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拔头发、啃指甲、肚子疼……这些孩子的求救信号,你看懂了吗?

阿怪 关注☞ 尹建莉父母学堂 2021-10-27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放放妈妈朗读音频

音乐:Atli Örvarsson-Flying (Solo Piano) 歌曲:低苦艾乐队-少年


很多孩子会莫名出现牙疼、肚子疼、啃指甲、歪头耸肩等等躯体病症,家长一般都会带他们在各大医院检查,花好多钱,拖了很长时间,也不见好,很久之后才意识到,这是孩子的心理或精神出了问题......


9岁女孩长发及腰,半年内秃顶


“我还这么年轻,怎么能掉这么多头发呢?”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每天都在为自己日渐后移的发际线和日益稀疏的头顶感到担忧。


本以为30+脱发已经挺“秃然”了,没想到谢顶没有最早,只有更早......



9岁女孩小涵,原本一头长发及腰,又黑又亮。大约半年前,小涵妈妈突然发现孩子头顶中间,有一片头皮没了头发。



孩子还这么小,怎么就秃了?照这样发展下去,好好的女孩子岂不是要变光头?


防脱洗发水、生发剂、生姜擦涂轮番上阵,可不论尝试什么办法,小涵的头发依然在减少,头皮裸露的面积越来越大。


随着秃顶日益严重,小涵的心情也在变糟,原本爱学习的她越来越不想去上学,原本爱笑爱玩的她不和同学交往,走路低着头,脾气也越来越急躁。


家人慌了,赶紧带孩子上医院。经检查,医生发现——孩子的头发不是自己掉的,都是生生被拔掉的!


经验丰富的医生马上明白了,孩子不是皮肤疾病,而是心理问题!


经过沟通,小涵承认头发都是自己揪掉的;而孩子拔自己头发的原因,是父母经常争吵,妈妈对小涵也有着高标准、严要求。



小小的身体承受不住巨大的精神压力,于是小涵通过拔头发缓解紧张焦虑,就这样形成了“拔毛癖”。


因这一怪癖脱发秃顶的孩子,不在少数;不仅拔头发,还会拔眉毛、睫毛,甚至还会吃掉拔下来的毛发,获得放松和满足感。



小小年纪谢了顶,“拔毛癖”孩子们的背后,往往存在着一个“高压锅”般的家庭环境。


长期浸泡在高压中的孩子,承担着来自父母的、不属于自己的焦虑情绪,成了替罪的羔羊,用自己的症状,替一个生病的家庭发出警报。


👆现在关注公众号,即可获得专业家庭教育辅导师

提供的【限时免费育儿咨询】服务


从活泼开朗到疑似抽动症,只用4年


小涵的事件,让我想起朋友分享过的一件事——关于她邻居家小孩的真实故事。


甜甜原本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2岁左右的时候,还是和小伙伴们一起满地疯跑的性子;可到了6岁左右的时候,却突然出现不停眨眼、歪头、耸肩这样的行为。


家长怀疑甜甜是抽动症,带去医院看,可医生说孩子的各项身体指标都正常,没问题。


朋友说:

“那天甜甜来我家做客,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变得一句话都不多说,大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时眨眼歪头。


无意间我和孩子对视了一眼,那个眼神令我感到心惊,我从未见过一个孩子的眼神可以是那样的——木然、无力、悲伤、一潭死水......都无法准确形容。”



带着遗憾惋惜,朋友跟我讲述了她观察到的甜甜的家庭环境,其中不少细节,细思极恐。


有一次,甜甜一家到朋友家做客,朋友拿出零食招待孩子。一群小朋友里,甜甜是吃得最快的那一个,总是趁家长不注意一个接一个飞快地吃。


朋友很疑惑:“甜甜平时是被管着不让吃零食吗?”


甜甜姥姥很快否认:“没有啊!她妈可爱给她买零食了,敞开吃,谁知道这孩子咋跟饿死鬼投胎似的!”


的确,每次见甜甜妈,她总能从包里摸出各种小零食给孩子们分享。可朋友很快发现了不对劲。


吃饭前,朋友家孩子突然想喝牛奶,朋友很爽快给了,甜甜家长说不能这么惯着孩子,孩子该不吃饭了,朋友却觉得:“反正牛奶也是管饱的东西,喝了少吃点饭也没什么。”


看甜甜眼巴巴瞅着,两眼放光,朋友顺带问了一句:“甜甜喝不喝?”


甜甜说:“喝!”


“喝个屁!”甜甜的妈妈姥姥一起惊呼,“家里那么多奶不喝,非跑这儿来凑热闹!”


甜甜突然想起什么,带着不满对妈妈说:“我上次想喝牛奶,你就没给我买。”


甜甜妈妈和姥姥你一言我一语赶紧反驳:“胡说!你哪回要喝牛奶没给买?这孩子,张口就撒谎,我们能这么虐待你?”


甜甜非常着急,又说不明白,急得小脸儿通红:“……你是晚上才买的!”


原来,甜甜想表达的是:某次她想喝牛奶,但没有被立刻满足。


她看到别的小朋友要喝牛奶,且在“饭前”这个“不合适”的时机提出,都能被立刻满足,对比自己的经历,觉得有些小委屈。


但甜甜的话,妈妈和姥姥都没能理解,反而忙着证明“甜甜胡说”,更多的批评你一句我一句追加。


甜甜气急了,开始不断冲妈妈喊:“你没买!你没买!”


甜甜妈突然发火,抬手指着大门,变脸大喝:“你要喝牛奶是吧!你现在出去!这楼里谁家有牛奶,你一家一家去讨!”


甜甜吓得立刻闭嘴,委屈巴巴抹眼泪。


看来,甜甜家里总有零食是真,但“让孩子敞开了吃”,不存在的。



甜甜妈的责骂里,不仅有愤怒,还包含着羞辱,此时甜甜姥姥又在一旁絮叨:“这孩子就臭毛病多,一点小事都爱哭哭啼啼的,就是个哭磨精,她妈小时候也这样,都是遗传的......”


从甜甜姥姥数落孩子的话里,也能看到甜甜妈是在怎样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贬损孩子、贴标签,是甜甜姥姥对待孩子的方式,甜甜妈也继承了。


在甜甜家长跟左邻右舍聊天中不停使用“夸人家孩子,挑甜甜缺点”的模式下,邻居们渐渐也有了“甜甜差劲”的共识,在别人的眼里,这个五六岁的孩子“没规矩”“好哭”“学啥啥不行”......


有些孩子在外面总不被善待,一副“受气相”,殊不知,“受气相”最早都是从家里带出来的。


朋友的描述里,除了爱贴标签的姥姥、习惯否定贬损的妈妈,甜甜的家里还有一个重男轻女的奶奶、“溺爱”孩子但暴躁易怒的妈宝男爸爸......


所有这些,甜甜是一个人消化承担的。从没有人跟孩子解释过什么,反而经常以“长辈说什么你都听着”为由,全家一起PUA这个孩子。


当孩子出现问题,这个家庭里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孩子病了,可整个家庭的“病”不治,治孩子一个人又能有多大效果?


👆现在关注公众号,即可获得专业家庭教育辅导师

提供的【限时免费育儿咨询】服务


别让孩子一个人努力


家庭治疗大师莫瑞·鲍恩曾提出一个概念——家庭关系三角化。


说白了就是通过第三方的介入而转移两个人之间的问题,而原先的二元冲突并没有解决。


家庭情绪系统就像一条互相连接的管道,孩子作为这个系统中最敏感脆弱的部分,永远在承担这个“第三方”的角色。


当抱怨、焦虑、愤怒、失望、冷漠等情绪在管道内激荡,大人有时可以忍耐,但在孩子身上就是显性的,孩子会自动补位,试图通过自己的“力量”,让这个系统恢复健康。



孩子抵消整个家庭情绪压力的“力量”从何而来?


一种是努力扮演“乖孩子”的角色,来讨好、取悦每一个人。


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容易会变成大人争夺利用的工具或是表达不满的情绪垃圾桶。


比如父母吵架总会问到“我们离婚了你跟爸爸还是妈妈?”


这就是潜意识里在利用孩子,企图和孩子形成情感联盟共同抵抗婚姻伴侣。


一种是制造问题,转移大人的注意力。


于是我们看到有的孩子选择不上学、叛逆、哭闹,有的孩子把自己封闭起来,直到憋出各种疾病症状。



孩子就这样,成为了承受一切的“炮灰”——小时候当“小大人”,长大之后就变成无法爱自己的人。


有位家长说得好:有时候我们要感谢孩子的一些问题,是这些问题引起了我们的反思,思考是我们哪里做得不对。


治疗孩子,不如先治疗自己,一个放下焦虑,比起控制孩子更愿意改变自己的家长,才是孩子的良好表率,也会让孩子习得处理人际冲突、为自己情绪负责的恰当方法。


就像学堂经常会收到的家长朋友的分享:孩子出现了各种心理症状,积极帮助孩子康复的同时,自己也会反思,调整步伐,不再给孩子过高的压力,跟着孩子的节奏成长。



看到这样一步步的转变,我们由衷替这些家庭感到高兴,也希望更多的家庭,能够透过孩子这面镜子,看清家庭关系的本质,斩断“或用一生疗伤,或困于噩梦”的代际传承。


切记:父母是为孩子遮风挡雨的,千万别让自己,成为孩子的风雨。



为孩子遮风挡雨

你需要正确方法

孩子不爱上学、叛逆、哭闹……

育儿有问题?

问家庭教育辅导师

原价199元的咨询服务

限时0元领取,仅限3天 


找到靠谱的方法

育儿其实很简单👇




延伸阅读👇


作者介绍



阿怪,尹建莉父母学堂原创内容编辑,育儿工作者,不断学习和传播育儿知识。养娃路上,我们一起成长。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尹建莉父母学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转载本文请在公众号发送“转载”。


主播介绍



放放妈妈,喜唱歌爱阅读,喜理财爱分享,专注理财和育儿,个人公众号:保贝财智营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