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上最严“双减”政策落地后,什么样的孩子能赢?

豆奶妈 关注☞ 尹建莉父母学堂 2021-10-27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艾米米朗读音频

音乐:马友友&Kathryn Stott-Salut d'Amour, Op. 12

歌曲:狗毛-张小胖FALL IN LOVE


从7月24日,中央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后,家长们关于“双减”意见的讨论就一直没停过,各式各样的声音层出不穷:



“家长花钱报补习班是为了孩子好啊,吃不了读书的苦就要吃社会的苦。”

“孩子假期不学习能干啥?玩泥巴,看电视,还是打游戏?”

“一刀切校外培训,并不能减少家长鸡娃的焦虑,老父亲老母亲们人到中年还得重拾课本,白天当社畜,晚上上岗家庭教师,我更卷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接下来就拼爹妈、长辈的学历给自家孩子辅导。”


图源:网络


这些关于“双减”的声音,无论是幽默调侃,还是抱怨不解,其实里面都藏着家长或多或少的焦虑。


总结下,我们会发现家长们的焦虑大致有这三种:

第一种:不上补习班,就没有好成绩,考不上好大学。

第二种:孩子成绩好,父母才能不焦虑。

第三种:不能花钱上补习班,就只能拼爹妈的学历、财力。


孩子提高成绩只能靠补习班?


“双减”意见一出来,之前疯狂给孩子报补习班的家长们先垮了:

“不让孩子上补习班,怎么提高成绩?”

“孩子上补习班,是为了努力学习,这有什么错?”

图源:《我最好朋友的婚礼》截图


这是“双减”意见出来后,网上最常见的一种论调,但实际这里面有很多逻辑漏洞。


首先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是靠补习班提升的,过度补习还会抑制孩子的学习天性。


比如一年级孩子学数学,本来大纲要求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就可以,但有的家长偏要让孩子在补习班里提前学,加减法学到100以内。


其他家长一看,咦,你家孩子加减法学到了100以内,不行,我家孩子要追上,必须学到1000以内。


于是内卷来了,攀比来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也被破坏了。


教育大纲规定的学习内容是根据孩子的能力发展制定的,孩子本来的学习动机是“我感兴趣所以我要学”,但父母逼着他去补习班超前学,他的学习动机反而变成了“父母要我学所以我才学”。


所以补习班真的不一定能帮孩子提高成绩,反而会破坏孩子“我要学”的自主动机。


其次孩子上补习班,大多数时候都不是因为热爱学习,而是被家长逼迫。


正如前段时间热播的《小舍得》,从小上奥数补习班的颜子悠是因为喜欢奥数吗?并不是啊。


图源:《小舍得》截图


家长为什么逼孩子上补习班呢?因为焦虑,这个焦虑源于未来的不确定性。


社会环境变化太快,即使是985名校毕业的父母,也免不了对孩子未来的焦虑。而这种焦虑会促使家长对孩子加大教育投入(拼命给孩子报补习班),投入加大自然期待也会变大。


但孩子终究是孩子,父母过高的期待不一定会让孩子变得更好,反而会拔苗助长,加重孩子心理负担,破坏亲子关系。


所以国家出台“双减”意见,不是阻碍孩子们努力学习,反而是在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当孩子们不在补习班里拼命“内卷”时,我们的教育或许才能回归到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不是催着赶着让孩子“赶紧学,快点学”,而是点燃孩子心中学习的火苗,并一步步激发出孩子的自主动机,从而让孩子爱上学习,主动学习。


👆现在关注公众号,即可获得专业家庭教育辅导师

提供的【限时免费育儿咨询】服务


孩子成绩好,父母才能摆脱焦虑?


想下剧场效应:最开始站起来的那批人,会因为站在前面就不焦虑了吗?


肯定不会,他们会更焦虑,因为害怕后面的人越过他们。


所以无论孩子成绩多好,父母都一样会焦虑,因为永远有成绩更好的。


图源:《小舍得》截图


但是家长期待孩子有个好成绩,有错吗?当然没错。


作为父母,我们期望孩子学习好,以后考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过顺遂幸福的一生,这些都没错,只是我们的焦虑并不能达成这些期望。


当父母潜意识变得焦虑,很容易把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时,会对孩子过度关注,甚至发展成控制,从而使孩子内心变得狂躁不安。


我们从爱出发,却发现孩子得到的除了焦虑、抑郁,就是生无可恋。


《小舍得》里的南俪在欢欢数学考了倒数后,怕欢欢跟不上学习进度,于是也逼着欢欢开始补习,最后逼到欢欢离家出走。


图源:《小舍得》截图


我们爱孩子当然没错,只是有时候爱孩子的方式出了错。


比起补习班,我想孩子们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比起学区房,我想孩子们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倾听。


而且,把孩子成绩和“焦虑”挂钩本身就是父母边界感不清晰的表现。


因而我们父母要做的不是一味给孩子报补习班,而是要再一次加深认知:

你的孩子不属于你

他们是生命的渴望

是生命自己的儿女

经由你生与你相伴

却有自己独立的轨迹


未来教育拼的是爹妈的这种能力


总说教育拼爹妈,这次“双减”一落地,大家纷纷表示:


以后教育真的要拼爹妈了!


有钱的爹妈可以请一对一家教,他们的孩子继续补习不影响。


没钱有学历的爹妈可以自己上,一个教数学,一个教英语,再来一个亲戚教物理。


没钱没学历的爹妈就只能带着孩子一起躺平。


甚至有网友们编出了好玩的段子:


图源:网络

段子虽然好笑,但却值得我们深思:教育拼爹妈,难道真的拼的是财力、学历?

其实教育更多拼的是爹妈的眼界与认知。


孩子的起跑线也不是补习班,而是父母的教育方式。(此处划重点!)


有人会反驳:我们小时候父母也没怎么管我们,不是照样长大了。


现在和以前自然是不一样的,因为社会环境一直在变化,以前父母眼里铁饭碗的“职业”未来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新兴职业,比如主播、动漫设计师等。


很多家长也正是意识到了未来的不确定性,才会如此焦虑,所以拼命投资孩子教育,报补习班、买昂贵学区房,期望用这些来帮孩子对抗未来的不确定性。


但这些显性的教育投入,可能会无意识破坏孩子的内在心理。


《小舍得》里的学霸米桃,虽出身农村,却成绩优异。父母为了让她接受更好的教育,千辛万苦把她带到城里上学。


然而父母付出这么大的心力,米桃却没有在教育更好的学校变得更好,反而迷失了自我。


图源:《小舍得》截图


影视剧故事还稍显温情,现实中这样的事例更加惨烈。


前有吴谢宇杀母,后有张一得自杀。


我们父母为了孩子赢在未来,使劲逼着孩子学习、上进,但一个只懂竞争,心里却满是伤疤的孩子凭什么赢在未来?


真正能应对不确定未来的这个人,TA或许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TA善良、正直、有责任、有担当,这样一个人格完善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活得如鱼得水、风生水起。


因而家庭教育的核心不是为了应试的训练,而是人格教育。


唯有培养完整独立的人格,才能让孩子在不确定的未来胜出。


人格教育的核心在于对教育以及儿童心理足够认知的前提下,永远优先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


图源:《第八日的蝉》截图


👆现在关注公众号,即可获得专业家庭教育辅导师

提供的【限时免费育儿咨询】服务


而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这三种能力:


1、共情力


简言之,就是能换位思考,去共情孩子。


比如孩子因为怕黑而哭闹时,不要指责他们“黑有什么怕的?真胆小”,而是关注他们的恐惧,站到孩子角度想他为什么怕黑,从而接纳孩子的恐惧,温柔抚慰孩子。


当你总是优先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时,你会发现共情孩子很容易做到。


2、沟通力


和孩子沟通比技巧更重要的是:父母要学着蹲下来,蹲下来才能看到孩子的世界,才能关注到孩子的想法。


当父母带着关注与了解去和孩子沟通时,就不会武断下结论,而是会耐心倾听孩子。


3、关爱力


无可否认,每一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爱也分段位。


高段位的爱孩子是这样的:

我爱你,所以我愿意放手让你去探索。也正是因为我爱你,在你向外探索遇到困难时,我会不遗余力帮你、开导你、宽慰你。


其实,“双减”政策对大多数父母来说反而是一种契机。


减少无聊的内卷,没了无休止的补习,父母和孩子相处的反而多了,而这正是加深亲子联结,修复亲子关系的最佳时机。


毕竟对孩子来说,最好的老师永远是父母,最有效的教育永远是爱的教育。




延伸阅读👇


作者介绍



豆奶妈,尹建莉父母学堂原创内容编辑,一个在当妈路上持续修行的学习型妈妈。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尹建莉父母学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转载本文请在公众号发送“转载”。

主播介绍



艾米米,尹建莉父母学堂第2期家庭教育辅导师,职场妈妈。坚信成长好自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爱。音乐:马友友&Kathryn Stott-Salut d'Amour, Op. 12 歌曲:狗毛-张小胖FALL IN LOVE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