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脱口秀大会》爆火:自揭童年伤疤的段子手们,让人笑疯,也让人哭

馅饼 关注☞ 尹建莉父母学堂 2021-03-26


9月23日,《脱口秀大会》第三季落下了帷幕。


这一季最大的黑马,莫过于“丧且搞笑”、没有经验却以第一名的成绩冲进决赛的李雪琴。


李诞说她“天赋异禀”。


她自嘲道:“我有啥天赋啊,我就有个饼。”


这个看起来有点搞笑、有点丧的女孩有着一张金光闪闪的履历。


有人在知道她是北大毕业的之后,公开指责她“浪费国家栽培”。


李雪琴本人却不以为然:“北大的为啥就不能做个废物呢?”


(舞台上的李雪琴)


自黑对她来说不仅是一种技能,也像是一种本能,更是她裹在身上抵挡伤害的一个坚硬外壳。


有句话叫: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在台上为大家带去快乐的这个“天才少女”其实并不快乐。


“我妈是我带大的”


李雪琴的走红是源于她在清华大学门口拍的一个喊话吴亦凡的视频。


李雪琴为什么喜欢吴亦凡呢?


因为她认为:吴亦凡看上去就是个从小家境优越,被保护得很好,没啥烦恼,也没啥坏心眼的一个小孩儿。 


她很羡慕这种状态,因为她没有过这种生活。


(李雪琴)


李雪琴说:我从小就生活在了一种漩涡里。


这“漩涡”是她的原生家庭,不停地从漩涡中心拽着她往下沉的,就是她的母亲。


李雪琴曾经说:“我妈是我带大的。”


这并不是一句调侃。


在她初三那年,父母离异,她跟着妈妈生活。


相依为命,李雪琴依靠妈妈的是物质,妈妈依靠她的则是精神。


她妈妈是个“小女生”,情绪非常不稳定,容易焦虑。在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却无法排解时,李雪琴成了妈妈唯一的发泄口。


李雪琴非常懂事,她知道妈妈情绪不好,就在家里假装开心,从未在家里哭过。


她知道自己的成绩会刺激到妈妈,也怕外人会对她们指指点点,所以从不允许自己考第二名。


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把自己的压力藏到最深处。


尹建莉老师说过:

当孩子表现出和年龄不相符的‘懂事’‘礼貌’‘关心’等现象,其本质是儿童对自己的扭曲。


表面的‘懂事’不过是讨好,是尽量让别人舒服,以憋屈自己来迎合别人。


高楼建于脆弱的地基之上,倒塌就只是时间问题。


李雪琴靠着自己的努力从东北小城一路过关斩将考进了北大,却依然不快乐。


儿时的暗伤并没有随着童年的结束而消失。


不甚满意的专业加上自卑、敏感,令她在北大的生活并不顺利。悲观、丧,成了她的常态。


大三下学期,她不可避免地患上了抑郁症。


毕业后,李雪琴去美国留学。


纽约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耀眼而冰冷,大厦之内充斥着一样耀眼而冰冷的精英们。路边是流浪汉,身边的人都行色匆匆。


李雪琴融入不进去,她没有归属感,非常痛苦。


“自己想弄死自己就这种感觉。”李雪琴说。



李雪琴没有在国外念完研究生,她休学回国创业,和几个清华北大的学生一起做了一档综艺。


在别人都很头疼“应该将内容上升到什么价值”时,她却很反感这种事。


她内心积压的情绪很多,她需要宣泄。但她小时候体验过做母亲的情绪宣泄口有多累多苦,她不愿意用同样的方式去伤害别人。


敏感的内心、聪慧的头脑给了她极强的共情能力,可这种能力也成为拷在她身上的枷锁。


2019年9月,李雪琴用刀在手腕上划了三道口子,打算自杀。


可平静下来后,她冷静地给自己止血,处理伤口,接着做没做完的PPT,顺手给朋友发了一条消息:“我刚刚浪费了一小时加班时间自杀,没死成。”


作为一个清醒的人,在伤害别人和结束生命之外,她只有靠着看似轻松的“吐槽”来缓解内心汹涌的情绪。


喜剧“诅咒”


就像“医不自医”一样,为大众带来欢笑的职业,背后常常是许多不快乐的脸。


从较远的马戏团小丑,到后来的喜剧演员、脱口秀达人,似乎都印证着这点。


这季《脱口秀大会》上,一群年轻、口齿伶俐的男女在舞台上铆足了劲,誓要把观众逗乐,拿自己、爱人、父母、老板开涮,火力全开。


观众惊讶于他们的妙语连珠,共鸣过他们的犀利吐槽,也惊艳于他们的创作能力。


但其实,他们吐槽的内容,大多数都是他们自己的经历。


李诞评价过李雪琴:“只要生活足够倒霉,你是不需要创作的。”放眼整个节目,谁又不是“李雪琴”呢?


《脱口秀大会》这一季对很多人来说,非常遗憾的一件事就是思文的退赛。


(思文)


这位“脱口秀女王”在宣布了离婚之后显露出疲态。


她后来坦言,离婚原因之一就是“在面对一些生死的脆弱时刻,他(丈夫程璐)因为工作或是其他原因不能分身过来,让我觉得只能自己去面对,长此以往我就习惯了”。


而这可能不是她进入婚姻之后才习惯的。


她是单亲家庭长大的,父母离婚后,母亲去外地做生意,她常寄住在姥姥家。


她的过早独立,过于独立,让人心疼。


另一个演员周奇墨,从小父母离异,寄住在姑姑家,一年也见不到妈妈一面,遇上学校布置的作文“我的妈妈”“我的爸爸”都无从下手。


(周奇墨)


在舞台上,他用戏谑的语言将这些事叙述得非常有趣,也说这些经历造就了他敏感、细腻的特质,而这些特质成为了他的职业优势。


但当全班同学都在写《我的妈妈》,而老师“贴心”地把他的作文题目换成《难忘的一件事》时,那个童年的周奇墨是怎样的心情呢?


想想怎么都笑不出来。


离婚只是父母对自己人生的一个选择,真正给孩子带来伤害的不是父母离婚,而是父母离婚后,让孩子“失去”父母。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父母离异不是所有孩子的经历,但原生家庭之痛却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谈及。


斩断原生家庭的轮回


孩子在儿时受到的伤害如果没有及时补救,很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


而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发现,会给孩子带来伤害的父母,本身也有着未疗愈的原生家庭之痛。


这种伤害若不开解,就会变成一种“遗传病”,当年的“受害者”变成“施害者”,继而一代接一代地遗传下去。


什么才是解药呢?



第一、父母只有先爱上自己,才能爱上孩子。


请不要让上一代加诸在自己身上的痛楚传递给下一代了。


去尝试了解自己,理解自己,爱上自己。


一个人只有真正理解了自己,才能真正爱上自己,继而才能爱上自己的孩子。


第二、对自己的情绪和选择负责。


李雪琴曾提到过一件事,“就可能我写完作业,在家看个电视,我妈就会把我一顿骂。我就得忍,我就得哄她”。


李雪琴的妈妈责骂女儿,真的是因为女儿看了电视吗?


从李雪琴的自述中我们可以窥见,她母亲的心里充满委屈、怨愤,作为成年人,却没能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离婚”这件事是她与前夫之间的问题,是她自己的选择。不管她内心有多少委屈和愤怒,发泄给孩子,对孩子都是不公平的。



第三、给自己痊愈的时间。


在意识到伤害存在的时候,疗愈就已经开始了,只是,不必“急于求成”。


手上划破一个小伤口,痊愈都需要时间,心理上受到的伤害更需要时间来疗愈。


从小事做起,给自己一个循序渐进过程。


负面情绪汹涌的时候,可以尝试把心中所想转化为文字,诚实地写出来。


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是更好的选择。


只是不要去殃及孩子。



被爱滋养长大的孩子是会将这点表现在脸上的,也是最令人羡慕的。


希望大家的孩子都能长成令人羡慕的孩子。


也希望每一个“李雪琴”都不止让别人快乐,而首先让自己快乐。


延伸阅读👇


作者介绍



馅饼,尹建莉父母学堂原创内容编辑,94年的处女座,关注弱势群体,保持愤怒,永远热爱,永远自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