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济南女大学生自杀,千字遗书曝光:毁掉一个孩子,只需一句话

馅饼 关注☞ 尹建莉父母学堂 2021-10-27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木易佳人朗读音频

音乐:Endless Melancholy-A Minute For The End+Mélancolie 歌曲:Sinéad O'Connor-All Apologies


“我希望大家,千万千万千万不要救我,求求你们了,不要救我。我鼓起勇气要结束生命,再结束一次是很难的事情。”


这是3月15日自杀的济南女大学生在世间留下的最后的声音。


一字一句,全是绝望。


杀死我的是谁?


3月15日,澎湃新闻报道了济南一名女大学生自杀并在QQ空间留下遗言的新闻。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在这封网络遗书中,女孩直接地指出自杀的原因是她的爸爸。


从这份充满控诉、恐惧、绝望的遗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女孩小时候爸爸就对她动辄打骂。


因为不想洗头,被一巴掌打出鼻血;因为看不懂词典,被爸爸用词典砸,吓得尿裤子;初中考了全班第一,请家长去学校发言,就因为爸妈有事,都没去,爸爸还骂了她一顿;高中因为早恋被持续辱骂“婊子、贱人、妓女”,被爸爸当众暴打,两个星期没有上学,爸爸发疯一样剪她头发,还捅了她妈妈一剪刀。


是的,这位爸爸不仅对女儿言语侮辱、动辄打骂,对待家里的另两位成员妻子和小儿子也是一样。女孩的弟弟高考没考好,爸爸把妈妈的鼻子打骨折,还骂弟弟“他怎么不死在考场上”。


看完女孩的遗书只觉得震惊、压抑、窒息,也怪不得她多次强调“千万不要救我”“我真的很害怕”“我活得太累了”。


从小到大,本应该让她感受到温暖、安全的家,充满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突然出现的辱骂和殴打,本应该成为她的后盾和依靠的父母,却一个化身为“暴力”,一个化身为“怯懦”。


这样的环境下,女孩逐渐养成了习得性无助,在面对爸爸的时候,即使他是放松的开心的,女孩也战战兢兢,无法放下心中的戒备和恐惧。


如果风雨都是家人“制造”的,那么家就已经失去它的意义。


女孩在遗书中解释,自己自杀的决定只与父亲一个人相关,与其他所有人都没关系。并且就可能给大家造成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她也进行了诚恳的道歉。


明明离开世界的是她,最受伤害的是她,她却还觉得自己死得不够悄悄,怕活着的人为自己难受。


时刻把心提到嗓子眼的她写下的遗书,自卑、低自我价值感、厌世厌己充斥其中,让人为之心疼,也为之愤怒。


👆现在关注公众号,即可获得专业家庭教育辅导师

提供的【限时免费育儿咨询】服务


这种有毒的教育根源在哪?


博主@愁容骑士典当记曾在微博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点赞数高达151万+。


一个已经患上抑郁症的孩子去医院就诊,医生夸奖孩子“真用功”,一旁的孩子妈立即跟了句“用功?假用功”。


父母习惯性地用冷嘲热讽、批评打击与孩子交流,让医生救治孩子心理疾病的努力前功尽弃。



转发和评论里全是网友的共鸣和对家长的控诉。



从这条微博产生的话题热度来看,打击式教育、语言暴力是不少家长在教育中惯用的方式。


著名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写道:有一类父母,他们一面似乎爱着孩子,另一面却好像跟子女有深仇大恨一般,会直接、公开地用恶毒的语言贬损你,伤害你。让子女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什么都不对,根本就不配被好好对待。


做得好,骂你两句,是“怕你飘”;做得不好,当然更要骂你,不然你下次怎么知道要做好?

被骂之后,孩子顽强挺过来了,那铁定“都是我管的好”;孩子受不了得病了,自杀了,那必然是因为“平时骂得不够多,太脆弱了”。


仿佛这些家长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言辞、神态、语气惊人一致。


而在打骂之外,他们还要为自己的行为裹上一层虚假的糖衣。


济南女孩的遗书最后是一张电影《狗十三》的台词卡片,而《狗十三》里最著名的台词莫过于这一句:


“爸打你,是因为爱你,长大了你就明白了。”



事实真的如此吗?


尹建莉老师曾说过:“严厉教育是危险教育。”


因为严厉教育势必会伴随着语言乃至身体上的暴力,与身体上肉眼可见的伤口不同,语言暴力就像一柄直插心脏的钢刀,没有血,却令人非常痛苦,它的伤害是无形的,也是长期的。



并且还有可能一代一代地传递。



著名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曾说过:精神健康的人,不会去折磨别人。通常都是那些受害者,会成为施虐者。


其实习惯用严厉打击对待孩子的父母,确实是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个模子叫做原生家庭。


在严厉教育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人们都是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学到了如何“对付”孩子的方法。


正是因为他们也并没有受到过健康的正确的对待,所以他们根本不会正常地表达认可,表达赞许。


由于自己心里的伤口也依然存在,被忽略、被无视,时间长了,他们把这种“变态”当做平常,也同样选择无视、否认孩子受到的来自自己的伤害。在他们否认孩子受到的伤害的同时,他们也在否认自己受过的伤。


“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怎么就你脆弱。”


这句话更深一层的意思是:“这个伤口我也有,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现在关注公众号,即可获得专业家庭教育辅导师

提供的【限时免费育儿咨询】服务


斩断言语暴力的祸根,从我开始


日本电影《垫底辣妹》中,有位令全世界孩子羡慕的妈妈。


女儿在学校受了伤,学校想敷衍了事,她果断带着女儿转学。


为了女儿快乐地成长,即使女儿从不学习,变成老师口中的“人渣”,她也从不对女儿呵斥打骂。


被老师请家长,她虽一直在道歉,但坚信女儿是个好孩子。


后来女儿有了目标大学,想努力学习,她白天照顾家里,晚上打工来给女儿挣取高额的补习班学费。


补习班老师找这位母亲交流的时候,这位母亲是这样说的:


“我尽被我妈妈责骂,觉得自己是无能的人。很多可能性都被限制着活过来的。所以,想让孩子们做高兴的事。不管周围人怎么说,哪怕全世界都成为他们的敌人,我也会成为他们的伙伴。”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妈妈做后盾,她的女儿才能在一次次的打击中坚持下来,在除了妈妈和辅导老师之外所有人不相信她的情况下,成功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电影或许有夸张之处,但著名作家林清玄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小学老师在接手一个班级时,班里的孩子情绪都非常低落,畏畏缩缩的。因为他们之前的老师是一个严厉的老师,布置很多作业,却给学生很低的评价。


于是这个新老师开始了自己的改造计划。在他的班上,最低的分数是“甲下”,写得再差的都给了甲下,好一点的就是甲,再好一些的就是甲上,更好的,就给小奖励。


每隔一段时间就发奖品,奖品几乎是人人有份。


从那之后,他的学生都好像换了一个人一样,焕发了自信的、天真的神采。


“不管什么样的孩子,爱是最好的教育,而表达爱最好的方法是欢喜、奖励与赞赏。”



严厉教育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正向的强化才能给孩子向上的力量。


那么,我们作为家长,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不对孩子进行严厉教育呢?

1、当孩子做了一件不成熟的事时,先别急着发火,自己想想,这算不算“错”?值不值得去纠正。很多时候孩子只是一时好奇,比如模仿大人说一句脏话,或者爬高上低不小心割破了手或脚,这时候其实根本无需指责他,只要当做“童言无忌”无视或者保护好孩子即可。


2、当觉得事态比较严重准备发火的时候,先走开一会儿,等自己平复或找个无人角落发泄一通。待自己平和下来,再去找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内在感受和需要,会使你在孩子面前发火的频率越来越少。


3、育儿先愈己。尝试去找曾给你造成伤害的上一辈沟通,如果无果,你仍可以帮助自己,或者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当你心里不再有“我们小时候都是这么过来的,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脆弱”的想法时,你才能不带偏见地、怜惜地看待你的孩子。


改变的确很难,但是鲁迅先生在《我们怎样做父亲》中说过:“自己背着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这是做家长的修行,也是我们治愈自己的唯一健康之路。


愿我们的孩子将来都能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延伸阅读👇



作者介绍



馅饼,尹建莉父母学堂原创内容编辑,关注弱势群体,保持愤怒,永远热爱,永远自由。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尹建莉父母学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转载本文请在公众号发送“转载”。


主播介绍



木易佳人,学堂铁粉,在育儿路上跟随孩子一起成长的宝妈,相信有爱陪伴,生活美好。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