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孩子一生到底需要几个朋友?

2018-01-11 尹建莉 尹建莉父母学堂

文|尹建莉  主播|唐宝


没想到,在读这部书稿时,我会两次热泪盈眶。


一次是读到三岁的威尔在小朋友凯西搬走后的一个月收到凯西的来信,当妈妈给他读信时,小小的他无声地听着,泪流满面。


孩子的心是多么温柔细腻啊!威尔的眼泪让我也瞬间眼眶湿热,并勾起我的回忆。


我女儿圆圆小时候有一个特别要好的朋友叫小哲,她们年龄相仿,从出生后就几乎天天在一起玩,五岁时我们两家各自迁居到不同的城市,相距4小时车程,圆圆和小哲每隔三四个月见一次面。


她们平日的那种互相惦记,见面时激浪滔天的欢乐和每次分别时的依依不舍,现在想来仍让人心生感动。


友谊的花蕾萌发在春天细嫩的枝条上,美好得动人心魄,它里面包含着香甜,包含着果实,包含着四季,包含着童年情绪的跌宕婉转,时光流转,记忆的湖面在很多年后仍然涟漪起伏。


第二次是读到早期亲密友谊对一个人的心灵抚慰功能。


读这部分内容时,我突然回到初中阶段,回到十三、四岁。


当时的我因为转学、老师的歧视、父母无意的伤害等原因,历经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时期,自卑、孤独、成绩差、绝望……那也是我一生中最苍老的时期,以后再老也老不过那三年。


能走出那三年的困境,我一直归因为自己丰富的阅读、中考的优异成绩、父母无意中给予的宽容等,这么多年从未意识到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友谊。


初中三年,我在学校里唯一的交流对象是一位姓梁的同班同学。她成绩差、自卑、吝啬,却是透过石缝照进我生活中的一点阳光,我对她有近乎恋人般的依赖。


后来,因为高中不在一个班,再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她没考上,我们越来越无话可说,交往就基本上断了,直至今天再没联系过。


这些年我很少再想到这位同学,更不在乎这段友谊,觉得它早已死去,于我已毫无价值。



在读书稿时,我在某个瞬间突然被点醒,那段友谊和今天的我表面看早已没有半毛钱关系,就像幼时曾玩过的一个布娃娃、少年时穿过的一件衣服,甚至某年吃过的饭菜,都已消失无踪,但在当时却是不可或缺,若不借由它们的帮助,我的身体或心灵是不可能走到今天的。


原来,被我弃之如敝履的那份友谊是埋藏在我体内的珍宝,一直萦绕在我的生命中,一直滋养着我。这一发现,让我颤栗,潮水般的感恩之情自遥远的地方浩荡而来,顿时百感交集。


我还不由自主地想起我小学时的一个同学,他无论是相貌还是能力都十分出色,是明星式的学生,是所有同学仰慕的对象。就他当时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将来一定不得了。


但不幸的是他五年级时因为搬家而转学,可能是因为他太出色了,引起那所学校的一些学生头目的嫉妒,或是其它原因,在那所学校遭遇了霸凌,而当时的老师、家长或者是不在意,或者是处理不当,总之都没能有效帮助他,导致他的心理彻底被打垮,状态萎靡,直至今天,平庸已成定局。


无须永恒于一个人,但要恒定于一个事:友谊。因为“友谊能够弥补孩子生命中的不足。”


这恰如同爱情,是一个生命能够健康美丽的营养剂。它不是奢侈品,是必需品。


我在自己翻译的《小王子》序言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人类最深的情感——从最大的喜悦到最深刻的痛苦——都来源于‘关系’。


所以,生命的本质就是在关系中寻找自己,并成为真正的自己;在关系中寻找爱,并成为爱,这是生命最高的目标,也是最大的收获。”


关系像空气一样无形,却无处不在,因此深入探讨儿童的关系问题就显得异常重要。



本书就是一本以探索儿童关系为主的书。虽然作者是美国人,书中展现的案例也是以美国儿童生活为主,但其对儿童关系的探索却具有普遍意义——因为人性是相通的。


本书涉及的儿童关系大致是两个部分:学龄前的家庭关系,入学后的友谊关系。


前一种关系的探讨虽然落墨不多,但对它的重要性却有高文典册般的陈述——


母亲与婴儿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

母亲是婴儿的第一个朋友。

与父母的第一份友谊将成为未来人际关系的模板。

……


这些都是非常深刻的洞见,也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如果孩子在家庭关系中没有得到充分的滋养,与其他儿童的友谊可以“弥补未曾得到满足的情感需求”,并且“友谊能够滋养孩子的灵魂”。


但如何让孩子在学校获得朋友,家长把孩子送进了学校,孩子在学校到底经历了些什么,却不是每个家长能了解到的。



本书用大量的实例详细展现了儿童关系的各种细节,尤其是校园“小群体”,这有助于家长理解孩子某些不可思议的行为方式,让家长了解某些儿童社会的“隐秘地带”,知道在学校这个看似祥和美好、风平浪静的地方,经常暗流汹涌、充满危险。


家长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帮助孩子。


当孩子在同伴关系中遇到问题时,很多家长会显得异常焦虑;同时,对于社交本身,家长和孩子在认识上也经常会有分歧。


作者一方面强调要关注孩子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提醒这些家长,问题的根源可能是自己的童年曾遭遇了类似的创伤。所以要放下对孩子的过度担心,相信孩子能应付绝大部分的问题,并且天生拥有像伤口自愈那样的自我修复的力量。


比如:


一个孩子应该有多少个朋友,这并没有所谓的魔法数字,所以只要孩子没有表现出郁郁寡欢或被孤立,家长就无须担心 。

……


在这本书中,既有高度又开阔的观点随处可见。所以这本书不但对发展儿童社交能力有益,也在精神上给家长以支持,更有利于家长的自我疗愈和自我完善。


本书的主要读者可能是家长,对学校管理者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特别是本书较深入地探讨了校园欺凌现象,并给出了家长和学校应该如何应对的相关建议。


由于它是以美国的学生和学校为案例,这对于那些打算将孩子送到美国去读书的家长尤其具有非常好的参考作用。


希望这本书为儿童带来更多人际关系上的福祉。




“儿童社交的爱与痛”合辑(两册)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合辑包含:


●《朋友还是敌人——儿童社交的爱与痛》

●《妈妈,他们欺负我——帮孩子解决社交难题》


作者团队:


● 迈克尔·汤普森博士:

心理学家,咨询师,专长为儿童和家庭问题。在美国各地超过700所学校承担过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师的工作,有与儿童和青少年沟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丰富经验。陆续出版过多本关于男孩养育、儿童社交和情绪问题的专著。


● 劳伦斯·科恩博士:

心理学家,专长为儿童游戏、游戏治疗和亲子关系。著有广受欢迎的家庭教育书籍《游戏力》、《游戏力2》及《亲子打闹游戏的艺术》。


● 凯瑟琳·奥尼尔·格雷斯:

《独立学校》杂志前编辑,出版过多本非虚构类童书,在《华盛顿邮报》开设专栏,为年轻读者撰写健康及心理类文章。


了解更多



本书着重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儿童的社交动态进行了探究。书中介绍了许多发人深省的社会心理学实验,并援引大量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对儿童各种社交行为背后的动机、意义及心理因素进行了完整阐述和深入探讨。




本书以问答形式为主。作者们在各种演讲、讲座、工作坊及咨询工作中收集了父母和教师提出的上百个与儿童社交相关的问题,从中挑选了40个最有代表性的,也是最有挑战性的问题,结集成本书。旨在为具体问题寻找答案,提供操作性很强的实用建议。

就儿童的社交生活而言,作为父母或者老师,我们看到的所有社交情景,都仅仅是某个故事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常有困惑和焦虑,也很难为孩子们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帮助。


这两本书,一本充满洞见,引人深思,一本答疑解惑,并提供具体建议。


两本书合力,不但打开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视角,让我们能够观察到儿童社交生活的幽微转折与动态变化,还为“孩子需要什么”,以及“我们能做什么”这两个关键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最后,如汤普森博士所说:我们希望各位在合上这本书的时候,能够对儿童社交关系的伤痛与魔力获得新的洞见。


购买方式

这套《儿童社交的爱与痛》合辑,由尹建莉老师倾情作序,强力推荐。所以我们父母学堂也和出版社为大家争取到了一个特别优惠的价格,但需要你去拉朋友、拉闺蜜,一起拼团哦,两人即可成团。


原价:87元/套

两人成团:55元/套


什么是多人拼团?

多人拼团(以下简称:拼团)是指由多人一起拼单购买的团购活动,通过拼团买家可以享受比一般网购更低的折扣。


怎样算拼团成功?

每一个团的有效期为24小时,在有效期内找到满足人数的好友参加拼团,即可算拼团成功。


拼团失败,怎样退款?

若24小时内没有凑齐人数,即算作拼团失败。系统会自动将所支付的货款原路退回,具体到账时间以各银行为准。


拼团流程


快点击“阅读原文”,把好书抱回家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