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孩子爱吃零食、爱看电视玩游戏?最好的办法来了!

2018-01-12 肖芳芳 尹建莉父母学堂

尹建莉父母学堂辅导员  肖芳芳


孩子爱吃零食怎么办?

孩子爱看电视怎么办?
孩子爱乱花钱,爱浪费怎么办?


常听到妈妈们问这样的问题,可是,亲爱的妈妈们,你们小时候是不是也爱吃零食,也爱看电视,也是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买呢?


这是多么正常的需求啊!

小宝宝,处在生命的最初,对什么都有特别强烈的好奇心。最开始,妈妈的笑脸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看到妈妈就咧嘴笑逐颜开。


几个月大的小宝宝,手脚可以自由活动啦,探索从吃开始啰。吃啥呢,吃手!手一得空,总是往嘴里塞,刚开始是一两个小手指,之后恨不得把整只手都塞进嘴里。等再大些,手能拿到东西,就抓到什么往嘴里送什么,洗完澡,穿着薄薄的睡衣,抱起脚丫子就开始啃啊啃啊,吃得可香呢,你去看他,总能看到怡然自得又满足的笑脸。



慢慢长大,可以拿一件玩具又拿一件玩具,玩起来的时候,不知不觉就不往嘴里送了,因为两只小手开始忙活的事儿越来越多啦。孩子就是这样自然地生长着。就这么顺其自然地养孩子!


孩子怎么高兴,就怎么养。

生理得到了满足,人自然而然会过渡到高一层次的追求。吃零食,看电视,玩游戏,买东西,这些都是最最基本的生理及感官需求而已。

说说大宝小时候,我家是怎么对待孩子吃零食的吧。我们一般周末去超市采购日用品什么的,大宝也跟着我们。我们买我们的,他挑他的。


到超市里,看到眼花缭乱的商品,好多好吃的好玩的,大宝可兴奋了。我说:“宝贝,你想要什么就放在购物车里,等会儿,我们去买单。” 他眼睛在货架上扫,一会儿要买这个,一会儿要买那个,一会儿不买这个换成那个,我笑笑点头表示许可。挑了好几圈,购物车里有十几样吧。我们买完单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有的零食,刚出超市门口就被拆开了。这么迫不及待!我看到了,也一笑了之。


大宝买的零食大概有几个去处:

1)吃完了,下次接着买。

2)吃了一大半,剩了许多,不吃了。

3)刚吃一口,就吐出来,这个零食就扔了。

4)放在那里没有拆包装。时间一长,也不吃了,日常断舍离的时候,就统统扔掉了。


一两个月过去,大宝的零食从十几样一大包,到最后一两样,或者转了一圈啥也不想买。我们每次去不同的超市,大宝就去搜寻好吃的好玩的,有时候还主动提出要去某某超市。我们乐呵呵地听从。



孩子想吃零食,痛痛快快满足孩子,全然满足孩子。我就是这样,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    

我发现最后,孩子喜欢吃的那几样,都是健康的对身体有益的食物。不禁感叹:孩子真的可以做出对自己最好的选择,无比智慧,无比简单清晰。



通过扔掉很多不爱吃的零食,也“浪费”了一些钱,这样的反复试误,孩子自身建立了一套健康的饮食习惯。孩子健康快乐,他生命初期给自己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生命底色。真心祝福孩子!同时,孩子身体健康,给妈妈多大的安慰啊。

这个结果的得来,是孩子得到了自由,得到了选择自由后自然而然的结果。父母真的没有做什么,只是在孩子想要什么的时候,痛痛快快给予,就可以了。


真的,就是这么简单!


就像尹建莉老师第二本书的名字《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在日常细节,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就是这样体现出来的。


可是,为什么很多家长就是做不到呢?

因为看不见孩子真正的需求。

例如,早上吃一个鸡蛋,对身体好。这是父母的认知。所以,每天早上妈妈“辛辛苦苦”早起,给孩子煮鸡蛋。孩子吃了几天,不想吃了,就跟妈妈说,我不想吃鸡蛋。可这位妈妈完全不管孩子的需求:“吃鸡蛋对身体好,你看你,就是不好好吃饭,这么瘦,怪不得老是生病。”可孩子就是表示不想吃,妈妈又开始了:“我每天早上这么早就起床,就为了给你做早餐煮鸡蛋,是为你好啊,你还不吃,你怎么这么不体谅我,怎么这么不听话?......”巴拉巴拉一大堆就来了。


孩子或许极不情愿的吃了。之后演变成:拿着鸡蛋谎称到学校吃,等到了学校,孩子立马把鸡蛋扔进了垃圾桶。

这样的做法,让孩子和妈妈情感无法链接,又让孩子内心愧疚挣扎:“他们都说妈妈爱我,是真的吗?”可是最真实的身体感受:“我不爱吃鸡蛋”,妈妈强迫我吃,妈妈不爱我啊。“我不爱吃,不吃对不起妈妈,我怎么办?”孩子不得不寻找解决办法,最后,谎言就这么来了。


一个鸡蛋,妈妈和孩子一直闹别扭,一直纠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深陷于:妈妈不爱我,怀疑,愧疚,挣扎的漩涡中。



吃,这么简单的生理需求上,看不见孩子真正的需求!这样的关系模式几乎会复制在其他和孩子的相处的方方面面。


比如,学习是孩子的事儿,父母偏要去教育孩子好好学习,父母的认知是:“作业越多越好。”于是除了老师布置的一大堆作业,还给孩子买了大量习题集,软硬兼施要孩子一定做完;


又比如,孩子喜欢音乐喜欢吉他,可妈妈说,“吉他有什么好,钢琴才好。”各种方法用尽,让孩子去学钢琴。到后来,可想而知,孩子早早厌学,对音乐的热爱也被扼杀了。

父母真爱孩子,是来陪伴和成全一个自由的灵魂,而不是来扼杀他与生俱来的生命能量。



看电视,玩游戏,也是同样的道理。

允许孩子看电视,孩子到最后会只选择自己喜欢的,往往也是高质量的动画片,电影。

允许孩子玩游戏,孩子到最后会玩有趣的游戏,或者有挑战的有成就感的游戏,也或者不玩儿了,虚拟世界满足后,会更喜欢真实的世界。咦,我们三岁时,视如珍宝的玩具,在哪儿呢?早已束之高阁,落满尘埃了吧。

我一直按照尹建莉老师的理念,给孩子爱与自由。


大宝在吃零食,看电视,玩游戏,买买买,都满足后,孩子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又慢慢转向了其他方面,比如篮球,比如科学实验,比如深入阅读。


我观察到孩子,由自己内在的神性指引着,心无旁骛地按着他自己想要的方式发展着。我看见了一个人,得到了自由之后,美好的模样。生命真的如此美好!尹老师说,“生命是用来享受的。”经由孩子,我真的理解了。也似乎看到了我自己生命的曙光,我也要享受生命,像孩子一样。

深深相信,离神最近的孩子,完全能安排好自己。父母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满足他的愿望就好。


想要吃零食,买买买!
想要看电视,打开吧!
想要玩游戏,一起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