真的会成为他们有用的经验吗?


01 水至清则无鱼,

少做“指导者”,多做“引导者”。

平时在小区里玩的时候,经常会很多大人围成一团。一对爬虫,几片树叶,一堆沙子都会是孩子绝好的玩物。这里面总是不乏这样的大人,盯着孩子去指导。


“你要这样,对,对,就这样……哎呀,不是这样,不是这样!”显然,孩子不太愿意听。


“我跟你说了,要这样,来来来,这样……”大人拉过孩子的手,再次想去指导,孩子开始抗拒。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来,这样,跟我一样。”孩子使劲挣脱,开始固执地坚持。


大人感觉很没面子,一把拉过孩子,凶巴巴地说:“这么不听话!别玩了,回家去!”



孩子嚎啕大哭,一边被大人拉扯,一边回头看那片叶子。那片叶子安静躺在地上,一动不动。那个小孩只不过想玩一个“栽树叶”的游戏,他想用手,大人觉得必须用铲子……


多少这样不欢而散的场景,几乎每天上演。



有一次去看电影,一个妈妈全程都在给孩子讲解。那个孩子显然不是什么都看不懂的年纪,他完全可以自己去感受、去领悟。周围的妈妈面面相觑,疑惑,也表达着不满。显然,她已经影响了别人。这位母亲在这样的场合里,到底教会孩子的又是什么呢?


前一阵子,在小区里碰到一个奶奶,她的小孙子大概有4岁多的样子,小孙子很热衷捡起那些小树叶,一边捡一边搭高楼。奶奶故意把高楼搭了几层,就示弱说自己的高楼倒下去了。小孙子看到了,过去帮助奶奶,这个简单的小游戏,两个人玩得又高兴又起劲。


这位奶奶的育儿智慧让人叹服,在孩子面前的“示弱”,不是消极的不作为,而是把探索的机会给孩子,真心让人佩服。


我还有一个在高校任教的朋友,女神一样的存在,在生活中却永远找不到东南西北。他的儿子,从小就帮妈妈认路。现在孩子10岁,不管去哪里,他永远要做的事情就是记方向、找路标、看地图、找方位。因为他自己知道,自己有个超级路痴、超级不靠谱的妈妈。


一个永远对孩子指手画脚的妈妈,是培养不出独立人格、独立意识的孩子的。真正智慧的妈妈会接纳孩子的缺点,放大优点,每个孩子需要这样的接纳和认可。


教育孩子这事,你一较真,就输了。


02  少苛责,多赏识,

对行为的赏识要简单、明确。


孩子上小学了,我会发现,有的时候很简单的一个问题、一道题,孩子也有自己的盲区。在那个时候,那的确就是一座大山,他的确迈得很艰难。


可是,偏偏长大成人的父母就会有这样的错觉,觉得孩子在拖延,或者故意叫苦不迭。直到有一次,我才真正理解孩子的难处,不免有些自责。


孩子学琴,从未间断,难度不断提升。有一个星期,老师布置了一个音阶的自学任务。那个音阶有5个升号。孩子弹了一遍,面露难色,开始抵触不想弹了。我一听,立刻开始黑脸,“你怎么可以这么不用心!!”


孩子委屈极了,一下子哭了起来:“我真的学不会,总是学不会。”看着他红的眼圈,突然心有点儿软,只好给自己台阶下:“其实,我知道这个音阶确实有些难,妈妈也不会。你先学第一个八度好不好?学会了教妈妈,行吗?”

看我的声音软了下来,孩子不哭了,自己看着谱子开始找指法、找规律。一个八度确实简单,他一会儿就会了。


我发自内心地称赞了他:“你的自学能力真的很强!”孩子不解,“什么叫自学能力呀!”我说,“自学能力就是不用任何人教,自己也能学习的能力呀!”


这一天,孩子第一次知道,自己还有这样的能力。赞赏,越具体越简单,孩子就越能理解。称赞不是夸大其词地假惺惺,而是让孩子切实地感受到,妈妈的称赞是很到位的。孩子的自信,就是通过这样一件件小事建立起来的。



03 不贴标签,不下定义

放回生命长河中看待孩子


梵高27岁才开始学画画,齐白石更是在40岁才开始画画。也许,很多人都不会想到,他们会成为闻名世界的绘画大师。


笛福59岁才发表自己的第一部作品《鲁滨逊漂流记》,陈忠实也是在知天命的年龄才凭借《白鹿原》声名鹊起。


一个人成长的道路太长了,如果把孩子放回生命长河再去看。每个阶段孩子遇到的问题,经历的事情,再正常不过。


幼时,淘气无知;童年,天真烂漫;少年,轻狂烂漫;青年,奋进澎湃;中年,迷茫惶恐;老年,坦诚淡然……


如若经历这些,你还会因为小时候一点点事情,就轻易给孩子贴上标签吗?


“你这个孩子太淘气了,没出息!”

“你这个孩子这么不专心,以后什么也做不好!”

“你怎么这么笨呀!你还能做什么!!”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早就……”


停止这样的语言暴力吧!它是孩子的魔咒,像一把利剑刺入孩子的心。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优秀的孩子不是因为自己优秀,而是他们有一个始终可以让孩子充满自信、内心发光的引领者,那个人就是父母!


作者介绍

煦妈,8岁男宝妈妈。爱生活、爱文字,人生最高理想,像孩子一样活着。最简单的快乐,吃一枚棒棒糖。从事过教育、童书出版,现为快乐的码字农工,志不高心不远的自由撰稿人。


主播介绍

月影,原从事影视配音工作,现为全职妈妈。人生是一场修行,学做美丽女人、智慧妈妈。公众号:蝴蝶的微笑。


如果觉得文章有价值

欢迎点赞、留言、顺手转发到朋友圈哦~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